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红袍油纸伞发展存在问题

大红袍油纸伞发展存在问题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了解,大红袍油纸伞一个月销售量不到100把。如何打开市场这条路,提高大红袍油纸伞的市场认可度,寻找油纸伞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成为大红袍油纸伞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聊天中,笔者得知由于油纸伞订单量少,并且受到天气、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大红袍油纸伞在传承人家庭收入中,只能属于副业,为了补贴家用,徐晓苗的主业是开出租车。大红袍油纸伞代表着皖西地区的民俗特色,蕴含着皖西山区人民的丰富智慧。

大红袍油纸伞发展存在问题

(一)经营模式单一

大红袍油纸伞产品受众市场狭小,民众认可度低。据了解,大红袍油纸伞一个月销售量不到100把。其次,大红袍油纸伞虽然是纯手工制作,但是创新力度不大,仍然是作坊式的生产。承古斋的油纸伞制作工艺继续遵循古法,伞体厚重,伞面为大红色。由于徐修生年事已高,目前伞的主要制作、销售由儿子徐晓苗和儿媳方琼完成,偶然有当地的画家帮忙在伞面上作画,但是也只是零星几把,并不能形成产业链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于是折叠雨伞逐渐替代了笨重的油纸伞成为时代的新宠。徐修生叹息着感叹道:“现在人们买油纸伞更多为了情怀,为了拍照,真正打伞的人并不多。”

在产业结构上,大红袍油纸伞并不像江浙油纸伞产业那么发达,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化模式。大红袍油纸伞更多的存在于老年人的记忆中,在以教育出名的毛坦厂镇中,笔者询问曾经在毛坦厂中学读过书的朋友,他们表示对大红袍油纸伞并不熟知,也不知道承古斋在什么地方,由此可以看出当地政府对于油纸伞的宣传力度并不大,致使大红袍油纸伞的市场认可度低。市面上更多的是人们熟知的汾水油纸伞、江浙油纸伞。

如何打开市场这条路,提高大红袍油纸伞的市场认可度,寻找油纸伞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成为大红袍油纸伞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传承力度不足(www.xing528.com)

“工艺者也有自身的特殊性,他们既是手工艺的制造者,又是手工艺活态文化的传承者与保护者。如皖西毛坦厂镇大红袍油纸伞工艺的传承人徐修生,已年过八旬,却仍然亲手制作大红袍油纸伞。”[3]

大红袍油纸伞截至目前,共有四代传承人,分别为徐道宽、徐能和、徐修生、徐晓苗。笔者在与徐修生老人的聊天中得知,大红袍油纸伞在近代时兴盛过一段时间。“当时这一条明清老街上,有很多伞店,到1949年后,有伞厂,老人年轻时便是在伞厂工作。后来经济萧条,伞厂逐个倒闭,最后明清老街上只有承古斋一家伞店还在坚持着。”[4]

笔者于2019年寒假去拜访徐修生老师时,他的儿子徐晓苗对笔者说,老爷子已经80多岁,很久没有做伞,现在主要是他与妻子做伞,目前并没有学徒。由于纯手工制作的油纸伞耗材量大,时间成本高,同时产出率也比批发经营的现代伞低,总体收益较低。很少有年轻学徒学习制作大红袍油纸伞。

从传承人本身来说,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者,传承人队伍得到健康的发展,无疑是非遗保护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政府对不同级别的传承人已给予了一定的生活补贴,但是据大红袍油纸伞第四代传承人徐晓苗的描述,虽然政府给了补贴,补贴并不能完全实现家庭的补给。在聊天中,笔者得知由于油纸伞订单量少,并且受到天气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大红袍油纸伞在传承人家庭收入中,只能属于副业,为了补贴家用,徐晓苗的主业是开出租车。

大红袍油纸伞代表着皖西地区的民俗特色,蕴含着皖西山区人民的丰富智慧。然而目前除了徐修生的儿子与儿媳学习制伞外,并没有其他学徒。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更多人继承并发扬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