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活动开展在博物馆中较为普遍,如表1[2]所示,各博物馆在中国传统节日方面高效发挥博物馆自身的优点:针对不同年龄段有不同节日活动内容的呈现,公众参与度高,深受公众喜爱。湖南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博物馆注重与自身藏品的结合,强调青少年及亲子活动。海南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将口头表演类非遗纳入主题活动中:琼戏、端午主题戏曲综合专场、苏州评弹等,受众范围广泛。南京博物院针对“我们的节日”不仅邀请民俗专家讲座,而且有进社区、进学校的专题活动。天津博物馆的主题活动着重服务了特殊儿童群体,且在文创方面见长,受众可以亲自体验制作文创产品,并可将文创产品带回家。各博物馆在内容上制作精良,根据岁时节日挖掘相关民俗风情,将节日的“节食”“节物”“节礼”凸显,引导公众到馆参与。苏州博物馆在建筑方面颇具特色,在苏州古典园林半园举行中秋节拜月仪式,增加人与博物馆建筑、园林风景的契合度。也有博物馆在近期并没有“我们的节日”“二十四节气”相关活动,但已在早年间有所尝试,如上海博物馆[3],在传承岁时节日方面走在同行前列。
表1 博物馆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情况概览(2018年)
续 表
续 表
“二十四节气”较于“我们的节日”的活动略少,有些博物馆将“二十四节气”纳入“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中。如表2所示,“二十四节气”活动中,南京博物院根据农谚制作组装器物。中国农业博物馆进校园、做手工、办展览,牵头“二十四节气”保护研讨会。黑龙江省博物馆、嘉兴博物馆、绍兴非遗馆讲授节气特点,组织相关手工活动。绍兴非遗馆的互动课程面向全民,从内容上着重成年人体验。
表2 博物馆开展“二十四节气[4]”活动情况概览(2018年)
续 表(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