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被封为鲁中都宰,颜回择菜给孔子的故事

孔子被封为鲁中都宰,颜回择菜给孔子的故事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之,景公封孔子为一事,而地名传说有异。据此,孔子说此言当在鲁定公六年,即前504年。据《史记·孔子世家》,鲁定公八年,任孔子为鲁中都宰。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少孔子三十岁,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一早死。回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焉。宰予备矣,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

孔子被封为鲁中都宰,颜回择菜给孔子的故事

孔 子

1.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高义》)

【考订】《孔子家语·六本》:孔子见齐景公,公悦焉。请置廪丘之邑以为养。孔子辞而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受赏。今吾言于齐君,君未之行而赐吾邑,其不知丘亦甚矣。”于是遂行。

《说苑·立节》: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遂辞而行。

按:齐景公封孔子以田,各书记载不一,《吕氏春秋》与《孔子家语》、《说苑》同,均为廪丘。《墨子·非儒》:“孔某之齐见景公,景公说,欲封之以尼谿,以告晏子。”《史记·孔子世家》:“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墨子》、《史记》则言封之尼谿田。《晏子春秋》:“仲尼之齐,见景公。景公说之,欲封之以尔稽,以告晏子。”此则言尔稽。要之,景公封孔子为一事,而地名传说有异。孔子去齐,齐景公问政在鲁昭公二十六年(前516年),孔子三十六岁。

【系年】前516年

2.鲁季孙有丧,孔子往吊之。入门而左,从客也。主人以玙璠收,孔子径庭而趋,历级而上,曰:“以宝玉收,譬之犹暴骸中原也。”(《安死》)

【考订】按:《吕氏春秋·安死》高诱注:“丧,季平子意如之丧也。桓子斯在丧位,孔子吊之,入门而左行,故曰从客位也。”《左传》定公五年:“六月,季平子行东野,还,未至,丙申,卒于房。阳虎将以玙璠收,仲梁怀弗与,曰‘改步改玉。’”则季平子丧之事,孔子确曾参与,时间为鲁定公五年六月。

【系年】前505年

3.季孙氏劫公家,孔子欲谕术则见外,于是受养而便说,鲁国以訾。孔子曰:“龙食乎清而游乎清,螭食乎清而游乎浊,鱼食乎浊而游乎浊。今丘上不及龙,下不若鱼,丘其螭邪!”(《举难》)

【考订】《淮南子·说山训》:季孙氏劫公家,孔子说之,先顺其所为,而后与之入政,曰:“举枉与直,如何而不得?举直与枉,勿与遂往。”

按:季孙氏劫公家,此事鲁国人有议论,孔子针对鲁国人的议论而说这段话的。《史记·孔子世家》:“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鲁季氏僭于公室,在其与阳虎盟以后。《左传》定公六年:“阳虎又盟公及三桓于周社。”三桓即季氏三兄弟。据此,孔子说此言当在鲁定公六年,即前504年。

【系年】前504年

4.孔子始用于鲁,鲁人鹥诵之曰:“麛裘而韠,投之无戾。韠而麛裘,投之无邮。”用三年,男子行乎涂右,女子行乎涂左,财物之遗者,民莫之举。(《乐成》)

【考订】《孔丛子·陈士义》:子顺曰:“先君初相鲁,鲁人谤诵曰:‘麛裘而芾,投之无戾。芾之麛裘,投之无邮。’及三月,政成化既行,民又作诵曰:‘衮衣章甫,实获我所。章甫衮衣,惠我无私。’文咨喜曰:‘乃今知先生亦不异乎圣贤矣。’”

按:孔子始用于鲁,则指其始任中都宰。据《史记·孔子世家》,鲁定公八年,任孔子为鲁中都宰。鲁定公九年,即前501年。

【系年】前501年

5.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劝学》)

【考订】《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颜回,鲁人,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一早死。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益。”回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焉。

论衡·知实》: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

按:《史记·孔子世家》:“将适陈,过匡。”孔子游匡,在孔子离鲁之当年,亦即鲁定公十三年,即前497年。

【系年】前497年

6.孔子道弥子瑕见厘夫人,因也。(《贵因》)

