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互动研究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互动研究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主体是核心,是加强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的“压舱石”,推动师生主体同频共振,有助于产生“教”“学”共鸣。促进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主体互动,是激发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要素。要明确青年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与“学”的进程中,尊重青年大学生的自主地位,推动师生关系向亦师亦友关系过渡,突出教学中“双主体”的平等地位。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互动研究

教学主体是核心,是加强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的“压舱石”,推动师生主体同频共振,有助于产生“教”“学”共鸣。促进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主体互动,是激发新时代青年大学学习动力的关键要素。

第一,转变教师角色。要改变传统角色定位,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全方位关注青年大学生成长需要、个性诉求,帮助青年大学生学会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注重独立自主能力培养,引导青年大学生而非塑造大学生。教师要从“独奏者”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把青年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主体,从“传道授业解惑”转向“创新创造学习”,让青年大学生在自我教育和辅助教育中成长成才。

第二,转变学生角色。要明确青年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与“学”的进程中,尊重青年大学生的自主地位,推动师生关系向亦师亦友关系过渡,突出教学中“双主体”的平等地位。要维护教师自由民主的权威观,既要尊重青年大学生课堂话语权、个体差异和身心相对成熟的特点,又要体现教师自身的威严;既要允许青年大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理有据提出质疑,又要下气力、下功夫挖掘青年大学生潜在的研究能力。(www.xing528.com)

第三,转变互动方式。教师要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兴聚集平台上,与青年大学生进行互动,为青年大学生提供成长规划,站稳立场平等沟通交流、答疑解惑。在师生互动中,要利用好网络空间虚拟性和隐蔽性特点,更加平和理性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蓄力提高思政课影响力。针对意识形态问题,要理直气壮表明立场、进行思想交锋,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