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埃及金字塔与神庙:汉帝国风云录

古埃及金字塔与神庙:汉帝国风云录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人谈论古埃及建筑,立即想到作为法老的方锥形陵寝的金字塔,公认其为古埃及建筑的代表。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因此又称作层级金字塔。所有金字塔中最大和最高的一座,是位于现埃及首都开罗郊外吉萨的胡夫金字塔。就建筑艺术而言,古埃及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神庙。神庙是古埃及最受崇拜的圣居,这些建筑是神的领域,神是神庙的居民。最著名的古埃及建筑实例为卢克索的卡纳克神庙。

古埃及金字塔与神庙:汉帝国风云录

建筑学上,金字塔指角锥体建筑物。一般人谈论古埃及建筑,立即想到作为法老的方锥形陵寝的金字塔,公认其为古埃及建筑的代表。它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故称之为“金字塔”。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因此又称作层级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国家的象征。

基于对神的虔诚信仰,古埃及人很早就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来世观念”,他们甚至认为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居留,而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因而,埃及人把冥世看作是尘世生活的延续。受这种来世观念的影响,埃及人活着的时候,就竭尽心智和财力地为死后做准备。每一个有钱的人很早就要忙着为自己准备坟墓,并用各种物品去装饰坟墓,以求死后尽情享受。法老或贵族由于其身份地位,他们会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建造坟墓,还命令匠人以坟墓壁画和木制模型表现其从事的驾船、狩猎、欢宴活动,以及仆人们应做的活计,等等,使他们能在死后同生前一样生活得舒适如意。据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也称庇里穆斯(Piremus),有高的含意。至第三王朝,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左塞尔为第三王朝第一或第二位法老,本名Netjerykhet,新王国时称其为左塞尔,他委派宰相兼总建筑设计师伊姆荷太普(Imhotep)为自己设计建造陵墓,在设计时,伊姆荷太普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一个六级梯形金字塔,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该金字塔约在公元前2667年至公元前2648年建造完成,是埃及历史上第一座完全用石头造的巨大的建筑物(图30)。

图30 左塞尔金字塔,又称梯式金字塔,塔高62米,底边109米×125米。

左塞尔之后的埃及法老纷纷效仿他,在生前就大肆为自己修建坟墓,从此在古埃及掀起一股营造金字塔之风。由于金字塔起源于古王国时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建在此时期内,因此,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又被称为金字塔时代。

所有金字塔中最大和最高的一座,是位于现埃及首都开罗郊外吉萨的胡夫金字塔。胡夫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公元前2480年登基,此后即开始了金字塔营造过程,至公元前2560年完工,前后将近20年。

图31 胡夫金字塔,高146.59米,底边周长921.48米,由平均两吨半重的大石230万块砌成,占地5.2万平方米。(www.xing528.com)

金字塔的最大价值是历史悠久,反映了埃及古王国时期人们崇尚高大宏伟的建筑观念和美学价值观,而且金字塔在建筑的工程技术方面显示了无与伦比的精细,有些方面直到今天仍不失其先进。但究其外观来说,金字塔显得过于简洁,属于纯粹的建筑。如同一些研究者所言,金字塔在技术上展示了复杂的美,艺术上则是简单的美。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对视觉冲击的震撼力大于观赏性,是崇高而不是美。就建筑艺术而言,古埃及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神庙。

神庙为古埃及宗教建筑,建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埃及新王国时期,时间较金字塔略晚。多以石块砌筑,分带有柱廊的内院、大柱厅和神堂三个部分。大门前有方尖碑或法老雕像。正面墙上刻有着色浅浮雕。大柱厅内柱直径大于柱间间距,使人深感压抑,借以强化神秘的气氛。格局上,神庙分成两部分:外神庙与内神庙。外神庙可让新加入者进出,内神庙只能让经过认可的,需要进一步接受更深入学识的人进去。所有神的最高祭司理所当然是法老本人,他会指派高级祭司与其他一些祭司代他执行神职。神庙最深处的内室只能让法老或司职祭司进入,内殿在那里,神像也在那里。他们在那做晨仪、午仪与晚仪。其他任何人不得进入神庙的这块地方。余下的祭司是唯一被许可跨出外庭的,那些膜拜者不能进入外庭以内的部分,膜拜者将祭品交给祭司,祭司将它们拿进神庙,由此可见神庙确实可称之为神的家居,它不像其他文化的神庙那样,人们可以任意进出,次数多寡随心所欲。神庙是古埃及最受崇拜的圣居,这些建筑是神的领域,神是神庙的居民。据玛特律法所说,所有的神庙必须保持洁净,否则,神或女神会弃之而去,而结果会导致大动荡。祭司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小心侍奉着神祇以满足他所需,尽力让神祇留在埃及,使天下太平,唯恐其一不满意弃埃及而去,他们是真正的“神之仆役”。埃及平民对神祇的膜拜也是极其热衷的,他们一般是到外庭,将祭品供奉在那里,主建筑后面往往有后门,在这里可以方便他们交上自己抄写祷词与问题的陶片,或是在这里将他们的祈愿告诉当职的祭司。祭司们仔细收着陶片,分类回答提问者的问题。在庆典的日子里,神像会被抬出神庙巡游城市,其时信徒与居民们有幸一睹神祇的风采,但即使在这个时候神像也不是完全袒露,一般会在前面以长长的鸵鸟毛遮盖以保持其神秘性。这些节日让埃及人加倍珍惜与渴慕,因为那时很可能允许平民进入神庙,在献上适宜的祭品后,他或许还可以在神圣的庭院溜达,或拜访圣物贮藏地。

正因为神祇的力量无处不在,古埃及到处都有神庙的踪影,每个城市都建有当地神的庙宇,神庙是人与神的交流中心。随着祭司越来越强的权力,墓地变成了大神庙的一部分。最著名的古埃及建筑实例为卢克索的卡纳克神庙。

卡纳克神庙(The Amun Temple of Karnak)又称“阿蒙大神殿”(图32),位于卢克索以北5公里处,是古埃及帝国遗留的最壮观的神庙,因其浩大的规模而闻名世界,仅保存完好的部分占地就达30多公顷。整个建筑群中,包括大小神殿20余座。院内有高44米、宽131米的塔门。大柱厅宽102米、深53米,共有134根巨型石柱,最大的12根高23米,周长15米,其上足可容纳50个人站立,气势宏伟,令人震撼。神庙始建于中王国时期第十二王朝(约公元前1991年至公元前1783年),但真正把神庙扩建成大致上今天规模的,仍是新王国时期、第十八至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570年至公元前1090年)的那几位法老。

图32 卡纳克神庙(又称“阿蒙大神殿”),位于卢克索以北5公里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