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5000年的中国建筑文化|世界三大建筑体系|长城和安济桥

5000年的中国建筑文化|世界三大建筑体系|长城和安济桥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中国的先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建筑文化。中国建筑在世界的东方独树一帜,它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性的建筑工程。较嵩岳寺塔时代稍后的中国古建筑是建于隋代的赵州安济桥。

5000年的中国建筑文化|世界三大建筑体系|长城和安济桥

在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中国的先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建筑文化中国建筑世界的东方独树一帜,它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博大精深的中国建筑文化,在古代以中国为中心,以汉式建筑为主,传播至日本、朝鲜、蒙古和越南等国,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泛东亚建筑风格”,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图113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商宫殿遗址,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从陕西西安半坡史前人类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6000年至7000年的历史。现所知最早具有建筑艺术价值的是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夏商宫殿遗址,该遗址位于伊、洛二水之间,时代约距今3850年至355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王朝时期。20世纪50年代后考古学者曾对这一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清理。研究表明,这里是公元前2千纪前半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城市聚落,它拥有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青铜冶铸作坊,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此后,周王朝崛起,西周的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东周的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分别造就了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悠久传统。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性的建筑工程春秋战国时期,秦、赵、燕等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即在诸侯城墙基础上进一步加固增修。东起河北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长达数万里,故又称“万里长城”(图114)。

图114 万里长城

长城建造历史达2000多年,秦以后,汉朝明朝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严格地说,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大多数是指明代修建的长城,但这不影响它在建筑史上的地位。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数百年前就与意大利古罗马竞技场、利比亚亚历山大地下陵墓、英格兰巨石阵、中国大报恩寺琉璃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土耳其圣索菲亚大教堂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2007年又与约旦佩特拉古城、巴西基督像、秘鲁马丘比丘印加遗址、墨西哥奇琴伊查库库尔坎金字塔、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和印度泰姬陵等一道入选“世界新七大奇迹”。[1]

和北非、欧洲以石材为主的建筑艺术不同,由于中国古代建筑以木质为主,故早期地面建筑大多堙没不存,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实物应为石质汉阙。汉阙是汉代成对地建在城门或建筑群大门外表示威仪等第的装饰性建筑物。因左右分列,中间形成缺口,故称阙(古代“阙”“缺”通用)。阙分木质和石质的两种,前者不可得见,后者则为中国最早的仿木结构石质装饰建筑,汉代最为盛行,有石质“汉书”之称。现今位于四川雅安东汉益阳太守高颐的墓阙,史称高颐阙,为目前汉阙中保存最完好、雕塑最精美的文物遗迹,具有相当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图115 四川雅安高颐墓阙

高颐阙(图115)建于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主阙13层,高约6米,宽1.6米,厚0.9米;子阙7层,高3.39米,宽1.1米,厚0.5米。阙用红砂石英岩石叠砌,阙顶仿汉代木结构建筑,有角柱、枋斗。阙身有三车导从图,车前伍伯、骑吹、骑吏等马车出行图。其上为五层,第一层南北两面各浮雕一饕、餮,转角大斗下均雕一角神;第二层浮雕内容有“张良椎秦皇”“高祖斩蛇”“师旷鼓琴”等历史故事,以及神话故事传说中的九尾狐、三足鸟等;第三层内为人兽相斗的图案;第四层向外倾斜,浮雕有“天马”“龙”“虎”等;第五层四面雕成枋头24个,并刻有隶书铭文“汉故益州太守阴平都尉武阳令北府丞举孝廉高君字贯□(方)”,正中脊部刻一鲲鹏。此外,著名汉阙还有位于四川渠县赵家村的冯焕阙,位于渠县汉亭村的沈府君阙,以及位于四川绵阳的平阳府君阙等。不久前发现的乌杨石阙也有其独到价值。该阙2001年发现于重庆市忠县乌杨镇,是中国目前唯一通过考古发掘复原的阙,乌杨石阙阙身雕刻丰富,其仿木构建筑雕刻对于无一幸存的汉代木构建筑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狩猎图、习武图、送行图等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长达2米多的青龙、白虎雕刻,造型生动,展现了汉代雕刻艺术神韵。汉阙建筑构成合理,浮雕想象丰富,内涵深厚,体现了汉代的建筑及造型艺术理念。

图116 河南嵩岳寺塔

然而,现存汉阙毕竟是墓葬的附属建筑,本身不具有独立存在的功能,目前尚存的可以单独存在的早期地面建筑建造时代均较晚,值得重视的是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的河南嵩岳寺塔(图116)。

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砖塔,位于登封县城西北约6千米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内。该塔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原是宣武帝的离宫,后改为佛教寺院,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改名闲居寺。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改名嵩岳寺。唐武则天和高宗游嵩山时,曾把嵩岳寺改做行宫。现在塔前的山门和塔后的大雄殿及两侧的伽蓝殿、白衣殿均为近代改建。嵩岳寺塔塔高37.6米,底层直径10.16米,内径5米余,壁体厚2.5米,由基台、塔身、15层叠涩砖檐和宝刹组成。塔基随塔身砌作十二边形,台高0.85米,宽1.6米。全塔既刚劲雄伟又轻快秀丽,与印度早期佛教建筑菩提伽耶的大菩提寺风格相近,建筑工艺极为精巧。虽然看起来高大挺拔,但却是用砖和黄泥粘砌而成,塔砖小而且薄,历经千年而依旧屹立,充分证明建筑工艺之高。

较嵩岳寺塔时代稍后的中国古建筑是建于隋代的赵州安济桥。

图117 赵州桥,隋代建筑。(www.xing528.com)

