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雕刻精小细微的物象为特征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寿山石雕的一种技法。微雕作品是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袖珍艺术品,其往往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称为“绝技”。
微雕历史十分悠久,早远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据萧艾的《甲骨文史记》记载:“甲骨文刻的技巧十分精妙……小的细如芝麻,或峭拔苍劲,或秀丽多姿。”战国时的玺印,小的如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众所周知,王叔远的《核舟》便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作品。
寿山石微雕是在寿山石材上雕刻细微的画面或文字,产生于新时代的社会条件和时代背景,是书画艺术、篆刻艺术的继承和创新,是别具一格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明清以来,不少有学识、通书法、求意境的文人在印章这方寸中自文自刻,用铁笔作书、作画,寄托情趣,既自我陶醉,也与友人共赏。明代文彭首创书法镌进印章旁款。清人西泠后四家中的陈豫钟、陈鸿寿,皖派的邓石如,会稽的赵之谦的边款艺术,在书法和刀法笔意、运刀上达到完美统一,大大超过前人。以书画、篆刻风靡海内外的浙江吴昌硕、福建陈子奋都常在印章边上作人物造像,呈汉画风格。由于印章体积有限,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意兴,因此迫切需要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有限的空间内表达无尽的意境,于是寿山石微雕艺术应运而生。
寿山石微雕的历史从清朝末年开始。清朝福州的石雕艺人杨璇、周彬,亦喜在花纹等静僻处刻以小字。清末福州西门派薄意雕刻家林清卿常在所刻作品的草丛、石缝中以极细的笔画刻上自己的名字及创作年月。篆刻边款艺术也是微雕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以后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边,也以极细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诗词作为边款。(www.xing528.com)
20世纪80年代,陈忠森进一步发展了寿山石微雕艺术。陈忠森自20世纪60年代潜心钻研微雕艺术,微中求精,作品“微”到需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他不但能在微雕中表现真、草、隶、篆等书法,以及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画作,甚至能表现彩墨抽象画,而且其所刻的字,点、划、间架结构极其精妙,其刀金石韵味十足。书法家启功赠以“铁笔”称号。比如他竟能在一颗1立方厘米、仅比大豆大一些的田黄石一个平面上全部刻出王羲之的《兰亭序》全文,所以他说“艺在微”。
许通海具有丰富的微雕创作经验和精湛的雕刻技艺,以及底蕴深厚的艺术修养,其艺术成就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东方神雕、中华一绝”。其寿山微雕作品《渔翁得利》玲珑洁净,温润细腻,不可多得!盈诡变奇谋于方寸,进退得失了然于胸。有钓者之雍容,兵家之谈笑。情态栩然,知渔翁之乐;鹬蚌相争,悟兵法锐利。
这就是寿山石微雕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既有石文化的美学底蕴,又是雕刻、书法、绘画、篆刻艺术的延伸。微雕艺术以至精至微的艺术表现形式,带给人们独特的审美享受和艺术熏陶。
寿山石微雕首先对创作用材十分讲究,被雕刻处的石质要绝对精纯,含不得半点砂格和裂纹;其次,微雕的刀具是特殊的细刀,既要尖细,又得锋利;第三,要求雕刻者要有特别纯熟的书法和国画功底,雕刻的时候才可进行“意刻”。创作者要进入高超的艺术境界,屏息凝神,集中意念,毫厘千钧,一气呵成;第四,要把握刀具与石材所产生的线条变化和艺术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