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川美食:麻辣四溢,小吃名扬中外

四川美食:麻辣四溢,小吃名扬中外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据考古发现,中国在夏、商、周三代,食物的品种已较为丰富,烹饪技术有了相当的发展,饮食文化已初步形成。四川盆地雾多、湿气重,因而川菜以重油重味,调味多样而著称,故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之说。此外四川的小吃亦丰富多样,驰名中外,如漳茶鸭子、怪味鸡、麻辣牛头肉、酱兔肉、汤圆、担担面等。清真菜的名馔有全羊席和烤全羊,其他如涮羊肉、烤羊肉串、油爆或水爆肚仁、羊肉抓饭等都是这一菜系的美食。

四川美食:麻辣四溢,小吃名扬中外

中国是一个美食国度。相传中国烹饪的始祖是殷商时代的伊尹,据《史记·殷本纪》载,伊尹背负炊具,用烹饪和至味的道理说服成汤,使成汤得以治理天下,《吕氏春秋·本味篇》亦记载了这个故事,并叙述了商汤时的烹饪情况。依据考古发现,中国在夏、商、周三代,食物的品种已较为丰富,烹饪技术有了相当的发展,饮食文化已初步形成。到了汉代,饮食已发展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当时已掌握了炖、炒、煎、煮、酱、腌、炙等烹调方法,与食品相关的酿酒、酱园、屠宰、油盐等场所也有很大的发展。张骞西域后,引进了胡麻、西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蒜、胡葱等数十种菜肴品种和佐料,使得中国饮食在数量、质量、结构上都有了新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但同时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就使中国的饮食及其饮食文化进入一个交流融汇的新时期。据当时的重要文献《齐民要术》记载,粮食作物有黍、豆等10余种,蔬菜有近20种,果品有枣桃等十七八种。各种调料的制作方法也是五花八门,如制作酱就有10多种方法,制作醋则多达21种方法。至于各种菜肴及其烹调方法,在该书的第七、八卷中也有详细记载。

宋代是中国饮食史上的一个昌盛时期,尤其是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的酒楼饭店、食馆摊点蜂攒蚁聚,比比皆是,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中的话,那是“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士人竞相吃喝,奢靡腐化成风,吴自牧的《梦粱录》收罗了临安各大饭庄菜单335款,又据《武林旧事》载:南宋末期,临安赫赫有名的酒楼有29家,“从食”项中即介绍了玲珑双条等41种食品,“凉水”项中即介绍了荔枝膏水等80余种,“糕”项中即介绍了重阳糕等19种。当时烹调的方法有烧、烤、煎、炸、蒸、煮、炖、浇、麻、腊等十多种,而且出现了“看盘”这一餐饮业特殊服务,只要顾客临门,便延请入座端上“看盘”,遍问点什么酒菜,而后一一唱念报与厨房

明清时期,中国的烹饪由丰富多彩的实践上升到成熟的理论,其标志是袁枚《随园食单》的出现,该书记录了中国从14世纪到18世纪流行的326种食品,包括须知、戒、海鲜、江鲜、特牲、杂牲、羽族、水族有鳞、杂素菜、小菜、点心、饭粥单(类)等十四部分,书中还明确提出要讲究加工、讲究配料、讲究烹调、讲究火候、讲究色香味、讲究形器、讲究上菜进食的次序等理论。

中国幅员广阔,地区间的环境、物产、资源、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别很大,这是形成各地饮食品种和口味习惯的主要原因,如南方人喜食米,北方人多吃面,高寒地区人嗜咸,江浙一带嗜甜,川湘一带喜辣,山西人好醋等。同时,各大菜系的形成也与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信仰等因素有关。大约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已有南北风味的大致区分,《周礼·天官·膳夫》《礼记·内则》所记载的周代“八珍”是典型的北方菜,而《楚辞·招魂》所述及的菜肴则可以认为是南方菜的代表。辽阔的幅员、不同的地理环境、漫长的历史使中国形成独具特色的六大菜系,其中的苏、粤、川、鲁为四大地方菜系。

苏菜 其发祥地是苏州和稍后的扬州和杭州。苏菜以精工细作著称,其特点是选料力求鲜活鲜嫩;刀工精细,通过排、堆、叠、围、摆、覆六种技法,制成颇具艺术特色佳肴;烹饪中注重火候,擅长炖、焖、焐、蒸、烧、炒,尤精于泥煨和叉烧;调味强调本味,注重调汤,讲究口味清鲜,咸甜得宜;色泽上讲究鲜艳悦目,浓淡相宜。蟹黄狮子头、蟹黄燕窝、虾羹鱼翅西湖糖醋鱼、鲜藕肉夹、莲子鸭羹等都是苏系名菜,此外,苏式点心和小吃亦很精美。

粤菜 是以广东风味菜肴为代表。其特点是用料广,品种多,肴奇馔异,鸟虫兽蛇皆可入馔;口味讲求清、鲜、爽、滑,清中求鲜,淡中取味,爽而不生,滑而不俗,有香松软肥浓五滋、酸甜苦辣咸鲜六味之美;配菜力求丰富,四季皆以嫩绿甘脆的蔬菜为佐料,并按时令以香花、水果入菜;烹调技法以熬、泡、焗最为见长,并以汤类、煲类、粥品和点心驰名;此外粤菜中的诸多调料也颇具独特风味,如蚝油果汁、白卤水、沙茶酱、咖喱粉、鱼露、果皮等。

