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西南民族通史简编:重要事件年表

中国西南民族通史简编:重要事件年表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部分先秦距今约1万年至170万年在云南发现了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黔西观音洞距今24万年的遗址被命名为“观音洞文化”,旧石器时代早期。桐梓岩灰洞发现的距今20万年左右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桐梓人”。秦惠文王嫁五女于蜀,蜀道五丁迎至梓潼。蜀王子安阳王南迁,至越南北部建立王朝,至公元前208年或前180年灭国。汉武帝元狩元年汉博望侯张骞建议由“西南夷”地区经身毒通往大夏,联合大夏共击匈奴。

中国西南民族通史简编:重要事件年表

第一部分 先 秦

距今约1万年至170万年

在云南发现了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

贵州发现了距今大约20万年到50万年的“水城人”和“大洞人”。

黔西观音洞距今24万年的遗址被命名为“观音洞文化”,旧石器时代早期。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还有西畴人、丽江人等。

桐梓岩灰洞发现的距今20万年左右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桐梓人”。

大约距今5万年到1万年,人类进化到晚期智人阶段,在贵州发现的“兴义人”“穿洞人”“马鞍山人”“桃花洞人”“白岩脚洞人”“安龙观音洞人”“安龙福洞人”“长顺青龙洞人”等,都属于晚期智人。

距今约4千年至1万年

在云南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很多,说明当时云南大部分地区都有人类活动。

大约在距今三四千年,相当于商、周时期,贵州逐渐向铜石并用和青铜时代过渡。

约公元前3千年

古史传说时代。黄帝为其子昌意取蜀山氏女,昌意降居若水,生颛顼,封其支庶于蜀。禹生石纽,家于西川。及禹治水,命州巴、蜀,以属梁州。禹娶于涂山,于治水江州。

蚕丛、柏濩、鱼凫三代蜀王初兴。

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11世纪

鱼凫氏入蜀,建立古蜀王国,建都今四川广汉三星堆。巴方立国。

约公元前17世纪

夏桀伐岷山。

约公元前14世纪

殷王朝登人征蜀。

殷武丁命妇好伐巴方。

约公元前11世纪

武王伐纣,巴、蜀与焉。周师伐鱼凫氏之蜀,克蜀。蜀杜宇王朝开国。周武王封其宗姬于巴,镇抚南方,为巴子国。

约公元前11世纪末

周成王大会诸侯于成周,巴人以比翼鸟、蜀人以文翰进献周王室。

公元前893年

蜀人与吕人献琼玉于周,宾于河,用介圭。

约公元前8世纪至7世纪初

鳖灵为蜀相,治水成功,逐走杜宇,建立开明氏王朝。

公元前7世纪

蜀王开明二世攻秦至雍。开明三世攻略青衣羌地,雄张僚僰。

周桓王十七年(前703年)

巴子使韩服告于楚。巴楚联盟缔结。

周庄王九年(前688年)

巴师与楚师伐申,楚师惊巴师。

周惠王元年(前676年)

巴师伐楚,攻郢城。

周惠王二年(前675年)

楚师御巴师,巴师大败楚师于津。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

巴人致贡于秦。

周匡王二年(前611年)

巴师援楚,灭庸。

公元前6世纪

蜀王开明五世迁都成都,建青、赤、黑、黄、白帝庙,建立五丁制度。

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

巴人伐楚,巴楚联盟破裂。巴国自此南迁。

周元王元年(前476年)

蜀人聘秦。

周贞定王十八年(前451年)

秦取蜀之南郑,秦左庶长城南郑。

周贞定王二十八年(前441年)

南郑为蜀光复。

周安王十五年(前387年)

秦伐蜀,取南郑。蜀再度光复南郑。

周安王二十五年(前377年)

蜀伐楚,取兹方。

周显王八年(前361年)

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巴国入川,据有川东之地。

周显王九年(前360年)

瑕阳人自秦道岷山青衣水归魏。

楚威王时(前339年至前329年)[2]

楚将军庄蹻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至滇池,以其众王滇。

周显王三十二年,秦惠文王元年(前337年)

秦惠文君即位,蜀遣使臣至秦朝贺。蜀王与秦王会于褒谷。秦惠文王嫁五女于蜀,蜀道五丁迎至梓潼

周显王四十六年,秦惠文王更元二年(前323年)

七国称王,巴亦称王。

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

秋,秦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从石牛道伐蜀。蜀王迎战于葭萌,败绩,战死武阳。蜀王太子、傅、相死于逢乡白鹿山,蜀国灭亡。置蜀郡,以司马错为郡守。

冬十月,秦移师取苴与巴,俘虏巴王,巴国灭亡。

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年)

秦置巴郡。

秦封蜀王子通为蜀侯,以陈壮为相。移秦民万家入蜀。

周赧王四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

秦在蜀郡改筑成都、郫、临邛三城。

西南夷部落“丹”“犁”臣属于秦。

蜀王子安阳王南迁,至越南北部建立王朝,至公元前208年或前180年灭国。

秦武王元年(前310年)

秦再伐“丹”“犁”。

秦武王二年(前309年)

陈壮杀蜀侯通,起兵反秦。秦王命丞相甘茂率兵入蜀平叛。

秦武王三年(前308年)

秦封蜀王子恽为蜀侯。

秦昭王六年(前301年)

蜀侯恽自杀身死。

秦昭王七年(前300年)

秦封蜀王子绾为蜀侯。

秦昭王二十二年(前285年)

秦蜀郡守张若“取筰及其江南地”。

秦王疑蜀侯绾反,派兵入蜀诛蜀侯。任张若为蜀郡守。此后只置蜀郡守,不再封蜀侯。

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

秦将司马错率兵从蜀地攻打“楚黔中”,收回了大部分被楚国占领的巴地。

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

蜀郡守张若率兵攻打“楚黔中、巫郡”之地,又收回部分被楚国占领的巴地,巴郡治所由阆中迁江州,筑江州城。

秦任命李冰为蜀郡守。

秦夺楚江南地,于今川、鄂、湘、黔边境地区置黔中郡,这是今天贵州省有行政建置之始,“黔”之名亦由此而得。

秦孝文王元年(前250年)

李冰在僰道开始修凿通往滇东北的道路,为“五尺道”的开端。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

秦遣常頞略通“五尺道”(今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置吏。

第二部分 秦 汉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

常頞继续修“五尺道”,秦在云南及其周围地区置吏。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

汉王朝忙于削平内地割据势力,无暇顾及边疆,对“西南夷”采取“关蜀故徼”方针,而经济文化联系却未中断。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

割巴、蜀各一部分地区,新设广汉郡。

汉高后六年(前182年)

在通往“南夷”的僰道(今四川宜宾)筑城,建立经营边境的“基地”;在通往“西夷”的青衣(今四川雅安)开放关禁,允许内地和西南各民族通商。

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

汉派中郎将唐蒙出使南越,入夜郎,见夜郎侯多同,谕以威德,约为置吏,设犍为郡,今川南、黔西、滇东北部分地区开始置于汉王朝直接统治之下。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

汉发巴、蜀兵修南夷道,自僰道(今四川宜宾)至牂牁江。

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

汉中郎将司马相如首通西夷,邛、筰、冉駹、斯榆皆请为内臣;司马相如著《难蜀父老》,驳斥反对开发“西南夷”者。

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

汉于南夷始置邮亭。

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

汉博望侯张骞建议由“西南夷”地区经身毒通往大夏,联合大夏共击匈奴。汉武帝遣使四道并出,汉使至滇,西行道路为“昆明人”所阻。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

武帝命王然于等十余人分成数路,从蜀郡、犍为郡出发,探寻通往身毒国的道路,皆被当地民族阻杀。

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

且兰、邛、筰诸部造反。武帝令征发巴蜀罪人等前往平定。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

郭昌、卫广平南夷,置牂牁、越巂诸郡,今云南北部及东部部分地区置于汉王朝直接统治之下。

南越相吕嘉挟赵胡反,汉王朝派驰义侯发南夷兵攻打南越,且兰不从命,聚众谋叛,遂以八校尉兵灭且兰、伐夜郎,设立牂牁郡。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

汉郎中司马迁“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笮、昆明”。

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

郭昌等击灭劳浸、靡莫,滇王降汉,置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

汉武帝元封四年(前107年)

郭昌击“昆明”。

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

郭昌再击“昆明”。

汉武帝天汉四年(前97年)

撤沈黎郡,改置为两部都尉。一治旄牛,负责民族事务;一治青衣,处理汉移民事务。

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

益州郡廉头、姑缯起兵,牂牁郡谈指、同并二十四邑响应,益州夷民三万余人反汉,水衡都尉吕辟胡击破之。

汉昭帝始元四年(前83年)

益州郡姑缯(地在今剑川、鹤庆)、叶榆(今大理)复反汉,杀益州郡太守。

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

汉大鸿胪田广明、军正王平击益州,斩首捕虏三万余人,获畜产五万余头。

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

句町侯(地在今蒙自、文山)亡波,随汉军击益州夷民有功,立为句町王。

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

撤汶山郡,将其辖地并为北部都尉。

汉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

汉派遣议大夫王褒前往益州,“求金马、碧鸡之神”。

汉成帝河平年间(前28年—前25年)

夜郎王兴、句町王禹、漏卧(地在今罗平)侯俞举兵相攻,牂牁太守陈立乃将夜郎王兴斩首,句町王禹、漏卧侯俞皆震恐。

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

二月,犍为郡(今会泽、昭通)地震

汉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

朱提(今昭通)人孟璇卒。璇字孝琚,随父官四川武阳,受《韩诗》,通《孝经》,归葬朱提。

汉平帝元始元年(1年)

益州徼外蛮以越裳氏名义献白、黑雉。

新莽始建国四年(12年)

句町王邯被王莽贬王为侯,怨恨,牂牁大尹周歆诈杀邯,邯弟承起兵杀歆。

新莽天凤元年(14年)

益州夷民栋蚕、若豆率僰人反王莽,杀大尹程隆。

新莽天凤三年(16年)

王莽派宁始将军廉丹率军十余万,击益州郡及句町,士卒饥疫,死者数万,无功。

新莽地皇二年(21年)

文齐任朱提都尉,“垦田二千余顷”。

西汉更始帝更始二年(24年)

汉派文齐任益州太守,任内率厉兵马,造陂池,垦田地,修障塞,安抚群夷。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42年)

西南夷渠帅栋蚕等与姑复(今永胜)、弄栋(今姚安)、滇池(今晋宁)、连然(今安宁)、建伶(今晋宁昆阳)、叶榆人反,杀长吏,益州郡太守繁胜败至朱提。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九年(43年)

汉派武将刘尚击西南夷,渡泸水,入益州郡。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45年)

刘尚破益州郡,杀栋蚕。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47年)

居于今滇西南之哀牢王贤栗率兵攻鹿茤部落不胜。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

哀牢王贤栗率种人万余内附,汉封贤栗为君长。

东汉明帝永平元年(58年)

越巂郡姑复地区夷民反,被镇压。后,张翕为越巂太守。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

设益州西部属国,统辖不韦、巂唐、比苏、叶榆、邪龙、云南六县,郑纯为西部都尉,“为政清洁……夷俗安之”。

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

哀牢王柳貌遣子率其民五万余户内附,汉以其地置哀牢(今保山)、博南(今永平)二县,析益州郡西部不韦(今保山)、比苏(今云龙)、邪龙(今巍山)、云南(今祥云)、巂唐、叶榆六县,为永昌郡(郡治在今保山金鸡),以郑纯为太守。郡吏杨终作《哀牢传》上之朝廷。

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

哀牢、儋耳、槃木、白狼等部落内附入贡。白狼部落献诗三章。

东汉章帝建初元年(76年)

“哀牢王类牢与守令忿争”,杀守令,攻巂唐、博南,永昌太守王寻奔叶榆。

东汉章帝建初二年(77年)

永昌、越巂(郡治在今四川西昌)、益州三郡兵及昆明夷卤承等击哀牢王类牢于博南,斩之。汉封卤承为破虏傍邑侯。

东汉章帝建初八年(83年)

朱提、堂狼(今东川)产铜洗。

东汉章帝元和二年至四年(85—87年)

蜀郡王追(阜)为益州郡太守,始兴学校,“渐迁其俗”。

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年)

永昌徼外敦忍乙(地在今缅甸中部)王莫延慕义遣使入贡,献犀牛大象

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

掸国王雍由调首次来献,赐金印紫绶。

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

白狼楼薄(在大渡河南)夷王唐缯内附。

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

永昌徼外僬侥种夷陆类内附,献象牙、封牛。汉于犍为郡南部置属国都尉。

东汉安帝永初四年(110年)

