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村回族自治县团组织的壮大与发展

孟村回族自治县团组织的壮大与发展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仅在盐山县域内,他就主持成立3个团小组,发展团员10余名。刘格平每隔十天、半月从天津等地回家乡一次,发展团组织,领导团支部开展革命活动。其中张仁庄、刘石桥、纸坊三个汉族村团小组10名团员,在这批起主导作用的回族团员开展革命活动中,大堤东名副其实成为津南地区革命的摇篮。

孟村回族自治县团组织的壮大与发展

大堤东团支部建立后,决定以大堤东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团组织。首先,刘格平去了邻村北小庄(今正道村),找自己的同门兄弟刘义元。北小庄有“小梁山”之称,村民素来强悍,勇于抗暴,有不畏死的精神。旧官府流行的“宁闯鬼门关,不惹小梁山”就是对北小庄村民勇于抗争的真实写照。因此,发展刘义元入团比较顺利。他又召集知心好友数十人,和刘格平一起开展革命宣传。他们把苏俄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新青年》《向导》等小册子让村长韩凤奎念给大家听,大家觉得很新鲜,认为共产党提出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打倒土豪劣绅,消灭封建剥削,反对苛捐杂税,说到人们的心坎上。这样刘格平又陆续发展了韩殿奎、张殿奎、张树木、韩凤奎4人入团。还主持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北小庄团支部。

刘格平利用其父亲社会关系较广的优势,打扮成学生模样,每天步行近百里,奔波于盐山、庆云、南皮、沧县等地,以探亲访友为名,搞秘密串联,发展青年团员,建立团小组或支部。仅在盐山县域内,他就主持成立3个团小组,发展团员10余名。同时,他还于1923年下半年,发展盐山县纸坊村在大堤东担任民团大队长的柏凌云和青年农民路宝臣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由大堤东团支部领导。

刘格平每隔十天、半月从天津等地回家乡一次,发展团组织,领导团支部开展革命活动。1924年春节期间,刘格平在大堤东、王帽圈、刘石桥、杨石桥等地撒播传单,反对收屠宰税。农历腊月廿五日,是新县镇春节前的最后一场大集,集上人山人海,卖肉的案子就有200多个。十几个收税人,每人手持一根棍子,很霸气。刘子芳领着十多个团员向收税的走去,问:“你收什么税?”那人恶狠狠地说:“收的是屠宰税!你是干什么的?”刘子芳趁那人没注意,上去打了他一巴掌:“我就是要打你这收屠宰税的!”接着又有两人把领头收税的税官撂倒。顿时双方各不相让,混战一团。不一会儿,收税人见势不妙,落荒而逃。消息传开,周围集镇再也没人敢收屠宰税了。(www.xing528.com)

从这次斗争之后,刘格平和刘子芳等在大、小堤东又发展了王锡山、刘树林、张凤臣等十几个回族青少年入团,不仅有学生、手枪队员,还有长工、佃户的子弟。其中,刘子芳建起韩石桥团支部,指定韩树桐任团支部书记,韩序昌、韩景岳分任宣传、组织委员。刘子芳、刘景泉建起大堤东小学、村、盐帮队3个团小组。同年夏秋间,刘格平刘子芳分别发展创建起挂甲林、新县镇、杨石桥、谭庄、王帽圈、张仁庄、王石桥、刘石桥、庆云县杨庄子乐陵杨马连村10多个团小组和盐山中学团支部,共发展团员100多人,积极分子200多人。其中张仁庄、刘石桥、纸坊三个汉族村团小组10名团员,在这批起主导作用的回族团员开展革命活动中,大堤东名副其实成为津南地区革命的摇篮。王俊峰就是在这个摇篮里成长起来的典型代表。

王俊峰,又名王玉岭、王华坤,1909年出生于一个回族农民家庭。幼年在本村小学和李连家小学读书。在此期间,每逢节假日,常去大堤东姑母家与表兄刘格平、刘子芳一起学习读进步书刊,一起谈论国家大事,寻求救国之路。在表兄刘格平的影响下,逐渐产生了进步思想。1923年2月春节,经刘格平、刘子芳介绍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时与刘子芳、刘景泉3人在大堤东村建立了津南农村第一个团支部,他任团支部宣传委员。先是在大堤东村秘密宣传苏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宣传什么叫工农苏维埃,什么叫社会主义。后又到石桥、王帽圈、张庄等学校宣传,使青少年学生认识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穷人是没有活路的,只有像苏俄那样,穷人起来打倒封建地主阶级,才能过上好日子。他通过亲戚、朋友关系,积极培育入团积极分子,发展团员,建立团小组,统一在大堤东团支部领导下,开展活动。到1926年1月,大堤东一带已建起了十来个团支部或团小组,团员已有50多人。在刘格平的提议下,建立了津南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委员会(简称堤东团工委),他任宣传委员。1926年9月,经刘格平介绍,他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与刘子芳、刘景泉在大堤东建起了津南农村第一个中共党支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