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六节 亚里士多德和他的《诗学》

第六节 亚里士多德和他的《诗学》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柏拉图对多数艺术特别是民间流行的艺术,采取贬斥态度,认为它们败坏道德,损害城邦治理和公民教育,主张对艺术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亚里士多德是马其顿王室医师的儿子,从小对自然科学特别爱好,也很钻研。亚里士多德一生著述宏富,专业涉及哲学、政治学、逻辑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在美学和艺术理论方面,最主要代表著作是《诗学》。关于摹仿,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摹仿。

第六节 亚里士多德和他的《诗学》

作为古希腊,也是地中海艺术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艺术的理论成果也出现了。其杰出代表就亚里士多德和他的《诗学》。

爱琴海和古希腊文明中绚丽多彩的艺术作品耀射着迷人光彩,从克里特、迈锡尼到雅典,希腊古典艺术鲜花盛开,湿壁画、狮子门、雅典卫城、希腊雕塑……艺术精品层出不穷,悲剧作为古典文明中的最高艺术形式,更以震慑人心的感染力,表现希腊人追求真、善、美的艺术精神。正是希腊古典文明中美不胜收的艺术成果,吸引着一流学者去思索与总结,诸如希腊艺术的历史与现实、艺术的本性和真谛、艺术美的意义与价值这些话题,成了智者关注的对象,系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由此诞生,这方面又以哲学家走得更远。德谟克利特提出文艺创作中灵感与摹仿两个重要的美学观念。在苏格拉底那儿,希腊哲学的重点从宇宙论转到政治伦理方面,美学思想也强调对于人类社会的效用。苏格拉底认为同样的东西,当它适合目的,对人有用的时候,是美的;反之,当它不适合目的,对人无用的时候,就是丑的。柏拉图对多数艺术特别是民间流行的艺术,采取贬斥态度,认为它们败坏道德,损害城邦治理和公民教育,主张对艺术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在继承和反思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对美和艺术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哲学思考,最终建立起完整的思想体系,从而成为以后西方美学和艺术思想的奠基者,直到今天仍有其独到的价值。

图81 亚里士多德(希腊语:Αριστοτλη,Aristotélēs,公元前384年至公元前322年)

亚里士多德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尔希腊移民区。这座城市是希腊的一个殖民地,与正在兴起的马其顿相邻。亚里士多德是马其顿王室医师的儿子,从小对自然科学特别爱好,也很钻研。父亲经常教给他一些解剖和医学的知识,他有时也帮助父亲做一些外科手术。亚里士多德17岁那年前往雅典,成为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年至公元前347年)的大弟子,在雅典学院从事学习和研究长达20年之久。他好学多问,才华横溢,成绩突出,据说柏拉图特别器重亚里士多德,夸他是“学院之灵”。[9]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应聘担任了年仅13岁的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宫廷教师,在这位历史巨人的成长过程中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公元前340年,亚历山大摄政,亚里士多德回到家乡。公元前335年,他重返雅典,创办了一所吕克昂学院,独树一个新的哲学学派。由于这个学派的老师和学生常常在花园里散步的时候讨论问题,哲学史上称它为逍遥学派。公元前323年夏天,已经成为伟大征服者的亚历山大在从印度回师巴比伦的途中病故,从此,亚里士多德在政治上开始不得志,他决定离开雅典,离开吕克昂学院回到母亲的故地过隐居生活。公元前322年因病逝世,葬在卡尔基(Khalkis),终年62岁。亚里士多德一生著述宏富,专业涉及哲学、政治学逻辑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在美学和艺术理论方面,最主要代表著作是《诗学》。

《诗学》原名意为“论诗的技艺”(Poietike Techne),根据希腊文的词源意义,“诗”有“创制”的含义。而事实上创制有两层含义,一为手工技艺,指制作实用物品。另一为“诗”的创制,则指一切语言艺术创作技巧。“诗的技艺”无疑属于后者,写诗即艺术创作,诗学就是研究艺术即创制知识的学问。诗人创造艺术形象,不同于实用物品,只存在于文字作品之中。艺术当然创制知识,但不同于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而是以塑造形象方式再现特殊事物,即通常所言的形象思维,从形象中显示普遍的活动、情感和意义。关于《诗学》成书年代,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写于雅典学院跟随柏拉图治学期间,另一种认为是在亚里士多德自马其顿返归雅典之后,是他成熟时期的思想结晶。学术界目前一般倾向于后者。现存的文本是他在吕克昂学院的讲义或其门生的听课笔记,总的来说论证严密、风格简洁,但可能未经整理加工,有的论述较晦涩,引起不同的解释。据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 Laertius)记载,《诗学》共有两卷。可惜第二卷已失传,第一卷中说到后面还要展开讨论喜剧,可能就在第二卷,这一点也为学术界所认同。《诗学》和亚里士多德的其他著作遭到同样的命运,曾在地窖沉埋百余年,后经安德罗尼珂(Andronicus)整理校订后得以流传。公元6世纪译成叙利亚文,10世纪译成阿拉伯文,现存最早的抄本是拜占廷人在11世纪所抄的。至文艺复兴时期,从15世纪末叶起,《诗学》对西欧文学与美学思想的影响愈益强烈,古典主义美学与文学尤其将它奉为圭臬。西方近现代的多种美学理论建构,也往往不能越过对它的研究,以不同态度与方式从中汲取思想养料。现存《诗学》共二十六章,内容大体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序论,包括第一章到第五章。主要分析了各种艺术所摹仿的对象、摹仿所采用的媒介和方式,以及各种艺术由此而形成的差别,进而指出了诗的起源,还追溯了悲剧与喜剧的历史发展。第二部分包括第六章到第二十二章,这部分讨论了悲剧和它的定义、构成要素和写作风格等。第三部分包括第二十三章到第二十四章,讨论的是史诗。第四部分是第二十五章,讨论批评家对诗人的指责,并提出反驳这些指责的原则和方法。第五部分是第二十六章,比较了史诗与悲剧的高低。《诗学》的美学思想可归结为三个要点:摹仿说,悲剧论,净化说。(www.xing528.com)

