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魏惠王与韩昭侯的交往及其他历史事件

魏惠王与韩昭侯的交往及其他历史事件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次是魏惠王与韩昭侯直接打交道,魏惠王使人谓韩昭侯,当以此时为合理。前361年3.惠子为魏惠王为法,为法已成,以示诸民人,民人皆善之。魏惠王在位时间为前369年至前335年。马陵之战,《魏世家》载在魏惠王三十年,则彼时惠施尚在魏国。《魏世家》载魏惠王十七年,“围赵邯郸,十八年,拔邯郸”。魏王辨之,约车十乘,将使之荆。辞而行,有以横说魏王,魏王乃止其行。则淳于髡至大梁,在魏惠王三十一年,即前339年。

魏惠王与韩昭侯的交往及其他历史事件

1.魏公叔座疾,惠王往问之,曰:“公叔之病甚矣,将柰社稷何?”公叔对曰:“臣之御庶子鞅,愿王以国听之也。为不能听,勿使出境。”王不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今谓寡人必以国听鞅,悖也夫!”公叔死,公孙鞅西游秦,秦孝公听之,秦果用强,魏果用弱,非公叔座之悖也,魏王则悖也。(《长见》)

【考订】《战国策·魏策一》:魏公叔痤病,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弗能听,勿使出竟。”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乎!”公叔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

史记·商君列传》: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

按:《史记·秦本纪》:“(秦孝公)元年,卫鞅闻是令下,西入秦,因景监求见孝公。”则卫鞅离开魏国入秦在秦孝公元年,即前361年。

【系年】前361年

2.魏惠王使人谓韩昭侯曰:“夫郑乃韩氏亡之也,愿君之封其后也。此所谓存亡继绝之义,君若封之则大名。”昭侯患之。公子食我曰:“臣请往对之。”公子食我至于魏,见魏王曰:“大国命弊邑封郑之后,弊邑不敢当也。弊邑为大国所患,昔出公之后声氏为晋公,拘于铜鞮,大国弗怜也,而使弊邑存亡继绝,弊邑不敢当也。”魏王惭曰:“固非寡人之志也,客请勿复言。”(《审应》)

【考订】按:魏惠王在位的时间为前369年至前335年,韩昭侯在位时间为前362年至前333年。则魏惠王与韩昭侯共世时间在前362至前335年之间。据《史记·韩世家》:“(韩昭侯)二年,魏取朱。”此次是魏惠王与韩昭侯直接打交道,魏惠王使人谓韩昭侯,当以此时为合理。此年为前361年。

【系年】前361年

3.惠子为魏惠王为法,为法已成,以示诸民人,民人皆善之。献之惠王,惠王善之,以示翟翦,翟翦曰:“善也。”惠王曰:“可行邪?”翟翦曰:“不可。”惠王曰:“善而不可行,何故?”翟翦对曰:“今举大木者,前乎舆謣,后亦应之,此其于举大木者善矣。岂无郑、卫之音哉,然不若此其宜也。夫国亦木之大者也。”(《淫辞》)

【考订】《淮南子·道应训》:惠子为惠王为国法,已成而示诸先生,先生皆善之。奏之惠王,惠王甚悦之,以示翟煎,曰:“善。”惠王曰:“善,可行乎?”翟煎曰:“不可。”惠王曰:“善不可行,何也?”翟煎对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岂无郑卫《激楚》之音哉?然而不用者,不若此其宜也。治国有礼,不在文辩。”

按:《吕氏春秋·淫辞》高诱注:“惠子,惠施,宋人也,仕魏,为惠王相也,孟子所见梁惠王也。”魏惠王在位时间为前369年至前335年。惠施在魏的时间也在这个区间。《战国策·魏策二》:“齐、魏战于马陵,齐大胜魏,杀太子申,覆十万之军。魏王召惠施而告之曰:‘夫齐,寡人之仇也,怨之至死不忘!国虽小,吾常欲悉起兵而攻之,何如?’”则齐魏马陵之战时,惠施在魏国任相。马陵之战,《魏世家》载在魏惠王三十年,则彼时惠施尚在魏国。魏惠王三十年即前340年。下文《不屈》篇有云:“围邯郸三年而弗能取。”《魏世家》载魏惠王十七年,“围赵邯郸,十八年,拔邯郸”。这里说到围邯郸三年不能取,则为策士夸饰之词。由此也可判断,此前惠施已经在魏为相。魏惠王十八年,即前352年。则在此年之前,惠施已经在魏国当相。则惠施在魏为相时间至少为前352年至前340年。

