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后周时,杨坚就开始了统一南方的行动。周静帝大象二年(580年),时任丞相的杨坚命梁睿代王谦为益州总管,以控制西南地区,但梁睿未到任而王谦反,梁睿便以武力平定益州,掌握了益州的控制权。而当时控制南宁州的大姓爨氏,对后周及隋的统治并未承认,“睿时威振西川,夷、獠归附,唯南宁酋帅爨震恃远不宾”。[1]于是梁睿两次上疏请求攻占南宁州,指出占领南宁州的意义。第一疏中说,占据南宁州“一则以肃蛮夷,二则裨益军国”。[2]认为从政治上考虑,爨氏长期割据的局面应予以打破,避免在边疆地区出现较大的反对势力,并借此威慑其他的民族群体。从经济上考虑,南宁州“户口殷众,金宝富饶,二河有骏马、明珠,益宁出盐井、犀角……自卢、戎已来,军粮须给,过此即于蛮夷征税,以供兵马……计彼熟蛮租调,足供城防仓储”。[3]因为南宁州没有经历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社会生产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可为内地提供各种珍宝及军粮,因而其最为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后者。梁睿在第二疏中进一步提出攻取南宁州的战略意义,可在“伐陈之日,复是一机”。[4]因南宁州“与交、广相接,路乃非遥”,向南方陈国进攻时可由南宁州出兵,从侧冀对陈国形成夹击之势,南宁州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当时益州初平,杨坚虽“深纳之,然以天下初定,恐民心不安,故未之许”。[5]
杨坚建立隋朝后,作为前朝封疆大吏的梁睿为避免杨坚猜疑,“自以周代旧臣,久居重镇,内不自安,屡请入朝,于是征还京师”。行政长官的更换使平定南宁州之事不能立即实施,但在完成西南地区行政长官的更换后,梁睿所提出的经略西南的思路为隋朝中央所采纳并予以施行。
隋开皇四、五年(584、585年),梁睿在略定南宁州的第一疏中提出在南宁州置总管州镇的建议得以实施,隋设立了南宁州总管府,[6]并且韦冲在此之前已被任命为南宁州总管并到了爨区。《隋书·韦冲传》载:“冲字世冲……俄而起为南宁州总管,持节抚慰……冲既至南宁,渠帅爨震及西爨首领皆诣府参谒。上大悦,下诏褒扬之。”[7]韦冲到任后,开始在南宁设置州县,采取了一定的经略措施推行隋朝统治。例如,《新唐书·南蛮传》载:“隋开皇初,遣使朝贡,命韦世冲以兵戍之,置恭州、协州、昆州。”[8]恭、协、昆三州的建立使隋朝在南宁州的经营开始起步,但韦冲却因受其兄子伯仁在南宁作恶之事牵连而被免职。韦冲任南宁州总管时间短,没能在经营南中之事上有太多建树。
对于隋朝统治的介入,原居于南宁州的爨氏政权自然不能坦然接受,于是隋朝政府与南中爨氏的冲突就爆发了。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及十八年(598年)爨氏首领爨翫反叛,被隋朝派兵镇压,南宁州的局势暂时缓和下来。
(二)隋朝对西宁州的经营(www.xing528.com)
西宁州,后周时称严州,隋时称巂州。《隋书·地理志》载:“越巂郡,后周置严州。开皇六年(586年)改曰西宁州,十八年(598年)又改曰巂州。”[9]由于没有类似爨氏的强权统治,所以隋朝在此地的经营较有成效。
《隋书·梁毗传》载:“开皇初……(梁毗)由是出为西宁州刺史,改封邯郸县侯。在州十一年。先是,蛮夷酋长皆服金冠,以金多者为豪俊,由此递相陵夺,每寻干戈,边境略无宁岁。毗患之。后因诸酋长相率以金遗毗,于是置金坐侧,对之恸哭而谓之曰:‘此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汝等以此相灭,不可胜数。今将此来,欲杀我邪?’一无所纳,悉以还之。于是蛮夷感悟,遂不相攻击。”[10]梁毗至西宁州,以仁廉之行为折服西宁州各部,所以统治获得了暂时的安宁,但越巂各民族反抗隋朝统治的事件也不少。
隋朝时西宁州虽较南宁州较容易统治,但总体来说,此时期中央王朝对西宁州的统治仍未稳定,西宁州仍属边疆地区,当地族群的反抗时有发生。
隋朝时期,由于政权存在时间较短,且政府的主要精力多用于统一内地,故于西南地区未能尽心经营,但从以上事件中也可看出隋朝政府抚慰、经营南中的意图,这些行动虽无多大建树,但为唐朝初年经营西南地区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