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基础显著加强,靖边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及关键年份

农业基础显著加强,靖边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及关键年份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共靖边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农业放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首位,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采取措施,解决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积极性的一些紧迫问题。全县登记注册了153个专业合作社,认定省级龙头企业3个,建成1个县级、22个乡级、200个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认定无公害生产基地15万亩。高海则马铃薯种植基地2009年是靖边狠抓农业基本产业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步伐的关键年。

农业基础显著加强,靖边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及关键年份

199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中共靖边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农业放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首位,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采取措施,解决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积极性的一些紧迫问题。到2010年年末,靖边农业打基础、兴产业、谋突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生产逐步实现规模化、信息化、标准化。建成15万亩蔬菜、165万只羊子、42万头生猪、50.6万亩马铃薯、45.4万亩玉米、16.6万亩小杂粮六大生产基地。全县登记注册了153个专业合作社,认定省级龙头企业3个,建成1个县级、22个乡级、200个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认定无公害生产基地15万亩。全年粮食产量24.53万吨、蔬菜15.57万吨、肉类2.49万吨、油料0.62万吨、奶类1.1万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599元,比2009年增长26%。

(一)发展高效农业

1993年,靖边县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作为首选产业来抓,重点转移到“两高一优”上,集中精力抓“万元田”“千元田”“吨粮田”建设。经过几年的实验,充分证明了高效农业是改变传统农业、促进农村增收的有效手段。2001年是靖边连续遭受自然灾害的第五个年头。面对严峻的自然形势,全县干部群众克服重重困难,使农业在困境中持续推进。全县种植旱作农业高产田10万亩、千元田5万亩、万元田1710亩,推广高油、高蛋白玉米新品种1000亩,基本实现农业人口人均1亩水浇田目标,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摆脱了长期以来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2006年,靖边县农业遵循生产科技化、产品优质化、生产规模化、布局合理化、投入多元化的方向,积极引导各类外来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培养龙头企业,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模式,拓展农民增收空间。2007年至2008年,靖边县在高海则引进大型指南针式喷灌机、马铃薯种植机、收获机等大型生产作业机械,开启了靖边马铃薯种植的标准化、现代化新纪元,使全县马铃薯生产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建成高海则“千亩集中连片专用薯超高产示范田”和高家沟“千亩集中连片鲜食薯超高产示范田”;蔬菜产业实施了“万亩万元田”工程,在东坑、红墩界等乡镇建成集中连片拱棚示范田、大田蔬菜标准化示范田和温棚蔬菜示范基地。其中,建成设施农业18414亩,日光温室每座纯收入稳定在11000元以上,拱棚棚均纯收入稳定在5000元以上,有8000多户农民依靠种植设施蔬菜实现了脱贫致富。全县两年完成农作物新优品种对比试验120项,引进新技术30项,与国家重点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合作承担试验示范项目8个。东坑镇16万亩玉米和洋芋、红墩界镇5000亩辣椒、田源集团的荞麦淀粉均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马铃薯、玉米、小杂粮规模种植高产示范连创8项全国亩产最高纪录。其中东坑玉米超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1234.3公斤,东坑3万亩夏马铃薯平均亩产达到3810公斤,高海则布尔班克马铃薯平均亩产达到5136公斤,实现了百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亩产突破吨粮的全国纪录。

(二)确立主导产业

2001年,靖边县农业发展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集中力量把优势突出的“畜、菜、薯”产业做强做大,全县农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在2002年,靖边县整合中央、省、市、县农业项目资金,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工作,以规模化促进标准化、标准化提升规模化,采取政府补贴与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办法,将标准化圈舍改造和现代化养殖设施配套实施,提高了饲草利用率和养殖效益。全年新增种草面积106.1万亩,规模化舍饲养羊圈舍累计达8500个,舍饲养羊达25万只。

舍饲养羊

2003年至2005年,中央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扶持政策相继出台。靖边县坚持“多予、少取、放活”[2]的基本方针,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3]等政策落实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务农的积极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至65万亩,实现了连续三年的恢复性增长;设施蔬菜以“精细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生产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实施“民办公助”日光温室建设,蔬菜产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同时,加大了对草业建设的投入,以草促牧、以牧促收,使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扶持和培育了富海万头良种猪养殖场等一批龙头企业。其间,农业局依靠现代科技,发挥农业信息网络作用,为农民找信息、找市场,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产品多环节、多层次增值。2005年粮食产量15.91万吨、蔬菜5.36万吨、肉类1.82万吨、油料0.34万吨、奶类0.58万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42元。

高海则马铃薯种植基地(www.xing528.com)

2009年是靖边狠抓农业基本产业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步伐的关键年。全县坚持主导产业优先、多种产业并举、分类指导、重视节水的原则,编制完成农民增收规划,促使农业产业在宏观上形成一区一业或一区数业。确立北部以“菜、薯、畜”产业为主,走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的路子,实现率先发展;中部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走“畜、薯、菜”产业综合发展的路子,实现快速崛起;南部加强农田基本建设,走旱作生态农业的路子,积极发展“畜、薯、果”产业,实现突破发展。菜产业坚持高标准大田和拱棚、温棚建设并举,确保种植面积;羊产业坚持以草定畜、以水定畜、以劳定畜、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的原则,稳定饲养量;猪产业引导农民自主适度规模养殖;薯产业加快脱毒新品种推广改良步伐,实现以商品薯生产为主,专用薯、种薯生产为辅,形成“三薯”协调发展的格局。围绕三大基础产业,东坑镇黄家峁村率先建成靖边县第一个现代农业示范试点村,当年种植的辣椒取得大丰收,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2.4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0.3%,其中设施农业3.2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万亩。红墩界镇5000亩辣椒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转换认证,并注册为“万丰牌”商标。靖边洋葱、靖边辣椒、龙洲葱、杨虎台蒜远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乃至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2011年,“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已成为靖边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县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依靠县域农业基础条件好,土地肥沃广阔的独特优势,依据“规模发展、板块推进、标准生产”的工作方法,全力构建园区农业。全县认定龙头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197个,新增王渠则、红墩界2个省级“一乡一业”示范乡镇及大路沟寺台村等13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年粮食产量21.1万吨、蔬菜19.54万吨、肉类2.67万吨、油料0.6万吨、奶类1.16万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689元,较2001年增长13.8%。

