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阿拉伯书法与绘画在《汉帝国风云录》中的表现

阿拉伯书法与绘画在《汉帝国风云录》中的表现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想见宗教热情对阿拉伯书法的催生作用。历史上,阿拉伯书法源于手抄本的《古兰经》。他创制了阿拉伯草体字母纳斯赫手写体,取代了角形库法体而成为伊斯兰书法的标准体。此后,阿拉伯书法由于得到各地区、各王朝穆斯林君主的重视而在伊斯兰世界继续发展。但由于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阿拉伯人的绘画主要以插图、宫廷生活画和书籍装饰等形式出现。

阿拉伯书法与绘画在《汉帝国风云录》中的表现

阿拉伯书法伊斯兰教盛行背景下的阿拉伯文字书写艺术,属于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少数几种以文字书写技法为对象的造型艺术之一。阿拉伯书法的诞生和宗教的需要息息相关。据说阿拉伯帝国第四位哈里发阿里说过,一手好字能使真理熠熠生辉。可以想见宗教热情对阿拉伯书法的催生作用。书法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和世界文化艺术领域中无疑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阿拉伯书法源于手抄本的《古兰经》。《古兰经》标准本产生后,各地誊抄者为使抄本更加光彩夺目,各呈其技。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由于禁止偶像崇拜,绘画在阿拉伯—伊斯兰艺术发展中受到很大的限制,只有一些稚拙的插图,装饰性较强。中期以后波斯、印度等地细密画得到了一些发展。

一般认为,公元11世纪是划分阿拉伯书法时期的界线,之前为古体时期,之后为新体时期。古体时期的阿拉伯书法以库法体出现最早,其书法笔画纵向,线条直而棱角分明,有一定装饰味。公元9世纪至10世纪又一分为二,出现了叶状库法体和花状库法体,皆因笔画末端似棕叶状和饰有花头纹而得名。另外,还有一种繁琐而规范的手写体及印刷体,以结体工整圆润、笔画舒展流畅为其特征,有纳斯黑体和斯尔希体等不同字体。

图1918世纪的有装饰型库法体的《古兰经》

阿拔斯王朝时期,阿拉伯书法随着伊斯兰文化的繁荣而达到鼎盛时期。首都巴格达被视为阿拉伯书法之都,号称书法“三杰”的伊本·穆格莱(866—940)、伊本·巴瓦卜(?—1022)和雅古特·穆斯泰尔绥姆(?—1298)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伊本·穆格莱素有“书圣”之称,因书法出众曾得到哈里发穆格泰迪(1057—1094)的赏识,出任宫廷大臣。他创制了阿拉伯草体字母纳斯赫手写体,取代了角形库法体而成为伊斯兰书法的标准体。他把圆体曲线引入纳斯赫手写体,使阿拉伯书法流畅优美。他还设计了塔乌吉手写体和更加优美的苏卢斯体。大大超过了前人的风格。伊本·巴瓦卜则继承并进一步完善了伊本·穆格莱的书写原则,使之更趋规范化、艺术化,故被誉为“安拉在大地上的笔”。雅古特·穆斯泰尔绥姆更是技艺超群,被视为“书法家的朝向”(即楷模)。他的书法细腻隽秀、袅娜多姿,超出前代名师而独树一帜,其书体以其名字命名,称“雅古特体”(al-Khatt al-Yaquti)。此 外,还 出 现 了“莱 哈尼”(al-Rayhani,以书 法 家 之名命名的一种书体)、“迪瓦尼”(Diwani,即公文体),“卢格尔”(Ruq′,即行书)、“安达卢斯”(以流行地域命名)等书体,均系这一时期书法家们创立的新书体。此后,阿拉伯书法由于得到各地区、各王朝穆斯林君主的重视而在伊斯兰世界继续发展。

图19212世纪安达卢斯字体的《古兰经》

阿拉伯书法非常重视文字本身的形式美,因此其书法讲究节奏感、装饰性和纹样。由于是用硬笔在羊皮纸上自右而左横向书写,所以笔画简洁流畅,具有一种曲线的效果。埃及的法蒂玛王朝和马穆鲁克王朝时期,大力提倡发展阿拉伯书法艺术,并开设了许多专门教授书法的学校、书院,因而书法人才辈出。如宰因丁·舍尔巴尼·本·穆罕默德(?—1424)和阿卜杜·本·沙伊格(?—1439)就是埃及历史上著名的书法明星。奥斯曼帝国对阿拉伯书法艺术亦颇为重视,使这门艺术在土耳其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升华。16世纪被尊为土耳其“书坛泰斗”的哈姆杜拉·玛西和曾经在麦地那圣寺中留下笔迹的阿卜杜拉·宰赫迪(?—1878),即是土耳其最杰出的书法大师。

