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西南民族通史:清政府治理及民族关系简析

中国西南民族通史:清政府治理及民族关系简析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可见鄂尔泰时政府对贵州的统治仍然是不太深入的,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控制力度有限。刘鼎事件的平定反映了政府治理贵州的决心。常金印自称是明代常遇春的后人,从广东进入贵州,和水西的安坤、皮雄等人共同谋反。何新瑞本姓李,初在靖州出家为僧,后在平茶所犯罪,逃到新化,方冒姓何,而且自称是明代贵州总督何腾蛟之子,煽动当地少数民族作乱,最后被黎平官兵平定,何新瑞被杀,参与的土司韦有能被迁离原地,改土归流。

中国西南民族通史:清政府治理及民族关系简析

(一)清前期至鄂尔泰改流时贵州民族的发展态势

雍正四年(1726年),鄂尔泰在给雍正皇帝的奏章中说:“贵州土司向无钳束群苗之责,苗患甚于土司。而苗疆四周几三千余里,千有三百余寨,古州盘其中,群寨环其外。左有清江可以达楚,右有都江通于粤,皆为顽苗盘踞,梗隔三省,遂成化外。如欲开江路以通黔、粤,非勒兵深入,遍加剿抚不可。”[194]可见鄂尔泰时政府对贵州的统治仍然是不太深入的,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控制力度有限。

虽然经过鄂尔泰的改土归流,但最后仍然还是有部分土司因种种原因未改流而保留了下来,共有长官司六十二、副长官司三。具体的长官司有:“曰中曹、曰白纳、曰养龙、曰虎坠、曰程番、曰上马、曰小程、曰卢番、曰方番、曰违番、曰罗番、曰窝龙、曰小龙、曰大龙、曰金石、曰大平、曰小平、曰大谷龙、曰小谷龙、曰木瓜、曰麻乡、曰新添、曰平伐、曰羊场、曰慕役、曰顶营、曰沙营、曰杨义、曰都匀、曰邦水、曰思南、曰丰宁上、曰丰宁下、曰烂土、曰平定、曰乐平、曰邛水、曰偏桥、曰蛮夷、曰沿河、曰郎溪、曰都平、曰黄道、曰都素、曰施溪、曰潭溪、曰新化、曰欧阳、曰亮寨、曰湖耳、曰中林、曰八舟、曰龙里、曰古州、曰洪州、曰省溪、曰提溪、曰乌罗、曰平头、曰垂西、曰抵寨、曰岩门。”副长官司为:“曰西堡、曰康庄、曰石门。”[195]

(二)清初对贵州少数民族上层首领的治理

顺治十五年(1658年)洪承畴平定贵州,但广大少数民族上层在复杂的政治形势下,不断进行反抗,顺治十七年(1660年),“马乃营土目龙吉兆等反……龙吉兆收养亡命,私造军器,奸民文元、胡世昌、况荣还等俱党附之,遥接李定国为声援,纠合鼠场营龙吉佐、楼下营龙吉祥歃血盟,掠广西泗城州之土寨,安南卫之阿计、屯水桥、麻衣冲、下三阿、白屯等处,所过劫戮”。[196]此事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视,在总督赵廷臣、巡抚卞三元多次招抚无效后,联合上书请求征讨,“十一月十九日,廷臣破果母寨,杀贼数千,擒吉兆子、吉佐妻,歼逆党文元、胡世昌于阵,遂乘胜破咔呷寨,吉兆闭寨自守,官兵围之。十八年(1661年)二月,廷臣令官兵人持一炬,纵火焚其寨,破之。吉兆及逆党况荣还等皆伏诛,马乃平”。[197]

顺治十八年(1661年)九月,贵州刘鼎反叛。到康熙二年(1663年)正月,丹平土官莫之廉以隐匿刘鼎被诛杀,金筑土官土应兆与刘鼎私下往来,被总督杨茂勋镇压,在各方面的打击下刘鼎败逃水西,最后在水西被捕杀。刘鼎事件的平定反映了政府治理贵州的决心。