【考订】《史记·孔子世家》:去即过蒲。月余,反乎卫,主蘧伯玉家。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 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玉声谬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淮南子·泰族训》:孔子欲行王道,东西南北七十说而无所偶,故因卫夫人、弥子瑕而欲通其道。

按:《吕氏春秋·贵因》高诱注:“弥子瑕,卫灵公之幸臣也。孔子因之,欲见灵公夫人南子。《论语》云:‘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是也。”孔子在卫国见卫夫人南子,时间在鲁定公十三年,即前497年。

【系年】前497年

7.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解马而与之。(《必己》)

【考订】《淮南子·人间训》:孔子行游,马失,食农夫之稼,野人怒,取马而系之。子贡往说之,卑辞而不能得也。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大牢享野兽,以九韶乐飞鸟也。予之罪也,非彼人之过也。”乃使马圉往说之。至,见野人曰:“子耕于东海至于西海,吾马之失,安得不食子之苗?”野人大喜,解马而与之。

按:何新将此章系于鲁哀公六年,即前489年[1]

【系年】前489年

8.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备矣,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醜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憱然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小人也。召,吾语之。”子路与子贡入,子贡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昔桓公得之莒,文公得之曹,越王得之会稽。陈、蔡之阸,于丘其幸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慎人》)

【考订】《庄子·让王》: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备,而弦歌于室。颜回择菜,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细人也。召而来,吾语之。”子路子贡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扢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

《孔子家语·在厄》: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讥刺,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黎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风俗通义·穷通》: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粒,藜羹不糁,而犹弦琴于室。颜回释菜于户外,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拔树于宋,今复见厄于此。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颜渊无以对,以告孔子。孔子恬然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小人也,召,吾语之。”子路与子贡入,子路曰:“如此可谓穷矣。”夫子曰:“由,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患之为?故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昔者桓公得之莒,晋文公得之曹,越得之会稽,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

按:孔子厄于陈、蔡,据《史记·孔子世家》时间在鲁哀公六年,即前489年。

【系年】前489年

9.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任数》)

【考订】《墨子·非儒下》:孔某穷于陈、蔡之间,藜羹不糂。

韩诗外传》卷七: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席三经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弟子有饥色,读书习礼乐不休。

《史记·孔子世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剌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说苑·杂言》: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居环堵之内,席三经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弟子皆有饥色,读《诗》《书》治礼不休。

《孔子家语·在厄》:孔子厄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赉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问:“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矣,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论衡·知实》:颜渊炊饭,尘落甑中,欲置之则不清,投地则弃饭,掇而食之。孔子望见,以为窃食。

按:孔子穷于陈、蔡之间,在鲁哀公六年,即前489年。

【系年】前489年

10.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贵公》)

【考订】《说苑·至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谓大公也。

《公孙龙子·跡府》: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于云梦之圃,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仲尼闻之,曰:“楚王仁义而未遂也,亦曰人亡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若此,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而非龙异白马于所谓马,悖。

按:此段文字又多见于他书,然皆无“老聃闻之”,仅有“仲尼闻之”,故系于孔子。何新《圣孔子年谱》系于鲁哀公六年,即前489年[2]

【系年】前489年

11.白公问于孔子曰:“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白公曰:“若以石投水奚若?”孔子曰:“没人能取之。”白公曰:“若以水投水奚若?”孔子曰:“淄、渑之合者,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然则人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胡为不可?唯知言之谓者为可耳。”白公弗得也。(《精谕》)

【考订】《列子·说符》:白公问孔子曰:“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人固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何为不可?唯知言之谓者乎!”

《淮南子·道应训》:白公问于孔子曰:“人可以微言?”孔子不应。白公曰:“若以石投水中,何如?”曰:“吴、越之善没者能取之矣。”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淄渑之水合,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然则人固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何谓不可,谁知言之谓者乎?”

