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戏剧历史亦较悠久。古代的各种宗教节日仪式都含有戏剧的因素,如化妆表演和对话。公元8世纪至9世纪出现一种载歌载舞、带有情节的街头表演活动,是由祭祀发展为民间戏剧的过渡形式。11世纪,民间游艺或表演活动造就了一批职业演员——百戏艺人,他们的演出包括早期原始粗糙的话剧,这都为后来的俄罗斯戏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6世纪俄国出现教会的演剧活动,把某些圣经故事改编成演出本,戏剧正式形成。同一时期,沙皇建成“娱乐宫”,日后发展为宫廷戏剧。17世纪70年代,沙皇努力汲取西欧文化,筹建宫廷剧院。1672年10月17日,由И.Г.格列戈里领导的宫廷剧团在皇宫剧场首次公演,受到沙皇重视。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俄国还出现了学校戏剧,其代表人物是御前诗人、莫斯科神学院教师西美昂·波洛茨基。1702年,彼得大帝在莫斯科创办国立公共剧院,意图通过戏剧宣传自己的改革主张,但由于上演德国及西欧剧本,脱离俄国现实,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于1706年关闭。相比较而言,民间戏剧则显得更具有生命活力。18世纪时俄国集市和民间演艺会上经常有“巴拉甘”表演。其中有喜剧、哑剧、历史剧、外国戏剧名著的简编本,也有唱歌、舞蹈、魔术、杂技、驯兽、体操、技巧等节目,还有大力士、身材奇高的人和侏儒的表演,可谓如火如荼。30年代至50年代,西欧的古典主义文艺思潮传到俄国,成为文学与艺术的主流,戏剧方面也大有起色,代表人物是А.П.苏马罗科夫(1717—1777),他坚持“三一律”,一生共创作9部悲剧和12部喜剧,其中《霍列夫》(1747)是俄国第一部古典主义悲剧。公元1750年前后,戏剧家沃尔科夫在雅罗斯拉夫尔开办了第一家民间职业剧院,上演了苏马罗科夫、罗蒙诺索夫等人的剧本,颇受欢迎,成了俄罗斯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费奥多尔·沃尔科夫(Ф.Г.ВОЛКОВ)出身于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城一个商人的家庭,自幼喜欢戏剧,曾在圣彼得堡看过戏,1750年左右,他决心在家乡雅罗斯拉夫尔城成立一个剧团演戏,成员多为其家人和家族成员。开始时因陋就简,仅将一座谷仓改为剧场,后来才移往较为合适些的建筑中,影响亦逐渐扩大。1752年,同样喜欢戏剧的伊丽莎白女皇将其召入宫廷演出,剧团的演出给女皇留下很深的印象。女皇让他选择若干演员去贵族学院进修,特许他对社会公众作公开演出。这样,沃尔科夫被认为是俄罗斯职业剧团的创始人、俄国第一位导演兼演员、俄罗斯戏剧表演之父。[2]
1756年,俄国第一家经常性职业剧院——俄罗斯剧院正式成立,由苏马罗科夫任院长,沃尔科夫和他的伙伴们组成了剧院的第一个戏班。同时,在业余演员、学校戏剧和古典主义戏剧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本民族特色的戏剧表演艺术。1765年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开始出现完全市场化的大众剧院,演员领取薪金,在露天剧场演出喜剧和幕间剧,但存在时间不长。1779年,圣彼得堡出现第一家私营剧院,以演出本国的讽刺喜剧和喜歌剧为主。为了加强控制和管理,沙皇政府继续营建官办剧院,1780年底彼得大帝剧院建立。民营剧团也继续得到鼓励。到18世纪末,莫斯科共有15家私营剧院。这时还出现一批农奴剧团,最出名的有舍列梅杰夫和尤苏波夫两家的剧团。在戏剧演出不断发展的同时,戏剧教育也开始受到重视。1783年圣彼得堡首次成立专门性的戏剧学校,上演一批西欧名剧,如法国喜剧家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姻》等。戏剧教育甚至进入了综合性大学,1755年莫斯科大学创办,次年建立了大学剧院,即后来的俄罗斯国家模范小剧院。
图319 费奥多尔·沃尔科夫 (1729—1763)
俄罗斯国家模范小剧院(Государство Москва Маленький театр России)建于1756年,附属于莫斯科大学,为庆祝女皇伊丽莎白·彼得洛夫娜47岁生日,沙皇政府颁布命令在莫斯科大学成立专业剧院。“小剧院”这个单词中的“小”字最初并未以大写字母冠首,当时之所以这么称呼,只是用以与位于其对面的、主要上演歌剧和芭蕾的莫斯科大剧院(Государстве нныйакадемическийБольшойтеатрРоссии)区分开来。但很快“大”和“小”就成为了它们的专用称呼,并沿用至今。
图320 俄罗斯国家模范小剧院
