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艺复兴建筑:哥特式与古希罗马风格的冲突

文艺复兴建筑:哥特式与古希罗马风格的冲突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均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而关于文艺复兴建筑何时结束的问题,建筑史界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建筑的形成和延续呈现着复杂、曲折和参差不一的状况。建筑史学界对其他各国文艺复兴建筑的性质和延续时间并无一致的见解。尽管如此,学术界仍然公认,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建筑,对以

文艺复兴建筑:哥特式与古希罗马风格的冲突

文艺复兴建筑是公元14世纪在意大利伴随着文艺复兴运动而诞生的建筑类型和风格。基于对中世纪神权至上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肯定,本时期建筑师希望借助古典建筑的比例来重新塑造理想社会和谐秩序。所以一般说来文艺复兴的建筑讲究程序和比例,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对比例有强烈的追求,例如必须是3和2的倍数,使用对称的形状,恢复“自然”,以尺规作图制图,以圆形和正方形为主。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均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他们认为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观着和谐与理性,并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理念。艺术史上,文艺复兴建筑,特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空前繁荣,是世界建筑一个大发展和大提高的时期。一般认为,公元15世纪布鲁内莱斯基设计的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

图230 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布鲁内莱斯基设计,1296—1436年。

圣母百花大教堂也称佛罗伦萨大教堂、花之圣母大教堂(意大利语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或Duomo di Firenze)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城中,是天主教佛罗伦萨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教堂于1296年奠基,1347年秋天爆发黑死病迫使工程中断。1367年由全民投票决定在教堂中殿十字交叉点上建造直径43.7米、高52米的八角形圆顶。1418年佛罗伦萨市政府公开征集能够设计并建造大圆顶的方案。精通罗马古建筑的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胜出,出任总建筑师。在建造拱顶时,没有采用当时流行的“拱鹰架”圆拱木架,而是采用了新颖的“鱼刺式”的建造方式,从下往上逐次砌成。大穹顶内部为16世纪佛罗伦萨画家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所绘巨幅天顶画《末日审判》。主教堂于1436年3月25日举行献堂典礼。与主教堂配套的还有1334年由大画家乔托主持建造的钟塔和公元7世纪建成的圣乔凡尼礼拜堂。据说百年之后,米开朗基罗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也建了一座类似的大圆顶,原想一较高下,结果却自叹不如:“我可以建一个比它大的圆顶,却不可能比它美。”1982年,圣母百花大教堂建筑群作为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意大利语FiPoo Brunelleschi),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建筑的先驱之一。1377年出生于佛罗伦萨,父亲是当地一位知名的公证人,布鲁内莱斯基是他三个儿子中的第二个。自小对雕塑感兴趣,在培训成为一位金匠及雕塑师后,他在丝绸艺术公会申请注册,并于1401年被认定为匠师。当年和吉贝尔蒂(Lorenzo Ghiberti)及另外5位雕塑师进行竞争,以便取得委托制作佛罗伦萨洗礼堂大门的青铜浮雕。尽管认真做了准备,但对手却被宣布为这次竞赛的胜者。布鲁内莱斯基为此非常失望,从此决定集中其才能去从事建筑而不从事雕塑。历史上,布鲁内莱斯基的主要建筑作品都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经典代表作即为举世闻名的圣母百花大教堂。此外,布鲁内莱斯基的贡献还在于将古老的透视法和几何学结合起来,将经验感性空间升华为理性逻辑空间,创立了线形透视学,这对于美术史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人们对布鲁内莱斯基的了解大多是根据写于15世纪80年代的一本传记,该书作者经鉴定是当时一位年轻人马内蒂(Antonio di Tuccio Manetti)。从马内蒂的叙述清楚地表明,布鲁内莱斯基知道在同一个平面上所画的平行线全都聚于一个单一灭点的概念,以及距离与物体在空间越后退越显得缩小之间关系的原理。布鲁内莱斯基同代的艺术家们由于运用了以他的透视法为基础的视觉和几何原理才得以产生出惊人的写实主义作品。在平面上,他们能创造出非凡的三度空间和实在物体的幻象。因此,这种艺术作品就显得是真实世界的延伸,或自然状态的反映。虽然决定透视结构的定理是布鲁内莱斯基阐发的,但第一次系统地编写出来的则是人文主义建筑师阿尔贝蒂(Leon Battista Alberti)。1435年阿尔贝蒂把透视结构定理编入他的关于绘画的著名论文《绘画》(Della pittura)中。该论文包括一段对布鲁内莱斯基的热情献词——肯定地表达出阿尔贝蒂对他朋友的革命性发现的感激之情。

图231 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1377—1446)(www.xing528.com)

布鲁内莱斯基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建筑领域人才辈出,米开朗基罗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员,他与博拉芒特、拉斐尔、小沙迦罗等人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同样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

图232 圣彼得大教堂及门前圣彼得广场,博拉芒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小沙迦罗等设计,1506—1626年。

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图232),又称梵蒂冈圣伯铎大殿,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于公元326年落成。圣彼得大教堂是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教堂,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

一般认为,15世纪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而关于文艺复兴建筑何时结束的问题,建筑史界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一些学者认为一直到18世纪末,有将近400年的时间属于文艺复兴建筑时期。另一种看法是就总体而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到17世纪就结束了,此后转为巴洛克建筑风格,这种观点得到了更多的认同。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建筑的形成和延续呈现着复杂、曲折和参差不一的状况。建筑史学界对其他各国文艺复兴建筑的性质和延续时间并无一致的见解。尽管如此,学术界仍然公认,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建筑,对以后几百年的欧洲及其他许多地区的建筑风格都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