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者共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蕴涵着朴素的社会发展思想,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的生产、生活与交往、交流的状态。以儒家为代表的许多思想都与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直接关联,《孟子·尽心上》把人之交往、国之交流描绘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济世情怀正是中华文明“求和谐、重道义”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华民族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社会根基和民意基础;《礼记·礼运》把大同世界的理想状态描述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种愿景不仅是同心的价值追求,也是各族人民合力战胜艰难的动力源泉。“和者共赢”在理念上突破了“适者生存”的局限,在发展上依托了“传承历史、把握现代、着眼未来”的基础,在实践上呈现了世人瞩目的历史成就,归根到底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卓越的前瞻性。
孔子讲“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告诉我们:事物都是天地融合、相生相伴的,其内在地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然的包容性和发展的融合性。显然,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的“和者共赢”思想,拓宽了同心的内涵外延,为中国制度注入了活的灵魂,符合中华民族坚守的“天下为公”胸怀;蕴含鲜明的开放精神,接纳各种政治力量;体现鲜明的觉他意识,感同身受体会各方面诉求;倡导“和者共赢”理念,反思和否定“适者生存”的逻辑悖论,增强了我们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体现了社会和谐发展的成效与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我们“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有效应对1998年的特大洪水、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灾害,夺取了抗灾救灾的伟大胜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党和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取得了全国抗疫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www.xing528.com)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们始终坚定人民立场,注重发挥人民主体性作用,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脱贫成效的重要尺度,重点解决贫困群众的民生需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并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秉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