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靖边县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加之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实施“粮食直补”和农机具补贴,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使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机械化收玉米
(一)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
2013年,靖边县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在打造特色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2017年,全县建成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28个(县级9个、市级12个),专业合作社370家,家庭农场164家,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56家。其中建成东坑现代农业园区、水脑沟现代农业园区、宁条梁现代农业园区、沙渠现代农业园区、涌泉居现代农业园区、陆家山现代农业园区和海则滩现代农业园区7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共建成智能温室11000平方米,马铃薯种薯扩繁中心1处,马铃薯标准化基地5.1万亩,旱地玉米双膜双垄沟播种植5.5万亩,水果基地3.2万亩,5万头生猪养殖场和5万只肉羊养殖小区各1处。各类园区突出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设施化栽培、良种化应用、机械化作业、市场化营销等特点,并以“基地+合作社+农户+企业”的经营方式,基本实现了“以园区为载体、拓展规模经营”的目标。以东坑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5家,扶持发展农业合作社28家,东坑农业的经纪人营销、正丰联合社的抱团合作、金泉蔬菜合作社的融合发展等农业新模式效益凸显,设立在靖边驻北京、上海、西安、寿光的农产品营销中心发挥了营销窗口的作用,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及东南亚各国。新桥农场西滩分场等1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积极实施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服务体系、农产品品牌三项培育工作,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重点,培育本土龙头企业3家。全县获省级以上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16个,认证“三品”[1]23个。靖边小米 、靖边苦荞、靖边土豆、靖边羊肉、靖边荞麦、靖边胡萝卜、靖边辣椒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中,靖边土豆年产量67万吨,靖边荞麦年产量1.6万吨,靖边辣椒年产量37.3万吨。全县辣椒种植面积达5.3万亩,已成为全县蔬菜产业三大主导产品之首。
2018年,靖边农业在供给侧改革中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实施“一减五增”,减少玉米种植面积,新增水果瓜菜、中药材、高粱、小米等特色农业种植面积10万亩,全县农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农业效益更加凸显。全县引进农业新品种约100种,推广农业新技术约80项,研发转化农业技术成果27项,转化率达52%。建立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体系,为农业品牌注入品质内涵,成功创建“阜美靖边”区域品牌和“靖原康”农业本土品牌,“靖边牌”农副产品影响力日趋扩大,涉农电子商务注册量达80家,年销售总额近4亿元。
2019年,靖边县农业现代化进程步入“快车道”,着力打造靖边版的现代“3+X”,重点发展“畜、薯、菜”3个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主导产业,做足“X”大文章,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发展智慧农业,建设县级标准化益农信息社。全县累计注册地理标志农产品7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3个、有机农产品6个、GAP[2]农产品31个,获“全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体系试点县”“全国粮食增产模式公关试点县”“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全年粮食产量31.95万吨、蔬菜29.86万吨、肉类2.31万吨、油料1.53万吨、奶类0.74万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353元,比2013年增加2673元。
(二)特色示范村镇助推农民增收
靖边县把开展“一村一品”农业示范村镇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全县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镇65个。其中国家级示范镇有东坑镇和王渠则镇2个,国家级示范村有黄家峁村1个,省级示范村有贺阳畔村、芦西村、东胜村等13个。东坑镇通过科学规划、重点治理,南部山区已形成集草、灌、乔为一体的绿色屏障;中部滩涧区已形成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玉米、洋芋、辣椒、红萝卜、大蒜等产品颇负盛名且连创全国高产纪录;北部沙丘区盛产天然优质沙料,是倍受建筑行业青睐的原材料。全镇靠“调整起家、蔬菜当家、科技兴家、市场发家”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培植“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全力打造胡萝卜品牌,约有1.5万户农民种蔬菜,占农户总数的80%以上,红萝卜约有六成出口国外,蔬菜销售额达4亿多元。王渠则镇地处白于山区腹地,全镇有土地面积398平方公里,适宜种植荞麦、玉米、马铃薯、黄芥、黄米、谷米、燕麦、麻子、向日葵等农作物,享有“粮仓油海”之美誉,其中主导产业荞麦种植面积达3万亩。全镇以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为着力点,充分发挥特色农业发展中的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动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致力于打造中国富硒荞麦产业第一镇。东坑镇黄家峁村按照“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思路,成立了鸿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积极整合传统蔬菜产业优势资源,强力推进特色农业生产,建成设施水果拱棚种植基地和大田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大力发展辣椒种植,掀起了“一村一品”发展高潮。2013年,销售额达2100万元,社员人均纯收入达26503元。
