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速公路转弯坡道事故车速鉴定案例选析

高速公路转弯坡道事故车速鉴定案例选析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故造成甲车一名乘员死亡,两车其余乘员不同程度受伤。图6-15 高速公路小轿车和小型越野车冲出路外倾翻事故事故分析 甲、乙两车前后相继几乎在同一地点发生相同性质的事故,显然,引发事故是相同的原因。根据汽车理论,汽车高速通过积水较深的水洼时,快速转动的车轮会在轮胎与地面之间产生一层水膜,使轮胎不能接触地面,从而造成汽车失控,这称为“水膜效应”。结论 肇事小轿车和肇事小型越野车事故发生时的行驶车速为93~98km/h。

高速公路转弯坡道事故车速鉴定案例选析

事故概述 某高速公路一个转弯坡道,为南北走向,从南往北下缓坡,坡度约为1.0%,转弯半径很大,R=1041m。事故发生在下午5时许,当时下着大雨,事故路段有积水。这时一辆小轿车(甲车)由南向北驶入事故路段,突然发生失控冲出路外并倾翻,车身在路外砂石草地上滑行了30多m的距离,停止时四轮朝天。不久,一辆与小轿车同向行驶的小型越野车(乙车)也驶入这一路段,同样失控冲出路外,在与路边水沟碰撞后翻滚,最后转体约150°停止在路外坡地草丛中。两车冲出公路前,均在路面上留下了20多米长的轮胎侧滑印迹。事故造成甲车一名乘员死亡,两车其余乘员不同程度受伤。事故现场图参看图6-15。事故路段为潮湿沥青路面

978-7-111-51448-0-Chapter06-71.jpg

图6-15 高速公路小轿车和小型越野车冲出路外倾翻事故

事故分析 甲、乙两车前后相继几乎在同一地点发生相同性质的事故,显然,引发事故是相同的原因。汽车在潮湿下坡弯道路面上失控,前面我们讨论了两种可能的原因:第一种是过弯道时因速度过高发生侧滑;第二种是驾驶员实施制动导致车辆甩尾。本案中,事故路段弯道半径很大,达1041m,而且根据现场图,路面还有外高内低的坡度(约为1.0%的横向高差),即使在路面潮湿的情况下,也能有效防止车辆的侧滑。我们曾运用侧滑公式(2-34)进行试算,发现侧滑的临界速度高达200km/h以上,这对于在大雨中行驶的车辆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侧滑的原因可以排除。对于甩尾,考虑到事故路段坡度只有1.0%,汽车挂档行驶只要松开加速踏板,无需踩制动踏板就可平稳下坡,况且,即使踩制动踏板,两车驾驶员也不可能正好在同一地点实施,更何况事故路段弯道半径高达1041m,近乎为直道,汽车受到的侧向力很小,因此,两车发生甩尾的因素也可以排除。

那么,还可能有什么共同的原因造成这两起事故呢?我们在两车乘员的询问笔录中,发现他们都提到一个共同的情况:由于当时正下大雨,在发生事故的路段路面上有积水。根据汽车理论,汽车高速通过积水较深的水洼时,快速转动的车轮会在轮胎与地面之间产生一层水膜,使轮胎不能接触地面,从而造成汽车失控,这称为“水膜效应”。国外研究者指出:“高速通过较深的水洼时,轮胎会浮在水膜上,有时制动器和转向盘都会失效。若此时制动和转向恰巧同时进行的话,极易发生重大事故。”[2]在询问中,两车驾驶员或乘员证实,发现汽车失控后,两车驾驶员都实施了猛打方向盘和踩制动踏板的行为。这样,事故的原因就清楚了,这两起发生在同一路段的事故,都是因路面积水产生的水膜效应造成的。

车速计算 汽车理论给出了计算汽车产生水膜效应临界速度的公式[3]

978-7-111-51448-0-Chapter06-72.jpg

式中,vC为汽车产生水膜效应的临界速度(km/h);P为汽车轮胎的气压(kg/cm2)。根据办案方提供的数据,肇事小轿车和小型越野车轮胎的标准气压为220Pa(即2.2kg/cm2)。这是汽车手册上建议的标准气压,即汽车测试时在检测线上表现最好的气压。一般根据使用情况略进行调整,如汽车增加载重量可适当增加气压,或路况较差也应适当增加气压,以增加抗冲击力。本案两车为中高档小客车,满载乘员远途跋涉,气压应偏高,取p=(2.2~2.4)kg/cm2,代入式(1),得

978-7-111-51448-0-Chapter06-73.jpg

我们还可以运用其他方法来验证这一计算结果。两车中由于乙车冲出路外与路边水沟碰撞发生了翻滚,情况比较复杂,我们选择甲车。根据甲车在路面上留下的轮胎侧滑印迹和倾翻后车身在路外砂石草地上的滑行距离,运用常规的方法计算车速。

根据动能定理,甲车事故发生时的总动能等于它在路面上轮胎侧滑和车身在路外砂石草地上滑行摩擦力做功之和,即(www.xing528.com)

978-7-111-51448-0-Chapter06-74.jpg

简化为

978-7-111-51448-0-Chapter06-75.jpg

式中,v为甲车事故发生时的行驶车速;μ1为甲车轮胎在路面上侧滑的摩擦系数,根据表2-2,对于潮湿沥青路面,纵向摩擦系数取值为0.45~0.65,甲车为高档小轿车,取中间偏高值,即取0.60,则根据式(2-33),μ1=0.97×0.60+0.08=0.66;S1为甲车侧滑的距离,按最长的印迹长估算,S1=22.00m;μ2为甲车车身与地面的摩擦系数,根据表2-4,轿车车身在石子路面滑行取值0.5~0.7,在草丛中滑行取值0.5,综合考虑,取μ2=0.5;S2为甲车在路外滑行的距离,根据现场图,S2=35.20m+3.50m=38.70m。将相关数据代入式(2),得

978-7-111-51448-0-Chapter06-76.jpg

可见,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高度一致。

结论 肇事小轿车和肇事小型越野车事故发生时的行驶车速为93~98km/h。

[1]余志生.汽车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107。

[2][日]林洋.实用汽车事故鉴定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16.

[3][日]林洋.实用汽车事故鉴定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