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萱草与菊花:传统祝寿文化中的花草象征

萱草与菊花:传统祝寿文化中的花草象征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传统祝寿文化中,萱草已经成为“母亲”的特殊指代。萱草最初的文化意象是“宜男”,又能令人安神、忘忧。但是到唐宋以后,萱草的宜男之意逐渐被剥离,而变成了一种带有鲜明性别特征的植物意象,用以表达宜男、忘忧和女寿的特殊民俗意旨。菊花除了长寿的寓意外,因陶渊明等文人的高度赞誉,赋予了隐士的情怀和散淡不争等带有士人理想人格的精神内容。菊,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是清高、长寿的象征。

萱草与菊花:传统祝寿文化中的花草象征

(一)萱

萱草为祝寿图像中常见的意象,常见的有“萱堂”“萱亲”“椿萱”“北堂萱”“萱茂”等专属寿辞。《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曰:“萱草,合科置草属植物。产中国秦岭以南地区,喜生于山坡略隐蔽处,庭园中常见栽培。”在传统祝寿文化中,萱草已经成为“母亲”的特殊指代。常用于祝颂女性寿主的场合。与此相关的常见用语就有“萱堂延年”“萱茂北堂”“荆荣萱茂”“椿萱并茂”“萱茂荆堂”等。

萱草最初的文化意象是“宜男”,又能令人安神、忘忧。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鹿葱》引晋周处《风土记》云:“宜男,草也。高六七尺,花如莲,宜怀妊妇人佩之,必生男。”又引曹植《宜男花颂》云:“草号宜男,既哗且贞。”[16]《风土记》曰:“花曰‘宜男’,妊妇佩之必生男,又名‘萱草’”。《录异记》曰:“妇人带宜男生男。”[17]又或有忘忧之意,其性具有安神的药物疗效。《说文》曰:“萱,忘忧草也。”束皙《发蒙记》曰:“甘枣令人不惑,萱草可以忘忧。”《述异记》曰:“萱草,一名紫萱,又名忘忧草,吴中书生谓之‘疗愁’。”但是到唐宋以后,萱草的宜男之意逐渐被剥离,而变成了一种带有鲜明性别特征的植物意象,用以表达宜男、忘忧和女寿的特殊民俗意旨。在祝寿图像中,以萱草入画表达长寿的作品很多,如明代画家蓝瑛曾画过《萱石长寿图》;清李鳝的《萱花图》上题:“堂前无杂植,一色是宜男,永日帘栊静,相看意自酣。”金农于1759年创作的《杂画册页》中的萱草图上题有:“花开笑口北堂之上,百岁春秋从不向人愁,果然萱草可忘忧。”沈周的《椿萱图》系祝寿之作,类似的祝寿图还有《椿萱芝兰图》《竹石萱草图》等。

(二)菖蒲

菖蒲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驱邪避恶的灵草,具有祛疫益智、强身健体的药用价值。然而其功效作用不断被神化,加之菖蒲有节,适应性强,使之逐渐成为一种既能延年益寿,又具有文化品格的符号。在《抱朴子》中,曾就服菖蒲长寿做过近乎“实证”般的神奇描述:“韩终服菖蒲十三年,身生毛,日视书万言,皆诵之,冬袒不寒。又,菖蒲生须得石上,一寸九节已上,紫花者尤善也。”[18]这种描述具有传说的不可考证性。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曾从医学的角度对菖蒲的药性和疗效做过带有想象般的说明:“菖蒲,味辛,温。主风寒痹;欬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19]中医看来菖蒲的根有治疗寒湿等作用。另外,我国很早就有以菖蒲酿酒历史,其原料主要是高海拔山上采制的九节菖蒲。《群芳谱》中引自《本草》载:“石菖蒲,一寸九节者良。”另外,该书还记载:“菖蒲九节,仙家所珍。”《道藏经·菖蒲传》云:“菖蒲者,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也。其法,采紧小似鱼鳞者一斤,以水及米泔浸各一宿,刮去皮切,暴干捣筛,以糯米粥和匀,更入熟蜜拔和丸如梧子大,稀葛袋盛,置风处令干。每旦酒饮,任下三十丸。……一月消食,二月痰除,至五年骨髓充,颜色泽,白发黑,落齿更生。”在道家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菖蒲简直被神化为长生不老的“神草”了。