赵州桥(图117),位于今河北省赵县境内,原称安济桥(宋哲宗赐名,意为“安渡济民”),因位于当时的赵州境内,故名。该桥在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为匠师李春所创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拱桥,净跨37米,宽9米,拱矢高度7.23米,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两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在中国古桥建筑中首屈一指。而据世界桥梁史学界考证,似此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中国晚了1200多年。除了在桥梁主体的技术和艺术结合上走在世界前列外,赵州桥的装饰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真,琢工的精致秀丽,同为艺术史上堪称一流的雕刻珍品。

墓阙、佛塔、桥梁以及城市规划共同构成人类建筑之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严格说来,这些都还不能看作建筑艺术之核心,建筑学主干应为房屋设计及建造,包括宫廷建筑、寺庙建筑、园林建筑、宅院建筑和墓葬建筑,这方面中外大体一致。但如前所述,和地中海及印度文明中主要由石头或泥砖构成的建筑不同,除了城墙、墓阙、佛塔、桥梁以外,中国古代建筑大多采用木材建构,所以说最能代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本质的是木建筑。但不利的是,木质建筑虽适合居住却难以长久留存,所以像金字塔、雅典卫城之类历史久远的古建筑在中国很难见到,只能通过有限的遗迹结合文字资料加以描述或复原。

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应是中唐以后建造。

唐代(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建筑进入了成熟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目前中国仅存唐代木质建筑四处,全部在山西省境内,规模较大的南禅寺佛光寺在五台山,其余两座是平顺县的天台庵和芮城县的广仁王庙。这些寺院庙宇展现了唐代建筑艺术的风格特点: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诸如斗拱的形制、柱子的排列、椽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整体上结构和谐、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据考古界研究,本时期建筑中时间最早的是南禅寺主佛殿,而最具有宫殿规模和特色的是佛光寺东大殿(图118)。前者是一座面阔、进深都是三间的小殿,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西南22公里的李家庄,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宋、明、清时期经过多次修葺,1973年又进行了复原性整修,恢复了唐代殿宇建筑出檐深远的浑朴豪放面貌。后者建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佛光新村,是一座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的大殿,宽34米,深17.66米。它属于木构架中的殿堂型构架,由柱网、铺作层、屋架三层上下叠架而成。柱网和铺作层共同构成屋身部分;铺作层同时还起保持构架稳定和向外挑出屋檐、向内承托室内天花的作用,屋架则构成庑殿型屋顶。

图118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图119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建筑。

唐代寺庙以外,现存中国古代屋宇建筑历史最为悠久的应属同样位于山西的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图119)。

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佛宫寺内,因塔内供奉着两颗极其稀有的释迦牟尼佛牙舍利,故又称释迦塔。又因塔身全是木制构件叠架而成,所以俗称应县木塔。塔总高67.31米,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至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曾予加固性补修,但原状未变,是中国现存唯一的纯木构大塔和木结构楼阁式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结构高层塔式建筑之一,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中国古代后期建筑,值得提出的是故宫和江南私家园林。

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个朝代24位皇帝的皇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营建,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高潮部分是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而以太和殿(图120)为主。

明清时期大事兴建帝王苑囿与私家园林,形成中国历史上一个造园高潮。圆明园颐和园等皇家园林,成为与故宫紧密相连着的完整的宫苑建筑体系。而最具特色的是江南文人士大夫私家园林。

图120 故宫太和殿

图121 拙政园苏州园林之一,始建于明正德初年(公元16世纪初)。

江南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它凝聚了中国文人士大夫和能工巧匠的智慧才能,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中外欣赏者。江南园林中,以四大名园为代表,即南京瞻园,苏州留园、拙政园(图121),无锡寄畅园。除此之外,上海豫园,南京玄武湖扬州瘦西湖、个园、何园,苏州沧浪亭狮子林等都是江南园林的典范。而北京圆明园、颐和园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则是对江南园林特色的借鉴和重组

归结起来,中国房屋建筑具有如下特点:(1)双曲线的大屋顶。大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展现的最突出的风貌,由双曲线构成,视觉效果显得大而不笨,轻盈优美,富有动感,尤其是中国南方建筑一个个高高翘起的飞檐,给人感觉整个屋顶像要飞起来一样。(2)斗拱。这是一种从简单的结构构件发展到复杂的装饰,它和大屋顶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两个最大的特征。一层层复杂的木块堆叠,貌似是简单的铆合砌筑,却隐藏了巨大的智慧,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成了一种复杂思想的象征。对于研究古代建筑的人来说,斗拱构造是一把钥匙,可以开启无限的世界。宋人就以斗拱为模数来建造整个房子,过了元明,到了清代仍然如此,可见斗拱的地位和巨大生命力。(3)院落式布局。构成中国古代房屋建筑单位的大多是院落而非单体建筑,这与西方建筑明显不同,无论是皇宫还是民宅,甚至是园林都是在院子里的。即使大型的建筑群,仍旧以院子为单元组成,而以院墙隔开。也就是说,要从一个院子去隔壁的院子,必须通过一扇门,而非四面敞开,任君出入。此系中国文化、思想和生活观念长期积累的结果,和世界各地皆不相同。(4)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人工园林。这也许并不能算作建筑中的特征,但中国古典园林其实就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精神的真实反映。对于中国建筑的发展历史,多有观点认为总体趋势是在唐宋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走向衰落,但这样看并不全面,园林艺术就是中国古代建筑史后期最富有特色的部分,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有一定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