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通渭县志:明代通渭地方志发展的高潮

明代通渭县志:明代通渭地方志发展的高潮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由于官方在修志中的主导和修志的进一步制度化,我国地方志得到迅速发展。③今甘肃在明代行政建置上隶属陕西,省内各府县的修志同样盛行,并出现了方志编纂史上的一个高潮。④终明一代,历来学界普遍认为通渭修志2次,即明弘治时期和万历四十四年。二则[嘉靖]《陕西通志》修纂于嘉靖二十一年,所以更不能证明在嘉靖四十五年通渭有志。天启六年何大绶又对万历四十四年所修志书进行了增补,故明代通渭修志至少在3次以上。

明代通渭县志:明代通渭地方志发展的高潮

方志发展到了明朝,从内容到体例等诸方面均已大体定型。明代由于官方在修志中的主导和修志的进一步制度化,我国地方志得到迅速发展。

一是明王朝前后五次纂修全国性总志,推动了全国各地地方志的修纂。朱元璋立国初期为了“昭同文同轨之盛”,使功业永垂,即诏令天下编纂地方志书,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草成《大明志书》,“类编天下州郡地理形势、降附颠末”,可称明代第一部地理总志。但该志过于简略,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又编《大明清天文分野书》24卷,记郡县建置沿革,但中辍未成。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纂成《寰宇通衢》一卷,专载全国交通水马驿程。明太祖在位31年,期间的25年中,三修全国总志。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代宗诏修全国地理总志,次年成书119卷,名曰《寰宇通志》。英宗复位,嫌其书去取失当,繁简失宜,遂命重修,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四月书成,共90卷,赐名《大明一统志》。明王朝每次修志,或“命礼部遣官,遍诣郡县,博采事迹及旧志书”,或诏令各地先编纂郡县志书,以期为编纂全国地理总志做准备,于是天下州郡县纷纷从事修志。

二是明王朝两次制定修志凡例,在制度上规范了志书的体例并保障了全国各地志书的修纂。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明成祖朱棣颁《修志书例》17则,规定志书包括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城池、山川、坊郭镇市、土产、贡赋、田地、税粮、课程、税钞、风俗、户口学校、军卫、郡县廨舍、寺观、祠庙、桥梁、古迹、宦迹、人物、仙释、杂志、诗文等26项类目,以及各类目的编写原则。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由朝廷颁布的修志凡例。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又诏修天下郡县志书,再次颁降《纂修志书凡例》,内容增至21条36门,更加详细地规定了地方志的材料录入、门类和纂写标准。

由于中央政府的重视,地方志的修纂在全国蔚然成风。至万历年间,便出现了“凡郡国县道,靡不有志”的繁盛局面。明朝编修方志数量相当可观,但流传至今的不多。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今存明代方志尚有992种,其中不包括山、水、寺庙、名胜等志。若将这些统计在内,将在千种左右。其中嘉靖和万历时期所修最多。嘉靖修340种,万历修358种。(www.xing528.com)

今甘肃在明代行政建置上隶属陕西,省内各府县的修志同样盛行,并出现了方志编纂史上的一个高潮。今甘肃在历史上修志数量较多,品类齐全,还出现“续修”和“重修”,有明一代共修志91种。可考的有府志13部,地记3部,州志17部,县志40部,共涉及23个县。这些地方志,品类齐全,既有府、州、县志,边关、卫、所志,又有山川与古迹志,但大多已佚,现仅存19部。

终明一代,历来学界普遍认为通渭修志2次,即明弘治时期和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特别是张维先生《陇右方志录补》中考证,[康熙]《通渭志·后跋》谓:“吾渭邑志,自弘治中太史康对山先生编著,而后至万历年间邑侯刘公重辑之。”可见,自明弘治至万历四十四年间再无修志。后有郝玉屏主编的《甘肃方志通览》考证为3次,分别是:明弘治时期1次,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7年)1次,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1次。嘉靖四十五年通渭修志的依据是[嘉靖]《陕西通志》中载有通渭志,显然这一考据很是牵强,一则[嘉靖]《陕西通志》内引有通渭志内容,并不能说明嘉靖年间通渭修志,只能证明[嘉靖]《陕西通志》修纂之前通渭有志。二则[嘉靖]《陕西通志》修纂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3年),所以更不能证明在嘉靖四十五年通渭有志。甘肃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车安宁考证,通渭在明朝共编纂地方志3次,却未能确定另一次修志的时间。经笔者考证,通渭在万历三年(公元1566年)有1次修志,仅万历时期修志2次。天启六年何大绶又对万历四十四年所修志书进行了增补,故明代通渭修志至少在3次以上。分别为康海所纂[弘治]《通渭县志》、万历三年杨世伟倡修[万历]《通渭县志》、万历四十四年刘世纶所修[万历]《重修通渭县志》、天启六年何大绶增补[万历]《重修通渭县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