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叶兴起于法国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其政治背景是王政复辟和七月革命的浪潮。资产阶级靠着法国大革命帮助取得政权以后,不但不再反对和消灭封建专制的残余势力,反而与他们勾结,继续执行许多为王权适用的法律,借以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使自由民主人士深感失望。艺术上的浪漫主义思潮正是这种不满和失望所引起的。然而浪漫主义思潮在反抗资产阶级统治时,往往存在积极和消极两种倾向:积极浪漫主义是在抨击现实的同时,把希望寄托在人民革命上面,如法国的雨果、德拉克洛瓦,英国的拜伦、雪莱等;消极浪漫主义则是在尖锐严酷的现实面前恐惧或憎恨人民革命,把自己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或幻想的世界里,有的回过头去向往中世纪生活方式,如德国的史雷格尔兄弟、诺瓦利斯,法国的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维尼,俄国的茹科夫斯基,英国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等。浪漫主义在绘画上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等,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目前学术界公认浪漫主义绘画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重视中古。古典主义的核心是回到古代罗马,一切以古罗马为典范,浪漫主义则要在被视为野蛮的中世纪荒诞中寻求创作的灵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2)向往自然。古典主义以宫廷为描写的对象,即使是真正的自然也要进行人工雕琢以适应上层社会的审美趣味。浪漫主义者则重视自然,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向往回到没有经过人矫饰、改造过的大自然中去。二是希望摆脱羁绊获得真正的自由。而自由的对立面便是封建的枷锁,只有打碎枷锁才能得到自由。(3)感情至上。古典主义讲求共性,认为共性即理性,理性即真理,就是美;提倡在统一的道德标准下冷静地对待一切,抑制自己的感情和个性。浪漫主义认为应该大力肯定人的感情和个性,敢爱敢恨,强调“感情高于理智”“信仰高于理性”。(4)形式唯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都重视形式,但二者的方式和目的有所不同。古典主义从封闭中注意形式的统一,达到“善”。浪漫主义从开放中注意形式的突破,以表达感情的奔放,达到“美”。古典主义的形式与道德相联系,浪漫主义的形式与审美相联系。(5)强化对比。对比是浪漫主义重要的美学原则。1823年雨果所写的《克伦威尔》序言,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其中他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美学原则即“对比的原则”,认为自然中所有的事物都是两种不同要素在对比中表现出来的,如雄伟与秀婉、高尚与卑下、至美与至丑、文明与野蛮、人性与兽性、光明与黑暗等。这些对比无疑与古典主义要求纯正、和谐相对抗。雨果的这个序言标志着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彻底决裂。
浪漫主义绘画代表作品有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画面色彩强烈,笔触奔放,富有动感。
籍 里 柯(Theodore Gericault)于1791年9月26日出生在里昂一个律师家庭,幼年随全家迁往巴黎,1808年师从画马名家韦尔内学画。1810年入盖兰画室学习,与德拉克洛瓦相识,常去卢浮宫临摹古代大师的名作。从青年时代起他对马和赛马很感兴趣,常用速写出色地抓住马在运动中的姿态,1812年完成他的成名作《轻骑兵军官》。1814年展出另一幅名画《受伤的重骑兵》。1816年至1817年赴罗马学习。回到巴黎后展出了那幅著名的《梅杜萨之筏》(图290)。随后,他去了英国学习画马。1824年1月26日,籍里柯由于一次意外坠马不幸去世,年仅33岁。籍里柯的艺术生涯只有短暂的10年。籍里柯重视绘画中的创新,喜欢描绘宏伟、壮阔的场面,画面的运动感很强烈。代表作品还有《伟大的英国》《埃普瑟姆的赛马》等。
图289 籍里柯(1791—1824)
图290 《梅杜萨之筏》,布面油画,491厘米×716厘米,籍里柯绘,1819年,现藏法国卢浮宫。
1816年7月,法国政府派遣巡洋舰“梅杜萨”号载着400多名士兵前往非洲塞内加尔,由于船长的疏忽大意和错误指挥,舰队在经过西非海岸时触礁沉没。高级官员乘坐救生艇逃命,普通乘客则被抛弃在一只临时搭建的木筏上,在海洋上漂浮十多天后,获救时只剩下15人,而不久其中的5人也相继死去。法国政府为了逃避舆论谴责,对这一特大悲惨事件只做了轻描淡写的报道,后来在2位木筏上幸存者的努力下,事件的真相终于大白。舆论为之哗然,极富正义感的画家知道这件事后愤慨不已,决定用画笔把这一悲惨的事件描绘出来。作品选取船员们因看到地平线上出现一条船只而无比激动的瞬间,来表现人们与自然和命运搏斗的顽强精神及不同心理状态,作品采用了金字塔形的构图,突出了两个形成鲜明对比的三角形——一个是向前倾的人群,另一个是向后倒的桅帆,造成了一种紧张感。上升的金字塔形的一组人物占据了画面的主要部分,他们极度激动,感情全都集中在处于金字塔顶点的红巾上。画中强烈的明暗对比与森严沉郁的色调使整幅作品充满了悲剧力量。(www.xing528.com)
图291 德拉克洛瓦(1798—1863)
欧仁·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于1798年4月26日出生在法国南部罗讷河畔的阿尔代什省,幼年随全家迁往巴黎,1810年入盖兰画室学习,常去卢浮宫临摹古代大师作品。1816年至1817年在佛罗伦萨和罗马度过,崇拜米开朗基罗和巴洛克美术。1817年回到巴黎。德拉克洛瓦曾师从古典主义画家达维德学画,却非常欣赏巴洛克画家鲁本斯的风格,并受到同时代人籍里柯的影响,热心发展色彩的作用,成为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对后期崛起的印象派画家的画风有很大的影响。德拉克洛瓦于1863年8月13日在巴黎逝世。
《自由引导人民》(La LibertéGuidant le Peuple)(图292)是欧仁·德拉克洛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的作品。画中的自由女神戴着象征自由的弗里吉亚帽,胸部裸露,右手挥舞象征法国大革命的红白蓝三色旗,左手拿着带刺刀的火枪,号召身后的人民起来革命。画作以暗色作为主色调,再加上神与人的共同奋斗,给人一种模糊、神秘的感觉。画作采取了顶天立地的构图形式。倒在地上的尸体、战斗的勇士以及高举三色旗的女神,构成一个稳定而又蕴藏动势的三角形。此画最早在1831年的巴黎沙龙展(Salon de Paris)上展出,引起轰动。德国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同年,该画作被法国政府收购,1874年被送入卢浮宫。
图292 《自由引导人民》,布面油画,260厘米×325厘米,欧仁·德拉克洛瓦作,1830年,现藏巴黎卢浮宫。
浪漫主义艺术是西方近代艺术的主流体系之一,对整个西方艺术产生的影响是勿庸置疑的。纵向上看,浪漫主义强调感性,钟情自然,肯定主观,追求创作的绝对自由,彻底摧毁了统治欧洲艺术界数百年的古典主义清规戒律,被看作是西方艺术在近代历史上的又一次“文艺复兴”。自19世纪末的印象主义,到20世纪的后印象主义,以及现代主义艺术诸流派,无不受其影响,抑或可以说他们可以被看作是浪漫主义艺术蜕变、演进的结果。文艺思潮史上,很多现代主义文艺家自称“新浪漫派”,可见浪漫主义艺术与现代主义艺术之间密切的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