胡萝卜产销一体化(www.xing528.com)
2015年,靖边县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立草为业,以种草促养羊,以养羊促效益,大力发展舍饲养羊。全县把种草任务分解量化到乡、村、户,逐级签订种草合同,将种草与发展畜牧业相结合、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壮大草产业、发展畜牧业。2016年,扶持建设千只羊子标准化养殖场5个、标准化养殖示范村5个,全县羊子饲养量达200万只。到2018年,全县建成省级羊肉转型升级示范村12个,羊子在农民增收的占比逐年加大。黄蒿界镇贺阳畔村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以舍饲促种草,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达13500亩,最大的种草户达160多亩。同时,全村积极推广秸秆加工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累计投资90多万元,购买铡草机、粉碎机等农机器具200多台,解决了羊子的饲草问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全村羊子饲养量在2019年达到4万只左右,共建成白绒山羊育种群60群,年出栏率达30%。向社会提供良种羊2000只,良种陕北白绒山羊及改良羊达到3万只,户均养羊95只,200只以上的养羊大户达56户。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804元,其中,有75%来自羊产业。
舍饲养羊为农民增收
(三)“三变”改革破解“三农”发展瓶颈
2017年10月19日,陕西省农业厅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37号)指示精神,印发了《陕西省“三变”改革工作导引》(陕农业发〔2017〕89号)文件,指导各地“三变”[3]改革有序推进。靖边县依据榆林市委市政府《整市推进“三变”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于2017年启动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以2017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全县有集体资产的乡镇2个、村199个、组1767个。截至2019年9月,完成乡镇级清产核资的2个,村级清产核资的199个,组级清产核资的1767个(含自然村)。清查资源性资产661.64万亩,其中农用地627.48万亩,建设用地18.72万亩,经营性资产5.20亿元,非经营性资产7.65亿元。认定成员30.3万人,并开展了股权设置工作,共设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84家(占总村数的100%),组级集体经济组织22家(含1个自然村)。2019年,两年累计向138个村注入产业到村扶贫资金4388.5万元,20个村累计获得市级“三变”改革扶持资金500万元。2019年年底有经营收益的村111个,经营收益达800余万元,“三变”改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摸清了集体“三资”的存量、结构和管理使用状况。2019年年度清查结果显示,全县25个镇(办)、中心的18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及1799个小组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总计14.31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5.95亿元。进一步理顺了产权关系,将应归集体所有的“三资”全部纳入管理范围。
二是整合了资源。2018年年底全县累计发展土地股份合作近2万亩,发展土地托管6000亩,盘活集体资产60余万元,盘活集体资源2万亩。截至2019年年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到村面积37400余亩。席麻湾镇东高峁村发展藜麦500亩,2019年纯收入105万元;镇靖镇狼卧沟村整合土地1200亩,发展山地苹果,增加了农民收入;黄蒿界镇马季沟村7个小组开展耕地经营权股份合作;张家畔街道望夏村整合土地,发展甜叶菊,列入本年度镇集体经济收入“破零”村。
三是提升了效益。2019年,全县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309.79万元。其中,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85个,年收入5至10万元的13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上13个。年底抽样调查全县20个市级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试点村累计实现分红209万元。张家畔街道张家畔村通过改革,年实现可分配盈余100万元,年实现集体资产增值100万元,较改革前年增加可分配盈余近30万元;黄蒿界镇马季沟村股份合作后,农民的收入构成由过去单一的在家农户家庭经营、外出农户的打工收入,变为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收入和财产收入。
四是探索了模式。通过总结推广,探索出张畔街道张家畔村经营性资产改革、黄蒿界镇马季沟村土地股份合作、宁条梁镇老庄村盘活资源资产、东坑镇伊当湾村产业服务、龙洲镇甘沟村风能和旅游资源等五类改革模式。其中黄蒿界镇马季沟村土地股份合作改革得到了农业部和省市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群众满意度较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