九月,益州郡地震。

东汉安帝永初六年(112年)

安帝令益州、犍为、越巂三郡置“苑”,捕养禽兽。

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

越巂郡夷民大牛种封离反,杀遂久(今华坪)令。

东汉安帝元初六年(119年)

永昌、益州、蜀郡夷民应越巂夷民反,杀长吏,破二十余县。

东汉元初六年(119年)

益州刺史张乔遣从事杨竦率兵至叶榆击封离,破降之。

东汉安帝永宁元年(120年)

十二月,永昌徼外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献乐及幻人,在宫廷表演。

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汉封雍由调为大都尉。

东汉顺帝永建六年(131年)

掸国王雍由调遣使上贡,汉赐金印紫绶。

东汉桓帝延熹四年(161年)

犍为属国民众反抗。

东汉灵帝熹平五年(176年)

四月,益州郡夷反,太守李颙平之。以爨习为建伶令。

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

刘备定蜀,遣安远将军邓方为朱提太守兼庲降都督,治南昌县(今镇雄)。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

汉置朱提郡(治今昭通市昭阳区)。

第三部分 蜀汉、晋、南北朝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

庲降都督移治平夷县(今贵州毕节),以李恢为都督,治平夷县。

蜀汉建兴元年(223年)

益州郡渠帅雍闿反,杀太守降吴,吴国以雍闿为永昌太守。牂牁太守朱褒、越巂“叟帅”高定叛乱。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

三月,诸葛亮率大军分三路南伐南中。

诸葛亮南征。三路进军,杀高定、降孟获,会师滇池,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牂牁部分地区设兴古郡。庲降都督移治味县。

十月,平定南中叛乱。

十二月,诸葛亮回到成都。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

南中夷有反蜀者,建宁太守李恢平之,徙其豪杰于成都。

蜀汉建兴九年(231年)

李恢卒,张翼改任庲降都督。

蜀汉建兴十一年(233年)

南夷豪帅刘胄反,庲降都督马忠平之。

蜀汉景耀五年(262年)

蜀亡,南中降晋。

晋武帝泰始七年(271年)

晋置宁州,治味县,统辖建宁、兴古、云南、永昌四郡。鲜于婴为刺史。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

罢宁州,置南夷校尉,以李毅为校尉。

惠帝太安元年(302年)

建宁、朱提“大姓”毛铣、李猛等逐太守,响应李特,李毅讨破之。十一月,复置宁州,李毅为刺史。

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

晋分建宁以西七县另立益州郡(治今晋宁)。

五苓夷帅于陵承奉建宁太守马恢为宁州刺史,反晋。李毅讨杀马恢,夷围宁州城,毅固守。

晋惠帝光熙元年(306年)

李毅病逝,女李秀代领州事,固守城,破夷众。

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

晋派王逊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平五苓夷乱。分置十六郡。

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

南中数郡反晋,附大成国(治成都)李雄。

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

晋改南夷校尉为镇蛮校尉。

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

成汉李雄破越巂,伐宁州。宁州刺史王逊败之于堂狼。

晋成帝咸和七年(332年)

十月,大成国大将军李寿攻朱提。

晋成帝咸和八年(333年)

正月,李寿拔朱提。三月,宁州刺史尹奉降成,成汉尽有南中地。

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年)

成汉封李寿为建宁王,分宁州兴古、永昌、牂牁、越巂、夜郎等郡为交州,以爨深为刺史。

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

晋大将军桓温平蜀,宁州为东晋所有。

晋简文帝咸安二年(372年)

宁州地区为苻秦所统治。

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年)

苻秦以姚苌为宁州刺史,领西蛮校尉,遥治南中。

晋孝武帝太元五年(380年)

秦王苻秦以姜宇为宁州刺史,“邛、筰、夜郎皆归之”。

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

秦军败于淝水,宁州复为东晋所有。

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

宋设宁州,领郡十五、县八十一、户一万三千五百三十,皆入刘宋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

宁州扰乱,晋宁太守爨龙颜平“东西二境”,号“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

宋文帝元嘉十八年(441年)

晋太守爨松子起兵反刘宋,宁州刺史徐循平之。

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446年)

爨龙颜卒。

宋顺帝升明三年(479年)

宋设宁州,领郡三十、县九十五。

梁武帝大同十一年(545年)

梁以徐文盛使持节督宁州刺史。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

侯景乱起,宁州刺史徐文盛募数万人赴难,兵至武昌。宁州为大姓爨瓒所据。

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

北周遥授爨瓒为南宁州刺史。爨瓒“窃据一方”,死后爨震相承。

第四部分 隋 唐

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

隋置南宁州总管府(治今曲靖)。

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

隋设西宁州,以梁毗为刺史。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隋置昆州(今昆明市、曲靖市、楚雄州)、恭州(今昭通市)、协州(今昭通市及黔西)。以韦冲为南宁州总管,统兵驻镇。爨翫为昆州刺史。

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年)

隋遣法曹黄荣开石门路,从四川宜宾经盐津石门关入昭通,通越析州、津州。

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年)

昆州刺史爨翫反隋,太平公史万岁讨之。自蜻蛉川(今姚安、大姚)渡西洱河,入渠滥川(今大理市凤仪),破翫三十余部,翫降。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

爨翫复起兵叛,被执入朝受戮。

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

大将军刘哙之讨西爨。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

置南宁州,治味县。以爨瓒子爨宏达为昆州刺史,奉父丧归滇。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

八月,东爨(地相当于今黔西、昭通市、曲靖市,南至今滇越边境)、西爨(地相当于今曲靖以西至洱海,南达红河)诸部落降唐,遣使进贡。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

唐置南宁州总管府。吉弘伟通南宁,说服“昆明蛮”来附,又置姚州(治今姚安),设都督。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

韦仁寿任检校南宁州都督,巡行西洱河地区,多设州县。改南宁州为郎州。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

移南宁州治味县,又改恭州为曲州。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

任爨归王为南宁州都督。

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

唐右武将军梁建芳击松外蛮(在今四川以南至西洱河地区),谕降七十余部,西洱河蛮帅杨盛、大首领杨栋,东洱河大首领杨敛等皆入朝,授官。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

蒙舍诏(今巍山)细奴逻立,号大蒙国,史称南诏。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

十一月,唐遣左领将军赵孝祖击白水蛮(在今楚雄州龙川江地区),斩蛮酋秃磨蒲、俭弥千。进军大勃弄(今祥云)、小勃弄(今弥渡),斩酋长殁盛。

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

南诏细奴逻遣子逻盛入朝,唐授细奴逻为巍州刺史。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

唐置姚州都督府于弄栋川(今姚安)。

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

瓜州(今巍山)刺史蒙俭与酋帅和舍攻掠姚州,唐派太子右卫率梁积寿为姚州道行军总管,平之。河东州刺史王仁求助击有功。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

南诏细奴逻卒,子逻盛立。

唐高宗调露二年(680年)

吐蕃(今西藏)攻陷安戎城(今四川茂县),南下洱海地区,西洱蛮降于吐蕃。永昌蛮反唐,姚州总管李义击之,败绩,撤职。罢姚州。

唐武后垂拱四年(688年)

王仁求之子王善宝等请复置姚州。

唐武后永昌元年(689年)

浪穹诏傍时昔等二十五部降唐,唐授傍时昔为浪穹州(今洱源)刺史。

武周延载元年(694年)

六月,永昌蛮酋薰期率部落二十余万户归附唐朝

武周圣历元年(698年)

张柬之上书请罢姚州。

南诏逻盛入朝,唐赐锦袍、金带、缯归。

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

六月,吐蕃与姚州诸蛮分攻西川边境,姚巂道讨击使唐九征出永昌击败之,建铁柱于西洱河以纪功,史称唐标铁柱。

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

姚州诸蛮先附吐蕃,摄监察御史李知古击降,筑城、重税,欲诛其豪杰,掠子女为奴。蛮帅傍名引吐蕃兵击杀知古。南诏逻盛卒。

唐睿宗太极元年(712年)

南诏盛罗皮立,唐授特进台登郡王,知沙壶州(今巍山)刺史。

唐开元二年(714年)

南诏遣张建成入朝,唐授浮图像及佛书归。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

南诏皮罗阁侵夺河蛮,破石桥(今大理下关)、石和(大理凤仪),取太和城(今大理太和村),又破剑川、弥河。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皮罗阁赂剑南节度使王昱,求合六诏于一,许之。唐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授特进越国公,赐名归义。统一洱海地区,建南诏国。

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

南诏迁都太和城(遗址在今大理市太和村),立龙首、龙尾(今上关、下关)二关。唐加封皮罗阁子阁罗凤为左领军卫大将军。

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

南诏筑阳苴咩城(遗址在今大理城西)。唐封阁罗凤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授特进、都知兵马大将军。

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

皮罗阁遣孙凤伽异入朝,唐以凤伽异为鸿胪少卿。

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年)

南诏皮罗阁卒,子阁罗凤立。唐册袭为云南王,以子凤伽异为上卿兼阳瓜州刺史,都知兵马大将军。

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

何履光从安南进军云南,收复安宁。

唐玄宗天宝九年(750年)

南诏阁罗凤为云南郡太守张虔陀所辱,起兵杀张虔陀,攻取属州三十二。

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

鲜于仲通三路进军攻南诏,阁罗凤求和不许,南诏败仲通于洱海,仲通仅以身免。

唐命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八万讨南诏,南诏在吐蕃援助下,大败唐军于泸南(金沙江南)。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

南诏阁罗凤附吐蕃,吐蕃封之为赞普钟,称东帝,给金印。

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

唐派贾驩攻南诏,败。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

唐派剑南留后李宓率军二十万攻南诏,吐蕃神川(今丽江北)都知兵马使论绮里徐率兵援南诏,大败唐军于西洱河,李宓沉江,全军覆没。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

南诏会合吐蕃攻陷巂州会同(今四川会理),据清溪关(今四川汉源),俘西泸(今四川西昌南)令郑回。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

南诏阁罗凤西开寻传(在今澜沧江上游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以东地区),征服金齿、银齿、茫蛮、寻传等部落(今保山市、德宏州、西双版纳州),南通骠国(今缅甸曼德勒地区)。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

南诏筑拓东城。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

阁罗凤子凤伽异筑拓东城(今昆明)后,以凤伽异为二诏(副王)镇守。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

南诏于太和城立德化碑,记述南诏与唐王朝关系。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

南诏阁罗凤卒,孙异牟寻立,以郑回为清平官。吐蕃与南诏合兵攻蜀,为唐神策都将李晟击败。异牟寻还阳苴咩城居之。吐蕃封异牟寻为日东王。

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

南诏异牟寻迁居史城(今大理市喜洲),封五岳、四渎,设官分职为九爽、三托、三都督、六节度、十睑,正田制,定租税。

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

韦皋寄东蛮和义王苴那时书信,使伺机转致南诏,南诏亦不堪吐蕃苛扰,郑回劝异牟寻附唐。

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

异牟寻先遣东蛮鬼主骠傍入唐。唐封赐甚厚。

唐西川节度使韦皋招谕南诏归唐。南诏苦吐蕃苛扰,郑回劝异牟寻归唐,遣使上书。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

异牟寻遣使三路进入内地,至成都,表示愿“世为唐臣”。韦皋遣崔佐时入云南。

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

南诏异牟寻与唐使崔佐时盟于点苍山神祠,南诏废吐蕃所封王号,献其金印。南诏袭击吐蕃于神川,取铁桥城(今丽江塔城)等城。唐遣祠部郎中袁滋为册南诏使至南诏,册异牟寻为“南诏”,赐“贞元册南诏印”金印。南诏攻取吐蕃昆明城(今四川盐源)。袁滋开石门路,摩崖题字,归著《云南记》。

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年)

三月,南诏遣清平官尹辅酋等随袁滋入朝上贡,唐授尹辅酋为检校太子詹事兼御史中丞。唐设云南安抚司,以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兼安抚使。九月,南诏遣使献马。

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

韦皋准南诏以大臣子弟入成都就学,教以书数。派工匠教南诏制甲弩。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

南诏进《奉圣乐舞》。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

南诏至西川献夷中歌曲,且令骠国进乐人。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

南诏异牟寻卒,子寻阁劝立,唐以武少仪为册立南诏及吊祭使。唐赐“元和新印”。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

南诏寻阁劝卒,子劝龙晟立。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攻缅甸,缅求救于南诏,南诏遣段宗膀解围。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

牂牁遣使入朝,宪宗赐宴麟德殿。次年,牂牁上表请“尽归牂牁故地”。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

