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驾崩后,诸葛亮顾不上悲伤,立即上言太子刘禅,除了向刘禅报告刘备已不在人世的消息外,还汇报了刘备临终前亲自做出的丧事安排。
诸葛亮报告刘禅,先帝生前专门交代,凡事要以国事为重,因为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大局,所以丧事一律从简。大行皇帝叮嘱丧期不能超过三天(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三天之后一切都要恢复常态,各郡国的太守、国相、都尉以及县令长,也照此执行。
这些确实是刘备生前交代的,之所以强调三日服丧,是因为古制有服丧三年的说法,后来虽然服不了三年的丧,但对丧事也会看得极重,程序烦琐,时间拖得很长,影响到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曹操临终前留下遗诏,要求葬礼结束便脱去丧服(葬毕除服),丧期缩得更短。
李严此时已到了永安,诸葛亮跟他商量后,由李严出任中都护,留镇永安,诸葛亮即刻返回成都。
东汉光武帝设护军,是军事统领,其中中护军掌禁军,也掌武官的选拔,其他各护军对军队实施监督。中都护可以理解为总护军,相当于孙吴的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
但是,此中都护与大将军、车骑将军还不太一样,因为他不直接带兵,因而还不能称为全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非要类比一下的话,说他像总政治部主任或许更合适。
这是一项重要的人事安排,可能是刘备生前就做出的,也可能是两位托孤大臣商量后决定的,根据这项安排,诸葛亮今后将侧重于内政和外交,李严侧重于军事。
在当前孙吴仍大军压境、曹魏又蠢蠢欲动的情况下,确保益州东部门户的安全非常重要,因而永安的驻军不能撤,由李严以托孤大臣、中都护的身份坐镇于此,是十分必要的。
安排完这些事,诸葛亮即火速先行返回。
蜀汉章武三年(223年)五月,诸葛亮回到成都。
当时的成都正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尤其是刚刚发生的黄元叛乱事件,一度攻击到了离成都仅百余里的地方,人心扰攘,谣言纷纷。太子登基之事已刻不容缓,诸葛亮拜见太子后,以托孤大臣的身份立刻安排登基典礼。
就在这个月,太子刘禅在成都继皇帝位,后人习惯地将刘备称为先主,而将刘禅称为后主。
后主刘禅下诏,尊吴皇后为皇太后。大赦,改年号为建兴,刘备的灵柩这时也运到了成都,三个月后安葬于惠陵。
吴太后并非刘禅的生母,刘禅的生母甘夫人早已在荆州去世,并安葬于南郡。就在去年,刘备下诏追谥甘夫人为皇思夫人,迁葬成都,她的灵柩还未运到刘备就驾崩了(未至而先主殂陨)。
诸葛亮上言,建议追谥皇思夫人为昭烈皇后。按照《诗经》里“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说法,将昭烈皇后与大行皇帝合葬,同时昭告天下(布露天下)。
后主刘禅诏准。
现在一般认为,惠陵的位置在今成都市武侯祠内西南侧,此处除安葬着刘备和甘皇后外,吴皇后死后也葬在了这里,是刘备夫妻三人的合葬墓。
但是,也有史学家认为刘备死在气温极高的夏天,当时交通很不方便,从奉节到成都逆水而上至少也要30天时间,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尸体肯定会腐坏。他认为刘备就地安葬于奉节的可能性较大。有人还推测成都惠陵只是弓剑墓,而不是刘备的真墓。
这些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诸葛亮和李严肯定会考虑到天气对运送刘备回成都的不利因素,如果因地制宜,把刘备就地安葬,之后在成都另立衣冠冢或者弓剑冢作为纪念,也是可以理解的。(www.xing528.com)
现在,来看看蜀汉的新皇帝。
刘禅字公嗣,本年17岁,今后诸葛亮将辅佐他一直到死。
在中国古代300多位皇帝里,刘禅在民间的知名度可以排进前十位,他是家喻户晓的那个阿斗,是扶不上墙的庸人;他是那个乐不思蜀的亡国之君,被后人耻笑。
但是,他一共在位42年,在位时间不仅远远超过其父,而且至少是魏文帝曹丕的六倍,是魏明帝曹叡的三倍,就连长寿冠军、老江湖孙权也比他少了十来年。所以有人说他大智若愚,有人说他忍辱负重,有人说他其实是个深藏不露的高人。
关于他的身世,还有一段传奇故事。
有一部史书说,刘备曾被曹操追逼,仓皇间再次把妻儿弄丢,其中就包括刘禅(遑遽弃家属)。刘备去了荆州,刘禅却辗转被人贩子贩到了汉中(随人西入汉中,为人所卖)。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关中动乱,一个叫刘括的扶风郡人避乱到了汉中,见有人卖小孩,就把刘禅买来。这时候刘禅才几岁,刘括问了问他的出身,知道他是良家子弟,就收他为养子,后来还给他娶了媳妇,生有一子。
刘禅与刘备失散时年龄太小,只知道自己的父亲字玄德(识其父字玄德)。刘备后来到了益州,手下有一个姓简的将军被派往汉中公干,住在郡公馆(舍都邸)。刘禅知道后,跑去见这位简将军。简将军了解刘备失子这段事,详细问了刘禅的情况,刘禅所说各种事情都与刘备失散的儿子相符(简相检讯,事皆符验)。
当时汉中还在张鲁手中,简将军大喜,告诉了张鲁,张鲁就给刘禅洗沐更衣,护送到了益州,刘备的爱子这才失而复得,后被立为太子。
这则故事虽然被广泛引用,但其中也有漏洞。
刘备血战长坂之时,刘禅在赵云的保护下得以生还;孙夫人返回江东时,曾试图将刘禅带走,挟为人质,又是赵云、张飞截江相拦,把刘禅抢回,可以说刘禅的身世并无悬念。
当然,也许还有什么隐秘,只是已无法猜知。
刘禅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即鲁王刘永和梁王刘理,刘禅继位后不久,诸葛亮主持铸造了两座鼎,分别给了刘理和刘永。
这两只鼎都高三尺,上面各有诸葛亮亲自书写的六个隶书大字。
给鲁王刘理的鼎上,诸葛亮写的是:“富贵昌,宜侯王。”
给梁王刘永的鼎上,诸葛亮写的是:“大吉祥,宜公王。”
从字面上看,给两个人的内容有所不同,一个“宜侯王”,一个“宜公王”,看来不是一般的祈福吉祥之语,而像是某种约定和安排,但其背景和含义也无法推知了。
不过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在新帝登基前后,作为朝廷丞相和托孤大臣的诸葛亮,虽然相当忙碌,但考虑问题十分细致,许多事都亲力亲为,这也正是他一贯的做事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