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学生或毕业生创新创业活动,从而会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各种社会条件(文化、市场、经济和政治环境等)的总和起到相应作用与影响,被称为高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
(一)充分认识构建完备的社会环境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有学者提出了“创业环境学”的概念,“把以人类为主体地位的外部世界称之为环境,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体系。创业环境是创业主体的行为所可能指向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创业环境学”是探讨创业主体与创业环境两者之间的适应、互动的一般规律和有效方法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培养创业者在从事创业时,要具备对所需社会环境的认知、适应与改变的能力,敢于和乐于人际交往、团结合作、调查研究、获取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撑。创新创业的地理环境、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创新创业的经济环境、创新创业的政治环境等相关内容都是创业环境学的主要部分。
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是多方面的,比如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创业资金的保证。第一是规范创建创业基金与风险投资基金等,特别是根据实际情况创建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并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做出适当的制度安排。最终创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资金融资渠道,构建创新创业投资体系且逐步健全该体系。第二是根据大学毕业生创业的现有状况,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把高校毕业生情况纳入社会失业等相关保障管理体系中。要构建一个覆盖全社会的、多层次的、统一的、详尽完备的一整套社会保障制度。而且,我国应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已有的成功经验,为降低大学生创业的心理成本与机会成本,为减弱就业歧视,创建失业保险金等相关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已趋于成熟,这些国家有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均等和全面的保障对象和内容,这些都是它们的共性。由此可见,要实现创业者创业心理成本的不断弱化、创业机会成本的降低和社会就业歧视的改变,就必须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它也是高校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支撑和根本保证。
(二)完善相关法律与政策,畅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实施环节
“要善于将教育问题转化为教育政策”,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国政府部门及教育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及时、果断抓住解决问题的时机,采取有力措施,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这对促进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对大学生创业起着规范、指导和引领作用,大学生创业环境的主要的构成部分之一就是法律保障。伴随着十年的高校扩招,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毕业生逐年增多,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也逐年增加,已有的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出现了创业法律保护意识不强、创业融资法律事宜不清晰、无法兑现创业优惠政策等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法制环境还不够健全,亟待完善和优化。首先,政府要陆续制定相应的实施细节与操作方案,为创业营建一种健康向上的法规和政策环境,提升政策与法规的可操作性。从而铲除全部有损于创业者创业的体制性问题及障碍。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法律与政策,对畅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实施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要成立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的专门管理机构。地方政府依据实际情况,出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细则。更好地改善政务环境、优化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学生创业过程中的相关手续,为学生们创业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给大学生提供完备的创业相关代理服务,要有效利用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进行专门培育并且开展业务指导与信息咨询等服务。为学生们代办专利申请、税务登记、商标注册、工商注册等相关的代理服务。最后,要加强和严管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提高大学生机会型创业的比重和分量,改变以往以生存型创业为主体的状况,为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优良的社会政治环境。
目前,我国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和规定主要包括《就业促进法》《中小企业促进法》《高等教育法》《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2005年11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1997年3月)、《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银发〔2008〕238号)、《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11号)、《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等。
国家及各级政府为了更好地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根据国家有关要求,陆续出台了涉及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税收、开业、融资等诸多相关优惠政策。(www.xing528.com)
(三)建立创新与创造的社会风尚,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价值与精神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对创新与创业的崇尚、对挫败的包容、对危机的辨别、对创业所处社会环境的精确评估。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中,社会环境虽为潜匿并非显见,可它常常是无形可见、处处可寻,是能产生极为深远影响的要素。此类要素蕴含了科技伦理、社会舆论导向、心理状态和社会风尚等诸多方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对创新创造的崇尚、社会舆论导向的竞争和拓展、实践体验的重视,更需要基础教育的参与。政府应依托各界新闻媒介,加强宣传创业相关内容的力度,陆续营造鼓励与宽容受教育者自主创业的舆论氛围、建立社会主体价值判断准则。在基础教育中,着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结合实践活动、道德教育与心理等相关课程,以增强学生们承受挫败的能力,培养坚韧性与独立性等优良意志品质,提升文化和精神的内在激励作用。在美国的文化中,积极倡导竞争,强调通过个人奋斗来实现其自身的价值。重视个人价值,追求个人利益,崇尚创新与开拓。美国对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有着积极的社会舆论,并形成了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舆论导向支撑。它极有力地实现了大学生创业选择心理成本的削减。由此可见,在活动中极力重视受教育者的自身参与和领悟,在课堂学习中极力重视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这种良好的社会风尚,强有力地支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与健康发展。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活动
要想让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得以蓬勃地发展,首先需要培养教师的创新创业的能力,提高教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方面的重视,并在日常教学中灌输给学生。也可以鼓励教师多了解各行各业的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更有可参考性和可利用价值。
其次,多聘请成功的创业者,让大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培养科技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再有,学校应该多筹措创业经费,这样可以给广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和创业提供强大的后盾。这就需要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学校是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创业能力得以强大的肥沃土壤,而企业则是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的广阔平台,只有两者相互合作,才能达到共赢的局面。
1.什么是创新创业?创新创业的特征是什么?
2.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3.高校关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和激励保障措施,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的社会资源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