18世纪后半期,启蒙运动理论和法国大革命的思潮传入俄国,对俄罗斯戏剧产生了巨大影响,出现以В.И.鲁金为代表的“流泪的喜剧”。鲁金坚决反对简单模仿外国戏剧,反对古典主义教条,认为戏剧应当表现普通人的自然感情。他的剧本《挽救了的败家子》(1765)描述当时俄国社会的风情,充满劝善的思想。18世纪俄国最突出的剧作家是Д.И.冯维辛(1745—1792)。他的讽刺喜剧《旅长》和《纨绔少年》为俄国现实主义戏剧奠定了基础。19世纪初,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了俄国的戏剧艺术。进步的文艺家要求戏剧真实地反映生活,揭示社会冲突,宣传崇高的理想。这个时期的重要戏剧家有A.C.格里鲍耶陀夫(1795—1829)和A.C.普希金(1799—1837)。前者的《智慧的痛苦》(1824)在俄国戏剧史上首次将爱情故事与社会主题结合在一起。普希金的《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是一部历史悲剧。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1826年,沙皇政府命令将公立剧院统由宫廷大臣直接掌管,并对剧本实行检查制度。莱蒙托夫(1814—1841)的《假面舞会》成了检查制度的牺牲品。在精品遭到扼杀的同时,一些空洞无聊的闹剧、杂耍剧却充斥舞台。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反对这种戏剧政策,他极力捍卫戏剧的社会使命和舞台艺术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原则。剧作家H.B.果戈理同别林斯基站在一起,主张戏剧要反映生活真实,展示时代精神。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亚诺夫斯基(俄语:Николáй ВасŃльевич Гóголь-Яновский)于1809年4月1日出生于乌克兰东部波尔塔瓦[3]省米尔戈罗德县大索罗庆采村,具有波兰血统。受喜爱戏剧的父亲影响,果戈理自幼喜爱文学和戏剧。中学时便接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中学毕业后,在圣彼得堡当一名小公务员,同时开始了戏剧和文学创作。1831年结识了普希金,受其影响很大。1836年,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完成并首次在圣彼得堡公演,遭到上层社会的攻击和诽谤,果戈理被迫出国,5年后始回。果戈理在戏剧观方面坚持“崇高喜剧”的原则,认为不仅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且要评判生活。他的《钦差大臣》(1836)成了俄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晚年的果戈理沉迷于东正教狂热,创作思想也有所退步。果戈理于1852年3月4日病逝于莫斯科。
图321 果戈理(1809—1852)
图322 《钦差大臣》演出剧照,俄罗斯国家模范小剧院,2012年。[4]
《钦差大臣》为5幕话剧,描写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与人打赌输得精光,正一筹莫展,从圣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以市长为首的官僚中引起恐慌,演出了许多闹剧。作者以幽默和犀利的文笔,刻画了一系列俄罗斯社会官僚阶层的典型形象,真实地揭示了达官显贵们贪赃枉法、谄媚钻营、卑鄙庸俗的本质特征。1836年春,该剧在圣彼得堡的亚历山德拉剧院公演,同年又在莫斯科小剧院上演,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戏剧史上,《钦差大臣》标志着19世纪俄罗斯喜剧艺术的最高峰。(www.xing528.com)
果戈理之外,这个时期的一些著名戏剧家和演员克服古典主义的教条,确立了新的表演艺术原则,努力揭示人物的感情和心理活动。И.С.屠格涅夫(1818—1883)是俄国戏剧心理现实主义的代表,其作品《村居一月》《食客》《贵族长的早宴》《单身汉》等在当时同样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最值得重视的还有奥斯特罗夫斯基。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奥斯特罗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Островский)(图323)出身于莫斯科的一个市民家庭,中学时代就对戏剧产生强烈兴趣。1840年进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学习,毕业后到法院工作,经常接触商界诉讼,这使他熟悉了商人阶层,为他日后戏剧创作提供了素材。1847年发表剧本《破产者》,引起文坛注意,此后一发不可收,几乎每年都有一部或几部作品问世。1865年,奥斯特罗夫斯基发起成立了莫斯科演员联社。1870年,由他倡议组织了俄国剧作家协会。经他和鲁宾斯坦多方努力,于同年创办了演员训练班,培养了萨陀夫斯基、萨陀夫斯卡雅、马克歇耶夫等一批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在他的倡议下还创办了模范人民剧院。1886年1月,奥斯特罗夫斯基被任命为莫斯科各皇家剧院的艺术总管理人,当年6月14日在谢雷科沃逝世。
