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雕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泽,雕刻出与造型、色泽相适应的作品。俏色虽不是寿山石雕的一种技法,但与技法有一定的的关联,所以将寿山石雕的俏色运用列于技法之后,谈它的工艺特色。
在雕刻艺术上,寿山石雕讲究“相石取巧”,就是根据石料的形状、色彩和纹理等特点进行构思,因势造型,因材施艺,因色取巧,使自然色彩和奥妙神工浑然一体。寿山石雕的最大特点是巧色的利用。
“色”,《说文》解“颜”,国人好之,尤其是艺术家对色有着特殊的驾驭能力,如中国画讲究“墨分五色”,他们能以单一的墨色画出五种不同的颜色。这是画家对色的理解。同样地,寿山石雕艺术家也有着“好色”之情结。
方宗珪《寿山石全书》中提道:“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很复杂,有一百多个品种。有的以产地名,有的以坑洞名,也有的按石质色相而取名。”“天遣瑰宝生闽中”,寿山石不仅有着温润的石质,更有着五彩斑斓的颜色。从事寿山石雕刻的艺人们很早就发现了寿山石这一得天独厚之处,并加以利用。如今,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泽雕刻出与造型和色泽相适应的作品,即“巧用俏色”,已经成为寿山石雕的一大艺术特色,称为“巧色”。
寿山石作为彩石的一种,其石材的色彩在雕刻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寿山石繁多的品类和五彩缤纷的色彩,决定了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寿山石有十多种颜色,十分绮丽,艺人们雕刻之前要经过一番相石的过程,这相石的过程就是要看它表面的形状和颜色进行初步构思,刻进去以后若出现其他颜色还要进一步构思,适当调整设计方案。寿山石雕不仅具有边创作边构思、巧用俏色的特点,而且强调不拼接。好的作品是没有任何拼接的,完全利用整块石头进行雕刻。
雕刻师在构思作品之前都要相石。而巧色就是相石中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方面。雕刻师们要因材施艺,“随色赋形”,从石头不同的色彩以及色彩的变化中去把握其中所蕴藏的创作规律,还要“借色入境”,做到“触色生情”,情境相生,利用石材的天然色彩创作出合适的艺术形象。
近代,色彩丰富的寿山石新品种不断出现,寿山石艺人们在取色用“巧”方面亦不断创新,努力发掘和利用石形、石质、石色的天然神妙。通过构图布局,以及虚实、对比、平衡、空间和掩映等现代绘画知识的运用,使大型圆雕作品的意境更加生动自然,文化内涵更为丰富。
如何巧借原石之色创作出姿容俏丽的作品,可以说是一件作品完成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俏色利用的好坏,直接决定寿山石雕作品的成败。纵观寿山石雕的发展历史,凡是有较大影响的经典之作,大多是应用巧色的成功典范。如陈敬祥的《求偶鸡》、林寿煁的《稻香千里》、林亨云的《海底世界》、冯久和的《硕果累累》等,都是令人拍案叫绝的巧色佳品。一件成功的俏色作品,往往会给人一种巧夺天工、天人合一之感。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丽娟的《新装》所用石材是一块“红筋”纵横、石色淡且“花”的次石,本是很难“取巧”的,但她通过一些娟秀的小花小叶的刻画, 把“巧色”语言运用得自然妥帖、水乳交融;少女脸上不经意地“抹”上一小片酡红,手臂袖口处淡淡的红、黄、蓝三色,是这枚雕件的唯一亮点,其余大致是黄白色调,夹杂点淡赭。整个雕件的黄白基调,自然地衬出少女脸上及衣袖的赭红及淡蓝,使《新妆》犹如一首色彩绚烂、光芒闪烁的交响曲。这件作品人体结构准确、体积感强,整体效果体现了创作者的专业艺术之“功”,显示出其综合运用雕刻语言的能力。此外,她努力将西方的审美趣味与中国的现实情境结合起来,体会艺术与人生、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并自觉地将目光转向寿山石雕现实的人文情怀。《新妆》表现出少女试装时惊喜、羞涩的神情,通过几大块面既整体又有变化的动作和神态,显示出一种诗情画意的艺术魅力。正是这富有音乐律动感的雕刻语言,以及淳朴、凝练的表现特色使《新妆》独具特色,屹立于寿山石文化艺术之林。
俏色作品的雕刻工序
当代工艺美术家陈敬祥的作品《求偶鸡》堪称俏色工艺的典范。下面,就以《求偶鸡》的雕刻步骤为例,来探讨工艺美术家是如何使用俏色进行创作的。
最初的《求偶鸡》,是人民大会堂陈列收藏的那件作品,它所使用的材料是高山石。后来重新创作的,现在陈列于寿山村中国寿山石馆的《求偶鸡》所用的则是旗降山所产的旗降石。旗降石的石质结实,具有温润、坚细、凝腻,微透明或不透明的特点,而且有光泽,色彩丰富,以红、黄、紫、白等两色及多色相间者为常见,是寿山石中的一大品类。
(1)相石布局(www.xing528.com)
经过“相石”,作者发现了这块色彩斑斓的原石之中所蕴藏的勃勃生机,巧妙而充分地利用石材色彩的天然布局,精心地设计了一幅情趣盎然、极富田园气息的感人作品。他利用红、黄、紫、白诸色的变化,设计了几只肥大的雄鸡和母鸡,又用黄色、白色和乌黑色设计了一群刚刚孵出的可爱的小鸡仔,又利用偏干黄的颜色设计了一只倒扣的竹编鸡笼。最为有趣的是,从倒扣的鸡笼中恰好伸出一只母鸡头,与卧在竹笼顶端的一只公鸡四目相对、求偶而鸣,增加了作品的戏剧效果,提升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打粗坯
刻制外部群鸡的大致布局及鸡笼外形。
(3)勾描细稿
用毛笔画出鸡笼的结构,根据原石的色彩分布标出鸡笼中母鸡的位置,进行核心定位。
(4)打细坯
选用钻具,从各个角度钻孔,再用长臂凿串通,削除里层多余石料,每刀削除的石层都应小于镂空的孔洞,以便于清除石渣。逐步根据原石色彩的走势凿出笼内母鸡的初坯。
(5)修坯
用扒剔刀、铲底刀、小锯刺等专用刀具从格孔伸入笼内,精细修饰内部景物,力求结构准确、清晰。操作时要小心,多用尖刀,向纵深方向使劲;谨防刀柄伤害到外部的景致。
(6)雕琢外景
竹笼的内景全部雕刻完之后,再根据原石颜色的分布情况和原先的设计方案,进行外部景物——群鸡的雕琢,最后修光、磨光。在雕刻过程中,还要根据石材剥削之后的色彩走向来适当调整创作方案,尽可能尊重石材色彩的天然布局,从而充分发挥石材之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