按:《吕氏春秋·精谕》高诱注:“白公,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胜也。白,楚县也。楚僭称王,守县大夫皆称公。太子建为费无极所谮,出奔郑,与晋通谋,欲反郑于晋,郑人杀之。胜与庶父令尹子西、司马子期伐郑,报父之仇,许而未行,晋人伐郑,子西、子期率师救郑,胜怒曰:‘郑人在此,仇不远矣。’欲杀子西、子期,故问微言。微言,阴谋密事也。孔子知之,故不应之。”此孔子至楚而言。《史记·孔子世家》:“于是孔子自楚反乎卫。是岁也,孔子年三十三,而鲁哀公六年也。”孔子至楚在鲁哀公六年(前489年),白公问孔子当在此年。

【系年】前489年

12.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上执而将诛之。直躬者请代之。将诛矣,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孔子闻之曰:“异哉!直躬之为信也。一父而载取名焉。”故直躬之信不若无信。(《当务》)

【考订】《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按:直躬,陈奇猷曰:“直人名躬而称直躬,亦犹大盗名跖而称盗跖耳。”[3]《论语》所载略,《吕氏春秋》可补细节。叶公,楚人。鲁哀公六年,前489年,楚人叶公使人迎孔子,孔子至楚。孔子在楚时间应在此前后。

【系年】前489年。

13.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袪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荆王闻之,仕之执圭。孔子闻之曰:“夫善哉!不以腐肉朽骨而弃剑者,其次非之谓乎!”(《知分》)

【考订】《淮南子·道应训》:荆有佽非,得宝剑于干队,还反度江,至于中流,阳侯之波,两蛟侠绕其船。佽非谓枻船者曰:“尝见有如此而得活者乎?”对曰:“未尝见也。”于是佽非勃然攘臂拔剑,曰:“武士可以仁义之礼说也,不可劫而夺也。此江中之腐肉朽骨弃剑而已,余有奚爱焉!”赴江刺蛟,遂断其头,船中人尽活,风波毕除,荆爵为执圭。孔子闻之曰:“夫善载腐肉朽骨而弃剑者,佽非之谓乎?”

按:此事发生在楚国,或孔子之楚,在楚听闻此事。今系于前489年。

【系年】前489年

14.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察传》)

【考订】《风俗通义·正失》引《吕氏春秋》曰:鲁哀公问于孔子:“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以夔为乐正,始治六律,和均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服。重黎又荐能为音者,舜曰:‘夫乐天地之精,得失之节,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行。’”

按:此章保存了孔子对“夔一足”的解释,反映了孔子礼乐思想,是非常可贵的史料。鲁哀公即位时,孔子尚在周游列国,直到哀公十一年,才返鲁。鲁哀公十一年,即前484年,此问当在此年或之后。暂定在此年。

【系年】前484年

15.孔子见鲁哀公,哀公曰:“有语寡人曰:‘为国家者,为之堂上而已矣。’寡人以为迂言也。”孔子曰:“此非迂言也。丘闻之,得之于身者得之人,失之于身者失之人。不出于门户而天下治者,其惟知反于已身者乎!”(《先己》)

【考订】《尸子·处道》:善人以治天地,则可矣,我奚为而人善?仲尼曰:“得之身者得之民,失之身者失之民。不出于户而知天下,不下其堂而治四方,知反之于己者也。”

《说苑·政理》:卫灵公谓孔子曰:“有语寡人:‘为国家者,谨之于庙堂之上,而国家治矣。’其可乎?”孔子曰:“可。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知得之己者,亦知得之人。所谓不出于环堵之室,而知天下者,知反之己者也。”

《孔子家语·贤君》:卫灵公问于孔子曰:“有语寡人曰:‘有国家者,计之于庙堂之上,则政治矣。何如?’”孔子曰:“其可也,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知得之己者则知得之人。所谓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天下者,知及己之谓也。”

按:《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孔子反鲁时间,《史记·鲁世家》曰:“哀公十一年,齐伐鲁,季氏用冉有有功,思孔子,孔子自卫归鲁。”鲁哀公十一年,即前484年,上距十四岁,则孔子离鲁时间在鲁定公十三年,《孔子世家》以为在定公十四年,误。鲁哀公问政,当在哀公十一年。

【系年】前484年

16.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去私》)

【考订】按:此为晋平公时期祁黄羊荐贤,见下文晋国史部分。《礼记·儒行》有孔子曰:“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新序·杂事》卷一:“外举不避仇雠,内举不回亲戚,可谓至公矣。”未言此句乃孔子之言。对比《吕氏春秋》与《礼记》,则“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为儒家思想,系于孔子也合理。

【系年】前551年—前479年

17.孔子闻之曰:“此五人者之所以为王者佐也,不肖主之所弗安也。”(《不苟》)

