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杂志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因其具有发行时间快、发行量大等特点,成为资讯迅速传播的主要途径。民国初年,为了将欧美先进教育理论引入中国,以留学生为主的众多知识分子在深入研究外国教育制度与理念后,翻译了大量的欧美教育文章。这些发表于期刊杂志上的译介和译文加速了德国大学办学理念在中国的传播。
对德国大学理念的译介,主要集中在1910年至1920年前后,《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教育部编纂处月刊》这些教育类期刊是德国大学理念传入中国的重要渠道。《教育杂志》是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办的,以 “研究教育、改良学务”为办刊方针,创刊初期以传播西方教育理论、教育特色、教育方法为主要内容,从1909年发刊到1948年终刊,共出刊33卷382期,是中国近代教育期刊史上办刊时间最长的刊物。《中华教育界》创刊于1912年1月,是由上海中华书局创办的教育月刊。该刊问世后,本着“为民国服务”的宗旨,形成了教育评论、教育论著、国外教育译述、国内外教育新闻等栏目。从1912年创刊到1937年被迫停刊,共出刊25卷,是中国较早出版的教育期刊之一。《教育部编纂处月刊》创刊于1913年,由北洋政府时期教育部编纂处主办。从1912年2月创刊到1913年11月停刊,总计出刊10期。虽然出刊时间短,但由于主办机构的特殊性,该刊物具有毋庸置疑的权威性和政策导向性。
从表3-1可以看出,对德国大学办学理念的译介主要集中在20世纪10年代,内容具体涉及大学制度、大学组织、学科建设、大学精神、教育内容、学生法等方面,较为详尽地揭示了德国大学的组织建制与办学特色。在这些权威教育期刊的推介下,德国经典大学理念越发深入人心,对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型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表3-1 报纸杂志关于德国大学及大学理念的译介[18]
续表
(www.xing528.com)
除报纸杂志外,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中国图书公司等国内权威出版机构还相继编译出版了专门研究德国的教育著作。例如,华文琪等编译的日本吉田熊次的《德国教育之精神》,陆规亮编译的 《德国教育之实况》,王仁夔、顾树森编译的《德国教育新调查》,常导之编著的《德国教育制度》《各国教育制度》,钟鲁齐编著的《德国教育》等。这些教育著作从德国大学教育制度、大学精神、教育特色等方面对德国高等教育进行了系统翔实的论述,让国人进一步加深了对德国大学本质的认识,扩大了德国教育理念在中国传播的范围。
表3-2 关于德国教育研究的书籍[19]
续表
从德国经典大学理念在中国传播的过程来看,晚清时人对德国大学理念的推崇以及蔡元培个人的作用,拉开了德国经典大学理念在中国传播的序幕。民国初年,权威报纸杂志、出版社刊登和出版的系列文章和著作详尽介绍了德国大学教学、管理、学术研究等方面的特色,为德国大学理念的迅速传播和深入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经典大学理念最终对民国时期《大学令》等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以及国立北京大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