劝龙晟为王嵯巅所杀,劝利晟立。唐以李铣为册立吊祭使。

南诏侵安南都护府(治在今越南河内)。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

南诏攻黔中。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

劝利晟卒,劝丰祐立。唐遣韦审规前往册立,同行者韦齐休归著《云南行记》。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

唐赐丰祐金印。

南诏设学校,以益州人张永让、国人赵永本为教官。

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

南诏王嵯颠攻陷巂州(今四川西昌)、戎州(今四川宜宾)、邛州(今四川邛崃),抵成都,与西川节度使郭钊修好而还。临行,掠子女工技数万人还。

唐文宗太和四年(830年)

南诏劝丰祐上表唐朝,谢攻蜀罪。

唐文宗太和五年(831年)

唐西川节度使李德裕遣使入南诏,索所掠百姓,得四千人而还。

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

南诏劝丰祐攻骠国,掠民三千人置于拓东城。

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

南诏攻弥诺国(今缅甸西南)、弥臣国(今缅甸南部)、女王国(今泰国南奔府)、真腊国(今柬埔寨)、昆仑国(今中南半岛南部)。

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

乌蛮“鬼主阿佩”内附。

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

南诏于阳苴咩城北建崇圣寺及三塔。

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

南诏筑渠灌东皋及城阳。开通锦浪江,建点苍山高河,灌田数万亩。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

南诏攻取安南,安南经略使裴元裕死。

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

南诏攻取安南都护府七绾洞(今河口、马关)、棠魔蛮分布区(今金平至越南北部)。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

南诏侵安南,陷都护府。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

西川节度使杜棕奏减南诏学习子弟及入贡人数,南诏怒,索学习子弟,绝朝贡。南诏劝丰祐卒,子世隆立,号大礼国,改元建极。南诏攻取播州(今贵州遵义)。

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

安南都护李鄂取播州,南诏乘虚攻陷安南都护府。南诏攻取乌蛮东爨地(今曲靖市和昭通市),置东川郡。

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

南诏攻陷邕州(今广西南宁)。

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

南诏发动战争,攻陷交趾(今越南河内),安南经略使蔡袭战死。其僚属樊绰浮水逃,归著《蛮书》。

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

三月,南诏遣清平官董成至成都,西川节度使李福以抗礼囚董成。朝廷召董成至京师,厚赐而还。六月,南诏遣鄯阐节度使杨缉思助安南节度使段酋迁守交趾。安南都护高骈攻取交趾,杀段酋迁,破南诏军。

唐懿宗咸通八年(867年)

南诏遣杨酋庆来成都谢释董成,并送归成都俘人三千,定边节度使李师望杀杨酋庆。

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

南诏攻嘉州(今四川乐山)、黎州(今四川汉源)、雅州(今四川雅安)。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年)

南诏围攻成都,不胜而退。

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年)

南诏立鄯阐(今昆明)王宫。南诏铸大理崇圣寺大钟。

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年)

南诏世隆铸天尊柱于白崖(今弥渡太花乡)。

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

南诏攻西川、黔南。

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

南诏军攻入黎州,入邛崃关(今四川邛崃)。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

唐派高骈为西川节度使,南诏遣使求和,引兵退,高骈追至大渡河击之。

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

二月,南诏世隆卒,子隆舜立。四月,南诏遣使段瑳宝见岭南节度使辛谠,请修好。

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

南诏向唐请求和亲。

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

徐云虔出使南诏,至鄯阐见隆舜,归著《云南录》。

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

南诏迎亲使者三人至成都,为高骈所杀。

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年)

南诏太和城一带地震,龙首、龙尾二关和三阳城崩。

唐昭宗乾宁四年(897年)

南诏杨登杀隆舜,子舜化贞立。

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

南诏舜化贞卒,子幼,清平官郑买嗣灭蒙氏自立,改号大长和国,南诏亡。

后梁太祖乾化四年(914年)

大长和国郑买嗣卒,子仁旻立。大长和国攻蜀黎州,败还。

后梁末帝贞明五年(919年)

大长和国布燮段义宗等使蜀。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

大长和国郑仁旻求婚南汉,南汉以增城公主妻之。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

郭崇韬于蜀得南蛮俘虏数十,令回国通使,大长和国上奏疏。

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

遣李彦楷等使云南。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

昆明大鬼主、罗甸王、普露静王等九部落,各遣使随牂牁、清州八郡刺史宋朝化等一百五十三人入朝,进方物,各赐缯、彩、银器有差。

云南使赵和于大渡河起舍一间,留信物十五笼,并杂诗一卷,递至宫阙。

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

大长和国东川节度使杨干贞杀其主郑隆亶,立侍中赵善政,改号大天兴国。

后唐明宗天成四年(929年)

大天兴国杨干贞废赵善政自立,改号大义宁国。

后晋高祖天福元年(936年)

段思平起兵讨杨干贞,杨干贞死。

第五部分 宋 代

后晋高祖天福二年(937年)

段思平即位,改号大理国,建都大理。大理国开科取士。

后晋高祖天福八年(943年)

南宁州酋长莫彦珠率其本部十八州,都云酋长尹怀昌率其昆明十二部,牂牁张万浚率其夷、播七州,皆归附于楚王马希范。

后晋出帝开运元年(944年)

大理国段思平卒,子段思英立。

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年)

大理国段思英叔父段思良废段思英自立。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

大理国段思英卒,子段思聪立。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

大理从建昌城派人由黎州递牒,贺宋太祖平蜀。王全斌进云南地图。

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年)

大理国段思聪卒,子段素顺立。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

大理国布燮段子珍会盟东方三十七部于石城(今曲靖),立《会盟碑》。

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

乌蛮首领普贵纳土内附,因赐王爵以镇一方。在宋太祖《敕普贵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眼”之句,“贵州”之名始于此。

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年)

宋在大渡河造大船,设渡口,“以济西南蛮之朝贡者”。

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

大理国段素顺卒,子段素英立。

宋太宗淳化元年(990年)

大理国诺驱自部以马二百五十匹至黎州(今四川汉源)求互市。

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年)

宋封大理国王段素英为检校太保、归德大将军、依归忠顺王。

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

宋遣辛怡显出使大理,著《至道云南录》。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

大理国开科取士。

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

泸州所属地方,有乌蛮王子得盖居其地,部族最盛,累遣人诣官,自言愿得州名以长部落,因赐号姚州,铸印予之,并敕书一通以贻子孙,号“罗氏鬼主”,“罗氏鬼国”之名始见于此。

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

宋枢密副使狄青破南天国(治今广西南宁)侬智高于昆仑关(今广西宾阳),侬智高奔大理。狄青军入云南。大理国段思廉杀侬智高。

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

姚州杨允贤为首的人民起义,为高智升镇压。

大理国封岳侯高智升为鄯阐侯,子孙世袭。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

龙番、罗番、方番、石番、张番八百九十人入觐,贡丹砂、毡、马,赐袍、带、钱、帛有差,号“西南五蕃”。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

宋峨嵋进士杨佐出使大理国买战马,归著《云南买马记》。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大理国遣使贡金装碧玕山、毡罽、刀剑、犀皮甲、鞍辔等。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

大理国段寿辉禅位于段思廉孙段正明。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

大理国段正明禅位为僧,鄯阐侯高升泰自立为王,改号大中国。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

大中国高升泰卒,遗命子高泰明还政段氏,立段正明弟段正淳,史称后理国。高泰明为相。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

大理国高泰明分别封子高明量于威楚府(今楚雄)、子高明清于统矢府(今姚安)、叔高升祥于鄯阐府。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

大理国遣使高泰运入宋求回经籍六十九种、药书六十二本。大理国鄯阐李观音得入朝,贡金马杖八十节,赐八章礼衣、龙头剑,授安东将军。十二月,大理国西部大疫。

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

大理国段正淳禅位为僧,子段正严立。

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

三十七部起义,高氏镇压。

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

大理地震,倒十六寺。东方三十七部反大理国,布燮高泰明平之。

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

大理派出进奉使天驷建彦贲李紫综、副使坦绰李伯祥至京师,贡马三百八十匹及麝香、牛黄、碧玕山等,宋封段和誉为“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

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

大理国遣使上朝入贡,宋封段和誉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

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

大理国布燮高泰明为宋使臣钟震、黄渐造《维摩经》一部。

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

大理国求入贡和卖马,宋允卖马,不接受进贡。

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年)

大理国入朝,再贡象、马。

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

大理国东方三十七部复反。

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

大理李观音得、董六斤黑、张般若师等二十三人至横山,议市马。

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

僰夷首领叭真建景昽金殿国于今景洪。

大理国画匠张胜温画成梵画,后称《张胜温画卷》。

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

大理国使人入宋取《大藏经》,置大理五华楼。

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年)

大理国击东方三十七部,追至寻甸,平之。

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年)

蒙古军经四川攻大理国,大理国命高禾迎战九河,败死。宋遣使来吊祭高禾。

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年)

忽必烈经甘肃、四川等地迂回向大理国进军。

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年)

九月,蒙古军经四川至金沙江,乘革囊及木筏渡江。十二月,攻入大理,段兴智逃往鄯阐,相国高泰祥被追杀,大理国亡。蒙古军得大理国五城、八府、三十七部。姚枢搜访大理国图籍。

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年)

忽必烈北归,留兀良合台镇守。蒙古军攻入鄯阐,擒段兴智,赦之。

宋理宗宝祐三年(1255年)

兀良合台率蒙古军攻占滇东、滇南地区。段兴智与其季父信苴福入朝献地图,奏治民之策,封段兴智为摩珂罗嵯(大王),管领八府,世袭总管。以信苴福领其军。

宋理宗宝祐五年(1257年)

大理总管段兴智与信苴福率爨僰军二万为前锋,导兀良合台平诸郡之未附者,攻降交趾。

第六部分 元

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年)

设大理等处宣慰都元帅府。

元世祖中统五年(1264年)

爨僰僧人舍利畏联结威楚、统矢、鄯阐及东方三十七部三十万人起义,大理总管段实平之。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

舍利畏为首的各族人民大起义。

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

八月,元以皇子忽哥赤为云南王,移镇大理。

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年)

任张立道为云南王府文学,管屯田事。

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

蒙古改国号元。大理等处宣慰都元帅宝合丁毒杀云南王忽哥赤,事发被诛。以皇孙松山为梁王。

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

元军征大理,乌撒率先归附于元,遂置乌撒路招讨司,后改为乌撒路、乌撒军民府,升乌撒乌蒙宣慰司,隶于云南省。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

元设云南行中书省,治中庆路(今昆明),以赛典赤·赡思丁为平章政事,以脱忽鲁为云南王,段实为大理军民总管,张立道为大理等处巡行劝农使。赛典赤在任期间修水利、垦田,颇有政绩。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

爨僰舍利畏军再起兵,大理总管段实使人刺杀之。于威楚、大理等十二处兴办民屯。

思州土酋田景迁附元,遂立思州安抚司。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

云南废万户府,设三十七路、五府、五十四州、四十七县。设站赤七十八。准云南行使钱贝。赛典赤建孔庙、明伦堂,修中庆路松华坝及城南盘龙江。交趾王至云南求为藩属。

置普安路,其地在今贵州盘县、普安、兴仁一带。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

缅甸侵扰永昌,云南都元帅纳速剌丁讨之。

大理总管段实平腾越蒲蛮、阿昌、金齿未降部落。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

罗甸国主罗阿察纳土附元,以其地置八番罗甸宣慰司。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

云南行省右丞爱鲁将兵平定罗氏鬼国,次年罗氏鬼国复举兵反元,战争持续三年之久。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

张立道为大理等处巡行劝农使,修浚滇池,教民蚕桑。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

大理总管段实入朝,授大理威楚金齿等处宣慰使都元帅兼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参知政事。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

元军破缅甸江头(今缅甸杰沙)、太公(今缅甸达冈)。云南诸路建学。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

灭罗氏鬼国,乃立亦溪不薛三路达鲁花赤,留兵镇守,其后改为亦溪不薛宣慰司,其地在今毕节大方、织金、黔西等地。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

纳速剌丁为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选官专督屯田,始建军屯。云南王怯烈统兵移镇缅甸,置缅中行省。

