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效巩固司马懿军权:魏军三巨头被俘,司马懿掌握荆、豫二州军事

高效巩固司马懿军权:魏军三巨头被俘,司马懿掌握荆、豫二州军事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不久传来消息,高城被吴军攻克,魏军有三名将领被俘,曹叡似乎被“打脸”。魏明帝下诏司马懿“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这项任命也很厉害,而且更为实惠,因为它彻底巩固了司马懿在军中的地位。魏文帝黄初二年,文帝诏令自己的心腹、“太子四友”之一的吴质为“都督河北诸军事”,职务相当于“河北战区司令员”,是为“都督诸州军事”制度的开始。

高效巩固司马懿军权:魏军三巨头被俘,司马懿掌握荆、豫二州军事

到了魏文帝黄初七年(226年)八月,曹叡继位已经有三个月了,内政外交方面仍没有太多动作。

孙权忍不住了,抓住机会,发动了一次江夏战役。

孙吴此时的江夏郡太守是孙皎的弟弟孙奂,孙皎已于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因病去世,孙奂统领其众。孙奂时年32岁,性格沉稳,表面有些迟钝,但处事机敏,喜欢读书人,重用孙皎的旧部和江夏郡当地人,受到众人拥护。

这次江夏战役规模不大,参战的主力部队就是孙奂所部。孙奂派部将鲜于丹率5000人阻断淮道,自己率吴硕、张梁等5000人进攻高城。

曹叡这才召集朝臣商议对策,大家都建议应该发兵去救援,曹叡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孙吴熟悉的是水战,如今敢下船改为陆战,是寄希望于出奇制胜罢了(几掩不备也)。只需命江夏郡太守文聘固守就行,兵法上说攻守势倍,孙权不敢久战。”

但不久传来消息,高城被吴军攻克,魏军有三名将领被俘,曹叡似乎被“打脸”。

正在众人迟疑要不要向前线增兵的时候,传来了新的战报,魏军又取得了大胜。攻克高城后,孙权又组织人马进攻另一处要地石阳,此地在今湖北省汉川市,但是石阳之战打得却不顺手,孙权下令撤军。

原来,曹魏巡察专员(治书侍御史)荀禹当时正在南方一带视察,刚好碰上孙吴大军来攻。这位荀专员作为文官却很有胆略,强敌突然压境他一点也不惊慌,既没逃跑,也没有盲目拼命,他立即发动附近各县军民上千人,趁夜举火造势。吴军以为魏军早有防备,偷袭无法成功,随后撤回。

曹魏的大臣们这才发现,新天子的见解果然不凡。

其实,孙权也没有打大仗的想法,由于去年刚刚结束与曹丕在广陵郡的交锋,军队需要休整,这一次江夏战役也只是一次尝试性进攻。

战事结束后,孙权亲自到前线慰问将士,来到孙奂的军中,看到该部军容整齐,士气高昂,孙权很高兴

孙权对众人说:“开始我还担心他性格太缓,带不了兵,现在看他整治军队的样子,诸将中很难有人赶得上,我再不用担心了。”

孙奂原来的军职是师长(扬武中郎将),孙权破格提拔他为军长(扬威将军),封沙羡侯。作为孙氏宗族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孙权对他寄托着很多期望,但他在几年后也因病去世了。

到了这一年十二月,曹魏这边期待已久也议论已久的人事任命颁布了。

根据魏明帝曹叡的诏令,朝廷新设了太傅、大司马二职,分别由钟繇、曹休升任,他们的地位均高于三公

钟繇空出的太尉一职由华歆担任,华歆空出的司徒一职由王朗担任,王朗空出的司空一职由陈群升任,陈群同时还负责尚书台的日常工作(录尚书事)。

魏明帝还诏令升任曹真为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大将军),升任司马懿为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骠骑大将军)。

如果按照上面这份名单,仅从地位上来看,钟繇、曹休排前两位,以下依次是曹真、华歆、王朗、陈群、司马懿。这七个人是曹魏帝国新的权力核心,其中受命托孤的曹休、曹真、陈群和司马懿是“核心中的核心”。

诏书下达,华歆辞让太尉一职,愿意让给他的好朋友名士管宁。早年管宁与华歆、邴原并称“一龙”,天下大乱后管宁到了辽东,从此滞留在那里。曹操曾慕名征召他,被公孙度有意阻拦,曹丕登基后华歆就推荐过管宁,管宁因此回到内地,被授予太中大夫的荣誉职务,平时居住在家乡青州刺史部北海郡。

魏明帝不许华歆辞让,同时另任命管宁为九卿之一的光禄勋,命青州地方官员派车去接。管宁自称是草莽之人,上书辞让。(www.xing528.com)

