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曹丕继位魏王,降低税赋,任命三公

曹丕继位魏王,降低税赋,任命三公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次月,曹操的儿子曹丕继位为魏王,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就在曹丕继位魏王的当月,他颁布命令降低税赋,这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举措。这项措施惠及各级公务人员,自然皆大欢喜。“魏王国”的文官系列,首先应该是三公,与汉朝的三公设置有所不同,“魏王国”的三公指的是太尉、相国和御史大夫。曹丕任命太中大夫贾诩为魏国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魏国相国,大理王朗为魏国御史大夫。

曹丕继位魏王,降低税赋,任命三公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二十三日,汉末时代最具传奇性和影响的人物曹操病逝于洛阳

次月,曹操的儿子曹丕继位为魏王,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曹丕上任后,立即展示出与父亲曹操的治理内政上的许多不同,在文治与武功方面,曹操大概更侧重于后者,而曹丕想改变这种状况。

就在曹丕继位魏王的当月,他颁布命令降低税赋,这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举措。之前,在汉献帝建安初年曹操曾在所颁布的《屯田令》中规定,如果用官家的牛耕田,收成官家得60%,百姓得40%(持官牛者,官得六分,百姓得四分);如果用的是私家的牛,收成双方对半分,这种租税的比例是比较高的,是在当时特殊条件下做出的规定,其后曹魏方面不断降低税赋征收标准,但对百姓而言负担仍然沉重。

曹丕在继位后颁布的首份赋税征收命令中规定:“关口、津道是用来通商旅的,池塘苑囿是用来抵御灾荒的,设置禁规、加重税收都不是便民的办法,现在要清除有关禁令,减轻关津税收,税率一律定为10%(皆复什一)。”

汉初曾实行过“三十税一”,后来把“十五税一”作为长期执行的征税标准,现在的“什一”也就是“十税一”虽然较之有所提高,但与汉献帝建安初年的标准相比也大为降低了。

连年战乱,经济受到极大破坏,为支持战争,各地又加重了税赋,适当地降低税率、减轻百姓负担不仅能赢得民心,而且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减赋税惠及的是百姓,对于官员,曹丕也有安抚措施,他下令对诸侯王将相以下百官进行赏赐,最多的达到10000斛粮食、1000匹帛,还有大量金银,按品秩不同人人有份(各有差等)。

如同当年刘备攻入成都后大赏群下一样,曹丕的这次赏赐也算得上大手笔,不仅赏赐给大家许多金钱,更有数量很大的实物,这比钱更实惠。

这项措施惠及各级公务人员,自然皆大欢喜。

那些已经不在了的文臣和将领,无法享受这样的赏赐,曹丕也没有忘记他们。故去的那些老臣,名气大一些、生前地位较高的人自不必说,像荀彧等人他们的子弟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甚至那些名气和影响小一些的老臣,家属子弟难免照顾不周,但对此曹丕都有相应的安排。

曹丕下令表彰已故老臣们的功绩,包括尚书仆射毛玠、奉常王修、凉茂、郎中令袁涣、少府谢奂、万潜、中尉徐奕、国渊,等等。曹丕下令表彰他们忠直在朝、履蹈仁义,征召他们的子弟担任公职(其皆拜子男为郎中)。

这项措施也深得人心,让大家感到曹丕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跟着他干,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以上两项措施分别赢得了民心和官心,曹丕在政治上还进行了一些改革,主要是针对宦官的。

20多年前,一群大宦官被消灭了,宦官干政的痼疾被清除,但那次消灭的是宦官篡权而不是宦官制度本身,有帝王就有内宫,有内宫就少不了宦官,从汉室到魏宫,其实一直都有宦官的存在。

为避免宦官重新崛起,曹丕下令宦官担任的最高职务不得超过诸署令,诸署指的是后宫里负责服务的太官、御府、尚方、中藏府等机构,诸署令是他们的负责人,这些部门的日常工作只是打扫打扫卫生、保管保管东西、负责饮食起居这些事,不涉及政务和军务。

为把这项政策传之后世子孙永远铭记,曹丕命人把它刻在金属板上,藏在保管重要档案图册的石室里(为金策著令,藏之石室)。

除了推出这些重要改革措施,曹丕还加紧了自己的人事布局。

在军队方面,曹丕主要依赖的还是“诸夏侯曹”,其中夏侯惇担任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大将军),曹仁为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车骑将军),在他们之下,曹洪担任卫将军,曹真担任镇西将军,曹休担任镇南将军。