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

始立迤西各路宣慰司。

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

元将忙兀鲁侵八百媳妇国(今缅甸东部及泰国西北部)。

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

元调兵镇抚金齿。设驿站达缅甸。澜沧江铁索桥修成。

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

二月,立乌撒(今贵州威宁)、乌蒙(今昭通市昭阳区)等县。十二月,云南行省左丞刘深议征八百媳妇国。

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

乌撒乌蒙宣慰使李京著《云南志略》,云南始有地方志书。土官宋隆济乱,乌撒、乌蒙、东川、芒部(今镇雄)等起兵响应贵州乌蛮蛇节反元。

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

元将刘国杰击宋隆济、蛇节,平之。刘深征八百媳妇国败还,被诛。

改八番罗甸宣慰司为普定路。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

元立《平云南碑》于大理点苍山麓。

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

六月,沾益、乌撒、乌蒙地震。

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

元封老的为云南王,赐金印。

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

罢征八百媳妇国。八百媳妇及车里(今西双版纳)献象进贡。

元泰定帝泰定四年(1327年)

八百媳妇国请元置官守,立蒙庆宣慰司都元帅府(在今泰国者线)及木安(在今泰国清莱)、孟杰(在今泰国清莱)二府于其地。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

元置八百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治今泰国清迈。以土官昭练为宣慰使都元帅。

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

吐蕃侵大理,总管段光败之。

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

元封阿鲁为云南王。

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年)

元封阿鲁子勃罗为周王,镇云南。吐蕃侵入河尾,大理总管段光御之,大胜。

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

段光遣张希矫率兵攻鄯阐,为梁王击败。次年,梁王派兵袭大理,段光御之,大胜。

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年)

元置邦牙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并总管府,治缅甸地。梁王攻大理,总管段光败之于昆弥山(今弥渡定西岭)。

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

麓川路(今瑞丽)土官思可法乱,云南平章政事伊图讨麓川思可法。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

麓川思可法降,立平缅宣慰司,以思可法为宣慰使。

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

梁王奏授段功为云南行省平章,以女阿盖妻之。

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

红巾军明玉珍部攻克昆明,梁王奔楚雄,大理总管段功镇压红巾军。

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

思南宣慰使田仁智纳元所授印信、诰身,率先归附朱元璋,乃命田仁智为思南道宣慰使,后改称思南宣慰使司,其所领长官司陆续增至十七处。朱元璋开始在贵州建立统治。

第七部分 明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

荔波蒙、皮、雷三姓土司为明朝军队所灭。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

正月,湖耳洞长官杨秀宋等入朝,乃置湖耳、潭溪、新化、欧阳、古州八万、亮寨等六处蛮夷军民长官司,是为明朝在贵州设置的第一批长官司。此后,在贵州先后建立了七十余处长官司。

罢顺元路,合水西安氏、水东宋氏二土司地设置贵州宣慰司,霭翠为宣慰使。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

十二月,设置永宁卫和贵州卫,与四川成都卫、湖广武昌卫互为犄角。贵州卫所设置自此开始,整治驿道也由此发端。

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www.xing528.com)

播州宣慰使杨铿等入朝,仍置播州宣慰使司,以杨铿为宣慰使,罗琛为宣慰同知。水西土官霭翠与水东土官宋蒙古歹(宋钦)亦入京朝贡,命将水西、水东二土司地合置贵州宣慰使司,以霭翠为宣慰使,宋钦为宣慰同知,设司署于贵州,称贵州宣慰司城。

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

升永宁长官司为宣抚使司,以禄照为宣抚使,宣抚司与永宁卫同城。升金筑长官司为安抚司,以密定为安抚使。

明第五次派使臣、中书省知政事吴云入滇,招降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梁王派人在途中杀害吴云。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

十二月,明征南将军傅友德,副将军蓝玉、沐英率军三十万攻云南。元梁王遣司徒平章达里麻率十万元军于白石江(今曲靖)抵抗,败退,达里麻被俘。明军入昆明,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投滇池死。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

正月,设立贵州都指挥使司,与贵州宣慰司同城,隶于右军都督府。二月,诏谕水西、乌撒、乌蒙、东川、芒部各首领,率土民开筑道路,以六十里为驿,置邮驿以通云南。

明军克大理,云南悉平,置云南都指挥使司、云南布政使司、云南按察使司。五月,乌撒、乌蒙反明,傅友德、沐英平之。乌撒、乌蒙、芒部三府划属四川。九月,云南府土官杨苴聚众攻昆明,都督谢熊、都指挥冯成固守,沐英自乌撒驰救,平之。

置普安府,以那邦妻适恭为知府,以元代的乌撒乌蒙宣慰司地分置乌撒、乌蒙二府。

明太祖洪武十六年(1383年)

留沐英镇云南。麓川、车里、缅甸、八百媳妇诸地纳款内附。

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

从江苏、江西等内地移民入云南。

因感永宁至乌撒间军事力量不足,乃将云南乌蒙卫移驻毕节,改称毕节指挥使司,隶于贵州都司。普定军民府知府者额遣其子吉隆及其营长之子阿黑子等十六人入国子监,朱元璋诏赐袭衣、靴袜,首开贵州土司子弟入国学先例。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

麓川思伦法侵入定边(今南涧县),沐英率军败之。

十一月,麓川思伦法降,麓川平。

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

乌蒙、芒部文官遣子入国子监读书。广南侬其佑反,指挥同知王俊平之。

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设置陈蒙烂长官司,授张均为世袭长官。

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贵州宣慰使霭翠卒,其子尚幼,遂由其妻奢香代袭。

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置缅中军民宣慰司,以普剌浪为宣慰。越州酋阿资复乱。

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

缅甸诉麓川思伦法侵其地,明遣行人李思聪、钱古训使缅调解。归作《百夷传》。越州酋阿资复乱,明西平侯沐春会平羌将军何福击斩之。

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

八月,贵州宣慰司女土官奢香病故,朝廷特遣使祭奠,其子贡马谢恩,太祖朱元璋褒奖其“守土最为诚恪”,赐姓安,自此始称“水西安氏”。

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沐春、何福平麓川刀干孟之乱,以思伦法为麓川平缅宣慰使。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

十月,立缅甸、车里等十宣慰司。

以普安军民府地设置普安安抚司,慈长为安抚使,领罗罗夷民十二部,号十二营。

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年)

十二月,明西平侯沐晟征八百大甸(地在今西双版纳、缅甸东部),降之。

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

明遣官招谕边夷,大小古剌等部落皆来朝贡,立宣慰司二,长官司五。

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

麓川宣慰使思任法乱,黔国公沐晟讨之,都督方政战死。

明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

明遣定西伯蒋贵、兵部尚书王骥统兵征麓川,思任法兵败逃缅甸。

明英宗正统八年(1443年)

思任发子思机法据孟养(今缅甸克钦邦),王骥、蒋贵再征麓川,破思机法军,明军临缅甸。

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

缅甸杀思任法,送思任法首级及妻于明军。

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

王骥率师三征麓川,败思机法军。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

王骥率军至孟养,思机法弟思禄降,麓川乱平,于伊洛瓦底江西岸孟养地界立碑而还。

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年)

缅甸执思机法,送京师杀之。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

令宣慰、安抚等官应袭子弟,凡年十六岁以上者,俱送宣慰司学充增广员。用强制手段促使土司子弟入学。

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

普安州土官之妇米鲁及营长福佑等举兵反明,调贵州、云南官军征讨,直到次年七月,以八路围攻进逼,方将米鲁事件平息。

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

增设铜仁府抚苗通判一员,继后,因各地民族问题复杂,乃于贵州布政司增设抚苗右参议,令思南、石阡、思州、铜仁听其提调,进而管理都匀、镇远、黎平三府及龙里、新添、平越、清平、都匀、兴隆、黄平等卫所民族事务。

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

武定土府领府事瞿氏之继子凤继祖乱,攻富民、罗次、曲靖、寻甸等处。兵部尚书、云南巡抚吕光洵、黔国公沐朝弼督兵讨之,杀凤继祖,平乱。

明神宗万历四年(1576年)

李元阳纂修《云南通志》成。缅军攻迤西,迤西副使罗汝芳遣兵击败。

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年)

缅军攻迤西,陇川岳凤应之。

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年)

岳凤据陇川附缅,导缅甸洞吾王朝军内侵,陷顺宁(今凤庆)、施甸、猛淋(今龙陵大坝)、盏达(今盈江莲花山)等地,腾越游击刘

、永昌参将邓子龙击破于姚关(今施甸姚关)等地,岳凤降,明军入缅,缅甸请降。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

缅军入侵蛮莫(今缅甸曼冒),副总兵邓子龙击退之。

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缅甸首领莽应里遣将允墨与猛卯(今瑞丽)土司多俺配合,入侵芒市、陇川等地。

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

云南巡抚都御使陈用宾遣兵击走入侵缅军,擒斩多俺。筑神护、万仞、巨石、铜壁、铁壁、虎踞、天马、汉龙等八关于腾冲边境土司地区,置兵戍守,以御缅军入侵。

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举兵反明,四川、贵州、湖广三省震动。

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六月,明军直逼杨应龙的最后据点海龙屯,最后平定播州。平播州后,采取了几项重大措施:一是改土设流;二是建卫设屯,恢复驿站;三是丈田限田;四是安抚夷目;五是设立学校。

明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年)

明派税监杨荣开阿瓦、孟密宝井,胁迫丽江土司献地开采,虐民激变,腾越厂民焚厂杀委官张安同。

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

武定金沙江领马头阿克以知府陈典贪婪逼反,攻入武定、元谋、罗次,围昆明,自立为武定知府,攻入嵩明、禄丰。巡按御使周懋相于次年平之。

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年)

建水土酋刀春琪勾结交趾兵入侵,王弄山土舍沙源率众堵截,胜之。

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

水西宣慰司同知安邦彦响应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反明,史称“奢安之乱”,安邦彦率兵围困贵阳。

明思宗崇祯五年(1632年)

阿迷州(今开远)土酋普名声反,广西府(今泸西)知府张继孟毒杀普名声,普妻万氏招赘沙定洲,在阿迷、广南反明。

第八部分 清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

九月,元谋土司吾必奎反,攻武定、禄劝、楚雄,明黔国公沐天波平之。十二月,沙定洲袭攻沐天波,据省城,沐天波奔楚雄,沙定洲攻入大理、蒙化。

清世祖顺治四年(1647年)

大西军进入云南,逐沙定洲,攻昆明。

清世祖顺治五年(1648年)

大西军执沙定洲,杀于市。大西军拆文庙祀张献忠。

清世祖顺治十二年(1655年)

大西军扶明抗清,奉永历帝入滇。

清世祖顺治十四年(1657年)

李定国、孙可望战于交水,孙可望败,降清。

清世祖顺治十六年(1659年)

吴三桂率清师入滇,永历帝入缅。

元江土知府那嵩反清,吴三桂平之。

清圣祖康熙三年(1664年)

吴三桂由云南出兵进剿贵州水西,擒杀水西宣慰使安坤,并攻克盐仓,俘获乌撒土司安重圣。安坤事件基本平定。

滇中、滇东、滇东南彝、白、壮等各族人民反清,吴三桂平之。

清圣祖康熙四年(1665年)

五月,据吴三桂奏,将水西十一则溪地改流,设平远府、大定府、黔西府。次年,又将乌撒地改设威宁府,隶贵州。湖广黎平府亦改隶贵州。

宁州、新兴、嶍峨、蒙自、石屏、路南、陆良、弥勒等地各族人民拥沐天波子沐神保反清,攻临安、蒙自、嶍峨、易门、弥勒、通海、石屏、宜良等州县,总督卞三元、巡抚袁懋功会同吴三桂军平之。

水西土司安坤被俘,乌撒土司安重圣被杀。

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复授安坤子安圣祖为水西宣慰使。

清圣祖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水西宣慰使安圣祖死,无嗣,宣慰司撤销。

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清廷下令:“湖广各府县熟苗中有通晓文义者,准与汉人一体应试,广西土司之民人子弟及贵州苗民并照此例。”

清世宗雍正四年(1726年)

云贵总督鄂尔泰派兵征广顺州长寨,奏请改土归流,揭开了西南大规模改土归流的序幕。

移贵阳同知驻长寨,改长寨厅。

划威宁可渡河以西的二站、六铺归隶云南宣威。

原属湖南之天柱营改隶贵州。

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

景谷拉祜族人民起义反清。云贵总督鄂尔泰在乌蒙、镇雄二府改设流官,土府禄万钟、陇庆侯逃川被捕获。乌蒙、镇雄二府由四川改隶云南。

镇沅土夷刀如珍等乱,副将张应宗平之。

清世宗雍正八年(1730年)

设迤东道,驻寻甸。鄂尔泰筑维西、中甸、阿墩子、浪沧江、其宗、喇普、奔子栏格等土城。

清世宗雍正十年(1732年)

五月,倮黑、摆夷人民在思曼河起义反清,墨江、元江、新平响应,历经三年被镇压。

清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年)

