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
1978年,靖边县群众性文化活动主要由文化馆负责,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活动。农历正月,城乡10多支秧歌队在县城进行会演,晚上举办大型焰火活动。文艺演出团体主要以县文工团为主,随着经济发展演出活动逐年增多。1979年靖边县文化馆曾办内部文艺刊物《沙柳》。1985年县文化局与文艺创作研究室合办内部文艺刊物《芦溪》。同年,县文工团创作的大型现代戏《蒙汉游击队》参加陕西省庆祝国庆献礼演出,获集体演出奖;靖边民间舞蹈《跑驴》被选拍入大型纪录片《泥土芳香》之中,并被选入中南海表演,表演者张有万参加了全国民间艺术会演,获一等奖。靖边县电影公司主要负责为全县电影放映队发行电影拷贝,影剧院每天放映电影2—5场,每年文艺演出70多场,组织全县中小学生每人观看爱国主义影片2—4场。1990年起,县内文艺创作队伍不断壮大。1991年刘东才的诗歌《思索》入选《中国当代青年超短文学精粹》,贾旭的诗歌《春》获全国中学校园诗歌展一等奖,田捷的摄影作品《绿化荒沙女能手》获第二届全国林业新闻摄影比赛优秀奖。
(二)教育
1982年,靖边县成立教育局,负责主管教育事业和语言文字工作。全县通过“一无两有”(学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有课桌凳)、“普六”(普及小学六年义务教育)等一系列建设活动,教育教学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89年,全县有小学414所,学生26578人,专任教师1418人;中学14所,学生5008人,专任教师344人;各类专业学校5所,学生337人,专任教师70余人。教学方面,教育局将原来的“注提”(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六课型单元”(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教学法等9种教改实验减为“注提”和“作文教学法”两种教改实验。“注提”教改实验通过了地区教研室的验收,并获得“先进教改”实验奖。1990年,根据“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地方”的原则,靖边县实行靖边中学、教师进修学校、靖边二中、靖边一小、靖边县幼儿园由县办县管,其他乡镇中学、中心小学由乡镇办乡镇管,村小由村办村管的管理体制。各乡镇设学区,属教育局派出机构,受教育局和乡镇双重领导,负责各乡镇初级中学、中心小学、村级小学、教学点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全县共设24个学区。
(三)卫生(www.xing528.com)
20世纪70年代,靖边县设卫生局,县、乡(公社)、村(大队)各级医院、卫生院、医疗保健站陆续建立。1989年,全县有县属医院2个,地段医院7个,乡卫生院19个,工业及其他部门办卫生所(室)8个,有医疗卫生人员356人。1990年以来,靖边县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县级医疗机构“创二甲”达标活动,全县大力充实医技力量,改善医疗条件,各种传染病发病率明显降低,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妇幼保健实行系统化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行;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建成,人民群众就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四)民政和社会保障
1978年,靖边县成立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负责全县复员退伍军人的接收、安置工作。1986年10月,靖边县失业保险制度出台,县劳动服务科设立专管机构。参保人员仅限于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金按全部职工标准工资总额的1%缴纳,个人不缴纳,在税前提取时计入成本。1988年11月,靖边县退休费用统筹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成立,负责靖边县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的职工及行政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工勤人员、社会团体和城镇个体工商户等从业人员养老保险金的收缴管理和发放工作。在学习其他县(区)经验的基础上,靖边县出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制度,农民所交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靠银行的利率来保证,中央、省、市、县不予任何补贴,该项制度被称为“老农保”。1990年,全县民政、劳动、人事、老龄、社会保障等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逐步得到保障。同年,靖边县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的拥军、优属活动。1991年夏,靖边县27个乡镇(场)普遍遭受严重旱灾。在农作物成熟期,部分乡村又遭受严重的洪雹灾害。全县粮食歉收3900.5万斤,与上年相比减产52%。11月,成立全县救灾领导小组、生产救灾办公室,落实生产救灾责任制,将地区下发18万元救灾款下拨灾区,又下拨历年结存救灾款4万元,用于解决1723户7543人的断粮和因大山滑坡造成21户113人的住房困难问题。全县募捐现金1.1万元、粮票410公斤。1992年,靖边县开始大规模开发油气资源,迁入人口增多,加上大中专毕业生增多,全县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在这样的形势下,县人社局积极开展岗位开发和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门路,落实社会保障各项政策。根据国务院《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的要求,靖边县实行自愿报名,经德、智、体考核,择优录取城镇待业青年为国有企业职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