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诏政军制度简述-中国西南民族通史简编

南诏政军制度简述-中国西南民族通史简编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蒙舍诏由于在各诏之南故称南诏,其建立南诏国后,内部也有一套颇为完善的制度。南诏的最高统治者称为“诏”,地位至高无上,既是行政首脑,又是最高军事指挥,为了便于进行更为有效的治理,南诏在各个方面都有森严的政治等级制度。为了提高战斗力,南诏还有一套严厉的赏罚制度,在战场上的军法执行得亦相当严厉,因此,士兵们作战异常勇猛。南诏贵族的等级制度还反映在仪仗、配饰、色彩中。

南诏政军制度简述-中国西南民族通史简编

蒙舍诏由于在各诏之南故称南诏,其建立南诏国后,内部也有一套颇为完善的制度。南诏的最高统治者称为“诏”,地位至高无上,既是行政首脑,又是最高军事指挥,为了便于进行更为有效的治理,南诏在各个方面都有森严的政治等级制度。

南诏军队的战斗人员来自农村,大多数情况下是寓兵于农,大约凡是分到田的人都有从军打仗的责任。《新唐书·南蛮传》载:“凡田五亩曰双。上官授田四十双,上户三十双,以是而差。壮者皆为战卒,有马为骑军。人岁给韦衫绔。以邑落远近分四军,以旗帜别四方,面一将统千人,四军置一将。凡敌入境,以所入面将御之。王亲兵曰猪弩佉苴。佉苴,韦带也。择乡兵为四军罗苴子,戴朱鞮鍪,负犀革铜盾而跣,走险如飞。百人置罗苴子统一人。”[279]作为南诏武装力量核心的罗苴子,其选拔是相当严格的。

为了提高战斗力,南诏还有一套严厉的赏罚制度,在战场上的军法执行得亦相当严厉,因此,士兵们作战异常勇猛。

南诏贵族的等级制度还反映在仪仗、配饰、色彩中。

南诏各阶层的服饰多有讲究。

妇人的服饰与汉族也有不同,且仍显示出尊卑等级:“妇人一切不施粉黛。贵者以绫锦为裙襦,其上仍披锦方幅为饰。两股辫其发为髻。髻上及耳,多缀真珠、金贝、瑟瑟琥珀。贵家仆女亦有裙衫。”[280]

【注释】

[1]《隋书·梁睿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3年版,第1127页。

[2]《隋书·梁睿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3年版,第1126页。

[3]《隋书·梁睿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3年版,第1127页。

[4]《隋书·梁睿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3年版,第1127页。

[5]《隋书·梁睿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3年版,第1270页。

[6]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55页。

[7]《隋书·韦冲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3年版,第829页。

[8]《新唐书·南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315页。

[9]《隋书·地理志》,中华书局标点本1973年版,第1479页。

[10]《隋书·梁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3年版,第1260页。

[11]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61页。

[12]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61页。

[13]《资治通鉴·唐纪五》,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5941页。

[14]《旧唐书·地理志四》,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1698页。

[15]《新唐书·韦仁寿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5616页。

[16]《新唐书·韦仁寿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5617页。

[17]《新唐书·韦仁寿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5617页。

[18]《资治通鉴·唐纪十一》,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6148页。

[19]尤中:《中华民族发展史》,晨光出版社2007年版,第591页。

[20]尤中:《中华民族发展史》,晨光出版社2007年版,第593页。

[21]《资治通鉴·唐纪十八》,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6396页。

[22]王尧、陈践译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第149、166页。

[23]李昆声、祁庆富:《南诏史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3页。

[24]赵鸿昌:《南诏编年史稿》,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页。

[25]赵鸿昌:《南诏编年史稿》,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4页。

[26]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页。

[27]《旧唐书·南诏蛮》,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5280页。

[28]《新唐书·南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293页。

[29]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30]《旧唐书·南诏蛮》,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5280页。