包利、红银领导苗民于古州起义,扩展至黔东南及思州、铜仁、都匀、平越各府,在六省官兵镇压下于次年失败。

清高宗乾隆三年(1738年)

于新辟苗疆及其相关地区设古州左卫、古州右卫、台拱卫、清江左卫、清江右卫、八寨卫、丹江卫、凯里卫、黄平卫等九卫,实行屯卫制。

清高宗亁隆十一年(1746年)

弄更扒在泸水、云龙、腾越等地领导力些人民起义反清,后被清军镇压。

清高宗亁隆十三年(1748年)

祝老四在秤戛领导力些人民起义,毁鲁掌、六库(今泸水)土司司署,向永昌进军,后被清军镇压。

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清政府发动平定四川西北藏区大、小金川之战。

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户撒阿昌族人民起义反抗土司压迫。

清高宗乾隆六十年(1795年)

石柳邓、石三保、吴八月等领导黔东北、湘西苗民起义,扩展至四川酉阳、秀山一带。在黔、滇、湘、鄂、川、桂、粤七省官兵联合镇压下,于嘉庆二年(1797年)失败。

清仁宗嘉庆二年(1797年)

韦朝元、王阿从(王囊仙)领导仲家人民于南笼府起义,扩展至黔西南、黔南各地。本年八月在黔滇两省官军镇压下失败。

罗平、师宗等地苗人、仲家人民在韦朝元、王囊仙领导下起义反清,支持湘西苗民起义。

清仁宗嘉庆四年(1799年)

维西力些恒乍绷起义。

猛猛(今双江)傣族土司罕朝鼎暴虐,倮黑人民拥李文明、李小老领导抗暴,攻入猛猛,进攻缅宁(今临沧)。次年为云贵总督书麟镇压。

清仁宗嘉庆六年(1801年)

维西受灾,官员催租逼债,力些人民在恒乍绷、腊者布领导下起义。次年,烧土千总衙门,占喇嘛寺,丽江力些、纳西和怒江沿岸怒子数百人参加起义。占领石鼓,包围维西城。至嘉庆八年(1803年),为总督琅镇压。

清仁宗嘉庆十九年(1814年)

潞西塌岗瓦领导德昂人民反清。

清仁宗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

离罗依在元阳领导哈尼、罗罗反清,杀土目龙安国,攻尼查(今红河县)、元江,后为总督伯麟镇压。

清宣宗道光元年(1821年)

永胜、华坪人民在唐贵领导下反清,后被总督庆保镇压。云龙州白羊厂汉、回械斗。

清宣宗道光九年(1829年)

王崧编纂《云南备征志》成。

清宣宗道光十三年(1833年)

七月二十三日,昆明、嵩明、宜良、澄江、寻甸、宣威、昭通、蒙自、江川、阿迷、呈贡、陆良等州县地震,死六千余人。

保山七哨汉民自设牛丛会,擅杀回民。汉、回互斗愈烈,回民丁灿廷、杜文秀等上京控诉。

清宣宗道光十三年至道光十九年(1833—1840年)

川西南的越西、峨边、马边等地罗罗起义反清,清廷派四川提督进行镇压,但直到鸦片战争时,反清事件仍时有发生。

清宣宗道光十五年(1835年)

云贵总督阮元命王崧、李诚纂修《云南通志稿》成。

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永昌回汉械斗甚烈,云贵总督贺长龄命提督张必禄带兵防剿,多杀回民。后清廷任林则徐为云贵总督,查办迤西汉回互斗案,剿处保山七哨首犯。

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林则徐到迤西,会审丁灿廷、杜文秀京控案,提出“只分良莠,不分汉回”,事渐息。

清文宗咸丰二年(1852年)

独山杨保光率领仲家民众起义。

清文宗咸丰三年(1853年)

二月,杞彩顺发动哀牢山彝族人民起义。

清文宗咸丰五年至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55—1872年)

张秀眉等领导黔东南苗人农民起义。三月,台拱高坡爆发苗民抗税事件,清政府高压政策激起苗民愤怒;四月,苗人农民在张秀眉等领导下,于台拱蚂蚁寨誓师,组成起义军,直至1872年四月以失败告终。

三月,潘新简、吴邦吉等领导水人起义。

五月,姜映芳领导侗人起义。

清文宗咸丰六年(1856年)

四月,李文学在弥渡天生营领导起义,称彝家兵马大元帅,与杞彩顺配合,攻楚雄。

八月,杜文秀在蒙化、永平发动回民武装起义,攻入大理城,称总统兵马大元帅,建立大理政权。

清文宗咸丰八年(1858年)

十一月,普安厅大坡铺华家屯张凌翔等率回民起义。

清文宗咸丰九年(1859年)

武定彝族毕顾保起义。勐腊、勐捧、勐遮、勐醒、勐满傣族人民反抗土司压迫。李永和、蓝朝鼎在昭通和大关起义反清,后进入四川,与太平军配合战斗。提督褚克昌率清军攻富民、易门、安宁、昆阳、禄丰等十余县。墨江和尼人田四浪领导和尼、蒲满人民起义,加入李文学农民政权。

十一月,兴义府回民张福田起义,占新城。

四川中瞻对藏族土司工布郎吉起兵抗清,清廷令原驻藏大臣、四川总督琦善带兵前往镇压。

清文宗咸丰十年(1860年)

褚克昌攻取楚雄、弥渡,达祥云云南驿,杜文秀军击败清军于宾川,褚克昌战死。马如龙袭取楚雄,回围昆明,提督林自清坚守,马如龙军退。

藏、羌人民爆发松潘起义,起义军攻下九关六堡,占领松潘厅城,多次击败清军,坚持六年之久,有力地支援了李永和、蓝朝鼎起义和石达开部太平军的反清斗争,是鸦片战争前后四川少数民族反清斗争中规模最大、时间最久、对清朝打击最重的一次起义。

五月,黔西北以苗族农民为主,兼有仲家、罗罗等,在陶新春、陶三春兄弟领导下起义。

清文宗咸丰十一年(1861年)

贵州青岩发生反洋教的“青岩教案”。

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年)

贵州开州发生“开州教案”。

清穆宗同治二年(1863年)

三月,第一次重庆教案发生。六月,石达开所部太平军在大渡河畔覆没。

清穆宗同治三年(1864年)

九月,回民军马忠于兴义府降于官军。张凌翔等以马忠叛,屠其家。十月,马忠又杀张凌翔等。

清穆宗同治四年(1865年)

第一次“酉阳教案”发生。

清穆宗同治五年(1866年)

清廷令云南布政使岑毓英围剿猪拱箐苗民军。

清穆宗同治六年(1867年)

六月,猪拱箐为清军攻破,黔西北苗民起义失败。

杜文秀军二十万东征,攻取滇中各州县,围攻昆明,马如龙固守。

清穆宗同治七年(1868年)

第二次“酉阳教案”发生。

清穆宗同治八年(1869年)

六月,潘新简等领导的荔波水民苗民起义失败。黔南苗民军在羊安大败提督张文德。

清穆宗同治九年(1870年)

鹤丽镇总兵杨玉科率军攻取迤西各州县。清军攻占通关,李文学部王泰阶战死,田四浪被俘杀。弥勒回民起义军被清军包围,文山、丘北等地苗、罗罗、壮前往支援起义军。

清穆宗同治十年(1871年)

四月,黔南苗民军领袖柳天成被奸细刺死,部众瓦解。

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年)

四月,李文彩战死牛塘。张秀眉在乌东山为楚军擒获,送湖南遇害。

清穆宗同治十二年(1873年)

“黔江教案”发生。

巴塘藏民拆毁法国教堂,驱逐教民。

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年)

二月,柏郎率英军一百余人侵入腾越厅,英翻译官马嘉理欲与之会合,被边地景颇、摆夷人民击毙,柏郎撤退,称“马嘉理案”。

清德宗光绪二年(1876年)

松磨土司统治下的藏、羌各族百姓杀了驻黑水芦花大头人苍旺郎季,烧毁土司寨子,但在地方豪绅和上层喇嘛的“调停”、威逼、欺骗下,藏、羌民众被迫缴纳罚银七千两重修官寨。

清德宗光绪九年(1883年)

云南“浪穹教案”,是近代云南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教案。

清德宗光绪十年(1884年)

苗人项崇周率领文山州苗、瑶、壮、汉等族人民抗击入侵法军,坚持斗争多年。

清德宗光绪十一年(1885年)

英军侵入西盟山,边民抗争。

清德宗光绪十二年(1886年)

第二次重庆教案发生。

丹巴县巴底乡邛山村的三十二户藏族农奴在德呷木强绒的领导下起义。

清德宗光绪十三年(1887年)

巴塘兴起反洋教风潮。

清德宗光绪十七年(1891年)

英缅有限公司侵入云南阿佤山开采邦海银矿。英国派斯格得率武装探测队侵入西双版纳,遭到摆夷人民抵抗。

清德宗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越西彝民开展了反洋教斗争。

清德宗光绪二十三年至清爱新觉罗溥仪宣统三年(1897—1911年)

滇西边境各族人民为抗击英军、保卫边疆,掀起了抗击英国侵略的武装斗争。

清德宗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班洪、班老人民抗击侵入滇境的英缅军。

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茂州羌民不堪忍受土司的奴役和压迫,爆发起事。

清德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七八月间,西昌彝民起事,坚持半年后被镇压下去。

云南镇边厅倮黑、佤、摆夷等各族人民不堪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在张朝文、李三明、刀文林等人领导下先后发动起义,历时九年之久。

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发生巴塘事件,杀死清朝驻藏帮办大臣凤全。

茂州藏、羌人民为反对食盐专卖举行武装暴动。

清德宗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赵尔丰任督办川滇边务大臣,在川边厉行改土归流,开发藏区。

都匀地区苗、布依等各族人民爆发反苛派斗争,被当局派兵镇压。

清德宗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贡山怒、藏、傈僳、独龙各族人民烧毁法国所建白哈罗教堂。阿墩子弹压委员兼管怒俅两江事宜,提出开发巩固边疆建议。

成都满族民众苦于生计日绌,在清廷颁布“裁停旗饷”的刺激下,爆发骚动事件。

清德宗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美姑县彝民为阻止美国传教士巴克尔到牛羊坝测绘地图和勘察铜矿,进行了起事。

十二月,同盟会发动摆夷、傈僳、景颇、汉等各族人民联合举行干崖起义。

清爱新觉罗·溥仪宣统元年(1909年)

泸水傈僳族人民在片马抗击英军。

清爱新觉罗·溥仪宣统三年(1911年)

四川藏、羌、彝、回、土家、苗等族群众踊跃参加到当地保路同志会中。

6月16日,代理川滇边务大臣傅嵩秋上奏朝廷,请求建立西康省。

9月25日,四川荣县独立。

10月30日,云南新军在昆明响应武昌起义,发动了“重九起义”,成立“大中华民国云南军都督府”。

11月7日,“大汉贵州军政府”成立。

11月5日,同盟会在龙泉策动新军起义。

11月22日,同盟会在重庆起义,建立了以同盟会员为主体的蜀军政府,公推张培爵为都督,夏之时为副都督,并通电全国,宣布独立。

11月27日,“大汉四川军政府”在成都成立。

第九部分 中华民国

1912年

1月,滇军入黔。

4月,唐继尧任贵州都督。

4月,李根源在兰坪营盘街创设“怒俅殖边总局”,并调集兵丁组建第一至第四殖边队向怒江区域进发,9月基本上控制了怒江全区,并筑营固守。

滇西土司区新设干崖、盏达、陇川、猛卯、芒遮板五弹压委员,南甸土司区新设腾越厅八撮县佐。

西双版纳车里宣慰司土司刀承恩等“合词公请暂缓改流”,于是边防督办柯树勋提出了既保留土司制度又增设流官政权的“治边十二条”,在西双版纳地区推行“不改之改”政策。

1913年

四川实行“废省改道”计划,以道统县,全川划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东和川边的边东、边西七道。同时废府,改厅、州为县,原宁远府属七县隶属建昌道(上川南道)。雷波隶属永宁道(下川南道)。

独龙族人民在独龙江抗阻英军入侵进行的勘测活动。

8月,四川响应“二次革命”,宣布独立。

云南废府、厅、州,其中厅、州均改为县,全省划为四个区,各设观察使署,并增设盐丰、盐兴、漾濞、弥渡等县。在边地、民族聚居区域永宁、泸水、威信、靖边等地设弹压委员或行政委员,以为将来改县作准备。

