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街畲族乡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青街畲族乡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已完成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在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依然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但目前青街畲族乡旅游风情小镇建设尚停留于框架式规划目标层面,对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不足。在外在因素与内在主体性的双重影响下,青街畲族乡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村落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体缺失,从而造成村落文化失语。

青街畲族乡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在乡村振兴战略统领下,对具有丰富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村落进行保护与开发是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文化作为资源实现经济价值转化的形式。青街畲族乡依托于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历史沉淀,积极建设旅游风情小镇。目前已完成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在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依然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青街畲族乡现阶段已取得的成就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青街畲族乡根据相关文件,计划创建“以青街街道为核心,北至垟心村,南至王神洞村,西至九岱村,东至太申村”的旅游风情小镇,规划面积为8.1平方千米。目前,青街畲族乡政府基于旅游规划指南,各项目建设已逐步开始实施。现已建成九岱民俗文化广场(九岱村)、畲乡居民宿(王神洞村)、山塘、水库等基础设施。同时,规划出“一核、一环、一道、三区”的特色旅游产业体系,即以青街村为中心的畲乡风情环。以公路为依托串联起整个青街畲族乡村落的畲乡风情环,从王神洞村到青街村的二期绿道,以睦源村为中心的农耕体验区,以九岱村为中心的民俗度假区和以王神洞村为中心的康体养生区。但目前青街畲族乡旅游风情小镇建设尚停留于框架式规划目标层面,对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不足。

(二)青街畲族乡村落文化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1.文化失语:村落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体缺失

村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得以振兴的核心要素。现今村落的发展在城镇化建设、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转型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村落空心化”“村落文化断层”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村落文化在强势的现代城市文化面前失去了以往的自信和自尊,逐渐落入无人传承与无人保护的困境。

笔者在2019年正月期间进行田野调查时,沿着乡内的街道走一圈后发现年轻人很少,下午时分经常能看到老人们坐在自家门口与邻居聊天晒太阳。在与乡政府领导的访谈中得知,青街畲族乡登记在册的总人口数为1.1万人,但目前常住人口只有3000人左右,以老人和儿童为主。青街畲族乡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发展速度也比城镇慢,年轻人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保障纷纷外出务工。一部分年轻人过年也不回来,更愿意将父母接到城里过年。他们将自己与村落割裂开来,充分享受着现代城市文化带来的物质基础和生活条件。即使是心怀乡愁的年轻人也不得不因为生活而背井离乡。在外在因素与内在主体性的双重影响下,青街畲族乡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村落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体缺失,从而造成村落文化失语。无人传承的村落文化又该如何保护与开发呢?

2.文化失落:畲族传统文化的消亡危机(www.xing528.com)

畲族是我国东南山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浙江省和福建省。在历史的长河中,畲民族历经千年的漫长迁徙,逐渐从游耕狩猎转变为散居定耕的山地民族,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传统民族文化。由于历史上长期处于社会的边缘,这一弱小而无文字的民族形成了以歌代言、以歌叙事、以歌抒情、以歌行乐的歌唱习俗。畲族民歌作为畲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上极为丰富多彩,与畲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畲民们在迁徙的过程中直指青山而去,大分散、小聚居在山地地区。受环境所困的同时又得益于环境的滋养。面对疾病,他们为了生存,积极利用遍布山间的草药资源防治疾病。长期生活中积累下的经验及畲民们不断的尝试和摸索,在历史的沉淀下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畲医药。除此之外,与畲族妇女生活息息相关的畲族彩带也是畲族文化的一朵奇葩。极具民俗文化内涵的畲族彩带作为服饰的装饰品和吉祥物,工艺讲究,体现了畲族妇女的心灵手巧以及畲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口的大量外迁,这些曾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落入无人传承的尴尬境地。会唱畲歌的人少了,懂得畲医药的人少了,会编彩带的人也不多了。在主流文化的强势冲击下,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了无人问津的“非主流”。在非遗保护工作启动之后,畲民族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得到了大家的重视,但依然面临着传承人群的老龄化与断层化、传承纽带畲语的断裂、畲歌传统歌场环境的破坏等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3.文化式微:地方文化记忆的消逝

青街畲族乡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众多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繁盛一时的码头文化、跋山涉水的移民文化、耕读传家的望族文化、纷繁复杂的宗教文化、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等都是青街畲族乡宝贵的文化资源。青街地名的由来源自于周氏望族周八公的故事[6]。从李氏大屋走出去的华侨李基中[7]与著名数学家李信明[8],在池氏大屋中培养出的著名画家池伯成以及周恩来战友施味辛[9],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动人的故事都是青街畲族乡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隐藏在景观与古民居背后的地方文化记忆是青街畲族乡活的灵魂,也是青街畲族乡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建设旅游风情小镇的文化基底。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地对于地方记忆的挖掘不足,急需抢救式保护。

古民居是在传统农耕社会中自然形成的,代表着传统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嵌于村落文化中活着的历史,是历史文化的凝结物。坐落于青街畲族乡的李氏、池氏大屋文脉保存完整,如今依然发挥着居住功能。但这些古民居建筑所承载的文化记忆缺乏挖掘与整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李氏大屋内,有很多老物件被丢置一旁,门口竖立着两块记载李氏先贤(李基中和李信明)事迹的介绍板。除此之外,池氏大屋、革命烈士施味辛故居也同样面临着地方文化记忆的消逝。随着熟知地方文化的老人逐渐离世,搜集与整理相关文化记忆的难度增加,缺少文化底蕴的历史景观又该如何开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