此外还有一个骠骑将军,介于大将军和车骑将军之间,也可以算全国武装部队的副总司令,曹操生前已给了孙权

在这次任命里,曹洪的地位似乎有所降低,论资历和战功他应该在夏侯惇和曹仁之上,但曹丕很不喜欢他。

几年前,还在曹丕刚被册立为太子时,因为手下的人一下子多了,平时想给大家发点儿福利,手头上就有些紧,曹操管得很严,曹丕只得另想别的办法,曹洪很富有,有一次曹丕开口向这位叔叔借几百匹绢(尝从洪贷绢百匹),但曹洪却不给。

曹丕是个记仇的人,这件事就记在了心里(常恨之),所以曹洪只当上了挂虚衔的卫将军,即便如此,曹丕的气仍然没有消。(www.xing528.com)

后来,曹洪的门客犯法,曹洪因为连带责任被抓入狱,曹丕抓住机会竟然要判曹洪死刑(下狱当死)。大家觉得曹洪有点儿冤,但曹丕意志很坚决,群臣吓得不敢说话。

曹真跟曹洪的关系也不好,曹真有些顾虑地对曹丕说:“您今天要杀曹洪,他肯定会认为是我陷害的。”

曹丕让他不要担心:“我自然会处理好,你不必多虑。”

眼看曹洪命将不保,卞太后急了,找到曹丕一顿怒斥:“没有曹子廉,咱们能有今天吗?”

但曹丕仍不肯放过曹洪,还是想杀他。

这时曹丕的皇后是郭氏,曹丕对她很宠爱,从来言听计从。

卞太后把郭皇后找来,吓唬她:“曹洪今天要是死了,我明天就让皇帝废了你这个皇后!”

郭氏害怕了,多次为曹洪求情。

这样曹洪才保住一条命,改为免官削爵,卫将军当不成了。

“魏王国”的文官系列,首先应该是三公,与汉朝的三公设置有所不同,“魏王国”的三公指的是太尉、相国和御史大夫。

曹丕任命太中大夫贾诩为魏国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魏国相国,大理王朗为魏国御史大夫。

华歆、王朗一向被认为是大名士,与田畴、邴原那样的名士相比,他们的政治热情更高,在一系列重要事件中他们都“经受住了考验”,对曹魏的忠诚可以放心。至于贾诩,虽然有过往的恩恩怨怨,但他是个聪明人,居高位却从不介入任何政治纷争,以腿疾为由平时也很少外出,也是可以让人放心的人。更为重要的是,在曹丕被册立为太子的过程中,贾诩曾出过大力。

荀彧、崔琰、荀攸以及郭嘉等人已离开人世,目前资格比较老的还有程昱,这次他没有步入魏国“三公”的行列,与早年在兖州期间他曾以人肉干(人脯)充当军粮有关,这被认为触动了人伦的底线,受到舆论的诟病。以程昱的资历和贡献,按理说应超过上面这几个人,却只能担任卫尉这样低一级的职务。

至于陈群司马懿、吴质等人,虽然他们与曹丕关系更为亲密,是曹丕身边的核心智囊,但他们的资历还浅,需要进一步培养。

经过这一系列仁政和内部调整,曹丕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

曹丕初即位魏王,濊貊、扶馀单于、焉耆、于阗王等少数民族部落便纷纷遣使奉献,曹丕特别高兴。到了五月,叛乱的鲜卑部族首领,关中地区冯翊一带的山贼郑甘、王照,以及卢水地区的胡人首领等纷纷率众投降。

曹丕高兴地拿着降书示于众人道:“前面有人建议我讨伐鲜卑,我没听,鲜卑不战而降;又有人建议我在今年秋天讨伐卢水的胡人,我也没听,胡人现在也投降了。当年魏武侯一谋应验,有自得之色,李悝因此讥笑他。我今天说这个并不是自以为得意,而是说坐在这里等他们归降,功劳远远大于动刀动兵啊(徒以为坐而降之,其功大于动兵革也)!”

曹丕不仅高兴,而且有点自矜。

岂不知,现在的局面,一半靠运气,一半还是吃父亲的老本。曹操在世时,一面逐鹿中原,一面重视边疆地区的开拓,或怀柔,或武力,使西部、北部大多数少数民族部落都臣服。

曹丕下令,对投降的山贼和部族首领皆封为列侯。

万国来朝,众叛归降,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而且都预示着好兆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