云南军督府参照李根源提议,分别在南甸、干崖、陇川、盏达、猛卯、户撒、腊撒、遮放、芒市和猛板等诸地设十个土司行政委员。

11月,裁撤思茅县属十一个行政区,并为八区,设思普沿边行政总局于车里宣慰司,柯树勋任局长。下设的八个分区,分别为第一区治车里、第二区治猛遮,第三区治猛混(后迁勐海)、第四区治大猛龙、第五区治猛腊、第六区治易武、第七区治普文、第八区治官房(六顺)。

丽江府裁府存丽江县,中甸厅、维西厅、剑川州、鹤庆州,兰坪州改为县。兰坪县设石登村县佐。阿墩子、泸水弹压委员改为行政委员。

永昌府裁府存保山县,设十五喧、施甸县佐。腾越厅改为腾冲县,设八撮、龙川江县佐。龙陵厅改为县,设潞江县佐。永康州改为镇康县,设猛朗(猛捧)、小猛统县佐。五弹压委员改为行政委员。

顺宁府裁府存顺宁县,设右甸县佐,缅宁厅、云州改为县。缅宁县设四排山县佐。镇边直隶厅改为县,后更名为澜沧县,设雅口、上改心县佐。

普洱府裁府存宁洱县,思茅厅、威远厅、他郎厅改为县。后威远县、他郎县更名为景谷县、墨江县。

11月1日,兴义系军阀开始统治贵州。

11月3日,唐继尧离黔赴滇就任云南都督。

1914年

2月11日,贵州增设邛水、大塘、长寨、册亨、三合、沿河、后坪、省溪八县;贵筑县移治扎佐,普定县移治定南,都匀县移治平舟改称平舟县,开泰县移治锦屏改称锦屏县。

5月,蒙藏事务局改组为蒙藏院。

北洋政府以金沙江东西的三十三县建置川边特别行政区。

外交部驻滇特派员张翼枢拟订《修改对汛办事章程》三十四条,经省长公署核准。

8月,北洋政府公布《县佐官制》。嗣后云南等省份于县境要津地方设置县佐,作为县政之佐理,其驻地以不与县知事同城为原则。

1915年

12月25日,云南护国起义爆发,云南宣告独立。

1916年

菖蒲桶、上帕、知子罗殖边公署改为行政委员公署。大理府云龙州裁府改州为县。

1月27日,贵州宣布独立。

7月6日,黎元洪任命刘显世为贵州督军,戴戡为贵州省长。

8月9日,黎元洪任命贵州省长戴戡会办四川军务,贵州省长暂由刘显世兼署。

12月10日,戴戡在重庆宣布就任四川省长。

1917年

8月11日,唐继尧通电,响应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护法运动”,就任滇、黔靖国联军总司令,发动以夺取四川为目的的“靖国战争”。

12月,滇、黔靖国联军占领重庆。

《修改对汛办事章程》颁布施行,根据章程,“对汛在云南段内共设督办二员,一驻河口,一驻麻栗坡”,河口、麻栗坡对汛副督办改为对汛督办。

1918年

四川军阀防区制开始形成。

康、藏冲突后,康区二十一县被藏军占领。

2月,滇、黔靖国联军占领成都。

9月,唐继尧以滇、川、黔靖国联军总司令名义召开“重庆联军会议”,并就任广州护法军政府总裁。

1919年

丽江楚沙扒领导傈僳族、普米族人民起义。

1月初,贵州省政府何麟书全权负责续修《贵州通志》,旋即拨款八万元作修志经费,并聘请任可澄为总纂。

1920年

11月15日,任可澄任贵州省临时省长。

12月7日,任可澄通电就任贵州省长,并声明仅以三月为期,届时即自行解除职务。

1921年

年初,驻川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率部返滇,夺取云南统治权,驱逐唐继尧,唐继尧离开昆明赴香港。

10月24日,任可澄通电辞去贵州省长职务,各界推举王伯群继任,并电广州政府加以委任。但由于王伯群在上海,省长暂由卢焘兼署。

12月4日,孙中山任命王伯群为贵州省长。

1922年

年初,在李友勋、龙云等的拥护下,唐继尧率军返回云南夺权,顾品珍在战争中身亡,唐继尧重新掌握云南政权。

唐继尧改组云南省政,设立云南省政府,以省长“总揽全省军民政”,并颁布了《云南省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了省长的各项主要职权及省政府各部门的设置。并且,在滇中、滇东、滇南、滇西设四名直属省政府的镇守使。

英国人重新侵占云南的片马,并大举进攻江心坡,对中缅北段未定界的广大地区实行军事占领。

8月20日,袁祖铭通电就任贵州省长。

1923年

3月14日,贵州各界推举刘显世为省长。

10月14日,刘显世通电称病去职,省长之职由唐继虞代理。

1924年

柯树勋出于“使彼等开拓眼界,增进见识,使知中国之伟大,而泯其夜郎之念,以奠沿边于磐石之安”的考虑,率领十二版纳各勐土司、头目、团首一百二十余人赴省城昆明观光。

改川边道为川边特别行政区。

思普沿边行政总局改为殖边总办,各区改设殖边公署。

1月30日,唐继虞自行解除贵州省长职务。

2月1日,刘显世宣布复任贵州省长。

1925年

改川边特别行政区为西康特别行政区,置西康屯垦使,兼摄民事,亦称为西康屯垦区。自此,西康作为行政区划名称,正式取代了“川边”。

1月23日,彭汉章率部进驻贵阳接收省政府。

2月18日,段祺瑞任命彭汉章为贵州省长。

1927年

刘文辉进入西康,通过任命残余土司为各县之总保、保正或村长,最终完成了西康土司的改流。

宁属为川军第二十四军防区,成立“宁属整理委员会”,管理各县民政。

2月21日,贵州省政府改组,周西成为省政府主席,贵州进入桐梓系军阀时期。

1928年

1月,国民政府成立建设委员会、资源委员会,负责调查边疆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建设边疆民族地区。1月17日,南京政府正式任命龙云为云南省主席。

2月,国民政府成立蒙藏委员会筹备处,以替代蒙藏院。

8月,国民政府成立了全国禁烟委员会。

9月,国民政府制定并公布了禁烟法,规定无论鸦片及其代用品的种、制、运、售、吸一律禁止,违禁者一律科刑。

四川废道,以县直属于省。

成立西康建省筹备委员会。

澜沧县上改心县佐与缅宁县四排山县佐合置双江县。

10月28日,周西成、李燊“黔东之战”拉开战幕。

11月,国民政府任命刘文辉为四川省主席,刘湘任川康裁军编委会委员长。

国民革命军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接管西康。

1929年

3月,四川省政府正式成立。

四川省设立重庆市,辖江北及巴县两县城区和长江南岸沿江地区。

设西康特区政务委员会,负责处理民政事务。

6月,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蒙藏之决议案》,对边疆学校的设置、行政机构的设立、经费的划拨、学生的优待等都作了规定。

龙云基本上消灭了云南省内的其他大小军阀,夺取了云南的最高统治权,奠定了以龙云和卢汉为核心的彝族统治集团统治云南二十余年的基础。

11月,国民政府内政部、外交部委派尹明德为滇缅界务专员,到滇缅北段未定界继续调查。

奉国民政府通令,云南省实行省县两级制,废除道制,截至11月底,将各道道尹一律裁撤。道尹中负有殖边任务者,另案筹设第一、第二殖边督办公署,署理边地政务。

11月底,云南省务会议议决于西南沿边设立第一、第二两殖边督办公署,监督沿边各属,专办边务事项,由政府任命李曰垓为第一殖边督办、禄国藩为第二殖边督办。

云南裁思普沿边行政总局,以所辖八个行政区分别设县,最初为车里、五福、佛海、普文、庐山、镇越、象明七县和临江行政署,旋改临江行政署为宁江设治局,其余庐山县改为六顺县,象明县裁入普文、镇越二县。

保山县划北部归泸水设治局;澜沧县新设上下允、西盟县佐;猛烈行政公署改为江城县。

云南道制废除后,河口、麻栗坡两对汛督办直隶省政府。

6月13日,蒋介石委任李燊为贵州省主席。

10月30日,国民政府任命毛光翔为第二十五军军长兼贵州省政府主席。

12月,国民政府中央制定土司调查表式,咨请各省政府饬民政厅“依式填报,并具改革意见,以供参考”。

1930年

教育部于2月成立了蒙藏教育司,专门负责管理边疆民族教育。

云南省政府省务会议通过了省主席龙云的提案,决定编纂一部新的云南通志和一部民国云南省志。

10月,贵州省政府相继颁布《贵州省清查田亩改良赋制章程》《贵州省清查田亩实施办法》,清查田亩,整理赋税,增加财政收入。

1931年

4月27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38次会议决定派西康籍的蒙藏委员会委员格桑泽仁为“西康省党务特派员”。

国民政府完成了云、贵、川、西康等省的地质调查。

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依据训政时期约法关于国民生计之规定确定其实施方针案》,提出边地开发屯垦与移民实边及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方针。云南等边疆省区均提出了移民垦殖案。

4月,云南省颁布《云南省政府实施边地教育办法纲要》。

8月,国民政府明确规定,以后各省若再上报土司补官袭职,中央不再核准。

四川对所剩土司进行改革。

1932年

刘文辉任命刘元璋为宁雷马屏峨屯殖军司令,率部进驻宁属,宁属整理委员会交屯殖军司令部。

根据“四项原则”云南省对五十多个县佐进行裁并整理。

上帕、阿墩子、泸水、知子罗、菖蒲桶行政公署改为康乐(后更名为福贡),阿墩子(后更名为德钦)、泸水、碧江、贡山设治局,委员改称局长。

干崖、盏达、陇川、猛卯、芒遮板行政公署改为盈江、莲山、陇川、瑞丽、潞西设治局,八撮县佐改为梁河设治局;裁施甸县佐。

临江行政公署改为设治局,后更名为宁江设治局。金河、猛丁行政公署改为金河、平河设治局,后两局合设金平县。

文山县江那县佐与广南县小维摩县佐合置砚山设治局,后改名砚山县。

4月14日,国民政府任命王家烈兼任贵州省政府主席。

1933年

8月,四川“二刘”大战结束,刘文辉败退西康。

析保山县一部与顺宁县右甸县佐合置昌宁县;靖边行政公署改为屏边县。

1934年

2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议设立西康建省委员会,颁发了《西康建省委员会组织条例》,筹备建省事宜。

云南省政府厘定公布《各土司地方行政建设三年实施方案》。

云南五福县改名南峤县,普文县裁入思茅县。

4月,云南省民政厅拟定《改订云南省河、麻两对汛督办及所属对汛组织暨办事暂行章程》,共二十八条,上报省政府。云南省政府于5月1日第388次省务会议议决,照民政厅所拟定的报告公布施行。通过这次改革,对汛督办公署的机构编制与县级机构编制相似,除了原有的国防、外交职责外,另具有管理对汛区域的行政权与司法权。

英国人对中缅南段未定界(阿佤山地区)的班洪实行武装入侵。

10月,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发布112号咨文,下令对西南边疆各省进行少数民族调查,并由蒙藏委员会制定了西南苗夷民族调查表,发往西南各省。

英军侵入沧源班洪地区,班洪玉胡玉山、班老王困旺组织边民,武装保卫茂银银厂,抗击英军。

1935年

3月,蒋介石来到贵阳,召见王家烈,强调禁政的重要与必要,饬令其遵照国府颁布的相关法令,认真办理,着手开展禁烟运动。

下半年,肖觉天出任禁烟督察处贵州分处处长,草拟推行禁种的期限、区域及相关办法。

4月17日,国民政府明令改组贵州省政府,准免王家烈省政府委员兼主席职,以吴忠信继任。

6月,贵州全省划分为十一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分管各县。

6月,国民政府依中央政治会议的决议,明令废除禁烟法,裁撤禁烟委员会,仅设禁烟总监办理全国禁烟事宜。四川、云南、贵州以及西康地方的鸦片,就在这种空档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川推行行政督察区制,宁属划为第十八行政督察区,辖西昌、冕宁、会理、越西、盐源、盐边、宁南、昭觉八县;雷波县属四川省第五行政督察区;川边特别行政区改为西康行政督察区。

7月,西康建省委员会在雅安成立,刘文辉为委员长,下设六位委员。

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为彻底明了及整理四川、西康、甘肃、青海边政,特组织“川康甘边政研究委员会”。

在保留土司职衔的基础上,云南原思普沿边行政总局所辖区域已完全纳入内地县制管理。

《新纂云南通志》定稿。

9月,贵州省政府下令在贵州全省推行保甲制。

云南省公布《推广边疆教育计划及实施苗民教育计划》《边地简易师范及小学设学概要》《夷民学生待遇细则》等文件。

贵州成立了贵州省特殊教育委员会,并且颁布了《贵州省边地教育推行方案草案》与《加强边胞教育办法》。

1936年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集禁烟会议,议定在六年内实行禁绝鸦片及代用品并制定公布分期禁烟法规。