【考订】按:《不苟》篇:“武王至殷郊,系堕。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曰:‘吾所以事君者,非系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钺,勉而自为系。”孔子的意思是武王带兵,人各有位,各负其责,即使自己的马鞭子掉下来了,也只能自己捡起来,负责保卫武王的五位士兵也不帮他。

【系年】前551年—前479年(www.xing528.com)

18.孔子学于老聃、孟苏、夔靖叔。(《当染》)

【考订】《韩诗外传》卷五:仲尼师乎老聃。

《新序·杂事第五》:仲尼师乎老聃。

《潜夫论·赞学》:孔子师老聃。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遽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

按:关于孔子之学,这里与《史记》所载不同。老子,即老聃。孟苏、夔靖叔,陈奇猷曰:“疑孟苏夔一人,靖叔一人。”又曰:“疑孟苏夔即孟公绰。

【系年】前551年—前479年

19.子贡、子夏、曾子学于孔子,田子方学于子贡,段干木学于子夏,吴起学于曾子。(《当染》)

【考订】《墨子·所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

按:《吕氏春秋·尊师》:“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学于子夏。”高诱注:“驵,廥人也。”陈奇猷曰:“《庄子·田子方》谓田子方师东郭顺子,则田子方既师子贡又师东郭顺子也。田子方名无择,亦见《田子方》篇。本书《举难》、《察贤》并云‘魏文侯友田子方’,《史记·魏世家》谓是魏文侯师,各不同。本书《尊师》:‘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学于子夏。’《史记·老子传·集解》云:‘段干是魏邑名,《魏世家》有段干木、段干子,《田完世家》有段干朋,疑此三人是姓段干也,本盖因邑为姓。《风俗通·氏姓》注云姓段名干木,恐或失之矣。’《史记·吴起传》:‘吴起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4]

20.《诗》曰:“执辔如组。”孔子曰:“审此言也可以为天下。”子贡曰:“何其躁也!”孔子曰:“非谓其躁也,谓其为之于此而成文于彼也。”圣人组修其身而成文于天下矣。(《先己》)

【考订】按:此段文字言孔子与子贡对《诗》“执辔如组”一句的解读,陈奇猷曰:“躁,犹言急躁。此处表明子贡解《诗》之角度与孔子不同。《毛诗·简兮》云‘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则‘执辔如组’是描写《万舞》,《大叔于田》云‘大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则‘执辔如组’是描写驰骋,子贡以为治天下如《万舞》(《万舞》是武舞),与驰骋则是急躁,故说‘何其躁’。孔子理解此诗则有所不同,以为执辔调马如织组之有条不紊,文理斐然,以此理而治天下,则天下亦必安平不乱,以此理而修身,则身修而天下亦治矣,故曰‘为之于此而成文于彼也,圣人组修其身而成文于天下矣。”[5]

【系年】前551年—前479年

21.子张,鲁之鄙家也;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尊师》)

【考订】《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颛孙师,陈人,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资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不务立于仁义之行,孔子门人友之而弗敬。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韩诗外传》卷九:齐景公出弋昭花之池,颜鄧聚主鸟而亡之。

《淮南子·氾论训》:夫颜喙聚,梁父之大盗也,而为齐忠臣。

按:颜涿聚,又作颜浊邹、颜喙聚、颜鄧聚。陈奇猷曰:“《左传》杜注:‘颜庚,齐大夫颜涿聚’,则名庚,字涿聚也。先为景公主鸟,后为大夫也。”又曰:“据《左传》,颜涿聚死于哀公二十三年犂丘之役,故《淮南》谓‘为齐忠臣’。”[6]《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中无颜涿聚,则其非七十二之一。

【系年】前551年—前479年

22.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尊师》)

【考订】按:陈奇猷曰:“《论语·述而》云‘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矣’,与此所载当同一事。《论语》未载子贡问语,致孔子语无所承。”[7]子贡生于前520年,则此时间界定为前520年至前479年。

【系年】前520年—前479年

23.子路揜雉而复释之。(《审己》)

【考订】《论语·乡党》: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按:陈奇猷曰:“《论语》之文,盖谓孔子见山梁之雌雉而叹曰‘时哉’,子路因执之,旋又释之,故雌雉振翅飞去,则《吕氏》此文正是据《论语》为说也。”[8]

