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靖边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靖边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后,靖边的文化事业日益繁荣。4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中央、省、市、县非遗名录,其中“靖边剪纸”“靖边霸王鞭”“靖边信天游”等6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靖边跑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过《三边文学》这一平台,许多作品在更高一级的报纸、刊物上发表,逐渐涌现出一批在全县全市享有盛誉的文艺新人。

靖边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靖边霸王鞭

靖边县是革命老区、“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信天游故里”,以及“王贵与李香香”的故事发源地,小河会议旧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改革开放后,靖边的文化事业日益繁荣。4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中央、省、市、县非遗名录,其中“靖边剪纸”“靖边霸王鞭”“靖边信天游”等6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靖边跑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文艺创作百花齐放,涌现出许多文艺人才。县文工团创作编排的大型民歌剧《王贵与李香香》参加陕西省第八届艺术节演出获“优秀编剧奖”,大型音乐舞蹈诗《统万风》赴“全省第六届文化艺术节”进行演出,获“优秀剧目奖”等五项大奖。霍竹山创作的《安塞听腰鼓》在2004年《解放日报》发表,后被编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靖边在全国率先实施多媒体手持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城乡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4%。

(一)民间艺术

剪纸 20世纪90年代,全县剪纸、秧歌曲艺等民间艺术发展迅速,靖边县于1993年就被文化部群文司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间剪纸)”。靖边剪纸艺术以婆媳相传、母女相传的方式源远流长,是人们寄情寓意、装点生活的一种形式。1990年至2012年,靖边剪纸呈现出空前活跃的喜人局面,一批剪纸新人创作的作品有的在国内外连连获奖,有的被美术馆(博物馆收藏,有的发表于著名文艺期刊上。2001年,鲍登发的《水是生命之源》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中播出,由水利农村水利司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处联合编印成画册发行国内外。2004年,李凤英的《闹新春》获全国剪纸邀请赛银奖。2006年至2010年,靖边县积极挖掘发扬剪纸艺术,让一大批农村婆姨成为剪纸专业户,挣上了美元,也为靖边剪纸赢得了极大的荣誉。2007年,鲍登发的《三十里铺》获首届“中阳剪纸艺术节”银奖;李凤英的《陕北人家》获第三届中国农民画展一等奖,其创作的《百鸡图100幅》被西方艺术家协会收藏。2008年,鲍登发的《奥运花》获西风烈中国剪纸艺术大赛银奖;剪纸艺术家华月秀,被授予“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创作的剪纸作品《九月九》获第二届国家剪纸艺术展银奖,《村趣图》获第四届青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展剪纸类青年组特等奖(后被瑞士博物馆收藏),《童趣》《老鼠娶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王贵与李香香》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中国剪纸艺术展”一等奖。

靖边跑驴 靖边跑驴是流传于“社火”中的一种歌舞表演形式。在1990年至2011年间,以孟占雄、侯占权、张有万、李志生、祁桂芳等人为代表的从事跑驴演出的民间艺人较多。在1991年张有万与孟海平联袂演出的靖边跑驴《探亲路上》由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拍摄制作成纪录片发行全国。孟占雄、张有万曾两次在中南海怀仁堂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表演,并于1998年赴法国、瑞士等国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演出。2008年靖边跑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曲艺 改革开放以来,靖边县城乡曲艺演出十分活跃,节日庆典、庙宇祭祀、重大集会都有各种演出。

靖边跑驴

1998年,王志利创作的陕北民歌剧《老二黑结婚》参加榆林市老龄节汇演获一等奖。2006年,县文化馆创编的小品扶贫》参加陕西省百县千场文艺调演获二等奖。张小飞演唱的《和谐颂》在2007年陕西省第二届陕北说书大赛中获优秀节目奖。2009年,县文工团演出的《夸孝心》参加榆林市老年节汇演获金奖。在2010年陕西省第三届小戏小品大赛及首届“书香榆林文艺周”系列演出活动中,县文工团创编的陕北民歌剧《妈妈,你别走》、小品《四月八》《亲情》《呼唤》均获优秀剧目奖,二人台小戏《参展》在榆林市老龄文艺汇演中获金奖,在陕西省第二届“群星奖”比赛中获群星奖。