管宁是汉末三国隐士的代表,他是真正的隐士,自从回到中原后平时就坐在一只木榻上很少外出活动,这种习惯保持了50多年(自越海及归,常坐一木榻,积五十余年)。

当时大家喜欢席地而坐,坐在木榻上就要屈膝,如果腿上盖着被褥,膝盖就会把被褥顶起,史书说管宁盖腿的被褥与膝盖接触的地方都磨穿了(其榻上当膝处皆穿)。

魏明帝以后又多次征召过管宁,管宁都没有应征,魏明帝只得作罢,但每年八月都会赐给管宁牛和酒。

后将军文聘恰在此时病故了,魏明帝想起了曹洪,任命他为后将军。曹洪被曹丕削籍贬为庶人后有不少议论,大家都觉得曹洪是曹魏的功臣,没有犯下大错却受到这么严重的惩处有些不公平(洪先帝功臣,时人多为觖望),曹叡此举有安抚老臣的意图。

在上述人事布局中对司马懿的安排最引人瞩目,他担任的骠骑大将军一职在军中仅次于曹真的大将军,一个基本上没打过仗的文职官员一跃成为全国武装部队的副总司令,反超张郃、徐晃等名将之上。

司马懿担任抚军大将军后常镇守在许昌,手下有一支人马,但仅有5000人,远远算不上“手握兵权”。现在的情况不同了,他不仅在军中地位崇高,而且魏明帝还把中线战场的指挥权交给了他(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中线战场一向由征南大将军夏侯尚负责,他在曹丕驾崩前刚刚故去。

曹真一向负责西线战场,即关中方向,曹休一向负责东线战场,即合肥方向,司马懿接替夏侯尚成为中线战场的总指挥,从此移驻于南阳郡的宛县,包括襄阳在内的重要据点都在他的管辖之内。

与曹真、曹休并驾齐驱,这是司马懿受命托孤的最大收获。根据制度,骠骑大将军按惯例可以开府,也就是拥有自己的办事机构,相关人事安排可以自行决定,这就名正言顺地为培养自己的势力提供了条件。

三国时期,各国内部多实行类似于世袭的兵制,一名将军所带之兵通常情况下会一直跟随他,直到其死后手下的人马才会重新被整编。司马懿利用担任抚军大将军、骠骑大将军的机会可以迅速建立自己的队伍。张辽、徐晃、曹仁等生前掌有重兵,司马懿新建队伍中很多都来自他们的旧部。

魏明帝下诏司马懿“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这项任命也很厉害,而且更为实惠,因为它彻底巩固了司马懿在军中的地位。

“督某州诸军事”是文帝首创的,当时“曹统区”面积很大,防务极为繁重,东面青、徐、扬、荆各州与孙吴毗邻,西面雍、凉二州和蜀汉交界,北面的幽州、冀州还要防御乌桓、鲜卑,对于各地的军务,除朝廷统一调度指挥外需要派重臣驻守于一州或两州,统辖和指挥本辖区内的各种军队,也就是所谓的“都督”,类似于大军区司令。

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文帝诏令自己的心腹、“太子四友”之一的吴质为“都督河北诸军事”,职务相当于“河北战区司令员”,是为“都督诸州军事”制度的开始。

此后,曹仁、曹真、曹休以及张辽等人外出领兵,一般都加以“都督某州诸军事”的名号,有的加以“持节”的授权。有这种名号和授权的将军,权力非常之大,可以调兵,也可以惩治辖区内某一级别的官员,好比后世的钦差大臣。

曹魏的“都督诸州军事”后来慢慢固定化了,北线一般为“都督河北诸军事”,主要职责是防御北部少数民族部落,辖区面积不小,但一直没打过大仗,重要性稍差。

西线一般为“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或“都督陇右诸军事”,主要职责是防御蜀汉,通常由征西将军或镇西将军兼任。

中线一般为“都督荆州诸军事”或“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主要职责是兼防蜀汉和孙吴,通常由征南将军兼任。

东线一般为“都督扬州诸军事”或“都督青州、扬州诸军事”,主要职责也是防御孙吴,通常由征东将军或镇东将军兼任。

成为定例后,这些“都督诸州军事”便形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战区,而以西线、中线和东线这三个战区最为重要。一般来说,曹真和曹休通常一个在西线、一个在东线,一个对蜀汉、一个对孙吴,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格局。

而中线战区一直以来没有固定人选,司马懿“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的任命,正式明确了他作为中线战区总指挥的地位,治下不仅有荆州,还包括曹魏最重要的经济区豫州,使司马懿成为与曹真、曹休并驾齐驱的军中“三巨头”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