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剑平先生与我志趣相投,我们都有一些理想抱负,都想为寿山石行业做一些事。我大学的专业是视觉传达设计,毕业后开了一家设计公司,主要承接出版社的图书设计业务,所以当时想到可以利用专业优势来做一本寿山石刊物。通过朋友的帮助,自己拍照、设计、调色,和公司的设计师一起设计版面,联系印刷厂,用最好的进口铜版纸刊印了当时国内第一本DM艺术品精装刊物《中华尚品》。为了做这本书,我把工作以后赚到的钱都投了进去,结果亏了十多万,坚持到第四期,不算人工成本,可以基本达到收支平衡,但是已经疲惫不堪,只好放弃。
因为《中华尚品》,我认识了黄家香先生,做了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当时市场卖得最贵的一本寿山石图书《石韵飘香》。
也是因为《中华尚品》,我有幸接触到市经委主管行业的部门,参与了 “第五届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的策展工作。该展览是极具影响力的全国性工艺美术大展,驰名海内外,涉及五个地市,首次在福州举行。展览展出了许多台湾藏家收藏的名石,对推动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和提升雕刻艺术都有着重要和积极的影响。(www.xing528.com)
由于以上学艺经历,总结学艺经验,参考前人的雕刻经验并结合自己寿山石雕、篆刻、绘画创作的体验,我萌生了编著一部有关寿山石雕刻技法书籍的想法。
寿山石自南朝时被用来雕刻艺术品,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寿山石雕与谢赫《古画品录》中的“六法”之一的“应物象形”有一定的关联,根据这一原则,寿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说。雕品经相石、打坯、凿坯、修光、磨光等工序制作而成,其技法丰富多样,精湛成熟,又在发展过程中广纳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乃至西方雕塑的技艺与艺术精华,形成了圆雕、浮雕、薄意、镂雕、透雕、链雕、微雕、镶嵌雕等多种技法。本文试从寿山石雕刻技法的角度,围绕寿山石雕作品的形与神的辩证关系,结合“应物象形”方法,概括并梳理雕刻技法在具体作品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视觉效果,探求其中的艺术奥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