【系年】此事未见他书记载,具体年代不详。

24.孔子之弟子从远方来者,孔子荷杖而问之曰:“子之公不有恙乎?”搏杖而揖之,问曰:“子之父母不有恙乎?”置杖而问曰:“子之兄弟不有恙乎?”杙步而倍之,问曰:“子之妻子不有恙乎?”故孔子以六尺之杖,谕贵贱之等,辨疏亲之义,又况于以尊位厚禄乎?(《异用》)

【考订】《新书·容经》:子赣由其家来,谒于孔子。孔子正颜,举杖磬折而立,曰:“子之大亲毋乃不宁乎?”放杖而立,曰:“子之兄弟亦得无恙乎?”曳杖倍下行,曰:“妻子家中得毋病乎?”故身之倨佝,手之高下,颜色声气,各有宜称,所以明尊卑,别亲疏也。

按:《吕氏春秋·异用》未言具体的人。《新书·容经》则具体言子赣,即子贡。《礼记·乐记》注:“子赣,孔子弟子端木赐也。”何新《孔子年谱》系于鲁哀公十四年,即前481年[9]

【系年】前481年。

25.孔子周流海内,再干世主,如齐至卫,所见八十余君。委质为弟子者三千人,达徒七十人。七十人者,万乘之主得一人用可为师,不为无人,以此游仅至于鲁司寇。(《遇合》)

【考订】《史记·孔子世家》: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七人。

《淮南子·泰族训》: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按:关于孔子弟子,这里言七十人,《史记》言七十七人,当属概数。

【系年】前551年—前479年

26.文王嗜昌蒲菹,孔子闻而服之,缩 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遇合》)

【考订】按:此章载孔子食昌蒲事,未见他处有载,是可贵的史料。

【系年】前551年—前479年

27.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慎大》)

【考订】按:《吕氏春秋·慎大》高诱注:“劲,强也。孔子以一手捉城门关显而举之,不肯以有力闻于天下。”陈奇猷引顾炎武曰:“关者,所以拒门之木。《说文》:‘关,以木横持门户也。’”[10]

【系年】前551年—前479年

28.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察微》)

【考订】《孔子家语·观思》:鲁国之法,鲁人有赎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赣赎人于诸侯而还其金。孔子闻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以施于百姓,非独适身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赎人受金,则为不廉,则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鲁人不复赎人于诸侯。”

《淮南子·道应训》: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赣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辞不受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受教顺可施后世,非独以适身之行也。今国之富者寡而贫者众,赎而受金,则为不廉;不受金,则不复赎人。自今以来,鲁人不赎人于诸侯矣。”

《说苑·政理》:鲁国之法,鲁人有赎臣妾于诸侯者,取金于府。子贡赎人于诸侯,而还其金。孔子闻之曰:“赐失之矣。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其身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赎而受金,则为不廉,不受则后莫复赎;自今以来,鲁人不复赎矣。”

按:子路生卒年月为前542年至前480年。子贡生卒年月为前520年至前450年。孔子、子路、子贡三人共世的时间为前520年至前480年。此事当发生在此四十年间。

【系年】前520年—前480年

29.孔子见温伯雪子,不言而出。子贡曰:“夫子之欲见温伯雪子好矣,今也见之而不言,其故何也?”孔子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不可以容声矣。”(《精谕》)

【考订】《庄子·田子方》:仲尼见之而不言。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按:《庄子·田子方》:“温伯雪子适齐,舍于鲁。鲁人有请见之者。温伯雪子曰:‘不可。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吾不欲见也。’”成玄英疏:“姓,温,名伯,字雪子,楚之怀道人。中国,鲁国也。陋,拙也。自楚往齐,止于主人之舍。鲁人是孔子门人,闻温伯雪子贤人,请欲相见。”下文曰“仲尼见之而不言”,则此次孔子见温伯雪子乃在鲁国,是温伯雪子到齐国去,路过鲁国发生的事。详细时间无法确定。

【系年】前551年—前479年

30.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高义》)

【考订】按:《吕氏春秋·高义》高诱注:“为鲁定公之司寇。”谭戒甫曰:“盖谓孔子布衣,官仅鲁司寇,而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同其显者,以取舍不苟耳。”[11]

