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蔡元培对德国经典大学观的引介:文化视角下的研究

蔡元培对德国经典大学观的引介:文化视角下的研究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94年,年仅27岁的蔡元培在科场告捷后成为令人艳羡的翰林院编修。[16]这是在中国近代首次对西方大学理念特别是德国经典大学理念核心层面的介绍,经典大学理念开始进入国内学者视野。[17]对德国高等教育的了解与熟知,让蔡元培坚定了教育救国的信念,而德国经典大学理念与实践经验正是实现救国梦的良方。此后,在1916年就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期间,蔡元培进一步以近代德国大学为样本,开始了著名的北大改革。

蔡元培对德国经典大学观的引介:文化视角下的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起步阶段虽未直接采借德国,但德国在普通教育、高等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了晚清知识分子普遍关注,这其中就包括蔡元培。在清末民初这一激烈变革的历史时期,引入西方大学理念,实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构建的历史重任落在了蔡元培的身上。

1894年,年仅27岁的蔡元培在科场告捷后成为令人艳羡的翰林院编修。与中国传统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不同,这位“年少通经,文极古藻”的年轻翰林既不苟同于“中体西用”的洋务派思想,又对维新派寄希望于晚清统治者的依附心态深深失望。蔡元培“知清廷之不可为,革命之不可已”,毅然辞官,潜心研究国家救亡图强的良方。在广泛研究世界教育的过程中,德国教育救国的成功案例深深地影响了蔡元培。德国首都柏林被法国拿破仑军队占领后,面对陷入重重危机的德国,德国大学教授费希特发表了《告全体德意志国民书》等系列演讲,唤醒了整个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国家必须用学术力量补偿在物质力量上受到的损失”[10]成为教育救国的宣言。1900年,蔡元培在日记中写道:“德国先贤薄尔泥曰:将来世界,唯在教育者掌握之中。福斐得尔(费希特)见拿破仑蹂躏柏灵 (柏林),乃立市中。扬言曰:振兴我国以规复其势力者,唯教育耳。”[11]蔡元培将德国的强大归因于教育的发达,他迫切地渴望中国也能通过教育来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

在对德国教育不断地研读过程中,蔡元培萌生了赴德留学的想法:“救中国必以学。世界学术德最尊。吾将求学于德。”[12]1906年,蔡元培递交了《为自费游学德国请学部给予咨文呈》,阐述了赴德留学的缘由:“窃职素有志教育之学,以我国现行教育之制,多仿日本。而日本教育界盛行者,为德国海尔伯脱(今译赫尔巴特)派。且幼稚园创于德国人弗罗比尔(今译福禄倍尔)。而强迫教育之制,亦以德国行之最先。先进德国就学儿童之数,每人口千人中,占百六十一人。欧、美各国,无能媲美。……现职拟自措资费,前往德国,专修文科之学,并研究教育原理,及彼国现行教育之状况。至以少五年为期。冀归国以后,或能效壤流之助于教育界。”[13]

1907年7月,蔡元培留学德国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求学期间,蔡元培修习了40余门课程,内容涉及哲学、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民族学等,其中冯特开设的心理学和哲学史、福恺尔开设的哲学和伦理学、兰普来西开设的文明史、司马罗开设的美术史等,更是他潜心研修的课程。[14]留学期间,蔡元培对德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做了重点考察。在阅读了德国近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鲍尔生的名著《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后,蔡元培翻译了其中的绪论部分,并以《德意志大学之特色》为题发表在《教育杂志》1910年第11期上。[15]这篇文章对西方大学的类型和教育目的做了精彩概述:

欧洲近代大学勃兴,其数多不可数,然可得为三种,即分别为英国风、法国风、德国风三者是也。“英国风之大学,大学教育之目的,在造成绅士必需之资格,而予以深邃之教养。彼科学之研究,职业之训练,实在大学正当权限之外。”“法国风之大学”为专门学校,“对于一定职业,而授以专门之训练。教员亦为政府之官吏,掌文官试验,而于研究科学及普通之理论教育,不以为其职任之一部”。而“德意志风之大学,似立于英国风与法国风之间。为研究科学之实验场,而一方且为教授普及专门知识高等科学之黉舍,此为德国大学之特质”。德国大学教育目的,非职业上实地之训练,而在授以科学的知识与科学的研究之途径。故德国大学之特色,能使研究教授,融合而为一。[16](www.xing528.com)

这是在中国近代首次对西方大学理念特别是德国经典大学理念核心层面的介绍,经典大学理念开始进入国内学者视野。

鲍尔生所著的《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一书出版于1902年,是一部系统介绍德国大学的发展历史、办学理念、教育组织形式以及教学研究等的名著。蔡元培所译的绪论部分恰恰揭示了德国大学的总特征:在大学理念上,揭示了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德国经典大学理念;在教育教学组织上,介绍了德国大学极具自由色彩的教师治校的管理制度;在教师职责上,明晰了大学教授应为真学问者,应以追求纯粹的知识、探究深邃博大的学问为己任。亲历德国大学的蔡元培,真切感受到了德国大学与学术在民族振兴中的作用,他指出:“一个民族或国家要在世界上立得住脚,而且要光荣地立住,是要以学术为基础。尤其是,在这竞争激烈的二十世纪,更要依靠学术,所以学术昌明的国家没有不强盛的;反之,学术幼稚和知识蒙昧的民族,没有不贫弱的。德意志便是一个好例证。”[17]对德国高等教育的了解与熟知,让蔡元培坚定了教育救国的信念,而德国经典大学理念与实践经验正是实现救国梦的良方。

1912年,辛亥革命的爆发中断了蔡元培在德国的留学生活。回国后,他受邀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在起草《大学令》中,他大胆借鉴了德国大学理念,《大学令》成为近代高等教育理念近代化转型的重要标志。此后,在1916年就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期间,蔡元培进一步以近代德国大学为样本,开始了著名的北大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