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贵州境内的民族:氐羌系统的乌蛮

明代贵州境内的民族:氐羌系统的乌蛮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早期贵州尚未建省,民族多属四川、云南两省。(一)明代贵州氐羌系统的民族明代贵州境内氐羌系统民族以乌蛮为主,但由于分布区不同,史书对他们的称呼就有所不同。

明代贵州境内的民族:氐羌系统的乌蛮

明代早期贵州尚未建省,民族多属四川、云南两省。贵州建省后,民族情况在地方文献中开始有了记载,民族众多、文化多样是一个基本特点,而且今天贵州境内的民族在当时基本都有了,分别属于汉藏语系民族(如水西罗罗、罗鬼、白罗等)、壮侗语族民族(如仲家、仡佬、木佬、杨黄、侗人等)、苗瑶语族民族(苗人),此外还有汉化程度较高的僰人。

(一)明代贵州氐羌系统的民族

明代贵州境内氐羌系统民族以乌蛮为主,但由于分布区不同,史书对他们的称呼就有所不同。明嘉靖《贵州通志》卷3《风俗》就记载有水西罗罗,从文化习俗来看是典型的乌蛮;与之相同的还有安顺州宁谷司的“罗鬼”,这显然是把安顺州的乌蛮称为“罗鬼”,实际与“水西罗罗”是同一民族,故才会“妇人服饰颇同水西、普安之俗”。[174]

黎平府永宁州慕役司分布的也是乌蛮,是被称为“白罗”的部分,文化上是“披发,戴黑尖毡帽,衣布褐,披毡,骑马并足而坐,男子袭荫后,或率部民,或保奏,其妻受职事,冠带如男子,民亦信服之。部民皆白罗……性好顽,短衣跣足,常佩刀弩,一言不和辄相杀戮,妇人服饰与水西(罗罗)同”。[175]

黔西的毕节卫有乌蛮,据嘉靖《贵州通志》卷3《风俗》说,毕节是“乌蛮巢穴……卫城四境皆乌罗,毡裘椎髻,性狡悍趋利,卜用鸡骨……罗罗见贵人以脱帽敬”。

在赤水卫的乌蛮被称为黑罗罗,这里的生态条件差,“四境箐深土瘠,故人少生计”。[176]

明代的水西罗罗是古代的罗甸鬼国建立者的后代,是宋元时的乌蛮,分为黑白二种。到明代时已经明确开始使用文字,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贵族中的一部分在体质上的特征是“深目长身,面黑白齿”,服饰为“短褐徒跣,戴笠荷毡……金环约臂。佩长刀,箭服左肩,佩一方羊皮,腰束韦索”。饮食习惯是“数人共饭一盂中,设一匕。复置盂米于旁,少长共匕而食,探匕清水抄饭,一哺搏之,盘令圆净,始加于匕上,跃以入口,盖不欲污匕,妨他人食也。食罢必漱口刷牙,故齿甘洁然”。

水西罗罗的性格是“喜争斗,重信,故人不敢示以妄图”,服饰为“男椎结去须,女披发短裙,乘马立足横坐”,当人生病时“以羊革裹之,汗出则愈”。

水西罗罗到明代仍然还信奉原始宗教,“信男巫,尊为鬼师,杀牛祭神,名曰做鬼”。鬼师的继承人是“族人之子”,不外传他人。丧葬习俗仍然保持远古传下来的火葬习俗,“死则集焚于野而散其骸骨”。

安顺州宁谷司的“罗鬼”也是罗罗的一部分,是乌蛮的后裔,其风俗为“凡会饮不用杯酌,置槽瓮于地,宾主环坐,倾水瓮中以藤吸饮,谓之咂酒,待宾客亦如之。《图考》云(罗鬼)性狡悍,言语莫晓,男女披毡为礼,出入佩刀弩,妇人服饰颇同水西,普安之俗”。[177]

普安州的罗罗在服饰文化上较有特色,嘉靖《贵州通志》卷3《风俗》载:“罗罗摘去髭须,妇人束发于顶为高髻,绳以青带,别用布一方或缁四角缀带以裹之,仍以幔毡竹笠加于上,出遇官长则除笠悬之臂以为敬,男女皆著青衣,以青布裹头。”尽管有如此浓厚的民族文化,但到明中叶以后已“渐染华俗而近于礼矣”。[178]

镇宁州罗罗的丧礼有牛革裹尸火葬的习俗,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9镇宁州《风俗》载:“凡死丧宰牛祭鬼,披甲执铭,乘骏马来奔骤,状若鏖战,以迎神鬼。祭毕用皮裹之焚之。”