图323 奥斯特罗夫斯基(1823—1886)
奥斯特罗夫斯基天资聪颖,一生勤奋,创作了47个剧本,主要代表作有悲剧《大雷雨》(1860)、喜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1868)、历史剧《柯兹玛·扎哈罗维奇·米宁苏霍鲁克》(1862)等。正因为奥斯特罗夫斯基在振兴俄罗斯戏剧方面的突出成就,他被尊为“俄罗斯民族戏剧之父”。
图3241910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主演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喜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俄罗斯戏剧朝着日常生活的真实性和典型化方向演变,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戏剧家和表演艺术家,较有代表性的如П.М.萨道夫斯基、М.Н.叶尔莫洛娃、А.П.连斯基、М.Г.萨维娜等。萨道夫斯基在剧中加深形象的社会与心理因素,特别重视具有动作性的人物言语和手势,艺术上有着明显的创新。这个时期,俄国剧坛还出现了像Л.Н.托尔斯泰(1820—1910)的《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活尸》(1900)这样的重要作品。1865年,由奥斯特罗夫斯基领导的“演员俱乐部”剧院开始演出活动。1882年,沙皇政府取消皇家剧院的垄断权,也有助于戏剧的自由发展。这一时期,莫斯科的科尔什剧院拥有一批熟练的演员,以上演娱乐性的剧目为主,因而受到市民观众的欢迎。1898年,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В.И.聂米罗维奇-丹钦科创办莫斯科艺术剧院,开俄国戏剧的新纪元。莫斯科艺术剧院公演了契诃夫和高尔基的剧作,这些剧目充分表达了俄国社会正在走向新时期的过渡情景。莫斯科艺术剧院有一批优秀的演员,如И.М.莫斯科文、В.И.卡恰洛夫、Л.М.列昂尼多夫、О.Л.克尼碧尔-契诃娃、М.П.李莉娜等。
与编剧艺术和表演艺术相比,俄罗斯戏剧的导演艺术形成较晚。19世纪初,出现了原始形态的导演艺术。从30年代起,俄国盛行“作者导演”的做法,即作者直接参加排戏,或由首席演员指导排练。真正的戏剧导演艺术到19世纪末才真正成熟。在这方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图325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1863—1938)
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Станиславского),原名阿列克塞耶夫,1863年1月5日生于莫斯科,1877年开始演员生涯,1888年正式走上专业演员的道路。1898年10月首次执导历史悲剧《沙皇费多尔·伊凡维奇》,同年11月执导的《海鸥》获得轰动性成功,接着执导契诃夫名剧《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同时还把高尔基最初的两部剧作《小市民》《底层》推上了舞台。1928年10月,他以莫斯科艺术剧院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写出《演员的自我修养》,总结推行了“形体动作方法”,丰富了以内心体验为核心的戏剧表导演体系,在当时及后世均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革新与发展俄罗斯戏剧具有重要意义。1938年8月7日于莫斯科逝世。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戏剧有了更大的发展。除了莫斯科艺术剧院、科米萨尔日芙斯卡娅剧院、小剧院外,一些实验剧团相继出现,如薇拉·科米萨尔热夫斯基和В.Э·梅耶荷德导演创办的圣彼得堡话剧院,还有梅耶荷德在圣彼得堡、叶夫根尼·瓦赫坦戈夫在莫斯科创办的戏剧学校等等,都在培养戏剧人才方面进行别具一格的探索。同时,从西欧引进的现代主义、自然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等戏剧流派也登上俄国剧坛,为俄罗斯戏剧的现代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