【系年】前551年—前479年

31.三苗不服,禹请攻之,舜曰:“以德可也。”行德三年,而三苗服。孔子闻之,曰:“通乎德之情,则孟门、太行不为险矣。故曰德之速,疾乎以邮传命。”(《上德》)

【考订】《韩非子·五蠹》: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

《韩诗外传》卷三:当舜之时,有苗不服。以其不服者,衡山在南,岐山在北,左洞庭之波,右彭泽之水,由此险也。以其不服,禹请伐之。而舜不许,曰:“吾喻教犹未竭也。”久喻教而有苗民请服。

按:孔子言此语详细时间不可考。

【系年】前551年—前479年

32.孔子卜,得《贲》。孔子曰:“不吉。”子贡曰:“夫《贲》亦好矣,何谓不吉乎?”孔子曰:“夫白而白,黑而黑,夫《贲》又何好乎?”故贤者所恶于物,无恶于无处。(《一行》)

【考订】《孔子家语·好生》:孔子尝自筮其卦,得贲焉,愀然有不平之状。子张进曰:“师闻卜者得贲卦,吉也,而夫子之色有不平,何也?”孔子对曰:“以其离邪。在《周易》,山下有火谓之贲,非正色之卦也,夫质也,黑白宜正焉。今得贲,非吾兆也。吾闻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何也?质有余,不受饰故也。”

《说苑·反质》:孔子卦得贲。喟然仰而叹息,意不平。子张进,举手而问曰:“师闻贲者吉卦,而叹之乎?”孔子曰:“贲非正色也,是以叹之。吾思夫质素,白当正白,黑当正黑,夫质又何也。吾亦闻之: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何也?质有余者,不受饰也。”

按:此事各本所载有不同。互证其史料价值。子张,颛孙师,生卒年为前502至前450年[12],其与孔子生年共世时间为前502年至前479年。

【系年】前502年—前479年

33.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察传》)

【考订】《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尝返卫,见读史志者云:“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耳。”读史志曰问诸晋史,果曰“己亥”。于是卫以子夏为圣。

按:子夏,姓卜,名商。生卒年为前507至前420年。与孔子共世时间为前507年至前479年。

【系年】前507年—前479年

34.孔、墨、宁越,皆布衣之士也,虑于天下,以为无若先王之术者,故日夜学之。有便于学者无不为也,有不便于学者无肯为也。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博志》)

【考订】《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按:孔子梦周公于《论语》得印证。《吕氏春秋》作为口传史料之价值于此亦窥也。但具体时间不可确考。

【系年】前551年—前479年

盗 跖

1.跖之徒问于跖曰:“盗有道乎?”跖曰:“奚啻其有道也!夫妄意关内,中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时,智也。分均,仁也。不通此五者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无有。”(《当务》)

【考订】《庄子·盗跖》: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

《淮南子·道应训》:跖之徒问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奚适其有道也!夫意而中藏者,圣也;入先者,勇也;出后者,义也;分均者,仁也;知可否者,智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无之。”

按:盗跖生卒年具体不详。《庄子·盗跖》以跖为柳下季之弟。柳下季,即柳下惠。《荀子·大略》:“子夏贫,衣若县鹑。人曰:‘子何不仕?’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杨倞注:“柳下惠,鲁贤人公子展之后,名获,字禽,居于柳下,谥惠,季,其伯仲也。后门者,君子守后门,至贱者。子夏言‘昔柳下惠衣之弊恶与后门者同,时人尚无疑怪者’,言安于贫贱,浑迹而人不知也。非一日之闻,言闻之久矣。”柳下惠,名展禽。《论语·卫灵公》:“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臧文仲,鲁国的大夫臧孙辰,历仕庄、闵、僖、文四朝。《国语·鲁语上》“鲁饥,臧文仲言于庄公”,韦昭注曰:“鲁饥,在庄公二十八年。”鲁庄公二十八年,即前666年。则柳下惠也在此年前后。《鲁语上》又曰:“齐孝公来伐鲁,臧文仲欲以辞告,病焉,问于展禽。”齐孝公在位期间为前642年至前633年。则柳下惠比孔子早约七十年左右。柳下惠不大可能与孔子为友,《庄子》所言为寓言,但年代相差也不远,在口传形式下,也是合理的。柳下惠弟盗跖也应稍早于孔子。这里次于孔子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