永宁州的罗罗在服饰上和饮食上的习俗是:“妇人着青衣长袍,披发,结其永垂于项后。男女皆以羊皮一片悬于肩背以为礼,喜食生,以鸡豚鲜肉斫而为脍,和以草果蒜泥食之。”[179]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对普安州罗罗的风俗记载较详,在婚姻上,“男女未婚配者,父母不禁其出入,任其自相会集,歌谑情合者为婚,多有累世为婚者。然男家常以为男家,女家常以为女家。成婚之日,妇见舅姑不拜,惟侧立于前,以水器进盥漱水为礼”。节日有火把节,“每岁以冬夏二季月之二十四日为火把节,屠豚宰牛以祭其先,小儿各持火喧戏于市,如上元岁除然”。

(二)明代贵州百越系统的民族

在明代汉族没有大量进入贵州前,百越后裔各民族从分布区、民族种类上都是较多的,是由上一个时期的僚族发展而来的,有仲家、侗人、仡佬、木佬、水人、毛南(杨黄)等。

1.仲 家

仲家是贵州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分布也最广。

仲家是今布依族的先民。由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原因,仲家内部还有一些不同的称呼,这些不同的称呼是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反映。[180]其具体有羿子、龙家、八番子、补笼、卡尤、穿青等支系。(www.xing528.com)

明代,仲家的分布区域是从贵州东部与广西相连地带往西北抵贵阳,又从贵阳往西而达滇、黔连接地带。[181]具体有仲家分布的地区是:清平卫、平越卫、新添卫、龙里卫、贵州宣慰司、程番府、安顺州、永宁州、普安州、赤水卫。

2.侗 人

侗人是百越民族的后裔,从僚中分化出来,宋代开始因为分布区的地理特点“溪峒”而被称为“洞民”或“峒民”。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4思州府《风俗》说:“(侗人)居依山谷,或数十家,或三五家为一聚,土著久者自称洞官、洞长。”侗人主要分布在今湘渝川黔连接地区。

3.佯 黄

佯黄,又记为“杨黄”“杨荒”,自称“蓬绕”,由僚族分化而来,是百越系统的民族。虽然从元代就开始有关于佯黄的记载,但对佯黄的记载仍从明代开始更为详细。除思南府、石阡府、铜仁府外,镇远府、黎平府、都匀府等地也还有佯黄分布,由于与同区域的侗人、水人都同是百越系统民族,直接由僚人分化而来,所以有人认为佯黄当为侗人或水人。现在识别为毛南族

4.水 人

水人是从僚人中分化出来的,明代分布在贵州的思南府、都匀府境内的龙江与都柳江上游地区,与仲家、侗人、苗人杂居在一起,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4思南府《风俗》说:“(思南府)蛮有佯黄、仡佬、水……数种。”

5.仡 佬

仡佬族是从僚人中分化出来的,内部又有许多支系,故《炎徼纪闻》卷4说:“仡佬,一曰仡僚,其种有五,蓬头赤足,矫而善奔,轻命而党,触之则麋沸而起。”明代的仡佬主要分布在贵州思南府、石阡府、镇远府、黎平府、都匀府、平越卫、新添卫、龙里卫、程番府、贵州宣慰司、安顺州、镇宁州、永宁州、普安州、永宁宣抚司等。

6.木 佬

元代木佬开始从僚人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单一的民族,《招捕总录·宋隆济》说:“大德五年(1301年),雍真葛蛮土官宋隆济叛……六月十七日,隆济构木娄等族作乱。六年(1302年)正月,长脚木佬截万溪山,沙木南箐……杀伤甚众。”这儿的木娄就是木佬。

明代对木佬的记载增多,认为他们的文化与有亲缘关系的仡佬相同,主要分布在镇远府、都匀府、新添卫,与苗人、仡佬、仲家杂居在一起。都匀府的清平县有少量的木佬,“性恶,科头跣足”,虽然颇通汉语,但“妇人服短衣,婚姻以牛为聘,与人交易刻木为契,有仇则剁牛召众以报复之。用竹器盛食,牛角饮酒,亦听官府约束”。[182]

(三)明代贵州的苗人

明代贵州的苗人主要分布在铜仁府、思南府、石阡府、思州府、镇远府、黎平府、清平卫、都匀府、平越卫(驻今福泉)、新添卫(驻今贵定)、龙里卫、贵阳府、贵州宣慰使司、镇宁州、永宁州(驻今晴隆)、播州宣慰司。

(四)明代贵州处于夷化中的汉族

贵州宣慰司的洪边宋家,“其始于中州裔,久居边徼,衣冠俗尚少同华人:男女有别,授受不亲,其于亲长亦知孝友。因随宋宣慰同来故名”。[183]

贵竹司的旧人也是汉族,或为宦,或为商到了贵州,“旧人多出腹里中州。前代仕宦经商,流移至此,岁久遂字焉。风俗淳厚,率多尚礼。以耕为乐,不喜华靡,尤重于婚丧,有中州遗风。自国朝设司治始,有里甲之分。盖谓旧人者,以其男女服饰、器用悉循古制,因号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