川菜 其发祥地为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四川盆地雾多、湿气重,因而川菜以重油重味,调味多样而著称,故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之说。川菜的特点是取料广博、调味多变,如自贡的井盐、内江的白糖、德阳的酱油、保宁的醋、忠州的腐乳、郫县的豆瓣永川豆豉南充冬菜涪陵榨菜、叙府的芽菜、新繁的泡辣椒、金堂的海椒以及茂汶的花椒等,其味道有家常味、鱼香味、红油味、陈皮味、椒麻味、椒盐味、酱香味、五香味、咸鲜味、糖醋味、姜汁味、蒜泥味、咸甜味、糊辣味、酸辣味等等,尤以麻辣味和怪味见长;川菜菜式宽广,适用于不同档次的消费。此外四川的小吃亦丰富多样,驰名中外,如漳茶鸭子、怪味鸡、麻辣牛头肉、酱兔肉、汤圆担担面等。

鲁菜 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和鲁国,经历朝历代的发展完善成为北方菜的代表,也成为宫廷御馔珍馐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菜以丰盛高贵著称,其特点是用料讲究,善于以海参、燕窝、鲍鱼、鱼翅等高档原料做出厚味大菜;烹调技法以“爆”和“煽”更为独到,同时善于以汤调味,善于以葱调味,其中以葱爆锅、以汤溅锅成为鲁菜烹调中的独特技法。

素菜 素菜作为一个菜系,主要是受道教佛教的影响。道教虽不戒肉食,但倡导饮食应多食鲜蔬野果和花卉;佛教则戒杀生,戒食荤,全吃素食。素菜首先在佛寺和道观中盛行,其后在民间和宫廷也都占一席之位。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特辟“素食”专辑,并介绍了11种素食的做法。宋代出现专门的素食店,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收集临安素菜单36款,素糕点26种。素菜系主要以绿菜、果品、菇类、植物油为原料,豆制品在其中占很大的比重。

清真菜 清真菜主要是在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中流行,如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等。伊斯兰教禁食猪、狗、马、驴、骡肉和无鳞鱼,主要以牛、羊肉菜为主,中国南方的清真食店菜目中,鸡、鸭、鹅的比重也很大。清真菜的名馔有全羊席和烤全羊,其他如涮羊肉、烤羊肉串、油爆或水爆肚仁、羊肉抓饭等都是这一菜系的美食。此外,北方的羊肉水饺、牛(羊)肉泡馍、牛(羊)肉杂碎汤、黄米豆沙软糕,南方的萨奇马、蛋糕、核桃酥等也都是清真菜系的名菜。

除上述六大菜系外,中国饮食还逐渐形成特色明显、影响较大的八大风味,即浙、沪、闽、皖、湘、鄂、豫、秦八大风味,它们在烹饪原料的选择、烹调方法、口味食俗等方面都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www.xing528.com)

习俗与礼仪 追索中国古代的饮食习俗,从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就大致形成两种不同的饮食习惯,黄河流域以粟为主,长江流域以稻为主。大约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逐渐以小麦取代了粟而成为主粮。就食物结构而言,古人是以黍、稷、麦、菽(豆)、稻“五谷”和熟食为主,讲究五味调和,并且是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

中国上古时期的饮食制度是采取两餐制,第一餐称饔,又叫朝食,在日出之后;第二餐称飧,又叫哺食,在中时(下午四时左右)。之后,逐渐实行早、午、晚三餐制。当然,有些地方随不同季节和生产的需要,在有的季节仍采用两餐制。此外,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还形成独具特色的节日食俗,如过春节北方大多吃饺子,南方吃年糕;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在清明节前一天的寒食节,人们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而避忌烧火吃冷食;在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为悼念屈原而吃粽子;在农历七月初七的乞巧节,妇女为向织女乞巧而吃小巧玲珑的各色果品;在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为祭月和团圆而吃月饼;在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要登高赏菊吃重阳糕;在农历十二月初八的腊八节,受古代腊祭影响并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成道”而食腊八粥等。

古代的饮食礼仪是在饮食习俗的基础上形成的,饮食活动是礼仪产生的一个重要源头,所以《礼记·礼运》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礼源于饮食活动,又反过来约束饮食活动,兹援引《礼记·曲礼》中的一些记载以见一斑:

(布)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

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

侍坐于君子,若有告者曰:“少间”愿有复也,则左右屏而待。毋侧听,毋噭应,毋淫视,毋怠荒。

侍坐于长者,屦不上于堂,解屦不敢当阶,就屦,跪而举之,屏于侧。

凡进食之礼,左殽右胾,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渫处末,酒浆处右。以脯脩置者,左朐右末。

侍食于长者,主人亲馈,则拜而食;主人不亲馈,则不拜而食。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歠。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嚃羹,毋絮羹,毋刺齿,毋歠醢。客絮羹,主人辞不能亨。客歠醢,主人辞以窭。濡肉齿决,乾肉不齿决。毋嘬炙。

卒食,客自前跪,彻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侍饮于长者,酒进则起,拜受于尊所。长者辞,少者反席而饮。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

长期以来,中国形成一整套饮食礼仪规矩,从饮食的地点、请柬、迎宾、座次,到入席、上菜、进食、敬酒、离席等等都有讲究,且越到后来越发展到苛细烦琐的地步,其宗旨是要维护长幼有序、上下有礼、贵贱不相逾的礼仪制度。时至如今,举行宴会或宴请他人仍然十分讲究,有一套繁琐的礼仪,而且各地还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近年来有人甚至还归纳出中国式饭局120条“潜规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