川康实现航空通航。

云南省政府议决《土司子弟留学之保送及待遇方案》,规定凡有土司的地方,由地方官、参议会、省立学校校长会同选送土司亲支子弟两名,到省城南菁学校肄业,其教育生活等费,特准以公费待遇。

猛角董土司区设沧源设治局。

贵州的禁烟政策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月,蒋介石以禁烟总监的名义批复《贵州省分期分区禁种鸦片办法》和《贵州省禁种鸦片牌照征收办法》,立即生效,付诸实施。

顾祝同以重庆行营主任兼任贵州省政府主席。

贵州全省由十一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并为八个。

7月,国民政府边政设计委员会建议在石门坎设立设治局,加强统治。嗣后,贵州第四行政区派员实地勘察,对设治局的管辖范围、驻地及名称进行明确后,设石门设治局,田东屏任首任局长。

杨森出任苗夷教育会董事长,在贵州民族地区推行民族教育。

1937年

11月,贵州全省并为八个行政督察专员区。

贵州省成立民族文化促进会,该会“以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教育、启发民智及改良一切不良风俗习惯等为宗旨”。

12月,滇西筑路救国运动开始,滇缅公路的修筑,得到沿线的汉、彝、白、傣、回、景颇、阿昌、德昂、苗、傈僳等民族的支持。

两名由贵州西部和云南地区的三十多个土司、土目选出来的代表前往南京向中央政府请愿,要求政府改变对该地区的政策。

1938年

1月25日,国民政府行政院改组了西康建省委员会,并指定刘文辉为委员长。

宁属成立夷务委员会,在宁属巴且夹谷地带设宁东设治局,并在民族地区设政治指导区十三个。

5月,国民政府内政部密咨要求西南各省开展西南边区民族调查。同时,内政部下发了《西南边区民族调查表》,通饬西南各省对所属各民族情况迅速调查上报。

内政部派黄鹏豪为四川首任查禁种烟专员,并在成都后子门九思巷设置了办公处;财政部也在四川设立禁烟督察分处,并建立事务所三十六个、分栈三个、监运派出所三个、监运分所一个。

6月,贵州省教育厅设立民俗研究会。

云南省基本完成了包括边疆各县、局在内的县以下基层组织的改建。

8月,滇缅公路全线通车。

9月,将四川的宁属八县一局和雅属六县一局划归西康省。

1939年

1月1日,国民政府宣布“川康分治”,建置西康省。行政区域包括原西康行政督察区和四川省的第十七、第十八行政督察区。

2月12日,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三次会议于重庆召开,决议成立川康建设期成会。

5月5日,国民政府将重庆改为行政院直辖市。

8月,随着“六年禁绝鸦片”期限的临近,贵州决定提前实施禁令,宣布取消联运单形式的统制方式,完全禁运,由禁烟督察分处强行收购存土,负责销售。

夏,国民党教育部一个视察团到威宁的石门坎视察,斥令不准使用苗文,当地苗民据理力争,表明不能接受。

9月19日,蒋介石兼理四川省主席职。

划宁属隶属西康省。西康省在宁属设立“宁属屯垦委员会”,代表省府管理宁属政事,共辖八县、一设治局。

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通过“推进边疆教育方案”。

9月,国民政府颁布《县各级组织纲要》,开始实行“新县制”。将原有的县按照土地、面积、人口、经济及交通等状况分为一至六等。[3]云南也据此对各县进行了划分。

军事委员会特制定《川康黔各省肃清私存烟土督办指挥省内驻军协助肃清私土办法》,要求各驻军官兵协助各专员、县长及禁烟机关,查缉一切私运私售事宜。

1940年

3月1日,四川全省开始实行“新县制”,预定三年完成。

4月,贵州省宣布肃清私存烟土办理期满,撤销省县两级的相关机构,视贩运烟土为犯罪之行为,由各属县区联保及驻军等严密查缉,从重打击,宣布禁运工作的结束。

9月6日,国民政府命令定重庆为陪都。

11月15日,张群任四川省主席。

云南省民政厅和教育厅联合呈请组织“云南省苗夷民族问题研究会”,聘请专家专门对云南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

云南耿马土司区设耿马设治局;裁普文、象明两县;庐山、五福县更名为六顺、南峤县。

1941年

9月,隶属于蒙藏委员会的中国边政学会成立。

宁属屯垦委员会按照西康省府颁布的《治夷方案》,开始全面推行治夷工作。

是年秋,宁属屯垦委员会杨学端、杜履谦、刘元煊会同其他研究夷务问题之人,同夷族青年岭光电等,组织宁属夷务问题研究会。该会出版了《边政月刊》,对有关宁属夷务及治夷问题,提出意见并进行分组研讨,以作为将来治夷的方略。

基诺族人民武装起义,反对政府和土司压迫。

1942年

国民政府将部分少数民族改称边疆民族,简称边民或边胞。禁止使用“苗夷”“蛮瑶”“倮僮”等称谓。

第二十四军靖边司令部创办干部训练班,专门训练治夷军事政治干部,训练时间为3个月。

在宁属地区设德昌设治局。

5月,日军从缅甸侵入滇西边境,畹町、遮放、芒市、龙陵相继沦陷。

7月8日,“黔东事变”爆发,参加武装暴动的农民达数万人,席卷黔东松桃、施秉、青溪、镇远、台江等二十四县。

9月底,云南省除耿马、潞西两设治局未编组上报外,总计编组为1 524乡(镇)、14 124保、152 416甲、1 932 750户、10 354 671丁口、864 641名甲级壮丁、632 252名乙级壮丁。

耿马、沧源、盈江、莲山等地佤、傣、景颇、汉等族人民组织耿马沧源支队、佧佤山游击队、班洪自卫支队抗击日军。

腾冲、龙陵、潞西各族人民组成抗日游击队、青年救国团、滇西边区自卫军,配合国民党军队,联合抗日。

1943年

10月,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密电各机关、团体组织,转发蒋介石关于民族及边疆问题的批示。除重申禁止沿用“苗夷蛮瑶”等名称外,还明确界定了中国版图和中华各民族。

云南省成立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民族学家江应樑担任主任委员。

1944年

3月1日,资源委员会在贵阳设立矿产勘测处。

5月,滇西军民发动反攻,经过浴血奋战,滇西抗战取得胜利。

11月,日本侵略者由广西分三路侵入贵州独山、荔波、三都、丹寨等县,黔南各族群众奋起抵抗,史称黔南事变。

12月5日至10日,侵黔日军全部退出贵州。

1945年

1月,杨森接替吴鼎昌任贵州省主席,在贵州开始推行“新生活运动”,提倡民族“同化政策”。

10月,蒋介石武力改组云南省政府,调龙云到南京任职,初拟以李宗黄任省主席,遭到各方反对后,改以卢汉任省主席。

贵州省政府设立边胞文化研究会,随即组织对贵州边胞概况进行调查。

1946年

“川康彝族观光团”成立,由二十多人组成,从西昌乘坐飞机到重庆,再坐轮船到南京,沿途参观了重庆、武汉等大城市,还参观了南京的名胜古迹,非国民大会代表还列席了一天会议。

在宁属地区设泸宁设治局。

7月,中共黔桂边中心支部建立。该支部成员与望谟苗族民众武装配合,在罗甸、望谟等地发动群众暴动。

1947年

6月26日,8月16日,西昌的彝人青年傅正达、池永光、刘世昌等人发起组织“彝族青年联谊会”。

“川康滇三省边区边务设计委员会”在西昌设立,随即拟定《川康滇三省边区夷务治理计划》。

在西康宁属地区设普格设治局。

12月,黔东北苗族、侗族、布依族各族人民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开展革命游击战争。

1948年

1月,任可澄等主修的《贵州通志》一百七十一卷由文通书局出版,《贵州通志》包括贵州各民族的材料。

4月,贵州全省分为一直辖区和六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共七十八县,一设治局。

国民政府任命谷正伦为贵州省政府主席。

1949年

1月,永胜地下党发动武装斗争。

2月,宾川地下党举行暴动,组织了宾川游击大队。

4月,中共剑川县委组织白族群众揭竿而起,组建了滇西北人民自卫军第一支队。

5月,兰坪地下党发动傈僳族、怒族和白族群众在马登、上兰、通甸暴动,组建了以傈僳族、怒族和白族为主的滇西北人民自卫军第二支队。

第十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14日,国民政府从广州再迁都重庆。

11月4日,人民解放军解放贵州第一座县城——天柱县。

11月15日,贵阳宣告解放。

11月21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向西南地区国民党军政人员提出四项忠告》的电文。

11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贵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成立,苏振华任主任。

12月2日,中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刘伯承为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邓小平、贺龙为副主席;陈锡联、曹荻秋为重庆正、副市长。

12月9日,川康军队将领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在彭县通电起义,随即西康和平解放。12日,二十四军驻雅安、西昌、康定的部队也宣布起义。同时,西康省民政厅长、代省长张为炯也通电全省各县宣布起义。13日,在雅安成立了“西康临时军政委员会”(后改称军政会议),接管西康政权,推刘文辉为主任委员。

12月9日,卢汉在昆明宣布起义。12月12日,宣布成立云南人民临时军政委员会。

12月1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成立,市长陈锡联,副市长曹荻秋。接着依次成立了川东行政公署,主任阎红彦,副主任魏思文、余际唐;川南行政公署,主任张国华(1950年2月后为李大章),副主任郭影秋、刘披云、罗忠信;川北行政公署,主任胡耀邦,副主任秦仲方、刘聚奎、裴昌会;川西行政公署,主任李井泉,副主任阎秀峰、钟体乾。西康省人民政府,主席廖志高,副主席张为炯、格达、夏克刀登、困基木古、鲁瑞林。

12月16日至22日,保卫昆明的战斗打响并最终取得胜利。

12月26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杨勇任主席,曾固任副主席。

1949年12月27日至1950年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左路和中路军分别从广西百色、南宁地区出发,挥师西进,揭开了滇南战役的序幕。12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忠告李弥、余程万两部将士书》。

12月30日,贺龙司令员率解放军举行盛大的入城仪式,成都解放。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李井泉任主任,周士第、王新亭、阎秀峰任副主任。

1950年

2月1日,解放军雅安军管会成立。

2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把五星红旗插到中缅边境重镇打洛,滇南战役胜利结束。

2月20日,陈赓、宋任穷率领的四兵团机关和部分部队进驻昆明,并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22日,在昆明拓东体育场举行盛大的迎军大会,陈赓在大会上宣布:今天云南全境解放。

3月4日,昆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成立,陈赓任主任,周保中任副主任。

3月10日,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批准成立云南省人民政府。

3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任命卢汉为云南省军政委员会主任,宋任穷、周保中为副主任(1950年7月11日起改称主席、副主席)。1950年3月24日,云南人民临时军政委员会宣布撤销,云南省军政委员会正式成立,主任卢汉,副主任宋任穷、周保中。

3月27日,南北两路解放军正式会师西昌城,四川最后一个城市西昌获得解放。4月7日,西昌战役结束,共歼灭国民党军残部及地方部队万余人。在大陆的国民党军队被彻底地消灭。

3月,贵州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

5月6日,陈赓、宋任穷主持召开云南军区第一次剿匪会议,制定了先腹地、后边沿的作战部署。会后,成立了以陈赓为主任委员的云南省剿匪委员会和滇南、滇西、滇东北3个大片的剿匪委员会。

西康省之金沙江以西地区,改设昌都地区,10月23日设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隶属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金沙江以东地区仍属西康省管辖并分设康定、雅安、西昌3个专区。

6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通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任命陈赓为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周保中、张冲、龚自知、杨文清为副主席。

6月,中央决定首先派出西南访问团,由刘格平担任团长,费孝通、夏康农为副团长。

7月,贵州省剿匪委员会成立,苏振华任主任,统一领导全省的剿匪斗争。

8月,西康省会又由康定迁治雅安县。

刘格平率中央访问团第一分团前来凉山地区,对各族人民进行慰问活动。

8月29日至9月9日,访问团第二分团首先访问了云南宜良专区的圭山和西山。

9月13日,刘格平一行68人到达康定。

10月1日,访问团第二分团到达丽江专区进行访问。

11月17日至24日,西康省藏族自治区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11月22日,中共云南省委召开少数民族工作会议,将全省分为“内地民族杂居区”和“有土司制度的边沿区”(包括执行边沿区政策的滇西北藏族区和小凉山彝族区)。

