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单位一般采取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相结合的“双师型”导师组的方式进行培养,职教专硕试点的培养单位也不例外。但是,职教专硕不同于其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其培养目标还多了一个“职业技术教育师资”,这就意味着职教专硕的培养要做到“职业性、专业性、师范性”三性融合。要真正作到“职业性、专业性、师范性”三性融合,就需要建立“三导师”制度,即“行业导师+教学导师+学术导师”。其中,教学导师和学术导师为学生培养的主要负责人,教学导师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等工作,学术导师负责科研项目申报、毕业论文写作(毕业设计)指导等工作。行业导师包括职业院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负责学生教育教学实践和企业实践、论文实践部分撰写指导等工作,多管齐下,着重培养和提升研究生的研发能力。
要真正落实“三导师”制度,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①高校应重视此事,将其纳入研究生教育考核重要内容,提高职教专硕人才培养在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以高校、企业、职业院校的互助合作关系作为“三导师”制度铺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发挥“三导师”制度的重要作用。②成立由高校、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职教专硕教学科研指导工作组,负责审定培养方案,指导教学和企业实践的设计与安排、参与毕业设计和论文指导答辩等工作。③强化“校—企—校”协同合作意识,实现“多赢”局面。“三导师”制度中教学导师和学术导师管理权归学校,职业院校导师管理权归职业院校,企业导师管理权归企业。在此基础上加强“三导师”制度实施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明确各自权责和加强合作,让“三导师”制度这一联合培养模式发挥积极作用,保证其落到实处。④加强行业导师、教学导师、学术导师和研究生的沟通,发挥四方的主动性。增加学术导师和行业导师对学生培养的话语权,优化“三导师”制度这一联合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对研究生研发能力的培养。(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