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姓氏演变及现代常用姓氏数量

古代姓氏演变及现代常用姓氏数量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战国之际,社会发生剧烈变革,旧贵族没落,不少还沦为奴隶,这时,用以“别贵贱”的氏已经逐渐失去存在的意义,而平民也渐次由无姓到有姓,姓与氏合二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闫福卿编撰过一部《中国姓氏汇编》,共收录5730个姓。有专家认为,现代常用的姓大约400个左右。二是妇女称谓中的氏与这里所谈的氏不是一回事,如姬氏、妫氏、姜氏,这个氏是加于姓之下,与先秦古籍中的母氏、舅氏、伯氏的氏用法相当。

古代姓氏演变及现代常用姓氏数量

姓,大概产生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不少古姓如姜、姬、姚、姒等都加“女”旁,这可能暗示其先民曾经历过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国的姓远不止百家,顾炎武根据《春秋》,考得22个姓,这大致反映了西周春秋时期的一些情况。战国之际,社会发生剧烈变革,旧贵族没落,不少还沦为奴隶,这时,用以“别贵贱”的氏已经逐渐失去存在的意义,而平民也渐次由无姓到有姓,姓与氏合二为一。东汉时应劭在作《风俗通·姓氏篇》时,罗列了500个左右的姓。北宋时期钱塘无名氏的《百家姓》收录了502个姓,但南宋时郑樵统计当时的姓已经多达1745个。清代张澍对“姓”的考查结果是5129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闫福卿编撰过一部《中国姓氏汇编》,共收录5730个姓。其中单字姓3470个,双字姓2085个,三字姓163个,四字和五字姓12个。有专家认为,现代常用的姓大约400个左右。

说文解字》对“姓”的解释是,“人所生也”,“从女从生”,由此隐约可见母姓的血缘关系。最初的“姓”如何发生,文献不足征,很难详考。有人认为起源于图腾,但据《国语·晋语》载,传说“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之后,其众子散居各地,分为若干姓。

古人最初确定姓的缘由或者说姓的来源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对母系氏族社会女性的崇拜,例如姬、姜、娰、妫等;二是以封国与官爵为姓,如齐、楚、司徒、司马、王、侯等;三是以祖先族号与谥号为姓,如夏、商、周、文、武、穆、康等;四是以出生与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姚、东郭、南、百里、巫、卜等;五是以动物植物为姓,如马、牛、龙、羊、梅、柳、李、叶等;六是自然界景物为姓,例如江、河、风、云、金、石等。一般说来,同姓者同出一源,但也并非有人所说的那么绝对。因为古代常有改姓的情况,例如有的是因为皇帝赐姓,如刘邦赐项伯姓刘;有因避讳、避祸而改姓,如五代时吴越王钱镠,因镠与刘同音,为避其名讳,该国的刘姓人,皆去刘字的卯头刀旁,改为金氏,另如明代黄子澄的后代因避“靖难”之祸而改姓“田”;也有因政治、地理、民族等原因而改者,如汉朝时诸县的“葛”姓迁阳都后,为区别于当地葛姓而称“诸葛”,北魏孝文帝时改“拓跋”姓为“元”等等。

“姓”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别婚姻”。“同姓不婚”在古代是男女婚姻的一大原则,它对于贵族妇女来说尤为重要。据王力先生的研究,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区别,要在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来表示排行,如孟姜、伯姬、仲子、叔姬、季芈等。若出嫁以后则采用下列几种方法予以区别:一是在姓上冠以所自出的国名或氏,如齐姜、晋姬、秦赢、国姜等;二是嫁给别国的国君,在姓上冠以配偶受封的国名,如芮姜、息妫、江芈等;三是嫁给别国的卿大夫,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如赵姬(赵衰妻)、孔姬(孔圉妻)、棠姜(棠公妻;棠是邑名)等;四是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谥号;如武姜(郑武公妻)、昭姬(齐昭公妻)等。(www.xing528.com)

每个人的姓是在出生前就确定好了的,在贵族阶层女子也只称姓,无论生前死后、婚前嫁后,不管怎样称呼必须带上姓;但是男子的情况就不同了,通常只称氏而不称姓。

一般认为,“氏”是“姓”的分支,带有父系氏族社会的时代烙印。古人命氏的情况比较复杂,概括而言,命氏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其一,诸侯以受封国名为氏,如虞氏、夏氏、周氏等。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则以其祖父的字为氏,如郑穆公之子公子啡,字子驷,其子称公孙夏,公孙夏之子则称驷氏。也有以父字为氏的,如公子遂之子归父,字子家,其后则称子家氏。其二,卿大夫及其后裔有以受封的邑名为氏,如晋国的韩氏、魏氏、赵氏、范氏、知氏,齐国的崔氏、卢氏、鲍氏。其三,有以职官为氏,如师氏、巫氏、士氏、卜氏、祝氏、陶氏、籍氏、司马氏、司空氏、中行氏、乐正氏。其四,有以所居的地名为氏,如东门氏、北郭氏、南宫氏、百里氏、柳下氏。其五,有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的,如孔丘(宋公孙嘉之后,嘉字孔父)、庄辛(楚庄王之后,庄为谥号)。

这里有两点应当指出:一是氏是可变的,有时还变化得比较频繁,一个贵族男子一生中可以有几个氏,其称谓就更加复杂多变。如春秋时期晋国有位大夫,在《左传》中就有九种称谓:会、季氏、武子、士会、士季、随会、随武子、范会、范武子。称谓中的士、随、范是氏;士,系以其祖先职官为氏;随、范系以先后受封的采邑为氏;会为名,季为排行,武为谥号。再如战国时原系卫国公室子孙的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二是妇女称谓中的氏与这里所谈的氏不是一回事,如姬氏、妫氏、姜氏,这个氏是加于姓之下,与先秦古籍中的母氏、舅氏、伯氏的氏用法相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