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秀
总叙
弟子①规,圣人训。首孝弟②,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③。
入则孝⑤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④。
冬则温,夏则清⑥,晨则省⑦,昏则定⑧。
出必告,反⑨必面,居有常⑩,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⑪,亲所恶,谨⑫为去⑬。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⑭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⑮,悦复谏,号泣随,挞⑯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⑰,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⑱死者,如事生。
出则悌⑲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⑳自泯㉑。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㉒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㉓能。
路遇长,疾趋揖㉔,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㉕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㉖,如事兄。
谨㉗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㉘,兼漱口,便溺回,辄㉙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㉚,致污秽㉛。
衣贵洁,不贵华㉜,上循分,下称㉝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㉞。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㉟,勿跛㊱倚,勿箕踞㊲,勿摇髀㊳。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㊴。
斗闹场㊵,绝勿近;邪僻事㊶,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㊷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信㊸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㊹,奚㊺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㊻其是㊼,勿佞巧㊽。
奸巧语,秽污词㊾,市井气㊿,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51],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52],重且舒[53]。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54],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55]。
见人善,即思齐,纵[56]去远,以渐跻[57]。
见人恶,即内省[58],有则改,无加警。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59]。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60]。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61],渐相亲。
无心非[62],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⑥。
泛爱众[64]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65],地同载[66]。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67]。
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68]。
勿谄富,勿骄贫[69],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70]。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71],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亲仁[72]
同[73]是人,类[74]不齐,流俗[75]众,仁者稀。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76]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77]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www.xing528.com)
心有疑,随札记[78],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79]齐,有缺损,就补之。
非圣书[80],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81]。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82]。
【注释】
①弟子:即对学生的称谓。每个人都是活到老学到老,都可以是学生。
②弟:同“悌”(tì),即兄长要用心爱护弟妹;弟妹要用心尊重兄长。
③文:文献典籍。
④顺承:顺从地接受。
⑤入则孝: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
⑥凊(qìng):凉爽。
⑦省(xǐng):问安,请安。即问父母休息得好不好,如果不好,就帮助父母解决身体或心理等遇到的问题。
⑧定:定省,子女早晚问候父母。此处专指昏定,即晚上看看父母是否安好,并汇报自己的情况,让父母对自己放心、安心入睡。
⑨反:同“返”,返家,返回。
⑩常:固定不变,保持常规。即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⑪具:置办,准备。
⑫谨:认真、严肃、恭敬的态度。
⑬去:去掉、除去。贻:遗留,此处引申为带给。
⑭方:才。怡:和悦。柔:柔和,温和。
⑮入:听取,采纳。
⑯挞(tà):鞭打。
⑰居处变:居丧期间,子女的日常生活起居应当有所变化、简化,以示孝道,如夫妻分居、禁食酒肉等。
⑱事:对待,侍候。
⑲出则悌:在日常生活中友爱兄弟姐妹。
⑳忿(fèn):愤怒,怨恨。
㉑泯(mǐn):泯灭,消失。
㉒呼:呼喊,呼唤。
㉓见(xiàn)能:同“现”,炫耀自己的才能。
㉔揖(yī):作揖,古时的一种拱手礼。
㉕乘(chéng):乘坐在车中。犹:还,还要。待:等待。这里指在原地稍等片刻。
㉖事:对待。诸父:伯父,叔父。诸兄:同族兄长,堂兄。
㉗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
㉘盥(guàn):洗手。
㉙辄:立即。
㉚顿:放置。
㉛秽:弄脏。
㉜华:华贵。分(fèn):身份,地位,等级。
㉝称(chèn):和家里的身份相称。
㉞则:规定。
㉟阈(yù):门槛。
㊱跛(bǒ):偏。
㊲箕踞(jī jù):两腿叉开蹲着或坐着。
㊳髀(bì):大腿。盈:满。
㊴轻略:轻率随便而敷衍了事。
㊵斗闹场:发生打斗的场所。
㊶邪僻(pì)事:邪恶怪僻的事情。
㊷倘:假若。
㊸信:讲信用。
㊹诈:欺骗。妄:胡言乱语。
㊺奚:何,怎么,奚可焉即做人怎么可以这样呢?
㊻惟:应当。
㊼是:恰当,无误。
㊽佞巧:花言巧语骗人。
㊾秽污词:脏而不雅的词句。
㊿市井气:无赖之徒的口气。
[51]知未的:对于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
[52]道字:说话吐字。
[53]舒:流畅。
[54]长:长处,长短即是非。
[55]不关己,莫闲管:与己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56]纵:虽然。
[57]跻(jī):登,上升。渐跻是慢慢赶上。
[58]省: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59]戚:悲戚。
[60]却:离开。
[61]直谅士:正直、诚实、善良的朋友。
[62]非:用作动词,做坏事。
[63]辜:罪,罪过。增一辜是又增加一项掩饰的罪过。
[64]泛爱众: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
[65]覆:遮盖。
[66]载:承担。
[67]言大:夸大其词,吹嘘。
[68]訾(zǐ):诋毁,怨恨。
[69]勿谄富,勿骄贫:谄(chǎn),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礼记·坊记》:“小人贫斯约,富斯骄,约斯盗,骄斯乱。”
[70]已:停止。
[71]端:直,正。
[72]亲仁: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仁:指品德高尚的人。畏:敬畏。讳:隐瞒。
[73]同:同样。
[74]类:类别。
[75]流俗:品行一般的普通人。
[7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有余暇,更应努力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这里有余力,有余暇,是指把“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做好的基础上,有时间了,再学习技能、礼乐及各种文化知识。可见,古人非常重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即德行。
[77]信:的确,确实。
[78]札记:记下来。札,古时写字的小木片。
[79]卷:卷帙,书本。束:捆绑。
[80]圣书:指传输圣贤道理的书籍。
[81]蔽聪明,坏心志: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我们的智慧,败坏我们的意志。
[82]驯:渐进,逐渐。致:达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