绘画方面,伊斯兰教产生后,阿拉伯人吸纳了其他民族的绘画艺术成果,形成阿拉伯—伊斯兰绘画艺术,后虽受到古典、波斯和中国等绘画艺术的影响,但却一直保持着它的伊斯兰风格。倭马亚朝和阿拔斯朝的绘画艺术已臻成熟。但由于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阿拉伯人的绘画主要以插图、宫廷生活画和书籍装饰等形式出现。(www.xing528.com)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创造的最早绘画艺术作品保存在耶路撒冷的圆顶清真寺内壁。石殿是公元691年根据倭马亚朝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的命令修建的第一座大型建筑,其内墙壁镶嵌着一幅幅精美的彩色马赛克画。这些画摹仿植物的枝、叶、花与果实的形状画成,不仅重复采用了枝、叶、花与果实的形状,还配有花瓶和角形装饰图案。在图案的设计中广泛使用老鼠筋属带刺植物,是对拜占廷为代表的古典绘画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因为在此前的50年,耶路撒冷城还处在拜占廷帝国的版图之内)。圆顶寺内壁的马赛克画称得上是阿拉伯人绘画艺术的杰作,它并非只是为了装饰,更主要的是根据哈里发的要求,满足宗教和美学的需求,达到吸引更多的人皈依伊斯兰教之目的。画中广泛采用线条和植物的枝、叶、花和果实的形状,摒弃人及动物形象,这不仅与伊斯兰教教义相符,也是阿拉伯—伊斯兰绘画艺术的一大特点。

由于东部的阿拔斯朝与西部的后倭马亚朝都处于相对稳定的“太平盛世”,文学、艺术得以发展,并趋繁荣,尤其是为迎合王室成员与达官贵人奢侈的生活需求,与宫廷相关的绘画艺术也逐渐发展、繁荣起来,这可从这一时期的大量绘画作品中得到证实。在这些绘画中,尤以在“基乌西格宫”发现的一批作品更为重要,它不仅包括老鼠筋属植物画、动物画,还有一批先前罗马时代的精美人物画。当时哈里发聘用了一批波斯画家,故这一时期的绝大多数画或多或少地体现了波斯萨珊朝的一些绘画风格和形式,但又有区别,因为萨珊朝的绘画大都是与《一千零一夜》故事有关的人物画。在阿拉伯诗歌中有不少描述动物的诗句,最典型的是《卡里来和笛木乃》,它原是古印度讲述动物的故事书,译者伊本·穆格法是根据波斯文本译成阿拉伯文的,书中插入了很多幅彩色插图。前述伊朗伊斯法罕的四十柱厅壁画甚至突破了伊斯兰教不表现人物的传统(图193)。

图193 伊斯法罕四十柱厅壁画

伊斯兰教后,插图这一艺术形式被传承了下来,主要反映在阿拉伯的医药、科技、天文、地理、航海、动植物、农业及歌曲集等书籍中。到12世纪,阿拉伯—伊斯兰绘画艺术已臻成熟,最早的代表是《兽医学》(艾哈迈德·本·侯赛因·本·艾哈纳夫编著)的装帧设计。研究表明,藏于埃及开罗国家图书馆的该书手稿1209年写于巴格达,其装帧带有浓厚的古典绘画艺术及装饰风格。另一个重要代表是《精诚兄弟社书信集》中的插图。[2]这部著作类似百科全书,于蒙古人占领巴格达后的1287年写成,其装饰和插图到公元13世纪稍晚时才完成。此时阿拉伯世界的形势已有很大变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绘画艺术吸纳了来自远东的大量内容,但书的装帧和插图所表现的还是阿拉伯—伊斯兰特色和绘画艺术风格,尤其是巴格达绘画艺术顶峰时期的风格,从书的装饰图案和插画看,还融入了以拜占廷为代表的古典绘画艺术风格及形式。

图194 阿拉伯经文设计图

在阿拉伯—伊斯兰绘画艺术中除反映宫廷生活和城乡社会生活外,还有专门用来装饰手抄本、书籍及其他用品,特别是装饰《古兰经》的由线条和植物枝、叶、花与果实构成的花叶几何图案(图194)。从11世纪起,这便已成为装饰《古兰经》的固定图案,最初虽受到一些宗教人士反对,但未能阻碍这一绘画艺术的发展。在阿拉伯甚至整个伊斯兰世界,《古兰经》的装饰不仅在书籍装饰领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是书籍装饰中的极品。对《古兰经》的装饰,最初是用图案来区分《古兰经》经文的节,接着是区分《古兰经》的章,装饰《古兰经》书页的边和《古兰经》最初两章的整个版面等。今天的阿拉伯及整个伊斯兰世界,都十分重视对《古兰经》的装饰,表面看有些不同,实质上是大同小异,装饰的样式、风格等各个方面依然保持着阿拉伯—伊斯兰绘画艺术的特色、风格和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