关于摹仿,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摹仿。摹仿是把艺术和技艺制作区别开来的基础,也是艺术自身分类的基础。他还深信,摹仿是人的本能,人在摹仿中既可满足其求知欲,又可获得审美的愉悦,艺术就起源于人类摹仿的天性。基于此,亚里士多德在以下几方面阐释了自己的摹仿理论。第一,艺术家在摹仿现实的时候,不仅可以把它按本来面目如实表现出来,而且还可以表现得比它更美或更丑。第二,诗或艺术的摹仿对象有三: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把事物表现得比它的本来的样子更好或更坏,表现为它应有的样子,表现理想,这是艺术摹仿特有的功能。第三,艺术应当摹仿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亦即应当按必然的原则去摹仿,“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写可能发生的事,即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可能发生的事”。[10]因此,与史著比较起来,诗歌更具有哲学意味,更能表现事物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第四,为了表现必然之物,艺术家在摹仿的时候可以采取理想化和典型化的方法,以突出所摹仿事物的本质和鲜明特征。有时为了达到诗的效果,诗人甚至可以描绘不可能发生的和异乎寻常的事情,只要能按必然或可然的原则把它描写得可信。亚里士多德哲学中说的摹仿,有技艺摹仿自然的宽泛含义,而在《诗学》中,它是一个特定的美学范畴,指在“诗”这种创制技艺(艺术创作)中,表现人和人的生活。

关于悲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着重剖析其艺术特征、构成要素,揭示它的审美意义与价值。他认为,悲剧是对一种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不以叙述方式、而以人物的动作表现摹仿对象,通过事变引起怜悯与恐惧,来达到这种情感净化的目的。根据这个定义,亚里士多德论定了悲剧的意义、成分和价值,他认为悲剧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是由六个要素构成的,即情节、性格、思想、台词、扮相和音乐。其中情节是悲剧的主干,是第一位的要素。就情节安排而言,诗人应当遵循事件发展的可然律或必然律,应当使情节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悲剧第二位要素是性格。就性格描绘而言,应当恰当、逼真、前后一致。亚里士多德还认为,悲剧的主人公应当是一些并非十全十美,亦非十恶不赦之辈,他们应当是好人,但又有一些缺陷和过失,由此而给自己招致了灾祸,这样悲剧才能激起我们的怜悯与恐惧之情,才能使我们的情感得以净化。很显然,亚里士多德谈悲剧并非单纯讨论创作技巧,而是在论悲剧中展开论述他的美学思想。

关于净化理论,亚里士多德是在与自己老师柏拉图的观点碰撞中展开自己的思考的。柏拉图出于他的哲学观和政治道德理想,对多数艺术特别是民间流行的艺术,采取贬斥态度,认为它们败坏道德,损害城邦治理和公民教育,主张对艺术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亚里士多德则从自己的哲学观、伦理观和摹仿说出发,认为艺术从不同角度表现人和现实生活,也是一种求知活动,它表达的情感属于广泛的人性,受理性指导,无论雅俗对社会与人生皆有不同的价值。就某种意义而言,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可以说是对柏拉图学说的集中回应,目的在于捍卫全部“诗”的形式,维护希腊艺术的辉煌成就。他提出“净化”说解释悲剧的目的,可以说是以悲剧这一高级艺术为范式,肯定一切优美的希腊艺术,在领悟人生哲理、陶冶道德情操、谐和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十分积极和正面的意义。

《诗学》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著作,它对西方后世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的有些观点曾被近代新古典主义奉为金科玉律。《诗学》在理论体系的建构方面也存在着不足。首先,作者尽管强调了诗的“自我完善”,却没有提及希腊悲剧的起源和发展的宗教背景以及兴盛和衰落的社会原因。另外悲剧人物固然应对自己的抉择(或决定)和行动负责,但在某些作品里,命运的制约或神的推动也为其悲剧结局的重要原因,《诗学》很少谈及此。当然,这些微瑕不足以损害《诗学》的历史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