【系年】前352年—前340年

4.魏惠王谓惠子曰:“上世之有国,必贤者也。今寡人实不若先生,愿得传国。”惠子辞。王又固请曰:“寡人莫有之国于此者也,而传之贤者,民之贪争之心止矣。欲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惠子曰:“若王之言,则施不可而听矣。王固万乘之主也,以国与人犹尚可。今施,布衣也,可以有万乘之国而辞之,此其止贪争之心愈甚也。”惠王谓惠子曰:“古之有国者,必贤者也。”夫受而贤者舜也,是欲惠子之为舜也;夫辞而贤者许由也,是惠子欲为许由也;传而贤者尧也,是惠王欲为尧也。尧、舜、许由之作,非独传舜而由辞也,他行称此。今无其它,而欲为尧、舜、许由,故惠王布冠而拘于鄄,齐威王几弗受;惠子易衣变冠,乘舆而走,几不出乎魏境。(《不屈》)

【考订】按:齐威王在位时间为前356至前320年,魏惠王在位为前369年至前335年,魏惠王与齐威王共世时间为前356年至前335年。在此期间惠施在魏,与上文惠施在魏为相时间亦相合。

【系年】前352年—前340年

5.齐人有淳于髡者,以从说魏王。魏王辨之,约车十乘,将使之荆。辞而行,有以横说魏王,魏王乃止其行。(《离谓》)

【考订】《战国策·魏策三》:齐欲伐魏,魏使人谓淳于髡曰:“齐欲伐魏,能解魏患,唯先生也。敝邑有宝璧二双,文马二驷,请致之先生。”淳于髡曰:“诺。”

按:《史记·魏世家》:“(魏惠王三十一年)秦用商君,东地至河,而齐、赵数破我,安邑近秦,于是徙治大梁。”又曰:“惠王数被于军旅,卑礼厚币以招贤者。邹衍、淳于髡、孟轲皆至梁。”则淳于髡至大梁,在魏惠王三十一年,即前339年。

【系年】前339年

6.匡章谓惠子于魏王之前曰:“蝗螟,农夫得而杀之,奚故?为其害稼也。今公行,多者数百乘,步者数百人;少者数十乘,步者数十人。此无耕而食者,其害稼亦甚矣。”惠王曰:“惠子施也,难以辞与公相应。虽然,请言其志。惠子曰:‘今之城者,或者操大筑乎城上,或负畚而赴乎城下,或操表掇以善睎望。若施者,其操表掇者也。使工女化而为丝,不能治丝。使大匠化而为木,不能治木。使圣人化而为农夫,不能治农夫。施而治农夫者也。’公何事比施于螣螟乎?”惠子之治魏为本,其治不治。当惠王之时,五十战而二十败,所杀者不可胜数,大将、爱子有禽者也。大术之愚,为天下笑,得举其讳,乃请令周太史更著其名。围邯郸三年而弗能取,士民罢潞,国家空虚,天下之兵四至。众庶诽谤,诸侯不誉,谢于翟翦而更听其谋,社稷乃存。名宝散出,土地四削,魏国从此衰矣。(《不屈》)