(三)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占比加大

1995年至2000年,靖边县通过引进、培训等手段,全县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提高。种植业围绕主导产业开展新品种推广,以高产、优质为重点,进行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拱棚种植等培训;养殖业以引进、改良新品种为重点,主要围绕白绒山羊、鸡、猪的养殖方法开展培训。全县以农广校、职业中学、电视台、科技示范基地等为培训平台,聘请大专院校教授、专家和有实践经验的“土专家”,实地对农民和农业技术员进行科学技术培训。5年累计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150多期,培训农民技术员3万多人次,培训农民6万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9万多份。全县先后引进了大扁杏、脱毒马铃薯、青枣、小麦、玉米、油料、大豆水果、牧草、蔬菜、小杂粮、药材及羊、牛、猪、鸡等优良品种100多个;推广果树高头换接技术、秸秆覆盖技术、节水灌溉技术、舍饲养羊配套技术、草粉加工技术、温室种植技术、大垄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等新技术50多项;推广铡草机、割草机覆膜机、穴播机、玉米播种机、多功能粉碎机等新式农机具20多种。

2005年,靖边县科技局、榆林市农科所和红墩界镇政府共同实施建设榆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基地位于靖边县红墩界镇,占地1320亩。累计示范玉米、大豆、谷子及小杂粮新品种150余个。基地生产示范从整地、播种、施肥、喷药、灌溉(圈式、平移、移动三种喷灌)到收获,全部为机械化作业并采用了配方施肥技术。

2006年,靖边县科技局、榆林市农科所和榆林市沙源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设高海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基地位于海则滩乡境内,占地3800亩,配设大型喷灌圈7个,建有组培室,大田种植脱毒马铃薯品种紫花白、费乌瑞它、布尔班克。基地采用种薯脱毒化、施肥平衡化、灌溉节水化、耕作机械化、管理科学化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商品薯平均亩产8000斤(2008年布尔班克商品薯亩产量5.037吨,创全国单产第一)。各乡镇累计推广种植马铃薯新品种紫花白、夏波蒂、费乌瑞它等30余万亩。2007年,科技局与红墩界镇政府组织建设了万丰辣椒科技示范基地,万丰辣椒系列新品种系由靖边县科技局与农民土专家韩志忠经多年杂交选育而成,具有质优、高产、抗病等特点,品种通过了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被命名为“万丰1号”“万丰2号”。基地建拱棚220棚用于栽培反季节辣椒,每年2茬,平均亩产8000—10000斤。红墩界、宁条梁、东坑等乡镇年均推广面积3000余亩。

2010年,靖边县共计申报中央、省、市各级各类科技项目71项。其中靖边县马铃薯产业化示范建设项目为国家级项目;靖边县马铃薯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靖边县白绒山羊养殖示范建设等10个项目为省级项目。科技成果及获得中省市级科技奖项达14项。其中,红墩界镇农机修造厂高树兵发明的新型玉米脱粒机,于2006年获得国家专利(ZL200620000946.9);杨秀国发明的复合型多功能播种机用播种器,于2009年获国家专利(ZL200920034478.0);靖边县农村能源办公室韩占山发明的“三沼”利用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靖边县畜牧局研发的陕北白绒山羊培育技术和牛羊复合营养舔块生产与应用成果,均于2010年获榆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1年至2012年,靖边县共安排科技项目32项。在杨米涧、中山涧、东坑、新城、杨桥畔等10多个乡镇组织实施了富民强县计划项目,共计发放紫花白原种75万斤,建成良种繁育基地3000亩。同时,在全县实施了马铃薯“一分田”[4]工程400亩,涉及农户4000户。按照榆林市科技特派员有关文件精神及计划安排,组织15名市级科技特派员、32名县级科技特派员、5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在全县60个村开展创新创业。建成各类经济实体34家。宁条梁镇庙畔村实施的100亩玉米变异提纯新品种扩繁试验田共收获玉米种子7万余斤,以市场最低价格8元/斤计,总产值突破50万元。红墩界尔德井科技示范园总面积扩展到500亩,推广了浸润式滴灌、重力滴灌、涌泉式滴灌、微喷滴灌等各项节水灌溉新技术。特色产业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完成小桥畔村大棚葡萄滴灌技术改造260亩,龙洲富硒香谷米生产示范500亩,杨虎台大蒜保护性研究开发100亩,“万丰”辣椒优良品种推广1000亩。宝田专业合作社、志贤商贸有限公司、康美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开展了小杂粮、食用油、苦荞麦茶等系列农产品加工、销售、品牌建设工作,创建“三边宝”“陕北人家”“黄土之恋”地方品牌3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