继刘鼎之乱后,康熙三年(1664年)又出现了常金印的反叛。常金印自称是明代常遇春的后人,从广东进入贵州,和水西的安坤、皮雄等人共同谋反。自称是“荡虏大将军湘平伯”,在谋反的过程中,还鼓动当地少数民族土司参与,最后被同党陈大抓捕交给政府。

水西安坤之乱影响是很大的。安坤在清军进入贵州时曾立过功:“初,经略洪承畴至沅,师不能进,承畴招安坤,许以如元阿尽、明霭翠故事,坤大喜,缴印归诚,引大兵由小路进入贵阳。滇、黔底定,叙坤功,许世袭,兼赐袍帽靴服采布。”[198]但其后与明总兵皮雄私下谋划反叛,清政府考虑到水西战略地位的重要,即“在滇为咽喉,在蜀为门户,若于黔则腹心之蛊毒”,[199]因此派吴三桂督云南、贵州各镇的军队分为东、西两路进讨。

康熙三年(1664年)三月,吴三桂带兵从毕节七星关进入水西,命令总兵刘之复进驻大方,命令提督李本深统领贵州兵向大方的六归河会剿,将粮食屯聚在三岔河。但由于误将命令中的“六归”写为“陆广”,于是李本深及贵州军队、四川军队的给养全都在陆广,而且各路之间消息阻隔。最困难的是吴三桂,“食将绝,外援不至”,导致永顺总兵刘安邦战死。恰在此时,水西土目安如鼎派人去侦察贵州军营的虚实,被李本深抓住,方知吴三桂已被水西军围困数月,于是“整兵入援,副将白世彦手斩骁贼以循,贼遂败走。总兵李如碧亦率精兵入重围,运粮接济,兵合为一,败贼阿作峒,复败之得初峒,九月又败之红崖峒”。[200]安坤大败之后带领妻儿逃到木弄箐,后又逃到乌蒙,但被乌蒙拒绝,只好准备投降,“不许,生擒坤于大方之杓箐,并擒皮雄、安重圣等。皮雄不食十五日而死,坤与重圣俱伏诛”。[201]康熙四年(1665年),安坤的余党安顺府郎岱土司陇安藩又造反,招纳安坤的残余安陇胜以及安重圣的妻子陇氏,攻杀安顺府经历袁绩,攻破关岭,直犯永宁,此外还进攻大定、威宁,杀毕节经历秦文。清政府命吴三桂带兵平叛,杀陇安藩,平定了郎岱土司,安坤之乱终被平定。

从以上的反叛可以看出,一方面有明朝遗臣在举行反清的活动,这种活动对于已经是一个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而言,已经不具有正义性了,只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破坏;而另一方面是地方的民族上层与明朝遗臣相勾结,目的仍然是欲扩张自己的政治势力,和中央政府进行政治博弈,从维护社会的稳定看,这也应该被否定。但借明朝遗臣之名进行反叛的到康熙中期还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黎平何新瑞反。何新瑞本姓李,初在靖州出家为僧,后在平茶所犯罪,逃到新化,方冒姓何,而且自称是明代贵州总督何腾蛟之子,煽动当地少数民族作乱,最后被黎平官兵平定,何新瑞被杀,参与的土司韦有能被迁离原地,改土归流。

到雍正年间,鄂尔泰招抚了贵阳府广顺州,广顺州的核心是长寨,长寨“据各苗之腹”,总督高其倬曾经建议在长寨设立营汛,从而达到控制广顺的目的。雍正四年(1726年)夏天,政府军放火焚烧了七个寨子,目的是要抓其首领,而此时副将刘业凌则退守宗角,提出不可进剿的主张。鄂尔泰则认为必须进剿,命令总兵石礼哈搜讨,“尽歼首从,勒剿军器,建参将营,分扼险要,易服剃发,立保甲,稽田户”。[202]于是乘威招抚了今贵阳南面的广顺、定番、镇宁680余个苗寨和永宁、永丰、安顺1398个苗寨。

