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规模的实验动物中心的需求并不一致,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由设计人员、管理人员、使用人员协商确定,平衡各方需求,整合不同角度的意见,考虑当前需求与未来变化的关系,这是设计合理功能布局及工艺流线的必经步骤。
根据《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GB 14925—2010)对实验设施的要求,动物实验中心根据其使用功能,可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1)前区,包括办公室、维修室、库房、饲料室、一般走廊。
(2)生产区,包括隔离检疫室、缓冲间、风淋室、育种室、扩大群饲育室、生产群饲育室、待发室、清洁物品贮藏室、消毒后室、走廊。
(3)实验区,包括缓冲间、风淋室、检疫间、隔离室、操作室、手术室、饲育间、清洁物品贮藏室、消毒后室、走廊。基础级大动物检疫间必须与动物饲养区分开设置。
(4)辅助区,包括仓库、洗刷消毒室、废弃物品存放处理间(设备)、解剖室、密闭式实验动物尸体冷藏存放间(设备)、机械设备室、淋浴室、工作人员休息室、更衣室等。
根据洁净度要求,工艺平面可分为洁净区、污染区。对于高级别要求的动物饲养和实验还应设有半污染区。各区之间的过渡应设有缓冲区,并有明显的区域标识和压力梯度显示。
实验动物中心的流线主要包括物品流线、人员流线、动物流线。实验动物中心的流线工艺设计应符合实验工艺流程的要求,各流线间互不交叉。对于不同的工艺布局,其流线的设置也不一样。常见的工艺布局是以走廊形式进行划分,可分为单走廊型、双走廊型及多走廊型。
如图3-4所示,单走廊型工艺布局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利用空间,空间利用率高,布局和流线相对简洁。然而,由于单走廊型工艺布局的走廊洁污不分,所以存在发生交叉污染的可能。因此,单走廊型工艺布局要求有严格的管理,从时间上划分洁污流线。在实际应用中,单走廊型工艺布局比较适合于改建工程或中小型实验动物中心。
图3-4 单走廊型实验动物设施工艺布局示意
如图3-5所示,双走廊型工艺布局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类型,相比于单走廊型,其洁污流线分明,降低了交叉污染的可能,污染控制更为有效。但是,双走廊型工艺布局有着占地面积较大、造价较高的缺点。双走廊型工艺布局一般包括单侧双走廊、双侧双走廊以及单双侧混合式双走廊几种类型。
(www.xing528.com)
图3-5 双走廊型实验动物设施工艺布局示意
如图3-6所示,三走廊型工艺布局是在双走廊型工艺布局的基础上再设置一条普通走廊,普通走廊可便于工作人员的日常维护以及笼具搬运,同时也可结合办公或辅助用房的设置区分各个流线。不过此种布局形式的空间利用率相比于双走廊型更低,因此大部分实验中心已经较少使用。
图3-6 三走廊型实验动物设施工艺布局示意
实验动物中心的物品工艺流线:实验物品包括实验前的清洁物品及实验后的污染物品,如笼具、饲料、垫料、被服、动物尸体等。进入实验动物中心的物品应经过严格的消毒灭菌,可通过高压灭菌器,已包装的消毒物品可通过传递窗,笼具可通过泡有消毒液的灭菌渡槽,经消毒灭菌后进入消毒后室,消毒后室也称作洁存间或内准备间,在此短暂停留后通过走廊运送至不同的功能用房(饲养室或实验室)。实验后的笼具以及器械通过走廊送至清洗消毒间消毒灭菌后送入存放间待用,其他污染物品送入废弃物存放处理间而后离开实验中心。用流线图表示为
外部区域→清洗消毒间→消毒后室→洁净走廊→饲养室或实验室→污物走廊→污物存放处理间→外部区域
人员工艺流线:实验动物中心的人员工艺流线主要包括饲养人员流线及实验人员流线。人员卫生通过的组成早期多为“一更→淋浴→二更”的形式,现在的实验室则多为“一更→二更→风淋”。用流线图表示为
外部区域→一更→二更→风淋→清洁走廊→饲养室或实验室→污物走廊→清洗消毒→更衣→外部区域
动物工艺流线:外来动物签收登记后经传递窗送至检疫室,经检疫后通过清洁走廊送至不同的功能房间(饲养室或实验室),实验完毕后动物尸体经污物走廊、缓冲间离开屏障环境进入废弃物品存放处理间,实验后需观察的动物送入观察室,不明死因的动物送入解剖室。
实验动物用房各工艺流线示意如图3-7所示。
图3-7 实验动物用房工艺流线示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