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以后的中国文化受到印度文化的巨大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佛教文化,其次是科学技术。佛教传入中国,大约是在西汉末年以后,到隋唐达到全盛时期,尤其是玄奘孤征十七年,历程五万余里,从印度取经归来,然后大规模的翻译,并著《大唐西域记》,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宋初亦曾派人赴印取经,建立译经院和印经院,延请天竺和尚。佛教在中国广为流传,但也发生倒流情形,如《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三载:永嘉玄觉禅师“著《证道歌》一篇,梵僧传归天竺,彼皆钦仰,目为东土大乘经”。在科技方面,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浑天说”与婆罗门的“金胎说”一脉相承,《三国志·魏书》中关于华佗的妙手奇术与东汉恒、灵之世所译的佛典《捺女耆域因缘经》里的故事如出一辙,此外,中国数学中的百进法和倍进法也受印度的影响。
中国和尼泊尔的文化交流也是源远流长,相传尼泊尔原来是个湖泊,后文殊师利从中国来劈开南山,放走湖水,此地人民才得以繁衍生息。这一生动的传说,反映了中尼两国人民悠久的情谊。公元406年,中国高僧法显去尼泊尔寻访释迦牟尼的故乡和诞生地,两年后尼泊尔佛陀跋陀罗应邀来长安弘法,后在建业(今南京)道场寺翻译了大量佛经。中尼边境有二十余个山口可作为通道,从遥远的古代,两国边民就跨过这些山口互相进行贸易交流。中尼的官方交往始于唐代,贞观年间文成公主入藏嫁与松赞干布,尼泊尔国王也将赤贞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进而形成“吐蕃尼婆罗道”这条国际通道。公元643年,唐太宗遣使赴印,走此通道访问了加德满都,四年后尼泊尔遣使入唐,双方建立友好关系。宋元时期,不少中国僧人曾去尼泊尔游学梵文,研习佛教,尼泊尔也有许多工匠来中国,其中阿尼哥曾在中国逗留40余年,不仅参与建造了许多佛塔、寺院、祠祀和道观,还为汉藏两族培养了许多工匠,元朝授予他光禄大夫、大司徒兼领将作院,秩比丞相。明清两代,随着两国交往的频繁,中国的纸、花生、马铃薯、荔枝等传入尼泊尔,尼泊尔的菠菜、酢菜、胡芥等植物也传入中国,清代还有大批尼泊尔工商人士在西藏定居。(www.xing528.com)
中国古代对斯里兰卡的称谓有三四十种,较为常见的称谓是“师子国”和“锡兰”等。两国的正式交往以4世纪90年代师子国国王优婆罗帝沙一世派遣沙门昙摩携玉佛来访为序,之后几乎历代都有使臣前来,而中国亦多次遣使访问斯里兰卡,其中元代有2次,明代有5次,双方交流的主要内容围绕着佛教。两国沙门的往来更是史不绝书,其中师子国僧人不空,舶主竺难提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空圆寂后朝廷竟为之休朝三日。此外,斯里兰卡的雕塑、绘画对中国的影响很大,如东晋义熙年间师子国所送的一尊玉石佛像,形制奇特,以致使人疑为天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