[31]汪宁生:《云南考古》,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60页。

[32]汪宁生:《云南考古》,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58页。

[33]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页。

[34]《旧唐书·南诏蛮》,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5281页。

[35]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页。

[36]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页。

[37]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2页。

[38]《新唐书·玄宗本纪第五》,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147页。

[39]《新唐书·南诏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270页。

[40]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75页。

[41]《旧唐书·代宗本纪》,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289页。

[42]《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二》,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7270页。

[43]《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九》,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7502页。

[44]《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九》,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7505页。

[45]尤中:《云南民族史》,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39页。

[46]《新唐书·南诏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272页。

[47]《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二》,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7271~7272页。

[48]《新唐书·南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5281页。

[49]《新唐书·南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272~6273页。

[50]《新唐书·南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272页。

[51]《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九》,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7515~7516页。

[52]《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九》,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7517页。

[53]《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九》,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7537页。

[54]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页。

[55]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40页。

[56]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3~144页。

[57]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58]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页。

[59]尤中:《中华民族发展史》,晨光出版社2007年版,第599页。

[60]《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九》,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7827页。

[61]《新唐书·南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281页。

[62]《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九》,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8190页。

[63]《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九》,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8204页。

[64]《新唐书·南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292~6293页。

[65]《新唐书·南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293页。

[66]《资治通鉴·唐纪七十一》,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8297、8300页。

[67]尤中:《中华民族发展史》,晨光出版社2007年版,第602页。

[68]《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8092页。

[69]《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8092~8095页。

[70]《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8101页。

[71]《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8103页。

[72]《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8112页。

[73]《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8116~8117页。

[74]《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8095页。

[75]《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8111页。

[76]《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8113~8114页。

[77]《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八》,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8175页。

[78]《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八》,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8166页。

[79]《新唐书·南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289页。

[80]《资治通鉴·后梁纪一》,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8685页。

[81]《新五代史·刘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版,第812页。

[82]《新五代史·郭崇韬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版,第251页。

[83]《新五代史·明宗本纪》,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版,第57~58页。

[84]《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三》,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版,第921页。

[85]《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三》,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版,第921页。

[86]《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三》,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版,第921页。

[87]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页。

[88]《北史·周法尚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62年版,第2600页。

[89]《隋书·周法尚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3年版,第1528页;《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500页。

[90]《新唐书·南蛮传下》,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317页。

[91]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页。

[92]《新唐书·南蛮传下》,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315页。

[93]南诏国的统治者设置的十睑都在洱海周围,云南睑在今天祥云县云南驿一带,白崖睑在今天的弥渡县一带,品澹睑在今天的祥云县城一带,邆川睑在今天的洱源县南部的邓川,蒙舍睑在今天的巍山县,大厘睑在今天的大理喜洲,苴咩睑在今天的大理古城一带,蒙秦睑在今天的巍山县到漾濞县一带,矣和睑在今天的邓川到洱源县之间,赵川睑在今天的大理凤仪。这些地方也是乌蛮的分布区。

[94]南诏的“诏”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民族首领,第二层含义是指民族群体的名称,例如蒙巂诏、浪穹诏、邆睑诏、施浪诏、蒙舍诏。关于这些诏是乌蛮群体的论述已经很多,此处就不展开论述。

[95]《新唐书·南蛮传下》,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318页。

[96]《史记·西南夷列传》载:“西至桐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巂、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中华书局1982年标点本,第2991页。

[97]《新唐书·南蛮传下》,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317页。

[98]《新唐书·南蛮传下》,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317页。

[99]在此需要解释的是“东钦蛮二姓”虽然称为“白蛮”,但是他们与洱海地区的白蛮有区别,他们是因为穿白色的衣服而被称为“白蛮”,仍然是属于乌蛮民族群体中的一部分。

