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绘画和戏剧艺术相对应,现代主义在建筑和设计领域也获得了独到的地位与影响。在这方面,法国人同样作出了令人难忘的成就。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原名Charles Edouard Jeannert-Gris,又译作柯布西埃或柯比西埃、柯比意,1887年10月6日出生于瑞士西北纳沙泰尔州汝拉山区一个名叫拉绍德封的小镇。柯布西耶自小对美术感兴趣,1919年先后到布达佩斯和巴黎学习建筑,在巴黎到以运用钢筋混凝土而著名的建筑师维克多·拉卢学习,由于患有癫痫症而遭到驱逐。后至德国门德尔松事务所工作,在那里他遇到了同时在那里工作的建筑师巴克敏斯特·富勒和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他们互相之间都有影响,一起倡导了功能主义建筑的理念和思潮。后来,他又到埃及和土耳其周游,探访古代建筑群和伊斯兰建筑。1927年定居巴黎,从事绘画和室内设计。
图371 柯布西耶(1887—1965)
图372 萨伏伊别墅,勒·柯布西耶设计,1928年
萨伏伊别墅(The Villa Savoye)(图372)位于巴黎近郊的普瓦西(Poissy),1930年建成。这幢白房子表面看来平淡无奇,简单的柏拉图形体和平整的白色粉刷的外墙,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简单到几乎没有任何多余装饰的程度,唯一的可以称为装饰部件的是横向长窗,这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让光线射入。萨伏伊别墅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长久地为人们所钟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萨伏伊别墅被列为法国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柯布西耶在理论方面也有建树,曾发表论著《走向新建筑》(1923),并与新派立体主义的画家和诗人合编杂志《华丽精神》。1965年,前往度假胜地欧帕提亚避暑,当年8月27日在海边游泳时,癫痫发作,不幸溺亡。柯布西耶被公认为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与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富兰克·劳埃德·赖特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代表作为位于巴黎近郊的萨伏伊别墅(1929)、位于法国和瑞士边界附近的朗香教堂(1955),以及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马塞公寓(1951)等。
然而,和绘画和戏剧不同,虽然柯布西耶成就非凡,但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中心不在法国,而在德国,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应是德国的包豪斯(Bauhaus)。在20世纪大部分建筑和室内设计师的心中,现代经典等于包豪斯。Bauhaus在德文中意为“建筑学校(Building School)”,是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于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学校。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包豪斯学校的创办人。1883年5月18日出生在德国柏林,父亲和叔父都是著名的建筑师。1903年至1907年间,他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年至1910年在柏林彼得·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工作。1914年,在科隆举办的现代工业设计大展上,格罗皮乌斯依据预制设计原理所作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设计使其在建筑界名声大噪。1919年3月16日,魏玛政府任命他为撒克森大公艺术学院和撒克森大公艺术与工艺学校校长。3月20日,经大公同意将两所学校合并,成立国立建筑设计学院,即“包豪斯”。在格罗皮乌斯的主持下,包豪斯将艺术和工艺结合起来,丰富和开阔了建筑设计的思路和手法,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工艺美术风格和建筑风格。1928年,他与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次年起任协会副会长。1932年,纳粹强行关闭了包豪斯,格罗皮乌斯先是去了英国,依然从事建筑工业化的研究。1937年,格罗皮乌斯接受了美国哈佛大学的聘请,赴美担任哈佛建筑研究院教授。同年,他加入美国国籍。次年出任研究院院长。1969年7月5日在美国波士顿去世。
图373 格罗皮乌斯(1883—1969)(www.xing528.com)
图374 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德绍的包豪斯校舍,格罗皮乌斯,1926年。
包豪斯建筑最具有典范意义的是位于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德绍的包豪斯校舍,建于1926年,是格罗皮乌斯的代表作。校舍面积约1万平方米,共分3部分:教学楼,学生宿舍、饭厅、礼堂等生活用房,4层的附属职业学校(与教学楼由过街楼连接)。包豪斯校舍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典范,坚决摆脱历史束缚,强调和谐人为环境,主张建筑和设计应该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注重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积极采用工业时代的新材料、新结构并应用于建筑设计技术革新。这在历史上第一次主张工业与艺术的结合,从而成为了建筑史、工业设计史和艺术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开创了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潮。1996年,包豪斯校舍建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格罗皮乌斯以外,与现代设计和包豪斯密切相关的还有一大批人,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少就是多”主张的建筑学大师、包豪斯第三任校长密斯·凡·德·罗。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于1886年3月27日出生在德国亚琛,父亲是一名石匠。密斯·凡·德·罗自小没有受过正式的建筑专业教育,他对建筑最初的认识与理解始于父亲的作坊和亚琛那些精美的古建筑。可以说,他的建筑思想是从实践与体验中产生的。1908年至1911年间,他在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的事务所担任一名绘图员,后又在柏林开办了自己的事务所。1930年至1933年担任包豪斯学校的校长,学习和继承了包豪斯建筑学派和格罗皮乌斯的风格。中年后去美国,1938年至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密斯·凡·德·罗最著名的现代建筑宣言莫过于“少就是多”(Less is more)。在他看来,“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密斯·凡·德·罗本人也在自己新世纪的建筑实践中实践着自己的建筑哲学。后来20世纪风靡世界的“玻璃盒子”源于密斯的理念以及终极一生对于玻璃与钢在建筑中使用的研究。图376为他的设计代表作——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与密斯成就与贡献相关的是密斯·凡·德·罗奖,又称欧盟当代建筑奖,由密斯基金会颁发,用以奖励欧洲的优秀高品质的当代建筑作品,1986开始,每两年评一次。密斯基金会的成立正是为了纪念这位改变了20世纪全球城市面貌的建筑设计大师。
图375 密斯·凡·德·罗(1886—1969)
图376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Berlin,Germany),密斯·凡·德·罗,1968年。
由于二战前后历史因素的作用,以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为代表的经典现代主义已经由欧洲开疆拓土,跨洋渡海到了美国,成了20世纪人类艺术中心转移的历史象征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