11月下旬至12月初,中央民族访问团第三分团在费孝通团长的率领下,访问了安顺、镇宁、平坝等县的少数民族地区。

12月,中共云南省委规定在边疆民族地区短期内不进行民主改革。

12月2日,访问团第二分团抵达保山专区专署所在地保山城,开始对保山地区各族人民进行访问。

12月12日至14日,中央民族访问团第三分团一行30多人到大方县进行访问。

1950年8月29日至1951年1月底,中央访问团第二分团访问云南民族地区时,对所到地区的社会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

自1950年10月至1956年年底,云南省共组织少数民族参观团103次,共13 513人,包括20个民族的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其中,赴北京的12次589人,赴西南的5次521人,在昆明参观的87次10 903人,在专区内参观的1 500人。参观团成员大体可分为4种:民族公众领袖、农民和积极分子、边疆干部、宗教界人士。

1951年

1月10日,在亻爱尼人(今哈尼族的一个支系)集中的云南红河县建立了自治区。

1月,中央政府西南民族访问团设计了一套彝语拼音新文字。

2月22日,访问团在王连芳副团长和张冲副主席率领下从昆明出发,前往普洱、蒙自、文山进行访问。

5月12日,峨山彝族自治区诞生,这是云南省建立的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区。

8月21日至9月13日,中共云南省委召开有省、地、县、区和军区、军、师、团、营干部参加的扩大干部会议,讨论全省内地农村的土地改革。

1951年,贵州的土地改革开始,在农村分四期进行。

1952年

云南省首先在减租退押后的全省内地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在内地,分内地坝区和内地民族山区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土地改革。

5月,中共云南省委召开地委书记会议,专题讨论山区土地改革等问题并形成决议,会后以省政府名义颁布了经中共中央当年8月10日同意的《关于内地民族杂居区土地改革的若干规定》。

7月,云南内地山区的土地改革相继开始。

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并于省人民政府成立后撤销川东人民行政公署、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川北人民行政公署。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9月25日至10月17日,凉山州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选举出西康省凉山彝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人员。

9月26日至30日,贵州省炉山苗族自治区成立。

10月,云南缓冲区土改开始试点,试点结束后以省人民政府名义颁发了《八项规定》,明确规定了缓冲区土改的各项基本政策,然后从1953年初起,分期分批进行土改,到1954年下半年结束,前后持续了两年左右时间。

12月21日,四川省藏族自治区第一届各族各界人代会议在刷经寺召开,选举产生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人员。1955年11月更名为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1987年更名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12月,中共云南省委发出《关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今后工作的方针与步骤的意见》。

1953年

1月1日,弥勒彝族自治区成立。

1月24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建立。

2月,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区成立。5月,更名为木里藏族自治县。

3月,撤销茂县专区,设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区(地级)。

4月7日,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建立。

7月,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建立。

1953年上半年,贵州镇压反革命运动结束,历时3年,基本肃清了国民党的反革命残余势力。

12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区成立。1957年11月,改建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从1953年开始,对“有土司制度边沿区”进行民族调查。经过3年的调查,基本摸清了边沿地区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情况。

1954年

三四月间,召开了中共云南省第二次代表会议,决定先在部分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进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在同年10月的边疆工作会议上,省委明确提出“边疆民主改革应坚决抛开斗争地主和主要从下而上发动群众的办法,采取自上而下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改革办法”,“为使边疆改革在指导思想上根本区别于内地改革,有必要明确提出边疆改革,就叫‘和平协商土改’,改革的地区,就叫‘和平协商改革区’”。

5月18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区成立。

6月16日,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成立。

6月,云南省委在《关于边疆民族地区有区别、有计划地开展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指示》中,正式提出“在阶级分化不明显的落后民族中(如傈僳、景颇等),可通过适当形式说明不进行内部的土地改革”。

6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中央直辖的重庆市改为四川省省管市。

8月23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建立。

阿坝州选择汶川县威州、雁门两地作为土地改革的试点地。

11月11日,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成立。

1954年9月至1955年4月,为了做好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的准备工作,由中共云南省委边委、省民委、思茅地委和西边工委组成70余人的联合调查组,对11个版纳28个勐、620个傣族寨、20 992户、109 888人进行了历时8个月的调查。

1955年

年初,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和平协商土地改革首先在条件较好、原为缓冲区的河口、江城、双江、镇康等县和凤庆县大雪山区展开,随后又在澜沧、潞西等县分批铺开180个乡,到1956年2月顺利结束。

3月,西康省藏族自治区更名为西康省藏族自治州。

4月,西康省凉山彝族自治区更名为西康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10月16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建立。

11月9日,国务院批复,西康省自1955年10月1日起宣布撤销,西康省人民委员会及所辖各部门同时停止行使职权。

11月28日至12月6日,四川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在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和其他彝区开展民主改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决议。

12月24日,凉山州申果庄、侯不列拖阿侯家首先发动了旨在反对民主改革的大规模的武装叛乱。至1957年年底,叛乱平息基本结束。

费孝通专门对贵州“穿青人”的族别进行调查,经过反复考证,认定“穿青人”不是少数民族,而是汉族的一部分。

1956年

2月15日,甘孜州色达大头人阿须·仁真顿珠打着“维护民族和宗教”的旗号,以“改革是消灭宗教”“改革是汉人改藏人”为口号,开始武装叛乱。此后,甘孜州各地相继发生叛乱,至5月底,全州20个县77个区中,有18个县45个区发生了全面和局部叛乱,参叛人数达1.6万人。到1959年12月,全州大股叛乱武装基本被歼,肃残斗争也取得了重大胜利。

3月,阿坝州绰斯甲、四土、黑水及若尔盖、松潘部分地方发生叛乱,武装反抗民主改革。

7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立。

8月,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立。

9月20日,宁蒗彝族自治县建立。

9月28日,中央云南边疆工作组与云南省联合向中央提出的《关于加强云南省边疆工作的意见》提出:云南边疆阶级分化不明显的少数民族地区,“过渡到社会主义可以不再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这一阶段。在群众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动,经过协商取得上层同意后,即可以采取坚决依靠贫苦农民,团结一切劳动人民,团结和改造一切与群众有联系的民族公众领袖人物,在国家大力扶持和帮助下,通过互助合作,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10月1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建立。

11月,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自治县、永建回族自治县建立。

12月,路南彝族自治县建立。

12月31日,松桃苗族自治县建立。

8月,云南组成了以费孝通为组长,方国瑜、侯方岳为副组长,共计34人的调查组。遵照首先调查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民族的原则,云南调查组分为佤族调查分组、景颇族调查分组和怒江地区调查分组,自1956年9月至1958年6月,深入佤族、景颇族、傈僳族、怒族、独龙族地区进行调查,编写调查报告多篇,编印成册,上报全国人大民委办公室。

自1956年8月至1958年6月,国家集中对凉山彝族社会经济进行调查,完成调查报告多篇,铅印上报全国人大民委办公室。这些调查报告成为后来出版的《四川省凉山彝族社会历史调查综合报告》《四川省凉山彝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选编》的基础。

在1956年8月至1958年6月所进行的彝族奴隶制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四川调查组自1958年8月至1959年结合《彝族简志》的编写,其彝族调查分组继续进行奴隶制社会形态调查,最终完成了《四川省凉山彝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选编》等调查报告。藏族调查分组对甘孜、阿坝藏族牧区的调查,为西藏封建庄园制与川青地区藏族牧区部落制的比较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1957年

1月2日,三都水族自治县建立。

4月1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建立。

9月1日,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建立。

9月13日,迪庆藏族自治州建立。

1958年

4月,撤销茂县、汶川两县,设立茂汶羌族自治县。

4月1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建立。

在边疆和平协商土改地区进行“民主补课”,超越了边疆民主改革的政策界限,没收民族上层人士的浮财、底财,有些民族上层人士及其家属甚至还被批斗。

8月,把部分云南少数民族上层调到昆明,开办“黑林铺整风学习班”,在学习中对主要民族上层人士294人采取了“揭发批判,人人过关”和进行“面对面斗争”。有些民族上层人士被戴上“民族主义”“反革命分子”“特务嫌疑分子”等政治帽子。

1959年

3月,受西藏地方叛乱的影响,壤塘等地发生较大规模的武装叛乱,有关部门边平叛边改革,发动群众,收缴枪支,采取围歼集股叛敌与划区清剿散匪相结合的策略。

9月,平叛斗争取得胜利。

年底,阿坝州的民主改革画上了句号。

1961年

6月10日,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建立。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丽江地区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设立地级丽江市。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一部分设为古城区,其余部分改建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1964年

1月1日,盐源彝族自治县建立。

2月28日,沧源佤族自治县建立。

1965年

3月5日,西盟佤族自治县建立。

11月13日,国务院第159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撤销安龙、贞丰、册亨、望谟4个县,设立安龙、贞丰、望谟3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册亨布依族自治县。

1966年

2月1日,望谟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册亨布依族自治县正式建立。

2月3日,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正式建立。

2月7日,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正式建立。

2月11日,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建立。

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动乱时期,林彪、“四人帮”把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民族工作指导思想上出现的“左”的错误进一步推向极端,把民族问题完全混同为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根本否认社会主义时期还存有民族问题,从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的其他各项特殊政策遭到严重践踏。

1969年

云南省河口县发生的“瑶山事件”,由严重破坏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而引起。

1975年

7月至8月,“沙甸事件”发生。

1979年

1979年至1987年8月,政府撤销“沙甸事件”原错误结论,国家拨款1000多万元帮助恢复和发展生产,重建家园。对影响比较大的“瑶山事件”、楚雄州武定县苗族地区的“小石桥事件”,德宏州的所谓“反共救国军”,临沧地区的“叛国外国逃集团”,澜沧县的所谓“拉祜族共和国”等冤假错案进行了平反。

4月,中共贵州省委第二书记池必卿宣布对原副省长欧百川(苗族)等的错误处理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12月,民族地区纠正了1968年阿坝州和凉山州发生的“新叛”和“杀黑彝”的错案,对受害者及其家属政治上平反,经济上适当赔偿。

1981年

9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兴义地区,设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贵州省人民政府下发文件,将“六额子”“禄额子”“原人”“禄人”等人群认定为满族。

在西南民族研究学会、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倡议下,由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和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牵头,筹备对全省进行全面的民族综合调查,又称“六山六水”民族调查(“六山”指的是月亮山、雷公山、武陵山、云雾山、乌蒙山、大小麻山;“六水”指的是都柳江、乌江、清水江、潕阳河、北盘江、南盘江)。

1982年

5月1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宣告建立。

贵州威宁、赫章的“七姓民”被识别为白族。

1983年

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重庆实行计划单列。

11月7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建立。

11月10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建立。

11月11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建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和贵州民族学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哲学研究所及贵州省博物馆等单位的25位专家组成“月亮山区域民族综合科学考察队”。

1984年

4月,撤销马边县和峨边县,设立马边彝族自治县和峨边彝族自治县。

11月7日,玉屏侗族自治县建立。

11月13日,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建立。

11月18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建立。

1985年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建立。

1986年

经国务院批准,毛难族改为毛南族。

1987年

7月,阿坝藏族自治州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11月20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建立。

11月23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建立。

11月26日,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建立。

11月29日,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建立。

1988年

贵州境内由历史上“南京人”和“龙家”融合而成的“南龙人”被识别归并为白族。

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识别毕节、大方、织金、黔西、赫章的“龙家”为白族。

1990年

7月,贵州省人民政府通过民族识别,把贵州省的“佯僙人”识别为毛南族。

1992年

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识别“尧家”为瑶族。

1993年

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通过民族识别,把贵州省的木佬人识别为仫佬族。

1996年

6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识别认定,原来贵州省的“东家”识别为畲族。

1997年

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重庆直辖市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

2003年

10月25日,撤销北川县,设立北川羌族自治县,成为迄今为止我国最年轻的民族自治地方。

11月,《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首卷《纳西族卷》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2004年

楚雄彝族自治州投入1000万元编译出版《彝族毕摩经典译注》。

2005年

4月,《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之《白族卷》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2009年

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克木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芒人识别归并为布朗族。

【注释】

[1]本表的资料取自《云南各族古代史略》《云南辞典》《云南简史》《云南民族史》《四川通史》《贵州通史》等。

[2]《史记》《汉书》都认为,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后汉书》则认为庄蹻是在楚顷襄王时(前298—前263年)入滇,本表从《史记》《汉书》之说。

[3]谢本书、郭大烈、牛鸿宾:《云南民族政治制度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5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