古人还认为菖蒲花开是长寿的瑞兆。李日华《味水轩日记》记述他生日之时,恰逢菖蒲花开的欣喜之情:“十三日,余初度辰也。亨儿书室中小盆菖蒲,忽见花五六穗,如水蓼之状,而苍碧色,其花蒙茸然。余尝咏唐人诗云:‘菖蒲花开五云高’,而未尝见花。应劭《风俗通》以为菖蒲花开难得见,人得食之,长年。而适与予诞辰会,亦奇矣,予敢不勉自保啬,以副此佳徵?因令儿子作《菖蒲花赋》。”[20]可见菖蒲开花难见和它作为长寿的佳兆由来已久。祝寿图像中的菖蒲分为水菖蒲和石菖蒲两种。石菖蒲和竹子作为祝寿符号受到文人的欢迎,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二者都有节,被视为有节义;二是因为能够生活在贫瘠的环境,且长青,这些皆被视为士大夫清高品格的象征。

明代画家吴伟创作的《菖蒲寿石图》,金农在自己的一幅《菖蒲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上题写:“石女嫁得蒲家郎,朝朝饮水还休粮。曾享尧年千万寿,一生绿发无秋霜。”画家把石头花盆比作女性,把菖蒲男性化,以比喻和充满诗意想象的手法,表达一个蕴含地久天长之意的主题。

(三)菊花

菊花,又称“长寿客”“长寿花”“药中圣贤”。菊花长寿既有古代医学书籍的记述,也有神仙观念的影响。《神农本草经》中说:“菊花,味苦,平。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一名节华。生川泽及田野。”[21]据《抱朴子·机药》中记述:“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水,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堕其中,历世弥久,故水味为变。其临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食甘谷水,食者无不老寿,高者四百五十岁,下者不失八九十,无夭年人,得此菊力也。”并且,书中还有实例说明“故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傅袁隗,皆为南阳太守,每到官,常使郦县月送甘谷水四十斛以为饮食。”[22]《神仙传》云:“康风子服甘菊花、桐实,后得仙。”在民间观念中,菊花被赋予了自然物性之外的文化意涵,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追求和吉祥文化色彩。比如重阳节登高,菊花和茱萸一起成为驱邪逐瘟的节物。吴自牧《梦粱录》卷五中写道:“今世人以菊花茱萸为然,浮于酒而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重九之厄尔。”[23]葛洪《西京杂记》卷三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24]郑板桥在《菊花诗》中写道:“八十老人勤采啜,定叫霜鬓变成鸦。”意在说明经常服用菊花茶能够使人延缓衰老,甚至能够让老者白发重返黑色。很显然,这是夸大事实的浪漫想法,而非服用所能轻易得到的实效。

而在文人笔下的“菊”,则被赋予更多精神性因素以及象征长寿的文化联想。菊花除了长寿的寓意外,因陶渊明等文人的高度赞誉,赋予了隐士的情怀和散淡不争等带有士人理想人格的精神内容。菊,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是清高、长寿的象征。在祝寿图像的意象模式中,菊花长寿和代表文人品格的双重属性被加以应用。清代南京江宁画家邓其昌绘制的《杞菊延年图》中,枸杞与菊花同置画中,以表达“杞菊延年”之意;吴昌硕也创作过《延龄瑞菊图》;当代画家齐白石、钱松喦、孔小渝等都画过《杞菊延年图》。与长寿寓意的菊花意象相关联的祝寿图像还有《九世同居图》《累世同居图》等。这一主题的图式构成由九只鹌鹑和一簇或几组盛开的菊花组合而成。这类图像的构成主要是取菊的谐音“居”,以九只鹌鹑来喻意“九世”,鹌鹑又与“安”谐音,寓意平安安乐。当然,我们理解时也可以想象“九”与“久”谐音,九也有多的意思,既然数代同堂安居,必定有数位人瑞和长寿之人,家大业大、家庭和睦、生活和谐、社会安定,都是长久安居的象征。

(四)梅

梅铁骨冰肌,有坚贞不屈、不畏严寒、凌寒绽放的品格,带有一种不偶时节和反潮流的独立精神,由此,它也长期受到传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青睐和赞颂。在植物中,梅树也能够以老见盛,作为长寿的树种,它的树龄可达千年以上,可谓是花树中的寿星了。岭南罗浮山下有一树千年老梅,当地人认为它曾是晋人葛洪手植,清末爱国诗人丘逢甲还为此写了咏梅诗“岭南天早春,故园梅花园。罗浮千万树,况自仙人植。”可见梅树龄之长。南宋宋伯仁刊刻的《梅花喜神图》序中说:“(梅花)何异孤竹二子、商山四皓、竹溪六逸、饮中八仙、洛阳九老、瀛洲十八学士,放浪形骸之外,如不食人间烟火。”[25]在我国的吉祥文化中,梅作为祥物的文化原因还在于其花瓣为五,因此,梅除了“寒贞姿”和树龄很长之外,更在于“梅开五福”,把福与寿的吉祥寓意紧密相连。

