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孙权也发动了一次江夏战役,虽然成效不大,但却形成了在荆州战场上的攻势局面,战略上更加主动。
武昌作为孙吴新大本营的地位更为巩固,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好,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其东南方的幕阜山余脉,山势险峻,是天然的军事屏障。
武昌临近江边的西山景色十分秀美,环城绕郭有洋澜湖和三山湖,让古武昌城显得景色宜人,适于居住。附近的西山还自古出铁,离武昌不远的汀祖、碧石和大冶的铜录山一带铜矿丰富,冶炼业在这里早有一定规模。
武昌城西90里处有樊川,可停泊水军船只,与樊川相连的有长达百里的梁子湖,湖面很宽,水量足,终年不枯,是操练水军的理想处所。由樊川还可轻松进入长江,其交汇处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要塞樊口,这里已经成为孙吴水军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要与强大的魏军争衡,水军是吴军的制胜法宝,孙权一向重视水军建设,大本营迁到武昌后,孙权命人在这里大量造船,其中有一艘最大的战船取名为“长安”(于武昌新装大船,名为长安)。
船造好后,孙权下令在钓台圻试航,他亲自登船参加首航。
试航的这一天,天气很不好。
船行至江上突遇大风,亲近监谷利下令船工驶回樊口。
孙权生性喜欢冒险,大风大浪根本吓不住他,反而激起他挑战自然的欲望。
孙权转身向船工下令道:“扬帆驶往罗州(当张头取罗州)!”
船工当然得听孙权的,准备加速前行。
谷利急了,拔刀对船工道:“不去樊口者斩!”
船工只得掉头回樊口,风果然越来越猛,几乎无法行进。
谷利本是一名奴人,为人忠果刚烈,从来不会虚意逢迎(言不苟且),因而受到孙权的喜爱。孙权把他留在身边,平时呼他作“阿利”。之前在逍遥津那次也是谷利帮孙权脱的险。
试航归来,孙权对谷利说:“阿利,你怎么这么怕水(阿利畏水何怯也)?”
谷利跪着回禀道:“大王是万乘之主,不能轻于不测之渊,戏于猛浪之中,船楼很高,容易颠覆,一旦出了意外,社稷怎么办?所以我才以死相争。”
孙权听完更加器重他,以后连“阿利”也不叫了,常叫他“谷”(自此后不复名之,常呼曰谷)。
应该说,孙权在战略上比刘备主动得多,刘备当年占据益州后就把大本营从荆州迁到了成都,虽然更安全了,但也从此失去了主动。
三国争雄,长江就是一个主战场,很多战事发生在长江之上或两岸,而荆州是长江防线的核心,刘备的退守与孙权不断西进形成了鲜明对比,当年关羽失荆州,表面看是一系列偶然事件所造成的,但仔细想想里面其实有着战略上的必然。
孙权十分重视对荆州的经营,连年战事,对荆州地区的经济也造成了严重破坏,为了保持供养军队,百姓的税赋负担接近了极限。
孙权看到这种情况,颁布命令:“战争已经进行了很久,百姓流离失所,农业松驰,父子夫妇之间也不能相互关照,想到这些我心里很难受。现在北方的敌人已经退去,境内已无战事,各州郡可以减轻百姓赋税(其下州郡,有以宽息)。”
减轻赋税当然受到上上下下的欢迎,但如何弥补由此带来的收入亏空也是一个问题。辅国将军兼荆州牧陆逊建议军队增加屯田(表令诸将增广农亩)以解决军需不足的问题,孙权认为很好,下令推广。(www.xing528.com)
屯田在曹操时期就早已推行,屯田户平时务农、战时为兵,两方面都能兼顾,曹魏通过大量实施屯田渡过了经济难关,但这项制度在孙吴还没有大面积展开。为推广屯田,孙权本人带头参加耕作,他还以自己和儿子们的名义领种了公田,申请了八头牛和四张犁(车中八牛以为四耦)。
孙权对大家说:“这样做虽然比不上古人,但我愿意与大家分享种田的辛苦(虽未及古人,亦欲与众均等其劳也)。”
江夏战役结束后,陆逊再度上奏对时局进行了分析,认为魏明帝继位后曹魏境内造反的人减少,中原恢复平静,魏明帝选拔了一批忠良之臣,宽松刑罚,广施恩惠,减轻赋税,取悦民心,以此看来,孙吴所面对的敌人比曹操在时还强大(其患更深于操时)。陆逊建议除减轻赋税外还要进一步施行仁德,减轻刑罚(施德缓刑,宽赋息调)。
在这份上奏中,陆逊还专门写了这样几句话:“有许多忠言不能一一陈述,只有那些苟且容身的小人才频频以营营小事向您奏报(忠谠之言,不能极陈,求容小臣,数以利闻)。”
这也许只是一些客套话,但也许有所指,所以引起了孙权的深思和警惕。他从陆逊的信中似乎看出了需要进一步广开言路、除旧革新的意味,于是给陆逊回了一封很长的信,表示陆逊提出的刑罚、赋税过重的问题将交有关部门讨论研究,鼓励大家多提尽规之谏,千万不要心里有话藏着不说(不能极陈)。
在给陆逊的这封回信里,孙权也专门写了几句话:“我和你在名分上虽有君臣之分,但休戚荣辱是一样的,你表中所说不敢随流苟安,这正是我对你的衷心希望啊(来表云不敢随众容身苟免,此实甘心所望于君也)!”
