首页 理论教育 方宗诚的民望与干政才能

方宗诚的民望与干政才能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加上方宗诚有买宅于安庆及购买田地捐献宗族之事,更不是穷人能做到的。综上言之,方宗诚并无《清代野记》所述主要劣迹,“假道学”之名加之于他实属冤枉。方宗诚为干吏,与高层官员关系亲好,行惠政且政声卓著,得罪同僚下属较多,因此被嫉妒诋毁。方宗诚可能既不是很贪墨,也不是很清廉。[21]杨怀志:《方宗诚却礼》,第78页。

方宗诚的民望与干政才能

民国时金天翮的《皖志列传稿》成书晚于《清代野记》,亦明确署出所参引文献为谭献撰《墓志》《桐城耆旧传》《清代野记》《柏堂集》《清史稿》,即包括了《清代野记》。《皖志列传稿》中方宗诚相关事实也与《清代野记》大不同:“以卓异引见,去枣强,冠服寒俭,御敝舆出城,终始七品官,不入觐。”[23]三种记载相比之下,金本较为客观可信。也就是说金天翮看到了《清代野记》的记载,却并没有采信。平心度之,也就是一位史学家的识见和平和态度使他作出这种判断。再言杨文说到方宗诚“两袖清风”离任,也不大可能,致仕后刊刻的百卷巨著也是花费不菲的事,不是清贫之士所能。再加上方宗诚有买宅于安庆及购买田地捐献宗族之事,更不是穷人能做到的。

综上言之,方宗诚并无《清代野记》所述主要劣迹,“假道学”之名加之于他实属冤枉。方宗诚为干吏,与高层官员关系亲好,行惠政且政声卓著,得罪同僚下属较多,因此被嫉妒诋毁。方宗诚可能既不是很贪墨,也不是很清廉。他的收入十分殷实,十年县令之后在乡养老八年,刻书、修谱、买宅、买田皆能为之。要之,桐城派的道学家承担了清代“假道学”的主要骂名有历史的原因,并不客观公正。倡言修齐而砥砺品行的桐城派道学家大有人在,他们的实际行为并不比社会总体风气更糟。清代笔记小说对于人物言行的记载可靠性值得考究。

(作者单位:安徽省图书馆)

【注释】

[1]本文系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桐城派士人游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AHSKY2014D114。

[2]此书作者“梁溪坐观老人”,前人有考为张祖翼或熊亦奇者,皆有漏洞,与本文内容无关,因此不作考订。

[3]张祖翼:《清代野记》,中华书局,2007年,第224—228页。

[4]余杰:《伪君子云集》,《书屋》2001年第12期,42—44页。

[5]许蓉生、林成西编译:《白话清朝野史大观》,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52页。

[6]朱维铮:《中国经学史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61页。

[7]方宗诚:《署福建按察使前汀漳龙道桂公墓志铭》,《柏堂集》续编卷十六,清光绪桐城方氏刻本。

[8]方宗诚:《节录单伯平学博经说跋》,《柏堂集》后编卷六。

[9]方宗诚:《复吴仲宣制军》,《柏堂集》外编卷九。

[10]方宗诚:《上曾中堂》,《柏堂集》外编卷十一。(www.xing528.com)

[11]方宗诚:《吴竹如先生年谱跋》,《柏堂集》后编卷五。

[12]方宗诚:《节录吴竹如侍郎拙修集跋》,《柏堂集》后编卷五。

[13]陈澹然:《方柏堂先生事实考略》卷一,清光绪十五年皖城刻本,第22页。

[14]未收入《柏堂集》,为稿本传至后世,由守彝曾孙方智铠点校,收入《网旧闻斋书简》,由广陵书社2008年刊印面世。

[15]《网旧闻斋书简》上册,第11—12页。

[16]方守彝代作:《致丁方伯》,《网旧闻斋书简》,广陵书社,2008年,上册,第9—10页。

[17]裴景福著,杨晓霭点校:《河海昆仑录》卷四,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71页。

[18]姚永概:《柏堂遗书附录序》,《慎宜轩文集》卷三,民国十五年刻本。

[19]张仲礼:《中国绅士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18页,《表3各省文官每年的养廉津贴》。

[20]杨怀志:《方宗诚却礼》,《桐城风情》,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年,第78页。

[21]杨怀志:《方宗诚却礼》,第78页。

[22]杨怀志:《方宗诚却礼》,第78页。

[23]金天翮:《皖志列传稿》,《中国方志丛书》,台湾成文出版社据民国二十五年刻本影印,第47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