【考订】按:钱穆将匡章生卒年定为约前360年至前290年,则匡章与魏惠王同时,共世时间为前360年至前335年。本章所言之事当不出此期间。

【系年】前360年—前335年

7.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于牛目。群臣多谏于太子者曰:“雪甚如此而行葬,民必甚疾之,官费又恐不给。请弛期更日。”太子曰:“为人子者,以民劳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葬,不义也。子勿复言。”群臣皆莫敢谏,而以告犀首。犀首曰:“吾末有以言之。是其唯惠公乎?请告惠公。”惠公曰:“诺。”驾而见太子曰:“葬有日矣?”太子曰:“然。”惠公曰:“昔王季历葬于涡山之尾,灓水啮其墓,见棺之前和。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天故使灓水见之。’于是出而为之张朝,百姓皆见之,三日而后更葬,此文王之义也。今葬有日矣,而雪甚,及牛目,难以行,太子为及日之故,得无嫌于欲亟葬乎?愿太子易日。先王必欲少留而抚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雨雪甚。因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若此而不为,意者羞法文王也?”太子曰:“甚善。敬弛期,更择葬日。”惠子不徒行说也,又令魏太子未葬其先君,而因有说文王之义。(《开春》)(www.xing528.com)

【考订】《战国策·魏策二》: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于牛目,坏城郭,且为栈道而葬。群臣多谏太子者,曰:“雪甚如此而丧行,民必甚病之。官费又恐不给,请弛期更日。”太子曰:“为人子,而以民劳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丧,不义也。子勿复言。”群臣皆不敢言,而以告犀首。犀首曰:“吾未有以言之也,是其唯惠公乎!请告惠公。”惠公曰:“诺。”驾而见太子曰:“葬有日矣。”太子曰:“然。”惠公曰:“昔王季历葬于楚山之尾,栾水啮其墓,见棺之前和。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夫,故使栾水见之。’于是出而为之张于朝,百姓皆见之,三日而后更葬。此文王之义也。今葬有日矣,而雪甚,及牛目,难以行,太子为及日之故,得毋嫌于欲亟葬乎?愿太子更日。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雪甚。因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若此而弗为,意者羞法文王乎?”太子曰:“甚善!敬弛期,更择日。”惠子非徒行其说也,又令魏太子未葬其先王而因又说文王之义。说文王之义以示天下,岂小功也哉!

按:魏惠王死于前335年,今此事系于此。

【系年】前335年

白 圭

1.白圭新与惠子相见也,惠子说之以强,白圭无以应。惠子出,白圭告人曰:“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竖子操蕉火而钜,新妇曰:‘蕉火大钜’。入于门,门中有敛陷,新妇曰:‘塞之,将伤人之足。’此非不便之家氏也,然而有大甚者。今惠子之遇我尚新,其说我有大甚者。”惠子闻之,曰:“不然。《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恺者,大也。悌者,长也。君子之德,长且大者,则为民父母。父母之教子也,岂待久哉?何事比我于新妇乎?《诗》岂曰‘恺悌新妇’哉?”(《不屈》)

【考订】《战国策·宋卫策》: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骖,无笞服!”车至门,扶,教送母:“灭灶,将失火。”入室见臼,曰:“徒之牖下,妨往来者。”主人笑之。此三言者,皆要言也,然而不免为笑者,蚤晚之时失也。

按:白圭,据《史记·货殖列传》载当为魏惠王时人。《货殖列传》云:“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下文又引白圭言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则白圭后于商鞅。商鞅为秦孝公所用,秦孝公于前361年即位,白圭亦是此时人,而此时正是魏惠王时期。魏文侯时李克能务尽地力,此后魏惠王时白圭亦能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白圭与惠施同在魏惠王时。就本章文字来看,白圭当先于惠施在魏。《史记·六国年表》:“梁惠王二十七年,丹封名会。丹,魏大臣也。”钱穆曰:“余谓丹殆即白圭名。是年即与齐战马陵而败。后惠施遊梁,渐见信重,故《吕览·应言篇》有白圭短惠子于梁王之事。”[5]则白圭与惠子相见,在马陵之战后不久。则彼时时间约在前352年。