“一花引得百花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梅花是报春的信物,它的出现预示着春回大地。古梅的风骨峭拔峥嵘,更是象征春意永驻,老而弥坚。故古代诗词中以梅祝寿者众多。如宋程大昌《万年欢·硕人生日》词:“岁岁梅花,向寿尊画阁,长报春起。”宋人高观国《东风第一枝·为梅溪寿》词:“一枝天地春早”“羡韵高只有松筠,共结岁寒难老”。元人周权《满江红·叶梅友八十》:“结清边友。心事岁寒元不改,一生清白堪同守。历冰霜、老硬越孤高,精神好。”明人顾清的《陆水村母淑人寿八十》写道:“岁寒风格长生信,只有梅花最得知。”元人郭昂诗更是结合梅花五瓣形状,称梅花“占得人间五福先”[26]。以眉为祝寿成语也不少,有“眉寿无疆”“万年眉寿”“眉寿永年”“用祈眉寿”等。

在祝寿图像中,梅经常与松、鹤、石、竹等意象,一起成为寓意幸福、长寿的常见福寿题材。以梅花祝寿的例子在绘画中有很多,如清代画家沈铨创作的祝寿图《梅花绶带图》,唐云的《梅花小寿一千年图》册页等。现藏浙江省美术馆的《墨梅》,是吴昌硕在81岁时创作的,他在画作中题款:“撐云拿雪笔聊聊,一树寒香万劫跳。尔意飞腾吾蹙蹙,(得)朋同寿且今朝。蝶谁梦续疏还补,琴不弦张抚自伤。悟到前因无老死,画成观我一华光。”[27]可见,梅花在祝寿风俗中带有特殊的寓意,而且,在民俗文化应用中,尤为受到文人士大夫们的喜爱。

(五)竹子(www.xing528.com)

竹子在祝寿图像中的应用主要有三点,一是“竹”的谐音为“祝”;二是竹子四季常青,有万年长青的生命意味;其三是虚心、刚直、有节、宁折不弯,以及它岁寒时节不减青苍之色的自然品性,是寒士操守的象征,符合士人阶层人格节操的审美趋向,这些都是竹子在文人祝寿图像和祝寿诗文中频频出现的理由。《真诰》就记载有人游于竹下时感慨:“尔乃天感机神,大致继嗣,孕既保全,诞亦寿考……”[28]在民俗文化的应用中,竹子还含有驱病、祝子、延寿、祝寿的俗信内涵。

在文人创作的祝寿图像中,竹子因有节,忍寒苦,安淡泊,加之其宁折不弯、虚心刚直的自然品性,从而被赋予了一些君子的德操。而竹子在祝寿图像中出现,还有暗喻寿主有“持节之乐”的美意。竹子和松、梅构成《岁寒三友图》在祝颂长寿的同时,也赞誉寿主像竹子那样有岁寒苍健的精神品格。“竹”与“祝”谐音,在祝寿图像中,经常会有竹与梅、石组合寓意“齐眉祝寿”;一个长筒瓷器上种植一簇竹子,寓意“一统万年”;竹与水仙灵芝、寿石等构成“群仙祝寿”之意。郑午昌创作过《万松齐拥老人峰》的祝寿图;竹子与松、萱、水仙、寿石组成《五瑞呈祥图》,天竹和长春花组合《天祝长春图》。

(六)水仙

水仙是唐代自意大利传入中国的外来花卉植物,清姿雅质,性本宜水,又称“雅蒜”,同时,它还有“凌波仙子”和“风雅之客”的美称。在神话传说中水仙是水中仙子的化身(中国古代传说中水仙是尧帝的女儿娥皇、女英的化身;在古希腊传说中是美少年纳西塞斯的化身)。我国古人将水仙与兰花、菊花、菖蒲并列为花中“四雅”;又将其与梅花、茶花迎春花并列为雪中“四友”。水仙的民俗应用主要是因水仙名中有“仙”字,在祝寿图像中水仙簇拥着石头就是《群仙祝寿图》,水仙变得吉利而具有新的文化内涵、不仅作为岁朝节物中经常出现的主题,也常与祝寿文化中象征长寿的意象符号一起,构成一种新的祝寿颂歌。明末文震亨《长物志》称:“水仙性不耐寒,取极佳者移盆盎,置几案间,次者杂植松竹之下,或古梅奇石间冯夷服花八石,得为水仙,其名最雅,六朝人乃呼为‘雅蒜’。”[29]另外,陈继儒《岩栖幽事》(明宝颜堂秘笈本)云:“有汤夷,华阴人,服水仙花八石,得为水仙。”虽然是无稽之谈,但水仙与长生不老、得道成仙观念联系了起来,成为祝寿图像中花鸟画《群仙祝寿图》的主要观念来源。

