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生命之源。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祖先就以治水为治国安邦之本。完善水利设施,更能够抵御自然灾害,减少灾害,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孟村县域内主要的蓄水、排沥河道是宣惠河故道、新宣惠河、大浪淀排水渠3条市级河道。几十年来,孟村人民不断加强河淀治理,确保农业生产丰收,人民安居乐业。
1955年建县以后至1962年,县人委结合本县特点,在水利建设上贯彻“全面规划、统一安排”的方针,开挖排水渠50多条,打机井142眼,挖砖井2106眼、安装各种动力机械240多台,开挖小型水库2座。
宣惠河治理 宣惠河为域南排沥河道,流经宋庄子、新县、孟村三乡镇,长14.6千米,控制面积41.27平方千米。由于南运河历史上曾多次决口,加之年久失修,河道淤积,河堤多平整为田,故经常漫溢决口。1953年10月,沧县专区水利工程指挥部组织包括孟村在内的盐山、东光、南皮三县民工复堤30.9千米。1955年、1957年又进行了局部治理,但仍未能根治沥涝。1964年,终因泄水不畅,孟村涝地32万亩。同年冬,在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下,沧州专区组织民工7.8万人(孟村县出工4200人),施工两期,共126天,动土1648万立方米。全线疏浚、扩挖,河宽51.4米,深5.7米,入海流量由每秒13.6立方米增至89.7立方米。1971年7月大雨,孟村涝灾面积降至12.19万亩。为根除沥涝,1973年至1975年,沧州地区海河指挥部组织民工再次扩挖宣惠河,县内的河道北移5千米(称“新宣惠河”),由宋庄子乡阎庄子洼入境,经高河、宋庄子、新县、王御史、石桥五村至王帽圈北洼入盐山县境。县内全长12.48千米,汇流面积扩大到129.1平方千米,泄水流量增至每秒363立方米。
大浪淀治理 大浪淀位于县域西北边缘地,呈葫芦状,分东西两淀,总面积74.93平方千米,为省内大型洼淀之一。县域部分属东淀,面积15平方千米,占大浪淀面积的20%,现分属于孟村、辛店两镇。历史上大浪淀北有大堤,西有金沙岭,中间低洼,而东部、南部地较高。沿淀百里有数道进水口,受南皮、孟村、盐山、沧县沥水,而无出水途径,致使淀边居民常遭水灾,粮食收成无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对大浪淀的治理。1953年,组织民工1500人参加沧县专署组织的自孟村境内之东淀,穿越自来屯、辛店、赵河地域的龙池口干沟工程,与今黄骅市境内的南排河沟通,域内干沟长6.8千米,淀水可入南排河。1957年,又开挖大浪淀排水渠,引淀内水入宣惠河。1963年,东光、南皮、沧县、孟村出民工2.4万人,将龙池口干沟延至淀中心,淀内积水外泄通畅。至此,大浪淀水患基本根除,淀内开垦为田。(www.xing528.com)
大浪淀排水渠治理 孟村回族自治县建立前,县域北部无排水河道,雨季沥水漫流,致使赵河、高寨、留舍等洼地瘠薄盐碱,收成无几。1959年,孟村组织民工3100人,会同邻县,西自大浪淀边溢洪闸起,经董林、辛店、牛进庄、高寨、留舍地域,由大文台村北入黄骅市境,挖成大浪淀排水渠,县内长18.5千米,流域面积223.7平方千米。1958年,大浪淀蓄水围捻工程竣工。为利用淀内积水灌溉农田,1958年冬动工、扩挖加宽排水河,过境流量由每秒43.4立方米增至70.6立方米,沿河8.7万亩耕地可引水灌溉。1964年冬,沧州地区再次组织大规模扩挖。下游34千米河段分别由盐山、孟村出工6000人承揽,动土31.5万立方米。1967年,孟村县又出工4000余人,参加沧州地区组织的水利施工、动土78万立方米,完成4千米长的河段扩挖任务,排水河过境流量增至每秒89立方米。1970年10月,县内出工4700余人,赴海兴县与沧县、盐山等兄弟县协作施工,为大浪淀排水河另辟入海河道。共动土29万立方米,完成2.7千米的施工任务。经治理,大浪淀排水河流量增至每秒97.4立方米,沿岸198平方千米范围内排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至此,大浪淀排水河县内汇流面积达223.7平方千米。
广挖沟渠 1950年以后,盐山、沧县、南皮县政府在孟村县域南部先后开挖了张官店至冯家洼、王帽圈至高王、曾庄至何吕店、孟村至李家铺4条干沟(自治县建立后,自己组织施工),使高河、新县、石桥、孟村、宋庄子、王御史六大洼地积水排入宣惠河。县域北部亦先后开挖了龙池口、留舍、寨南、寨西、流潭、徐市、棒张、牛进庄、自来屯、庞庄子、杨寨、宣北12条干沟,使赵河、留舍、杨寨、自来屯4大洼地积水流入大浪淀排水河。经治理,一般降雨年份耕地不会受灾。1964年冬和1965年春,宣惠河、大浪淀排水河扩挖竣工后,自治县又相继配套开挖了贯通宣惠河的四宣淀、百里、六十华里、小庄、姚庄干沟和“民族团结渠”;贯通大浪淀排水河的六十六、赵河、牟庄、友谊沟、寨东、留舍2号和3号干沟。两河流域排涝面积增至14万亩。1969年降雨量731毫米,涝灾面积减少到1万亩。1971年至1976年,宣惠河道北移后,全县出动民工23703人,动土531.5万立方米,扩建、开挖了总长77.75千米的孟东、孟西、百里、李孟、肖留干沟。各公社开挖和修复干沟支渠36条,总长208.25千米,斗、农、毛沟2317条,计1300千米,形成以三河五沟为骨干,除涝、治碱、灌溉为目的的水利网络,排涝面积210.4平方千米。1977年全年降雨948.1毫米,全县粮食仍比上年增产1517万千克。
1971年至1973年,孟村县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县革委)组织开挖了孟东、孟西、孟李等干沟15条,支、斗沟112条、建桥涵60座、闸1座;调整台条田3.1万亩,动土961万立方米,相当于1970年前15年工程的2.7倍;新打机井1161眼、配套881眼;三年粮食增加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