【注释】

[1]《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5页。

[2]《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5页。

[3]《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0页。

[4]《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9页。

[5]《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90页。

[6]以下皆见《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74页。

[7]《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1页。

[8]《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8~159页。

[9]《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6页。

[10]《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6页。

[11]《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1页。

[12]《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6页。

[13]《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6页。

[14]《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6页。

[15]《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9页。

[16]《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7页。

[17]《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2页。

[18]以下皆见《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7页。

[19]《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7页。

[20]《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7页。

[21]《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4页。

[22]《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4页。

[23]《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0页。

[24]《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5页。

[25]《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0页。

[26]《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0页。

[27]以上皆见《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6页。

[28]《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44页。

[29]以下皆见《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03~309页。

[30]《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5页。苦葱,后记为苦聪,现已分别识别到拉祜族哈尼族之中。

[31]《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5页。

[32]《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5页。

[33]《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6页。

[34]以下皆引自龚荫著《中国土司制度》,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第502~522页。

[35]龚荫:《中国土司制度》,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第734页。

[36]《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6页。

[37]《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7页。

[38]《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7页。

[39]《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7页。

[40]《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0页。

[41]《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7页。

[42]《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6页。

[43]《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0页。

[44]《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5页。

[45]《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3页。

[46]《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2~233页。

[47]《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9页。

[48]《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5页。

[49]龚荫:《中国土司制度》,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第578页。

[50]龚荫:《中国土司制度》,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第596~597页。

[51]道光《云南志钞》,云南省社科院文献所1990年内部版,第38页。

[52]道光《云南志钞》,云南省社科院文献所1990年内部版,第37页。

[53]《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4页。

[54]龚荫:《中国土司制度》,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第595~596页。

[55]道光《云南志钞》,云南省社科院文献所1990年内部版,第21~22页。

[56]《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9页。

[57]《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60页。

[58]道光《云南志钞》,云南省社科院文献所1990年内部版,第360~361页。

[59]《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1页。

[60]《梁河县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36页。

[61]《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30页。

[62]《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3页。

[63]《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5页。

[64]《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5页。

[65]《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2页。

[66]《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0页。

[67]《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5页。

[68]《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4页。

[69]《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6页。

[70]《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7页。

[71]《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33页。

[72]《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5页。

[73]《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5页。

[74]《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94页。

[75]《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44页。

[76](清)檀萃辑,宋文煦、李东平校注:《滇海虞衡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35~336页。

[77](清)檀萃辑,宋文煦、李东平校注: 《滇海虞衡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50页。

[78]《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0页。

[79]《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6页。

[80]《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5~206页。

[81]《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0页。

[82]《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2页。

[83]《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90页。

[84]《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2页。

[85]《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33页。

[86]《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09页。

[87]《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8页。

[88]《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5页。

[89]道光《云南志钞》,云南省社科院文献所1990年内部版,第59页。

[90]龚荫:《中国土司制度》,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第546页。

[91]《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7页。

[92]《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70页。

[93]《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4页。

[94]《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5页。

[95]《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8页。

[96]《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46页。(www.xing528.com)

[97]《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2页。

[98]龚荫:《中国土司制度》,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第671~672页。

[99]龚荫:《中国土司制度》,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第603页。

[100]《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5页。

[101]《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70页。

[102]《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0页。

[103]《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2页。

[104]《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2页。

[105]《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9页。

[106]《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40页。

[107]《滇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4页。

[108]《清史稿·土司传二》,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版,第14226页。

[109]这些西番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基本被识别为藏族

[110]《清史稿·土司传二》,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版,第14227~14232页。

[111]冉光荣、李绍明、周锡银:《羌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212~213页。

[112]《清史稿·土司传二》,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版,第14232~14234页。

[113]《清史稿·土司传二》,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版,第14241~14248页。

[114]《清史稿·土司传二》,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版,第14238~14250页。