孙权让有关部门把现行法律政策逐条开列,派中郎将褚逢送交陆逊和诸葛瑾,让他们增删认为不妥当的地方(使郎中褚逢赍以就逊及诸葛瑾,意所不安,令损益之)。
但是,孙权对陆逊说的曹魏现在更强大的观点并不认同。孙权与诸葛瑾曾有过一次谈话,孙权详细分析了曹操、曹丕和曹叡三代的用人特点,认为曹叡现在重用的陈群、曹真等人,要么是文人儒生,要么是宗室子弟、皇亲国戚,无法担当起治理天下的重任。
在这次谈话中孙权认为,曹丕达不到曹操的万分之一,而曹叡还不如曹丕,其差距就像曹丕与曹操一样(今睿之不如丕,犹丕不如操也)。孙权还认为,曹丕临死前做出的辅政安排很有问题,曹叡幼弱,不像曹丕继位时已是成年人,曹真等人势必结党营私,形成各自的帮派(阿党比周,各助所附),到那时曹魏必奸谗并起,互相猜怨,而幼主不能统御。自古至今,哪里有让四五个人把持着朝政而不让他们互相倾轧仇杀的(安有四五人把持刑柄,而不离刺转相蹄齧者也)?
孙权的眼光应该说很毒辣,曹魏后来日渐式微,有人认为正是始于文帝、明帝接班之时,表面风光强大,但正如孙权分析的那样,权力核心未能巩固,从而慢慢走向衰亡。
但就眼前的情况看,陆逊的担忧却不无道理。
就在曹魏应对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前后,孙吴接连发生了多起叛降事件,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也极大地挫伤了士气。
江夏战役发生前,昭武将军韩当因病去世,他的儿子韩综承袭爵位并统率部曲。因为有孝在身,孙权没有让韩综参加江夏战役,而是让他留守武昌。在此期间,韩综干出了淫乱不轨的事,被孙权发觉,感到压力很大。
韩综具体干了什么事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孙权考虑到他是老将之后,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可韩综仍然感到惧怕,动了叛降的念头。
韩综怕左右不从,就暗中使人抢劫,之后又表示宽恕抢劫的人,结果鼓励了大家,让大家纷纷效法。韩综突然诈称接到孙权的命令,要严厉追究抢劫者的责任,造成了将士们的恐慌。
一个人已下水,自认为最安全的办法就是拉更多的人下水,韩综这时召集大家商量,孙吴军纪很严,对犯罪的惩处也很重,众人一致认为只有投降曹魏一条路可走。
为进一步拉拢部下,韩综以安葬父亲为由召集族人,把族人和亲戚中的女人嫁给自己的部将,甚至把自己宠爱的婢妾也给了出去(尽呼亲戚姑姊,悉以嫁将吏,所幸婢妾,皆赐与亲近)。
黄武六年(227年)十二月,韩综和大家杀牛饮酒歃血,共同盟誓,之后载着父亲的灵柩,携数千人逃往曹魏。韩综是孙吴名将之后,一下子又带来了数千人,受到曹魏的欢迎和重视,魏明帝任命韩综为将军,又重新封了侯爵。
韩综投靠曹魏后很卖力,不断袭拢孙吴边境,杀害孙吴人民,孙权对此痛恨不已。但直到孙权去世,韩综过得都很逍遥自在,最后还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发动东兴之战,把韩综打死,首级送到孙吴太庙祭祀孙权。
除了这次叛降事件,还有吴将翟丹的叛降。翟丹其人其事不详,可能是犯了什么错,感到恐惧,因而叛降。
一连串的叛降事件让孙权深为反思,他认为或许是之前的刑罚过重才迫使大家叛降,故此发布了一道命令:“今后将领们只有犯了三项重罪,才能交有关部门议处(自今诸将有重罪三,然后议)。”
史书没有记载孙权具体指的是哪三项重罪,这道命令实际上是减缓刑罚的一部分,对于制止不断发生的叛乱起到了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