【系年】前352年

2.白圭谓魏王曰:“市丘之鼎以烹鸡,多洎之则淡而不可食,少洎之则焦而不熟,然而视之蝺焉美无所可用。惠子之言,有似于此。”惠子闻之曰:“不然。使三军饥而居鼎旁,适为之甑,则莫宜之此鼎矣。”白圭闻之曰:“无所可用者,意者徒加其甑邪?”白圭之论自悖,其少魏王太甚。(《应言》)

【考订】按:据上则文字考证,白圭短惠子在齐魏马陵之战后,则彼时时间约在前352年。

【系年】约前352年

3.孟尝君问于白圭曰:“魏文侯名过桓公,而功不及五伯,何也?”白圭对曰:“文侯师子夏,友田子方,敬段干木,此名之所以过桓公也。卜相曰:‘成与璜孰可?’此功之所以不及五伯也。相也者,百官之长也。择者,欲其博也。今择而不去二人,与用其雠亦远矣。且师友也者,公可也。戚爱也者,私安也。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然而名号显荣者,三士羽翼之也。”(《举难》)

【考订】《新序·杂事》卷四:孟尝君问于白圭曰:“魏文侯名过于桓公,而功不及五伯,何也?”白圭对曰:“魏文侯师子夏,友田子方,敬段干木,此名之所以过于桓公也。卜相,则曰成与黄孰可,此功之所以不及五伯也。以私爱妨公举,在职者不堪其事,故功废,然而名号显荣者,三士翊之也。如相三士,则王功成,岂特霸哉!”

按:《史记·孟尝君列传》:“后齐湣王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湣王亡在莒,遂死焉。”《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云:“(齐湣王三十八年),于是齐遂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温。”这一年孟尝君去齐入魏。《史记》齐湣王三十八年有误,据于鬯《战国策年表》,当为齐湣王十六年,即魏昭王十一年,也即前286年。由此,孟尝君与白圭对话,时间在前285年左右。

【系年】约前285年

4.白圭问于邹公子夏后启曰:“践绳之节,四上之志,三晋之事,此天下之豪英。以处于晋,而迭闻晋事。未尝闻践绳之节、四上之志,愿得而闻之。”夏后启曰:“鄙人也,焉足以问?”白圭曰:“愿公子之毋让也!”夏后启曰:“以为可为,故为之。为之,天下弗能禁矣。以为不可为,故释之。释之,天下弗能使矣。”白圭曰:“利弗能使乎?威弗能禁乎?”夏后启曰:“生不足以使之,则利曷足以使之矣?死不足以禁之,则害曷足以禁之矣?”白圭无以应。夏后启辞而出。(《知分》)

【考订】按:《吕氏春秋·知分》高诱注:“夏后启,邹公子之名。”具体时间无考。钱穆将其生卒年定为约前375年至前290年,与白圭同孟尝君对话有不合,现将其卒年定为前285年。

【系年】前375年—前285年

5.白圭之中山,中山之王欲留之,白圭固辞,乘舆而去。又之齐,齐王欲留之仕,又辞而去。人问其故,曰:“之二国者皆将亡。所学有五尽。何谓五尽?”曰:“莫之必则信尽矣。莫之誉则名尽矣。莫之爱则亲尽矣。行者无粮,居者无食,则财尽矣。不能用人,又不能自用,则功尽矣。国有此五者,无幸必亡。中山、齐皆当此。”(《先识》)

【考订】《说苑·权谋》:白圭之中山,中山王欲留之,固辞而去;又之齐,齐王亦欲留之,又辞而去。人问其辞。白圭曰:“二国将亡矣!所学者国有五尽,故莫之必忠,则言尽矣;莫之必誉,则名尽矣;莫之必爱,则亲尽矣;行者无粮,居者无食,则财尽矣;不能用人,又不能自用,则功尽矣。国有此五者,毋幸必亡。中山与齐皆当此。”若使中山之与齐也,闻五尽而更之,则必不亡矣。其患在不闻也,虽闻又不信也。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

按:《吕氏春秋·先识》高诱注:“白圭,周人。”钱穆将其生卒年定为约前375年至前290年,与白圭同孟尝君对话有不合,现将其卒年定为前285年。

【系年】前375年—前285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