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PJT的空间上下文推理应用实例-普适地理信息服务匹配

基于PJT的空间上下文推理应用实例-普适地理信息服务匹配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以概述中的第三个场景武汉大学为例,分析场景里面包含的空间上下文,构建贝叶斯网络并模拟推理用户出行目的高层上下文的过程。PDA之所以出现智能的行为,在用户到达武汉大学门口以后,就显示出武汉大学校园游览图的位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获取到了用户此次的出行目的,出行目的无法通过各类空间上下文传感器直接获得,因为它是一个高层的上下文,需要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的低层上下文推理得到。

基于PJT的空间上下文推理应用实例-普适地理信息服务匹配

本节以概述中的第三个场景武汉大学为例,分析场景里面包含的空间上下文,构建贝叶斯网络并模拟推理用户出行目的高层上下文的过程。

PDA之所以出现智能的行为,在用户到达武汉大学门口以后,就显示出武汉大学校园游览图的位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获取到了用户此次的出行目的,出行目的无法通过各类空间上下文传感器直接获得,因为它是一个高层的上下文,需要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的低层上下文推理得到。

再来回顾一下场景中存在的上下文:

(1)用户上下文:王小苏同学,性别女,大学本科一年级,新闻类专业,出行目的为高校巡礼等;

(2)设备上下文:PDA,3G网络,GPS模块等;

(3)位置上下文:武汉大学门口;

(4)时间上下文:第二天早上9点,夏天;

(5)环境上下文:天气晴朗等。

将这些上下文按照原则,可构建贝叶斯网络如图4-6所示,图4-7是实例计算过程中,以年龄作为证据节点构建的PJT。(www.xing528.com)

Matlab提供了贝叶斯网络的构建以及推理算法的编程环境及相应的工具箱,本章针对上述空间上下文贝叶斯网络,以推理用户当前目的是否为参观作为计算目标,将上述传感器感知的空间上下文作为证据节点,分别实现了联结树推理算法和PJT算法,并进行了推理效率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PJT算法在有限损失了精确度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推理的效率。

计算结果如表4-1所示,其中,P(PJT)和P(JT)分别表示PJT和JT算法得出的用户目的是参观的概率。

表4-1 Q=用户目的

图4-7 PJT构建实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