[100]《新唐书·南蛮传下》,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318页。

[101]《新唐书·南蛮传下》,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324页。

[102]《新唐书·南蛮传下》,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324页。

[103]《新唐书·南蛮传下》,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324页。

[104]《新唐书·南蛮传下》,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324页。

[105]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页。

[106]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页。

[107]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页。

[108]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页。

[109]方国瑜:《关于“乌蛮”“白蛮”的解释》,载《方国瑜文集》第2辑,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7页。

[110]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页。

[111]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112]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113]《新唐书·南蛮传下》,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327~6328页。

[114]《宋史·蛮夷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85年版,第14233页。

[115]《新唐书·南蛮传下》,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325页。

[116]《宋史·蛮夷四》,中华书局标点本1985年版,第14240页。

[117]《新唐书·南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329页。

[118]《新唐书·南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328页。

[119]《新唐书·南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328页。

[120]《宋史·蛮夷传一》,中华书局标点本1985年版,第14183页。

[121]《新唐书·南蛮传下》,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320页。

[122]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页。

[123]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页。

[124]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1页。

[125]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1页。

[126]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页。

[127]《新唐书·南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320页。

[128]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页。

[129]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页。

[130]王海涛:《云南佛教史》,云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388页。

[131]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89页。

[132]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9页。

[133]《隋书·地理志》,中华书局标点本1973年版,第897页。

[134]《隋书·地理志》,中华书局标点本1973年版,第897页。

[135]《隋书·地理志》,中华书局标点本1973年版,第897页。

[136]《隋书·地理志》,中华书局标点本1973年版,第897页。

[137]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页。(www.xing528.com)

[138]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4页。

[139]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55页。

[140]《新唐书·南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315页。

[141]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73~378页。

[142]汪宁生:《云南考古》,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7页。

[143]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页。

[144]汪宁生:《云南考古》,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7页。

[145]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页。

[146]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页。

[147]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页。

[148]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7页。

[149]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页。

[150]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页。

[151]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页。

[152]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0页。

[153]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页。

[154]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页。

[155]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页。

[156]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页。

[157]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页。

[158]《桂苑笔耕集》,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2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71页。

[159]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7页。

[160]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8页。

[161]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7页。

[162]《旧唐书·杜元颖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4264页。

[163]《旧唐书·李德裕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4519页。

[164]《大理古佚书钞》,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8页。

[165]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0页。

[166]《新唐书·南诏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282页。

[167]《南诏野史》,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4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82页。

[168]《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8156页。

[169]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页。

[170]《南诏野史》,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4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80页。

[171]盘龙区文物志编纂委员会:《盘龙区文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8页。

[172]王海涛:《云南佛教史》,云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60~161页。

[173]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8页。

[174]张增祺:《云南建筑史》,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145页。

[175]汪宁生:《云南考古》,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49页。

[176]李昆声:《南诏大理城址考》,载《南诏大理文物》,文物出版社1992年版,第117页。

[177]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2页。

[178]《玉海》,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2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21页。

[179]朱霞、李晓岑:《白族手工业造纸》,载《云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

[180]《回云南牒》,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2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66页。

[181]《大理古佚书钞》,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0页。

[182]《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8078页。

[183]杨学政:《云南宗教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7页。

[184]杨学政:《云南宗教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1页。

[185]王海涛:《云南佛教史》,云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388页。

[186]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页。

[187]吴棠:《道教在大理的传播影响》,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无神论·宗教》1985年第2期。

[188]吴棠:《道教在大理的传播影响》,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无神论·宗教》1985年第2期。

[189]《大理古佚书钞》,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190]杨学政:《云南宗教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25、637页。

[191]《西洱河风土记》,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2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8页。

[192]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9页。

[193]汪宁生:《云南考古》,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24页。

[194]《旧唐书·张柬之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2941页。

[195]汪宁生:《云南考古》,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25页。

[196]李昆声、祁庆富:《南诏史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00页。

[197]徐文德:《段义宗诗后记》,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2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75页。

