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句践
1.越王句践染于范蠡、大夫种。(《当染》)
【考订】《墨子·所染》:越句践染于范蠡、大夫种。
按:《吕氏春秋·当染》高诱注:“范蠡,楚三户人也,字少伯。大夫种,姓文氏,字禽,楚之邹人。”毕沅注曰:“《越绝》云:‘范蠡始居楚,生于宛橐或伍户之虚。’‘伍户’疑即‘三户’。它书引《吴越春秋》有云:‘文种为宛令,之三户之里见蠡。’案邹是时尚未属楚,《尊师》篇注又作‘楚鄞人’,皆误,当作楚之郢人。”梁玉绳曰:“《文选》陆机《豪士赋序》注引《吴越春秋》曰:‘文种者,本楚南郢人。’”毕说有理。范蠡、文种原本皆楚人,后二人入越。具体入越的时间无考。《国语·越语下》:“越王勾践即位三年而欲伐吴,范蠡进谏曰:“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则范蠡、文种最迟已于勾践三年入越。范蠡入越应该就是投勾践,则应该在勾践即位之年,范蠡就来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勾践元年,吴王阖闾兴师伐越,射伤阖闾,阖闾死。阖闾死之年为前496年。根据先王故去,新王年号自次年始计算的惯例,勾践即位之年为前497年。范蠡离开越国,在勾践灭吴之后,也即前473年。这二十余年时间,范蠡在越。
【系年】前497年—前473年
2.越王句践师范蠡、大夫种。(《尊师》)
【系年】前497年—前473年
3.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钟鼓。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脃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味禁珍,衣禁袭,色禁二。时出行路,从车载食,以视孤寡老弱之渍病困穷颜色愁悴不赡者,必身自食之。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曰:“愿一与吴徼天下之衷。今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此孤之大愿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内量吾国不足以伤吴,外事之诸侯不能害之,则孤将弃国家,释群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姓名,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与吴王争一旦之死。孤虽知要领不属,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戮,孤之志必将出焉!”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顺民》)
【考订】《国语·吴语》:“吴王夫差既杀申胥,不稔于岁,乃起师北征。阙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间,北属之沂,西属之济,以会晋公午于黄池。于是越王勾践乃命范蠡、舌庸,率师沿海泝淮以绝无路。败王子友于姑熊夷。越王勾践乃率中军泝江以袭吴,入其郛,焚其姑苏,徙其大舟。”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三年,句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句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句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句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句践。句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句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句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句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句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句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按:越王勾践灭吴,时间为前473年。
【系年】前473年
4.句践试其民于寝宫,民争入水火,死者千余矣,遽击金而却之。(《用民》)
【考订】《韩非子·内储说上》:越王问于大夫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按:《用民》此文是对这段史事的概括,则史有其事也。此事在伐吴之前。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勾践三年被吴王阖闾打败,并被吴国放回。勾践自吴归之年为前494年,灭吴时间为前473年。此章所言之事当在此间。
【系年】前494年—前473年
5.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余,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于吴。吴王将与之,伍子胥进谏曰:“不可与也。夫吴之与越,接土邻境,道易人通,仇雠敌战之国也,非吴丧越,越必丧吴。若燕、秦、齐、晋,山处陆居,岂能逾五湖九江、越十七阸以有吴哉?故曰非吴丧越,越必丧吴。今将输之粟,与之食,是长吾雠而养吾仇也。财匮而民恐,悔无及也。不若勿与而攻之,固其数也。此昔吾先王之所以霸。且夫饥,代事也,犹渊之与阪,谁国无有!”吴王曰:“不然。吾闻之‘义兵不攻服,仁者食饥饿’。今服而攻之,非义兵也。饥而不食,非仁体也。不仁不义,虽得十越,吾不为也。”遂与之食。不出三年而吴亦饥。使人请食于越,越王弗与,乃攻之,夫差为禽。(《长攻》)
【考订】《说苑·权谋》:越饥,句践惧。四水进谏曰:“夫饥,越之福也,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余,其君好名而不思后患。若我卑辞重币,以请籴于吴,吴必与我。与我,则吴可取也。”越王从之。吴将与之,子胥谏曰:“不可!夫吴、越接地邻境,道易通,仇雠敌战之国也。非吴有越,越必有吴矣。夫齐晋不能越三江五湖以亡吴,不如因而攻之,是吾先王阖庐之所以霸也。且夫饥,何哉?亦犹渊也。败伐之事,谁国无有?君若不攻,而输之籴,则利去而凶至,财匮而民怨,悔无及也。”吴王曰:“吾闻义兵不攻服,仁者食饥饿。今服而攻之,虽得十越,吾不为也。”遂与籴。三年,吴亦饥,请籴于越,越王不与而攻之,遂破吴。
按:《说苑》中“四水”,史书未有见。当以本篇所说范蠡为是。此次越饥发生在灭吴之前三年,故系于前476年。(www.xing528.com)
【系年】前476年
6.范蠡流乎江。(《悔过》)
【考订】《国语·越语下》: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王曰:“不谷疑子之所谓者何也?”对曰:“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今事已济矣,蠡请从会稽之罚。”王曰:“所不掩子之恶,扬子之美者,使其身无终没于越国。子听吾言,与子分国。不听吾言,身死,妻子为戮。”范蠡对曰:“臣闻命矣。君行制,臣行意。”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
按: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勾践平吴之后,范蠡即离去。
【系年】前473年
越王授
1.越王授有子四人。越王之弟曰豫,欲尽杀之,而为之后。恶其三人而杀之矣,国人不说,大非上。又恶其一人而欲杀之,越王未之听。其子恐必死,因国人之欲逐豫,围王宫。越王太息曰:“余不听豫之言,以罹此难也。”(《审己》)
【考订】《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勾践卒,子王鼫与立。王鼫与卒,子王不寿立。王不寿立,子王翁立。
按:《吕氏春秋·审己》高诱注:“越王授,勾践五世之孙。”则此越王授,即越王受,受、授音同假借。《史记》作不受。《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索隐》:“《纪年》云:‘晋出公十年十一月,於粤子勾践卒,是为菼执。’”《索隐》:“《纪年》云‘於粤子勾践卒,是菼执。次鹿郢立,六年卒。’乐资云‘越语谓鹿郢为鼫与也。’”《索隐》又曰:“《纪年》云:‘不受立十年见杀,是为盲姑。’”勾践死于晋出公十年,即前465年,后六年,受即位,在位时间十年,则其在位时间为前459年至前449年。
【系年】前459年—前449年
越王翳
1.越人三世杀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越国无君,求王子搜而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之以王舆。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贵生》)
【考订】《庄子·让王》:越人三世弑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而越国无君,求王子搜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以王舆。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
按:《淮南子·原道训》:“越王翳逃山穴,越人熏而出之,遂不得已。”则此越人为越王翳。《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王翁卒,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索隐》:“《纪年》:‘於粤子朱句三十四年灭滕,三十五年灭郯,三十七年朱句卒。’”朱句,即王翁。《索隐》:“《纪年》:翳三十三年迁于吴。”据《纪年》推算,越王翳在王不受死后三十七年立,其元年为前412年。迁吴在翳三十三年,而三十四年,越国就发生了内乱[1],翳逃至丹穴。翳三十四年为前378年。最终翳死于前376年。
【系年】前378年
【注释】
[1]刘亦冰:《越国后期历史述要》,《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年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