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黄初七年(226年)正月,曹丕决定到许昌巡视。
镇守许昌的是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他把曹丕接进城里。在入城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一向坚固的许昌城南门竟然无故崩塌了。曹丕想到了几年前父亲在洛阳也遇到过同样的事,他觉得这是极为严重的事件,是一个凶兆,心里不安,决定不进城了(心恶之,遂不入)。
正值壮年的曹丕竟然因此有了心事,并且突然感到身体有些不舒服了,于是回到了洛阳,从此一病不起。
四月,曹丕接到报告说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病逝了,这让他十分悲痛,他与夏侯尚最为要好,情同手足。
曹丕感到身体不行了,病得越来越严重,他产生了安排后事的想法。寿陵定下来了,就连棺材怎么漆都交代了,却还有一件更大的事没有明确,那就是太子。
曹丕先后共有九个儿子,分别是:
曹叡,甄妃所生;
曹协,李贵人所生;
曹蕤,潘淑妃所生;
曹鉴,朱淑媛所生;
曹霖,仇昭仪所生;
曹礼,徐姬所生;
曹邕,苏姬所生;
曹贡,张姬所生;
曹俨,宋姬所生。
曹丕的以上诸子中,曹协、曹贡、曹鉴、曹俨四个儿子先后早逝,目前有五个儿子在世。
曹叡是曹丕的嫡长子,小时候就很聪明,曹操生前最喜欢这个孙子。曹叡特别好学习,尤其专心于法理规章(特留意于法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特别喜欢行政管理专业。这样的身世和天赋,无疑是接班的最佳人选,但曹丕对曹叡却很忌讳,原因是不喜欢他的母亲,所以登基时并没有立他为太子,甄宓死后曹丕的这个心结就更重了。
在剩下的四个儿子中,曹丕最喜欢的是徐姬所生的京兆王曹礼,一度有过立他为太子的想法(有意欲以他姬子京兆王为嗣)。另外仇昭仪生的曹霖也深得曹丕喜欢。
但是,要不要立他们为太子,曹丕还拿不定主意。
如果郭皇后有儿子,那曹叡也罢,曹礼、曹霖也罢,都将与太子无缘了,可偏偏郭皇后没有儿子,这让曹丕很烦恼。
郭皇后登上皇后之位后倒也知道自矜持重,对永寿宫的卞太后也尽量恭顺,后宫里的各位贵人有什么过失,郭皇后还在曹丕面前替她们开脱说话,慢慢地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跟卞太后的关系处得也不错。(www.xing528.com)
郭皇后无子,曹叡的生母已故,曹丕就让曹叡认郭皇后为养母(诏使子养帝)。曹叡生于汉献帝建安九年(204年),生母死时他已经16岁了,很多事情瞒不过他,对于母亲的死曹叡心里常怅然不平。
但曹叡深知自己的处境,所以对郭皇后竭力侍奉,一早一晚都要去郭皇后那里问安(旦夕因长御问起居),这让郭皇后很满意。
曹丕的心里还是有立曹叡为太子的想法,主要是废长立幼这样的事把大家弄怕了,前车之鉴太多,让曹丕不敢做出那样的决定,曹丕自己能接班也与长幼之序没有打乱有关。史书还提到一件事,说是它最后坚定了曹丕立曹叡为太子的决心。
有一次,曹叡随父亲去射猎,看见了一只母鹿,曹丕将其射杀,这时又见一只小鹿,曹丕让曹叡射杀它。
曹叡不忍动手,对父亲说:“陛下已经射杀了它的母亲,我不忍心再杀它的儿子。”
曹叡边说边哭,曹丕深为触动,于是放下了弓箭。这件事让曹丕重新打量了一番曹叡,觉得这个儿子才能更突出,于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以此深奇之,而树立之意定)。
魏文帝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正式下诏册立曹叡为太子,这时候,曹丕已经病得不行了。
五月十六日,曹丕把曹真、陈群、司马懿叫到病床前,向他们托付后事。
曹丕还把曹叡叫来,指着曹叡对大家说:“众位,请看清我的这个儿子,我死后由他继位,望众爱卿尽心辅佐!”
曹丕又指着他们三个人对曹叡说:“有人如果在你面前对他们挑拨离间,一定不要轻易相信(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完了,还专门对后宫的事做了交代,命令后宫妃嫔中淑媛、昭仪以下的都遣送回家(遣后宫淑媛、昭仪已下归其家)。
就在这一天魏文帝曹丕驾崩,享年40岁。
曹丕是三国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现存诗作约40首,他写的五言诗和乐府诗清绮动人,《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
除了诗歌,曹丕还留下各类文体的散文有170多篇,其中的佳作很多,他的散文题材丰富、感情充沛,除具有文情并茂的特点外,文采、辞法也受到广泛称誉。
曹丕在文艺理论方面也有特殊贡献,他写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该文评价了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的创作得失,后人便将他们称为“建安七子”,文中还肯定了文学的历史价值,认为文学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相对于文学成就,曹丕作为一代帝王在政治上的成就反而很平淡,他似乎缺少父亲曹操那样的雄才大略,在位不到七年,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三征孙吴,两次“望江兴叹”,留下了未竟的事业,也留下了很多遗憾。
曹丕在军事上一再受挫,表面看各有原因,其实最根本的仍与国力有关。曹丕在位期间孙吴也正处在发展的鼎盛期,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也蒸蒸日上,曹魏的实力不足以一举将它们消灭。
除此之外,曹丕的性格也影响了他的成就。曹丕生性褊狭,容易情绪化,爱憎过于分明,报恩报怨一目了然,没有父亲曹操的胸怀和气魄。
曹魏的一场夺嫡之争可谓惊心魂魄,中间几经反复,曹丕险些前功尽弃,这让他一次次感受到了大喜与大悲。凡是有过这样经历的人无不养成了多疑的性格,看什么都像阴谋诡计,这大概是曹丕不为人知的隐曲吧。
这场夺嫡之争对曹魏政权产生了很大的杀伤力,假如曹操从一开始就指定曹丕为接班人,曹植以及拥戴曹植的人也就没了想法,没有了内部争斗,那样就可以专心对外,也许就是另外一个结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