(二)广播电视

1992年,靖边人民广播站100W调频广播试播成功,结束了有线广播的历史。次年10月,靖边人民广播站更名为靖边人民广播电台,编制的《沙漠里的开学典礼》获全省优秀广播节目一等奖、“陕西新闻奖”一等奖。

1994年至1995年间,靖边有线电视台成立,建成220K有线电视网络,开始传输12套电视节目;靖边人民广播电台建成35M自立式铝合金广播发射塔一座,开通1000W调频广播,频率为100.5兆赫,运用全数字录播系统播出,辐射半径达75公里。(www.xing528.com)

1998年,靖边县广播电视传输中心和靖边县烟墩山微波站成立,传输中心建成MMDS[7]微波发射系统,发射无线电视节目12套;微波站先后负责陕西新闻、陕西农林、陕西交通之声、榆林广播一台和二台的转播。

2000年至2003年,靖边人民广播电台购置全数字调频立体声广播发射机和蝙蝠天线,实现无线调频发射;电视台安装全市第一套硬盘自动播出系统并试播成功,自办节目实现全自动化播出。电视台新设专题部,更换制作、摄像设备,与省、市台制作播出系统接轨。

2007年至2009年,靖边县建成无线微波数字电视发射系统,发射45套电视节目,各乡镇共建成17座发射铁塔,拥有了自主独立发射体,数字微波电视用户发展到2.4万余户。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数字电视入网工程,在全国率先实施多媒体手持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城乡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4%。靖边电视台摄制的纪录片《靖边印象》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国际影视文化协会举办的“新中国60年赞礼优秀纪录片评选表彰活动”中获铜奖。

到2010年年底,全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用户已达1.8万户,建成19个数字微波中继站,发展微波用户2万户,安装了474套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22个乡镇恢复了广播电视管理站。在节目制作上,开办了多个栏目,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文艺创作

1996年,《三边文学》创刊,极大地激发了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创作热情,全县文学、剪纸、绘画等作品投稿量达3500篇(首)。通过《三边文学》这一平台,许多作品在更高一级的报纸、刊物上发表,逐渐涌现出一批在全县全市享有盛誉的文艺新人。

1999年,《靖边报》复刊,第三版为文化专版,既报道宣传靖边文化事业,又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平台,引领全县先进文化的方向。当年春季,《延安文学》出刊了一期“靖边作家专号”,以专版的形式将本土作家霍竹山、刘东才、高树元、贾旭、杨志娥的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整个陕北乃至全省引起了极大轰动,意义深远。

2004年,靖边县文学艺术联合会成立(简称靖边文联),从2005年起,靖边文联开始实施“1256”文艺精品工程,为繁荣全县文艺培养后续人才。精品工程包含:每年出版1部文艺作品;有2个文艺作品在省级以上文艺部门或者报刊评奖中获奖;每年举办5次文艺活动:一次“冠名”的文学艺术有奖征文活动、一次“走出去”的采风活动、一次“请进来”的文学讲座活动、一次“进校园”的文学联谊活动、一次“下基层”的送欢乐活动;每年编辑出版好6期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的《三边文学》。文艺精品工程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文学艺术工作者、爱好者的创作激情。在2006年至2010年间,一批精品文学作品、文艺作品纷纷获奖。2005年,闫志雄作曲、鲍登发作词的民歌《沙梁梁上站个俏妹妹》由歌唱家刘和刚首唱面世,后成为流行全国的信天游经典歌曲。祁硕森的书法作品入选“纪念中国标准草书创立701周年国际书画邀请展”及《标草春秋》作品集,周建旭的书法作品入展中书协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篆刻展”,徐晓东的书法作品入选中书协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展”。2008年,韩亨林的行草书《奥运赋》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10·17国际消除贫困日主题晚会”上拍卖232万元,全部捐予贫困地区小学操场建设。霍竹山的《榆林 榆林》发表于《人民文学》第12期。2009年,田捷和田高阳的新闻摄影画册《治沙英雄牛玉琴》获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全国绿化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四届梁希林图书期刊奖”,9月份余继忠获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三等奖,11月份入展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2010年,师培强的《风雨中山台》在《中国作家》杂志社举办的金秋笔会上获全国作品散文类一等奖;余继忠获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展一等奖;县文工团创编的大型音乐舞蹈历史剧《统万风》参加陕西省第二届“荷花奖”舞蹈大赛获优秀剧目奖、优秀组织奖和新剧目创新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