[115]由于川西、川西北的西番信仰藏传佛教,而藏传佛教博大精深,故不在此处赘述。

[116]以下所引皆见嘉庆《四川通志》第3册,巴蜀书社1984年影印本,第2187页。

[117]以下所引皆见嘉庆《四川通志》第3册,巴蜀书社1984年影印本,第2187页。

[118]以下所引皆见嘉庆《四川通志》第3册,巴蜀书社1984年影印本,第2188页。

[119]以下所引皆见嘉庆《四川通志》第3册,巴蜀书社1984年影印本,第2189页。

[120]以下所引皆见嘉庆《四川通志》第3册,巴蜀书社1984年影印本,第2190页。

[121]以下所引皆见嘉庆《四川通志》第3册,巴蜀书社1984年影印本,第2190页。

[122]以下所引皆见嘉庆《四川通志》第3册,巴蜀书社1984年影印本,第2190页。

[123]《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124]《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53页。

[125]《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54页。

[126]《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54页。

[127]古永继点校:《滇黔志略》,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92页。

[128]古永继点校:《滇黔志略》,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92页。

[129]古永继点校:《滇黔志略》,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91页。

[130]《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113页。

[131]《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99页。

[132]古永继点校:《滇黔志略》,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91页。

[133]《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114页。

[134]《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82页。

[135]古永继点校:《滇黔志略》,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92页。

[136]以下转引自尤中《中国西南的古代民族(续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6页。

[137]关于穿青民族群体,有的学者认为是汉族,有的认为是一个单一的民族,我们的观点是穿青是今天布依族当中的一部分。

[138]《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89页。

[139]《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98页。

[140]《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110页。

[141]《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115页。

[142]《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57页。

[143]《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57页。

[144]以下引自古永继点校《滇黔志略》,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83~384页。不再一一作注。

[145]《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79页。

[146]古永继点校:《滇黔志略》,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91页。

[147]《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87页。

[148]《魏书·僚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版,第2249页。

[149]古永继点校:《滇黔志略》,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91页。

[150]尤中:《中国西南的古代民族(续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38页。

[151]《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69页。

[152]《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76页。

[153]《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116页。

[154]《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71页。

[155]《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72页。

[156]《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73页。

[157]《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页。

[158]《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159]《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77页。

[160]《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78页。

[161]古永继点校:《滇黔志略》,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91页。

[162]古永继点校:《滇黔志略》,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90~391页。

[163]《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93页。

[164]《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96页。

[165]《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84页。

[166]《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102页。

[167]《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页。

[168]《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124页。

[169]古永继点校:《滇黔志略》,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91页。

[170]《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97页。

[171]《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172]《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70页。

[173]古永继点校:《滇黔志略》,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92页。

[174]《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80页。

[175]《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120页。

[176]尤中:《中国西南的古代民族(续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81页。

[177]古永继点校:《滇黔志略》,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84页。

[178]《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

[179]《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55页。

[180]古永继点校:《滇黔志略》,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84页。

[181]古永继点校:《滇黔志略》,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92页。

[182]《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86页。

[183]《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112页。

[184]古永继点校:《滇黔志略》,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92页。

[185]《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121页。

[186]尤中:《中国西南的古代民族(续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57页。

[187]尤中:《中国西南的古代民族(续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25页。

[188]以下皆引自古永继点校《滇黔志略》,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85~390页。不再一一作注。

[189]《清史稿·土司传一》,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版,第14204页。

[190]《清史稿·土司传一》,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版,第14204页。

[191]《清史稿·土司传一》,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版,第14205页。

[192]《清史稿·土司传一》,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版,第14205页。

[193]《清史稿·土司传一》,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版,第14205页。

[194]《清史稿·土司传一》,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版,第14205页。

[195]《清史稿·土司传一》,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版,第14207页。

[196]《清史稿·土司传四》,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版,第14269~14270页。

[197]《清史稿·土司传四》,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版,第14270页。

[198]《清史稿·土司传四》,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版,第14270页。

[199]《清史稿·土司传四》,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版,第14270页。

[200]《清史稿·土司传四》,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版,第14271页。

[201]《清史稿·土司传四》,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版,第14271页。

[202]《清史稿·土司传四》,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版,第1427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