[198]李昆声、祁庆富:《南诏史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03~104页。

[199]《大理行记》,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5页。

[200]李昆声:《云南艺术史》,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页。

[201]李昆声:《云南艺术史》,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82页。

[202]张文勋主编:《滇文化与民族审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56页。

[203]李昆声:《云南艺术史》,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84页。

[204]李昆声:《云南艺术史》,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89页。

[205]汪宁生:《云南考古》,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25页。

[206]《南诏野史》,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4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71页。

[207](元)李京:《云南志略》,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8页。

[208]《新唐书·礼乐志》,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480页。

[209]徐嘉瑞:《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244页。

[210]尤中:《僰古通纪浅述校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0页。

[211]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7页。

[212]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2页。

[213]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2页。

[214]《新唐书·南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268页。

[215]尤中:《僰古通纪浅述校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6页。

[216]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3页。

[217]《新唐书·吐蕃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071、6073页。

[218]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219]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220]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页。

[221]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页。

[222]李昆声、祁庆富:《南诏史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8页。

[223]汪宁生:《云南考古》,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59页。

[224]王尧、陈践译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第166页。

[225]《新唐书·南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271页。

[226]汪宁生:《云南考古》,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60页。

[227]王尧、陈践译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第166页。

[228]《新唐书·南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272页。

[229]王尧、陈践译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第167页。

[230]《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二》,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7271页。

[231]《新唐书·南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274页。

[232]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上册),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5页。

[233]《新唐书·吐蕃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104页。

[234]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页。

[235]王海涛:《云南佛教史》,云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526页。

[236]《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三》,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版,第812页。

[237]《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三》,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版,第921页。

[238]《新五代史·郭崇韬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版,第921页。

[239]《新五代史·郭崇韬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版,第58页。

[240]《新五代史·楚世家》,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版,第826页。

[241]《旧五代史》,中华书局1976年标点本,第100页。

[242]《新唐书·南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269页。

[243]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6页。

[244]李昆声:《南诏农业刍议》,载《南诏文化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3页。

[245]《云南志》卷7载:“每耕田用三尺犁,格长丈余,两牛相支七八尺,一佃人前牵牛,一佃人持按犁辕,一佃人秉耒。”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6页。

[246]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上册),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9页。

[247]汪宁生:《云南考古》,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61页。

[248]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0页。

[249]杨仲录等:《南诏文化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5页。

[250]《新唐书·南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282页。

[251]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4、117、118页。

[252]《新唐书·地理志》,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1086页。

[253]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254]《新唐书·地理志》,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273页。

[255]张增祺:《云南冶金史》,云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87页。

[256]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页。

[257]庄俊华:《南诏与唐朝的经济交往》,载《大理文化》1984年第4期。

[258]木芹:《南诏野史会证》,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33页。

[259]《盘龙区文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8页。

[260]李昆声:《云南艺术史》,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68页。

[261]李昆声:《云南艺术史》,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73页。

[262]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2页。

[263]《玉海》,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2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21页。

[264]朱霞、李晓岑:《白族的手工业造纸》,载《云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

[265]李昆声:《云南艺术史》,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43页。

[266]汪宁生:《云南考古》,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24页。

[267]《旧唐书·张柬之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2941页。

[268]汪宁生:《云南考古》,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25页。

[269]徐嘉瑞:《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139页。

[270]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9页。

[271]杨仲录等:《南诏文化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6页。

[272]《方国瑜文集》第1集,云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564页。

[273]李昆声:《云南艺术史》,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页。

[274]汪宁生:《云南考古》,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25页。

[275]汪宁生:《云南考古》,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68页。

[276]徐嘉瑞:《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246页。

[277]徐嘉瑞:《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246~248页。

[278]《岭表录异西南事迹》,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2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4页。

[279]《新唐书·南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6268页。

[280]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