在祝寿图像中,水仙常与其他意象元素组合出现,表达祝寿之意。常见的有水仙、万年青、寿石和天竺组合,或苍松和树下一簇水仙组合,表达“群仙祝寿”之意;《天仙寿芝》图以天竺、水仙、灵芝和寿石组合;水仙与灵芝、寿石、天竺等组合表达“芝仙祝寿”之意;牡丹和水仙组合表示“神仙祝寿”之意。这里需要顺便说明的是,《群仙祝寿图》的表达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以南极仙翁、西王母、麻姑、八仙等人在一起的人物类祝寿图像,另一类是以水仙和其他鲜花一起簇拥着寿石构成的。像吴昌硕曾绘制一幅水仙与石头,就直接以题识《神仙祝寿图》。

(七)月季

月季,又名“长春花”,花开四季,在百花中月季具有其他花儿难以具有的长春之意。清代画家恽南田在《长春花》诗中写道:“玉阶金琖露盈盈,花里长年比大椿。直是八千为九十,笑他婪尾殿余春。”[30]诗中把长春花和与有长寿寓意的大椿相提并论。在祝寿图像中,月季也是以组合式意象呈现的。如月季与常青藤、牡丹的组合具有“富贵长春”的寓意;葫芦与月季组合则意在表达“万代长春”的祝颂;月季花和绶带鸟寓意“春光长寿”;月季与寿石、白头翁组合的“长春白头”;天竺、南瓜、和月季组合表达“天地长春”“天祝长春”。这些图像和表示福寿寓意的图案,以不同的物质载体和艺术形式在祝寿礼俗中长期流传。

(八)牡丹

在中国花文化传统中,牡丹被称为“花之魁首”,经常被用来象征荣华富贵。如唐人马氏的《牡丹》诗就有:“翠雾红云护短墙,豪华端称做花王”之句。文震亨的《长物志》中说:“牡丹称花王,芍药称花相,俱是花中贵裔”[31]宋人周敦颐散文爱莲说》亦言:“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然而,富贵和长寿皆是世人所追求的理想人生,以牡丹祝寿自然也是人之常情。比如,牡丹与寿石组成《富贵长寿图》;牡丹与猫、蝶组成《富贵耄耋图》;牡丹与桃花、寿石组合成《长命富贵图》;牡丹花的旁边立着一只啼鸣(“鸣”与“命”谐音,以“长鸣”来象征“长命”)的公鸡,寓意“长命富贵”(多用于寿官);牡丹与白头翁的组合构成“富贵白头”的祝愿。这类祝寿题材皆潜藏着“富贵”和“长寿”的双重祝愿。

在祝寿礼俗中,以牡丹作为寿诞贺礼则是表达“瑶池献瑞”之意,也是传达对寿主富贵荣华的祝颂。这样的祝愿在绘画中有很多,主要是以牡丹等物象意指。而在祝寿诗词中就来的更为直白,例如,辛弃疾在《最高楼·庆洪景卢内翰七十》词中写道:“直须腰下添金银,莫教头上欠貂蝉。向人间,长富贵,地上仙。”他的另外一首《洞仙歌·寿叶丞相》词中亦有类似的句子:“见朱颜绿鬓,玉带金鱼,相公是,旧日中朝司马。”由于受到图像创作自身形式的限制,这种汲汲于富贵的观念不能全部化为作品中富贵与长寿共生的意象,所以在祝寿图像中,祝寿寓意的表达图像远远没有文学更为深入和细致,表现力和影响力也深受这种艺术形式本身的限制。

(九)兰花

孔子曰:“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兰为王者香”。《广群芳谱》云:“兰幽香清远,馥郁袭衣,弥旬不歇……故江南之兰为香祖……称为第一香。”兰花为“四君子”之一,风雅宜人,经常被比附为传统社会中士人、君子品节和人格的象征,成为文士阶层喜爱创作的祝寿题材。常见的有《椿萱芝兰图》《松柏芝兰图》等。李日华曾“写《松石芝兰图》,寿吴赤含,系一绝云:‘昂昂石丈与髯翁,丘壑烟霞气骨同。一自铢衣披拂后,紫芝瑶草领春风。’”[32]从历代文人以芝兰为主题的祝寿绘画和题画诗中,不难品味出隐含在其中的清雅意趣。祝寿主题中的兰花,总是带有浓浓的诗情,同时也有对俗世的超脱和对庸俗世情的反讽。兰花作为品节高尚的人格喻象,除了应用于文士阶层的祝寿场合外,它也适合用于女寿中,大概是因以花喻女的传统思维习惯诱发所致。

另外,祝寿的植物中还有万年青、桃花、百合和茱萸等,它们或作为具有长寿寓意的元素出现,或是以辅材的形式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