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与汉帝国风云记录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与汉帝国风云记录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莎士比亚并未因此而气馁,他靠着自己的剧作逐步赢得了包括大学生团体在内的广大观众的拥戴。从1594年起,莎士比亚所属的剧团受到朝廷大臣的庇护,称为“宫内大臣剧团”。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在其52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莎士比亚一生创作宏富,流传下来的有37部戏剧、2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本·琼森是被公认为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和詹姆斯一世时期仅次于莎士比亚的剧作家。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与汉帝国风云记录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代表了文艺复兴戏剧的最高成就。

图248 莎士比亚自画像,今藏英国国家肖像馆。

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其父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曾任镇民政官和镇长。莎士比亚7岁时被送到当地的一个文法学校念书,在那里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此外还学过拉丁语和希腊语。因他的父亲破产,1577年莎士比亚不得不从学校退学而独自谋生。他跟父亲学做生意,还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后来辗转到了伦敦,当时戏剧正迅速地流行起来,莎士比亚进入演艺行业,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最终成为剧院股东。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到1590年年底,莎士比亚已经成为伦敦一家顶级剧团——詹姆斯·伯比奇经营的“内务大臣供奉剧团”的演员和剧作家,但并不为当时把持剧坛的“大学才子”们所接受,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是一个“粗俗的平民”,是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的“暴发户式的乌鸦”!但莎士比亚并未因此而气馁,他靠着自己的剧作逐步赢得了包括大学生团体在内的广大观众的拥戴。从1594年起,莎士比亚所属的剧团受到朝廷大臣的庇护,称为“宫内大臣剧团”。1596年,他以他父亲的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又先后3次购置了可观的房地产。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莎士比亚的剧团改称“国王供奉剧团”,他和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因此剧团除了经常的巡回演出外,也经常在宫廷里表演,这有助于莎剧在社会各界不同层面观众圈的传播。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20多年,1612年左右,他回归故里斯特拉特福。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在其52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

图249 复建后的伦敦环球剧场(www.xing528.com)

环球剧场(Globe Theatre)(图249)位于英国伦敦,最初的环球剧场由威廉·莎士比亚所在的“宫内大臣剧团”于1599年建造。尽管伦敦一直是莎士比亚作品演出的中心,但环球剧院却逐渐为人们所淡忘。原址上的剧场于1613年6月29日在上演《亨利八世》时,因道具炮引发大火被焚毁,虽然很快即在次年得到重建,但在1642年又被清教徒关闭。1644年,剧院被破坏,改成房屋,其后即一直堙没无闻。1987年,美国电影演员萨姆·沃纳梅克成立了莎士比亚环球信托基金会后,恢复环球剧院提上日程。人们在距离公园街(Park Street)的剧院原址约200米处重新奠基,并从15世纪遗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文献中拼凑出剧场的结构原貌。重建工作持续了10年之久。1997年,一座现代仿造的环球剧场落成,命名为“莎士比亚环球剧场”或“新环球剧场”。

图250 《仲夏夜之梦》剧照,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系列演出,第六届国际戏剧奥林匹克,英国环球剧院。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宏富,流传下来的有37部戏剧、2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主要代表作有悲剧《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奥赛罗》,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和历史剧《查理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等。莎剧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重大社会问题,集中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作家善于刻画人物、塑造典型和开掘人的精神世界,其优秀剧作大都具有紧张复杂的矛盾冲突、生动丰富的情节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形式上他不遵守西方传统戏剧理论所主张的时间和地点一致,无论是喜剧、悲剧、历史剧,在莎士比亚写来都既真实又富于想象,既悲喜交融又充满哲理与诗意。莎剧语言丰富准确,诗味浓郁,且极富动作性和性格化。同时代的戏剧家本·琼森在《莎士比亚戏剧全集》(1623)前面的序诗中对莎士比亚作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莎剧“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所有的世纪”,这些评论今天已为戏剧界乃至文学和艺术界所公认。

本·琼森(Ben Jonson,1573—1637)是被公认为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和詹姆斯一世时期仅次于莎士比亚的剧作家。他出生在伦敦一个牧师家庭,父亲死后,母亲改嫁,琼森曾与泥瓦匠继父一起工作。后师从著名的古代史学者坎姆登学习,并在后者的资助下在威斯敏斯特学校读书,毕业后从军,赴佛兰德参加反西班牙战争,1595年回国。1597年左右开始从事戏剧活动,由演员继而成为剧作家。琼森一生作剧18部,宫廷庆祝小品6篇,“假面音乐舞剧”31部,代表作有《个性互异》(Every Man In His Humour)、《福尔蓬奈》(Volpone)、《炼金士》(The Alchemist)等。他的作品以讽刺见长,除了两部罗马历史悲剧《西亚努斯的覆灭》和《卡塔林的阴谋》之外,大都是社会讽刺喜剧,抨击贪婪、欺诈和拜金主义。形式上本·琼森遵循古典主义原则,并有强烈的道德倾向。1618年詹姆斯一世颁给他年俸,他成了英国第一个桂冠诗人,1628年被任命为宫廷史官,1637年去世,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墓碑上的铭文是“罕见的本·琼森”(Rare Ben Jonso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